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肝血管瘤(HCH)及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HAML患者(HAML组),并与同时期随机检索的40例HCH患者(HCH组)及40例HCC患者(HCC组),比较其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HAML好发于女性(70.00%,28/40),平均发病年龄(39.8±10.6)岁,在患者性别、年龄、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均与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与H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AML二维超声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病灶。HAML组与HCC组间回声(χ2=8.93,P=0.008)、边界(χ2=2.03,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及血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CH组间病灶数目、大小、边界、回声、形态及血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2.50%(25/40)的HAML病灶CEUS表现为"快进快退"模式,但与HCC组相比在强化消退为等增强(t=-2.46,P=0.016)及低增强的时间(t=-5.35,P<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ML组与HCH组间、HAML组与HCC组间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期增强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诊断HAML,并与HCH、HCC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DCT诊断右心室双出口(DORV)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确诊的36例DORV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术前MDCT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DCT明确诊断34例,误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94.44%(34/36),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为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对判断室间隔缺损(VSD)与大动脉关系及大动脉位置关系,MDCT正确率均为100%(36/36),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80.5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共合并心内外畸形119处,MDCT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畸形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MDCT对心外畸形的检出率[98.72%(77/78)]高于超声心动图[69.23%(54/78),P<0.001]。结论 MDCT可准确诊断DORV、准确检出合并畸形,对制定外科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产儿肺脏的超声表现和超声评分。方法 选取无心肺疾病及低蛋白血症的早产儿37例(早产儿组)及足月儿33例(足月儿组),并根据患儿年龄将每组分为<1周、1~4周、>4周3个亚组。对所有患儿行双肺超声检查并予以评分,观察早产儿肺脏超声表现,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及不同年龄间的超声评分差异。结果 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早产儿及足月儿肺部超声评分结果分别为(15.24±2.76)分和(12.21±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2,P<0.001);年龄<1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513),年龄为1~4周及>4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0,P=0.393);足月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P=0.023)。早产儿肺超声评分与胎龄呈负相关(r=-0.352,P=0.033),其线性回归关方程为Y=33.805-0.548X结论 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胎龄越小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追踪随访我院建卡生产的37 253名孕妇,采用不同切面和手段检查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我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诊断敏感度为73.44%(94/128),特异度为99.87%(37 076/37 125),阳性预测值为65.73%(94/143),阴性预测值为99.91%(37 076/37 110);不同检查切面的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二维超声显示回声中断/失落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心室水平分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具有较高敏感度,不同检查切面对该病诊断的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在预测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老年脑梗死患者(病变组)133例和无脑梗死患者61例(对照组)。比较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右心室前壁及心尖部EAT厚度的差异,评价上述参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确定诊断阈值。结果 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右心室前壁EAT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其中NLI亚组右心室前壁EAT明显厚于LI亚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LI亚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心尖部EA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右心室前壁EAT增厚与NLI发生呈低度正相关(r=0.277,P=0.006),与LI发生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679);其余参数与NLI及LI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右心室前壁EAT诊断NLI的AUC为0.690(P=0.006),诊断阈值为11.54 mm,敏感度63.94%,特异度76.32%。结论 右心室前壁EAT增厚与NLI发生呈低度正相关。超声心动图测量EAT增厚可为临床预测NLI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娩镇痛对足月初产女性产后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名于产后6~8周接受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的足月初产女性,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将其分为分娩镇痛组(n=70)和对照组(n=160);对比观察组间一般资料、产程、静息态、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及盆底肌收缩状态下盆底超声参数,分析分娩镇痛对其盆底结构的影响。结果 分娩镇痛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年龄、孕次、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体质量及产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组间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子宫位置及直肠壶腹部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组间膀胱颈移动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受试者肛提肌撕脱发生率及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分娩镇痛对足月初产女性产后早期盆底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价值。方法 纳入116例经超声诊断为前置胎盘孕妇,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胎盘及周边结构,以3D-PDUS测量相关血流参数。根据产后临床及病理诊断将孕妇分为PAS组(n=32)及无PAS组(n=84);根据胎盘绒毛侵袭子宫肌层深度将PAS组分为粘连性胎盘(PA)亚组(n=12)及异常侵袭性胎盘(AIP)亚组(n=20)。比较组间及亚组间3D-PDUS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3D-PDUS参数诊断PAS的效能。采用Cochran Q检验比较3D-PDUS参数与二维超声诊断PAS效能的差异。结果 PAS组血管化指数(VI)、流量指数(FI)及血管流量指数(VFI)均显著高于无PAS组(P均<0.05);AIP亚组VI及VFI均显著高于PA亚组(P均<0.05);亚组间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FI及VFI诊断PAS的效能均较高,VI与VF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FI与二维超声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I及VFI诊断效能明显高于FI及二维超声(P均<0.05)。结论 3D-PDUS定量检测胎盘及周边结构血流参数可用于产前诊断PA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顾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及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4种分子亚型间,肿块大小(<2 cm、2~3 cm、≥ 3 cm)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分子亚型间6个超声征象(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Luminal A-like型与Luminal B-like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较小,鉴别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疗效的价值。方法 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153例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为腹腔镜改良阴道旁修补术组(A组,n=28)、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组(B组,n=49)、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骶棘韧带悬吊术组(C组,n=76),对3组受检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进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肛提肌裂孔面积(ALH)、尿道旋转角(URA)和膀胱颈移动度(BND),比较3组间术后复发率。结果 A、B、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BSD、ALH、URA和BN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B、C组中,术后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A组4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B组URA、B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C组仅B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6个月,C组复发率均低于A、B组(P=0.001、0.034)。结论 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骶棘韧带悬吊术是稳定性好、复发率低的手术方式,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定量评估前盆底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 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主体所在肝段、切除方式、肿瘤切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5例,对照组死亡14例;组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40)。结论 LUS联合CT三维重建用于引导LH可降低术中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CC 患者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临床治疗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特殊类型ASD患者分别通过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及RT-3DTEE进行术前评估。观察ASD相关声像图表现,并对比三者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 57例特殊类型ASD中,采用2DTTE及2DTEE对46例可清晰显示ASD的形态和数目,对其余11例仅能诊断ASD为不规则或两孔可能,而RT-3DTEE对57例均可直观显示ASD形态和数目。采用2DTTE、2DTEE及RT-3DTEE测量收缩末期左心房横径(LATD)、右心房横径(RAT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量ASD的最大径(ASDD)时,2DTEE与2DTTE、RT-3DTEE与2DT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方法测量ASD上腔静脉侧、主动脉侧及心房顶侧的残边长度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方法测量ASD下腔静脉侧残边长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9,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RT-3DTEE对57例均可指导ASD治疗方式,而2DTTE对5例不能确定,2DTEE对2例不能确定。结论 RT-3DTEE可提供丰富的影像诊断信息,对特殊类型ASD治疗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TE顺序分段诊断法和64排螺旋CT术前诊断肺动脉闭锁(PA)伴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方法 对45例PA/VSD患儿于术前进行TTE和心脏MSCT检查,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 按心脏及大血管各解剖节段分别与手术所见对照, 分析比较二者诊断效能的差异性。结果 与手术结果对照, TTE和MSCT对腔静脉、肺静脉与心房连接、心室位置与房室连接、心室水平分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TTE与MSCT诊断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动脉导管未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在诊断心房水平分流方面、侧支血管及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方面, 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TTE顺序分段诊断法及MSCT均能较准确诊断PA/VSD。TTE在心内分流方面的诊断准确度优于MSCT;而在诊断主-肺动脉间侧支血管及冠状动脉起源方面, MSCT优于T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SH)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33例未经治疗SH患者(SH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实验室检查、常规超声及3D-STI检查,获取实验室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左心室常规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整体和17节段纵向、径向和面积峰值应变,比较2组差异。结果 SH组与对照组间TSH、T4和F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IVST、LVEDD、LVEDS、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组与对照组间左心室中间段下侧壁、心尖段下壁的面积峰值应变,心尖段下壁及心尖帽的径向峰值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组心脏整体及其余各节段各峰值应变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SH患者左心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与TSH呈正相关(r=0.82,P<0.01),与FT4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 3D-STI技术可早期定量评价S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SH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值呈弥漫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收集372例接受ASD心内修复术的成人患者,根据是否同时或分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分为两组,即病例组(n=45)和对照组(n=327)。应用多因素回归法筛选ASD合并器质性MR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肺动脉内径(PAD)和二尖瓣瓣环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舒张早期峰速(Em、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侧壁处的舒张晚期峰速(Am''、At'')、三尖瓣侧壁瓣环处收缩期运动峰速(St'')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三尖瓣反流程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2)。其中二尖瓣瓣环扩张、LVEDD增大、St''偏低和PAD明显扩张,是成人ASD合并器质性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二尖瓣瓣环内径明显扩大和LVEDD增大是ASD患者左心室前负荷增加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W)检测心肌做功指数(MPI),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心功能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7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超声心动图结果。HIE重度25例(重度组)、中度25例(中度组)、轻度25例(轻度组),分别应用TDI和PW检测MPI,并与34名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MPI比较。结果 左、右心室侧房室环MPI-PW随HIE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F=25.331、21.072,P均<0.01);左、右心室侧和室间隔房室环MPI-TDI随HIE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F=40.661、40.652、41.617,P均<0.01)。左、右心室侧及室间隔房室环MPI-TDI与HIE程度相关(r=0.721、0.717、0.724,P均<0.01);左、右心室侧房室环MPI-PW与HIE程度相关(r=0.631、0.589,P均<0.01);MPI-TDI与HIE的相关性高于MPI-PW。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MPI-TDI与MPI-PW均可定量评价HIE的心功能;MPI-TDI对轻度HIE的心功能检测更敏感。新生儿HIE心功能MPI检测应首选TD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评价圆锥动脉干畸形(CTD)胎儿心功能。方法 选取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9胎CTD胎儿(CTD组)和39胎正常胎儿(对照组)。采用STIC技术评估2组胎儿的心功能,包括肺动脉(PA)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RVDS)、缩短分数(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TD组胎儿PA内径及PA/AO均减小(P均<0.001),LVDD、LVDS、RVDD、RVDS、LVEDV、LVESV、RVEDV及R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左、右心室FS、EF及SV均降低(P均<0.05),LVDD/RVDD明显升高(P均<0.01)。CTD组中,RVEDV高于LVEDV(P < 0.05),左心室SV及EF均低于右心室(P均<0.05)。结论 CTD在产前即可对胎儿心功能造成影响,右心室功能有代偿性增强表现,而右心扩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患儿心室容积及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16例仅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的单纯性TAPVD患儿(TAPVD组)及19名健康婴幼儿(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前后径(LVD)、右心室横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M型,LVEF-M)、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TAV),以RT-3DE测量左心室/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3DE、RVEF-3DE)及体表面积(BSA)标化左心室/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BSA、RVEDV/BSA),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TAPVD组RVD、LVEF-M、RVEDV/BSA高于对照组,LVD、TAPSE、TAV、RVEF-3DE、LVEDV/BSA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LVEF-3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可用于评估TAPVD患儿心室容积及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先天性脐膨出(CO)胎儿MRI表现与出生后闭合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CO,根据出生后治疗方案分为一期组(n=5,一期手术缝合)及保守组(n=5,囊膜悬吊保守治疗);基于胎儿MRI测量腹壁缺损直径(DD)、膨出物体积(OV)及脏腹失调比(OV/APV),以Bland-Altman图评价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MRI指标差异。结果 2组患儿接受MR检查时胎龄、出生胎龄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守组出生后初次住院时间长于一期组(P<0.05)。10例CO胎儿MRI均见腹内结构由腹壁缺损处向外膨出,其内可含多种结构,脐带由此插入。胎儿期MRI显示,一期组5例中,肝脏及肠管膨出各3例,胃及胆囊膨出各1例;保守组5例均见肝脏膨出,4例肠管膨出,胃及胆囊膨出各3例,脾脏膨出2例。Bland-Altman图示基于胎儿MRI测量DD、OV及OV/APV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一期组OV/APV小于保守组(P<0.05),而组间DD及O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胎儿MRI表现为腹内结构由腹壁缺损处向外膨出,其内可含多种结构;无肝脏膨出或OV/APV较小提示出生后可行一期手术治疗,对脾脏、胃脏或胆囊膨出,尤其脾脏膨出者则宜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探讨肺动脉顺应性指数(pulmonary arterial compliance index,PACI)评价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患者肺动脉顺应性的价值,分析PACI与患者年龄及术后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适合介入封堵治疗的膜周部VSD患者74例,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20~40岁组与<20岁组,根据术后PASP值分为>40 mm Hg组、30~40 mm Hg组与<30mm Hg组,74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直径、跨缺损分流压差与PASP,计算VSD面积指数与PACI,术后3个月再次测量PASP,并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 >40岁组术前PACI明显低于20~40岁组与<20岁组,术后PASP高于20~40岁组与<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VSD面积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ASP>40 mm Hg组PACI低于30~40 mm Hg组与<30 mm Hg组,VSD面积指数高于30~40mm Hg组与<30mm 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患者术后PASP的恢复与年龄及PACI相关,PACI可作为评价行VSD封堵术患者PASP恢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