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6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20例早期AB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RCP治疗的患者为6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保守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0%)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1.7%)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7%)与对照组(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RCP治疗早期A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考虑作为ABP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目前国际公认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诱发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是疾病发展起源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DNA甲基化是一种主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文章综述某些环境因素与DNA甲基化及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无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特点,确立其失同步化指标。方法用3V探头分别采集15例正常成人(正常组)及15个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的左室心尖四腔图,应用三平面成像技术同时显示心尖二腔图及心尖长轴图,测量每个对象左室12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及各项同步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心梗组患者的收缩期达峰时间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室隔/侧壁延迟:正常组以室隔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为38 ms;心梗组以侧壁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117 ms。3心梗组与正常组比较:△TS-12(101.9±52.9 vs.67.3±30.2,P﹤0.05),标准差(34.1±18.5 vs.22.3±11,P﹤0.05);△TS-4(62.5±36.1 vs.35.8±24.4,P﹤0.05);△TS-6(67.2±37.1 vs.43.1±26.1,P﹤0.05)。结论三平面组织成像技术方法简便,能定量反映左室壁收缩活动的延迟情况;△TS-12及标准差、△TS-6、△TS-4这四项指标可用于评价ST段无抬高心梗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内脏异位是由于左右非对称性发育异常所致,常与胸腹腔器官的异常偏侧化有关。心脏经常受累,且心脏受累的严重程度通常决定其预后效果。内脏异位患者有特征性的心血管畸形、内脏器官的异常排列以及中线结构发育畸形。在内脏异位患者中第一个被发现有突变的基因是编码锌指转录因子的ZIC3。很多研究证实,ZIC3突变可导致X连锁内脏异位,而且在孤立性先心病中也发现了ZIC3的突变。至今,在内脏异位患者中发现有13个ZIC3突变,其中包括无义突变、错义突变、沉默突变、移码突变以及易位突变等。然而,ZIC3基因在内脏异位,特别是伴复杂先心病中的致病机理仍不是很清楚。本文就ZIC3结构、作用、突变以及其在内脏异位伴先心病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256-MSCT血管造影时冠状动脉的显示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93例CHD患儿纳入研究,按年龄分为A组 (<4个月)、B组(4个月≤年龄<3岁)、C组(3≤年龄<8岁)以及D组(8~15岁)。分析容积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 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 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对74例同时记录心率变化的患儿进行冠脉分析,运用4点评分法研究冠状动脉的检出率。记录信号值(signal)、噪声(noise)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评价图像质量与年龄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按11个节段分析法,冠状动脉总检出率为91%,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冠状动脉的近段、中段和远段检出率分别为100%、97%、92%和78%,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和D组的E值分别为1.8、1.3、0.8和 0.7 mSv,E与年龄间呈负相关性(r=-0.803, P < 0.01)。虽然DLP与年龄间无相关性(r=0.124, P > 0.05),但是D组的数值高于其他年龄组。噪声与年龄间无相关性(r=0.041, P > 0.05)。信号、CNR和E值,(A+B)组均高于(C+D)组(t=3.386、2.073、3.825,P < 0.05)。结论 新一代256-MSCT对CHD儿童冠状动脉检测有优异的显示效果。虽然远段检出率较其他节段低,但是比以往有更好的检出,为小儿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一种高效选择。同时从辐射剂量的角度,大年龄儿童可尝试使用更低的管电压完成检查,3岁以下小儿童仍应慎重选择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访观察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二尖瓣反流(MR)患儿术后MR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MR术后病例229例(16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63例二尖瓣未处理),比较不同类型先心病合并MR患儿行心脏畸形矫正后,二尖瓣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术后早期、远期MR的转归情况。结果:144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同时二尖瓣成形组与29例仅行VSD修补二尖瓣未处理组患儿相比,术后早期和远期MR改善率前者均高于后者;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MR组与16例主动脉缩窄(CoA)合并MR组,术后早期二尖瓣成形组MR改善率均高于未处理组(P均0.05),而术后远期二尖瓣成形组与未处理组MR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先心病合并MR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VSD合并MR者,建议在修补缺损同时对较重度MR行二尖瓣成形术;而PDA或CoA合并MR患儿可先矫正心脏畸形,再根据患儿远期预后,决定是否行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为1000个活产婴儿中约7~8个婴儿发病。所有妊娠胎儿中结构性畸形的发病率并不能精确得知,但肯定高于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导致胎儿发病率无法精确统计至少有以下两点原因:(1)严重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血管畸形在胎儿期即夭折;(2)一旦明确胎儿心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的存在,一些母亲选择了终止妊娠。上述两种情况都可能掩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心血管畸形是22q11.2缺失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综合征发生率逐渐提高。该文就单纯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染色体22q11.2微缺失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对24例单纯型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包括2例永存动脉干,5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13例法洛四联症,4例右室双出口进行22q11.2内位点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4例单纯性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中仅1例患者有22q11.2缺失,发生率为4.2%,低于以往报道。结论:尽管22q11.2缺失在伴其他系统异常的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中较常见,单纯性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很少发现该缺失。[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5-28]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年龄和性别健康婴幼儿及儿童心电图QRs波群各波振幅特点及其与疾病诊断有关的一些参数,以评估现有国内外标准应用于当今我国儿童的可行性.方法 记录上海地区1557名健康婴幼儿和儿童(男812例,女745例,1~17岁)Q波电压、Q/R值、R波振幅、S波振幅、RV1+SV5、Sokolow指数、QRS波总振幅及R/S比值,并用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QRS波各波振幅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Q波振幅的正常上限较湖南标准大,与国外标准比较也有差异.胸前导联R波、S波振幅与既往标准比较有差异.胸前导联QRS波振幅的性别差异较肢导联明显,12岁后的年长儿童中,男性和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几乎都是男性大于女性.结论 正常婴幼儿及儿童QRS波群各波振幅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时间和种族差异.沿用传统的国内外正常婴幼儿及儿童心电图标准不合适,有必要进一步修订更新传统的正常值标准,并应重视年龄、性别间的差异.此外,与此相关的疾病的诊断标准也应修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双源CT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将2种技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及双源CT检查的10例川崎病患儿,观察冠状动脉的扩张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数目.结果 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儿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内壁粗糙,共有21个冠状动脉瘤形成,5例患儿扩张的瘤内可见附壁血栓,部分血栓可见钙化.双源CT共观察到29个冠状动脉瘤,其中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超声心动图未能发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具有安全、简便、准确、可靠的优势,并能重复动态观察冠状动脉扩张及其演变的全过程,但对冠状动脉远段的病变无法检出,而双源CT可与超声心动图互补,图像与心血管造影图像很相似,已成为无创伤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