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梅杰  徐瑞  王惠宇  潘佳栋  刘超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48-152,147
目的 研究MXD3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ccRCC中MXD3表达数据和临床病理参数,分析MXD3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TCGA数据库(P=0.000)与GEO数据库(P=0.000)中,MXD3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显著增加,其差异表达可以作为ccRCC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同时,MXD3表达与T分期(P=0.001)、M分期(P=0.001)、TNM分期(P=0.000)以及病理分级(P=0.001)均密切相关。除此之外,MXD3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00)。单因素(HR=2.287,95%CI:1.670~3.132,P=0.000)和多因素(HR=2.249,95%CI:1.387~3.648,P=0.000)COX回归分析表明MXD3表达是ccRCC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在肾透明细胞癌中,MXD3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是一个预后不良因素,有望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ROS1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作用。方法 我们运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Map,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Comprehensive Database of Gene Expression,GEO,GSE781)分析ROS1表达。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ROS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运用单因素/多因素的临床变量与预后关联的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建立生存曲线,在进行比较差异生存曲线。结果 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评估患者预后因素与生存结果之间的关系。与对照组相比,ROS1的表达在癌症组织中上调(P<0.05),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ROS1在TCGA和GSE781数据库中与疾病预后显著相关(P<0.05)。ROS1高表达的患者1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发生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风险比(hazardratio,HR)=2.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生物信息学可以从基因组相关数据库中获取海量数据,从而系统、全面地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相关分子标志物及其调控的关键通路。方法从TCGA网站下载ccRCC RNA测序数据,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ccRCC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两者差异表达基因,接下来通过DAVID分析ccRCC形成的关键通路。另外,通过对一部分代表性基因进行ROC曲线与生存曲线分析探讨其对ccRCC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结果我们筛选到3318个ccRCC高表达基因及2817个ccRCC低表达基因。发现ccRCC高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通路有signal、Secreted、disulfide bond、acute phase等。ccRCC低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通路有glycoprotein、ion transport、Sodium transport、signal等。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CA9、FABP6、NDUFA4L2、CRP、BIRC7、CCL18对ccRCC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同时发现FABP6作为一个ccRCC高表达新基因,其表达量的高低与ccR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P=0.0048)。结论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了一批ccRCC新的肿瘤标志物,这为肾透明细胞癌诊断、预后及后续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否存在与细胞生长调节相关的转录因子19(TCF19)选择性剪接异构体,探索其表达特点及其与ccRCC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选择性剪接数据库(alternative Spli-cing Database,ASD)对TCF19基因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种类进行预测。设计可能存在的5种异构体引物,采用RT-PCR技术,在32例原发肾透明细胞癌的混合样本及癌旁组织的混合样本中分别检测预测异构体的表达,并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应用RT-PCR定量检测在各个组织样本中异构体TCF19-1、TCF19-3在原发肾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 ccRCC组织中存在2种新型TCF19替换剪接异构体(TCF19-1、TCF19-3)。RT-PCR检测结果发现这2种异构体在癌和癌旁组织中均表达,但TCF19-1在原发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1);TCF19-3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原发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首次发现ccRCC组织中存在2种TCF19选择性剪接异构体TCF1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lncRNA SLC9A3-AS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组织与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促进肾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 应用GEPIA2在线软件(http://gepia2.cancer-pku.cn/)分析TCGA数据库中SLC9A3-AS1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LC9A3-AS1在不同肾癌细胞系、24例ccRCC组织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敲低SLC9A3-AS1表达对肾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与迁移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SLC9A3-AS1与miR-148a-3p/ROCK1轴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GEPIA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相较正常肾脏组织,SLC9A3-AS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1)。qRT-PCR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HD2和E-cadherin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 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对新鲜的ccR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HD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选 取65例ccRCC患者的石蜡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标本中EHD2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 相关性及与ccRCC各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EHD2和E-cadherin蛋白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结果显示EHD2和E-cadherin蛋白在4对ccRCC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 织化学结果显示:EHD2与E-cadherin蛋白在局限性ccRC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移性ccRCC癌组织。两种蛋白 表达水平随着临床TNM分期及Fuhrman病理分级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 EHD2与E-cadherin蛋白在ccRCC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90,P<0.01)。生存分析显示EHD2和E-cadherin蛋白同时低 表达的ccRCC患者其生存率明显低于二者单独或同时高表达ccRcc患者(P<0.05)。结论:EHD2和E-cadherin蛋白低表达 与ccRCC的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CXCR3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数据库和国际肝癌研究所(Liver Cancer Institute,LCI)中乙肝相关肝癌数据库,分析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在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45例乙肝相关HCC患者临床样本中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XCL10CXCR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3.379±2.081 vs. 2.213±2.274,P<0.001;配对样本:3.159±2.267 vs. 2.213±2.274,P=0.018),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625±1.683 vs. 7.287±1.328,P=0.009),TCGA和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CXCL10基因低表达患者(P=0.107,P=0.002)。TCGA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HCC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0.906±1.697 vs. -1.978±1.629,P<0.001;配对样本:-1.329±1.732 vs. -1.978±1.629,P=0.037),而LCI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乙肝相关HCC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989±0.339 vs. 4.074±0.309,P=0.003),但两个数据库中HCC组织CXCR3基因高表达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XCR3基因低表达患者(P=0.004,P=0.014)。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与CXCR3基因在HCC和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4,P<0.001;r=0.776,P<0.001)。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XCL10基因在乙肝相关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79(0.223,1.094)和0.484(0.241,0.8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131(0.106,0.159)(P=0.010,P<0.001), CXCR3基因在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11(0.006,0.019)和0.016(0.011,0.021),也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002(0.001,0.004)(P=0.004,P<0.001), 但CXCL10CXCR3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374)。结论 CXCL10在不同病因HC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CXCR3在乙肝相关HCC组织中呈低表达,HCC组织中CXCL10CXCR3的高表达均利于HCC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K506结合蛋白11(FKBP11)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并分析FKBP1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Ualcan、GEPIA 数据库和HPA数据库分析FKBP11在ccRCC 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FKBP11表达与ccRCC 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这几个维度分析FKBP11在ccRCC中的作用。 结果 FKBP11在ccRCC中mRNA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升高,通过Ualcan数据库检测发现FKBP11在ccRCC病理分级中正常肾组织与Grade1、Grade2、Grade3、Grade4中表达差异分别为P=5.78E-05、P=1.62E-12、P=1.11E-16、P=1.63E-12,在ccRCC亚型(ccA和ccB)中正常与ccA及ccB中表达差异均为P=1.62E-12, TNM分期中正常与N0及N1分期各亚组之间的表达有差异(P<1E-12、P=8.26E-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cRCC病理分级的升高,FKBP11的表达存在上调趋势,其表达水平与ccRCC的进展相关,而FKBP1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人种各亚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KBP1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检索分析数据库信息发现FKBP11在ccRCC中呈高表达,其在ccRCC的不同分期、病理分级及亚型各亚组之间存在表达差异,较差的病理分级及分期FKBP11的表达较高,且高表达的FKBP11的ccRC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唐建兰  陈媛媛  寇玉玲  李玲  唐艳 《四川医学》2018,39(12):1313-1319
目的检测并分析神经元正五聚体蛋白2(neuronal pentraxin 2,NPTX2)基因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q PCR、western blot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对ccRCC细胞系和组织中NPTX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体外培养细胞系(人肾小管正常上皮细胞系HK-2、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细胞系786-O和胸水转移灶细胞系ACHN):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PTX2在细胞系中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正常与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对组织标本:(1)c DNA芯片(15例ccRCC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q PCR法检测并分析NPTX2 mRNA在两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2)新鲜组织(4例ccRCC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分析NPTX2蛋白在两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3)组织蜡块(70例ccRCC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进一步验证NPTX2蛋白在两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并分析NPTX2蛋白表达与ccRCC患者的重要临床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ccRCC细胞系及癌组织中,NPTX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系及癌旁正常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PTX2蛋白表达水平与ccRCC肿瘤WHO/ISUP病理分级相关(P<0. 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尚不能认为相关(P>0. 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log-rank检验显示NPTX2蛋白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的生存相关(P=0. 04):高表达组患者同期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预后较差。结论 NPTX2在ccRCC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与ccRCC肿瘤WHO/ISUP病理分级及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潜在的ccRCC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和女性癌症中分别占5%和3%,大约16%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转移[1]。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是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其次是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肾细胞癌的分型、分级不同,需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影像学检查中,应用能谱CT进行术前评估前景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6-甲基腺嘌呤(m6A)“识别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GF2BP2)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潜在作用。 方法 通过分析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GF2BP2在肾癌中的表达水平,甲基化RNA免疫沉淀qPCR结合生物信息学鉴定整合素α5(ITGA5)mRNA的m6A修饰。采用基因敲低/过表达技术,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GF2BP2对ITGA5表达调控的作用。通过功能性获得和缺失实验确定IGF2BP2和ITGA5对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 结果 TCGA肾癌数据库显示,IGF2BP2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同时高表达的IGF2BP2不利于患者的整体生存期(HR=1.6,P=0.005)和无病生存期(HR=1.9,P=0.014)。qRT-PCR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IGF2BP2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肾上皮细胞中IGF2BP2的表达低于其他几种肾癌细胞系。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发现ITGA5可能是IGF2BP2下游靶分子。进一步通过敲除或者过表达发现,IGF2BP2在转录后水平调控ITGA5。甲基化RNA免疫沉淀qPCR发现ITGA5在3'UTR区存在m6A修饰化位点,低m6A修饰可能有助于维持其mRNA的稳定性。 结论 IGF2BP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IGF2BP2不利于肾癌患者的生存预后;IGF2BP2/ m6A/ ITGA5信号轴调控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信息库资料探讨趋化因子受体家族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下载并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基因表达数据,筛选CC趋化因子受体(CCR)亚基因家族在正常组织与ccR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并进行相关功能学分析。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下载包括539例ccRCC组织和72例正常组织的基因转录组数据,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的CCR家族基因。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2个(CCR3与CCR10)与ccRCC预后相关的CCR基因,并以此构建预后模型。根据模型风险评分的中位值将训练集样本分为高风险组(n=184)与低风险组(n=19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风险组总生存率高于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CCR基因预后模型可较好地评估ccRCC患者的预后并指导其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BNIP3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联合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Envision二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4例肾透明细胞癌及4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BNIP3、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肾癌中BNIP3表达与HIF-1α、VEGF的相关性。结果 BNIP3、HIF-1α及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61.5%和69.2%,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8.3%和12.5%。在BNIP3阳性和阴性表达组中,HIF-1α、VEGF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BNIP3在透明细胞癌中有所表达,但多数为低表达,且与HIF-1α和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肿瘤最大径≤4 cm的小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进一步了解其发生特点及影响术后复发、进展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肾细胞癌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特征、肾细胞癌病灶的病理特征(含镜下特征)。按肾肿瘤病灶最大径将患者分组,使用单因素分析比较各组间患者肿瘤分期、分级与镜下病理特征间的差异,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小肾细胞癌患者肿瘤进展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200例肾细胞癌患者中127例患者的肿瘤最大径≤4 cm,病理亚型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主。随着肿瘤最大径增加,患者出现更高的T分期(P<0.01)、更高的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P<0.05), 淋巴结转移概率显著升高(P<0.01)。肿瘤最大径≤4 cm时,患者也可出现肿瘤侵犯肾周脂肪、肾窦,肿瘤分级升高(≥3级)及同时性肺转移。肿瘤最大径>4 cm且≤7 cm的肾细胞癌患者出现脉管内癌栓(9.3% vs. 0)、肿瘤坏死(27.8% vs. 5.5%)的比例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P<0.01)。以肿瘤最大径2 cm作为分界点对小肾细胞癌患者行亚组分析,最大径>2 cm且≤4 cm的肿瘤与最大径≤2 cm的肿瘤相比,出现肿瘤内出血(44.7% vs. 23%,P<0.05)、坏死(8.2% vs. 0,P=0.095)的患者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明细胞癌出现肿瘤侵犯肾被膜的概率高于其他亚型小肾细胞癌(OR=5.15,95%CI:1.36~19.52), 肿瘤内部坏死的小肾细胞癌周围更有可能出现假包膜(OR=14.90,95%CI:1.41~157.50),肿瘤最大径增加会使出现高级别(≥3级)肾细胞癌的概率增加(OR=3.49,95%CI:1.11~10.93)。结论:小肾细胞癌(≤4 cm)整体病理分期、分级较低,但可能出现肾外侵犯及同时性远处转移(synchronous metastasis)现象。肿瘤内部出血、坏死,组织学亚型为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可能影响肿瘤侵犯肾被膜、肿瘤周围出现假包膜等病理特征的发生概率,可以作为进一步区分小肾细胞癌肿瘤学行为、评估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R-744-5p/CCND1轴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744-5p 的表达水平。实验分组:miR-744-5p 模拟物(miR-744-5p mimic)、阴性对照(NC mimic)、CCND1 模拟物(CCND1 mimic)及其阴性对照(NC mimic)。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miR-744-5p对ccR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744-5p的下游靶分子,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CCND1在786-O及OSRC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miR-744-5p和CCND1的关系,最后通过回复实验验证miR-744-5p/CCND1轴在ccRCC中的作用。结果 MiR-744-5p在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miR-744-5p可以抑制ccR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CCND1是miR-744-5p的下游靶标。回复实验结果显示,上调CCND1可以部分逆转上调miR-744-5p对ccRC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miR-744-5p通过靶向CCND1抑制ccRCC细胞的恶性表型,miR-744-5p/CCND1轴可能是ccRCC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酪氨酸激酶1(JAK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JAK1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qPCR检测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在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根据免疫组化评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喉鳞癌组织JAK1mRNA明显增高,P<0.01;与癌旁组织相比,喉鳞癌组织JAK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JAK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 JAK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在喉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差异。 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病理结果证实的ccRCC患者61例,根据Fuhrman分级将其分为低级别组27例(Ⅰ级10例、Ⅱ级17例)和高级别组34例(Ⅲ级19例、Ⅳ级15例)。患者均行肾脏常规单指数DWI序列和DKI序列扫描,测量参数包括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Ka)以及径向扩散峰度(Kr)值。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DWI、DKI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AUC值,以评价各参数对分级的诊断效能。 结果 (1)ADC、MD、MK、Ka、Kr值在正常肾实质、低级别及高级别ccRCC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实质、低级别及高级别ccRCC的ADC值分别为(2.10±0.16)×10-3mm2/s、(1.70±0.34)×10-3mm2/s、(1.20±0.32)×10-3mm2/s,FA值分别为0.26±0.06、0.26±0.11、0.28±0.14,MD值分别为(6.02±0.43)×10-3mm2/s、(5.10±0.96)×10-3mm2/s、(3.70±0.76)×10-3mm2/s,MK值分别为0.49±0.04、0.57±0.07、0.84±0.20,Ka值分别为0.39±0.04、0.48±0.14、0.65±0.19,Kr值分别为0.53±0.05、0.66±0.18、0.98±0.29。与正常肾实质比较,低级别与高级别ccRCC患者的ADC、MD值均逐渐减低,MK、Ka及Kr值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绘制ROC曲线,得出ADC、MD、MK、Ka及Kr值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截断值分别为1.50×10-3mm2/s、4.49×10-3mm2/s、0.71、0.51、0.68,敏感度分别为85.3%、87.5%、79.2%、83.3%、95.8%,特异度分别为75.2%、90.6%、100.0%、85.3%、75.4%;各参数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AUC分别为ADC值0.831,MD值0.884,MK值0.950,Ka值0.832,Kr值0.874,其中以MK值的AUC最高。 结论 与单指数扩散模型相比,DKI模型,特别是其衍生出的参数MK,更适合作为ccRCC病理分级预测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8.
肾透明细胞癌相关特异性miRNAs差异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证实肿瘤组织miRNAs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可特异性下调或上调,这一现象揭示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中就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肿瘤相关特异性微小RNA(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取手术切除新鲜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肾组织,提取总RNA,进行RNA质量检测后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对其相关特异性miRNAs进行分析,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验证。结果Ⅰ级ccR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共有24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2个上调,12个下调;Ⅱ级共有35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8个上调,17个下调;Ⅲ级共有34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8个上调,16个下调;Ⅰ级+Ⅱ级+Ⅲ级ccR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共有81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33个上调,48个下调;以表达差异在2倍及以上为标准进行比较,ccR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共有11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hsa-miR-487a、hsa-miR-491-3p、hsa-miR-452表达上调,hsa-miR-142-3p、hsa-miR-22、hsa-miR-299-3p、hsa-miR-29a、hsa-miR-429、hsa-miR-532-5p、hsa-miR-199a-5p、hsa-miR-125b表达下调。结论与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存在肿瘤相关特异性miRNAs表达谱,这种miRNAs差异可能导致ccRCC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