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例1男性,37岁。因车祸头部外伤昏迷而入院。伤后两月出现右侧搏动性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右侧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右眼眶、颞部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复视,脑血管选择性造影显示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向右侧眼静脉、岩上窦回流。行右侧颈总动脉压迫试验(Mata’s试验)一周未出现脑缺血症状。在神经安定麻下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术中经右股动脉插管,以Magic-BD微导管将BALT2号球囊2枚分别送达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内,球囊内注入等渗造影剂(Omnipaque200mg%)使其充盈后分别脱离…  相似文献   

2.
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7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部位,采用可脱性球囊或电致血凝性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进行栓塞.结果:7例中,3例球囊栓塞成功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2例表现为假性动脉瘤,用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1例因瘘口太小,用GDC填塞海绵窦;另1例两次试放球囊入海绵窦均破裂失败,其中一枚瘪陷球囊滞留于海绵窦,患者不愿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未予进一步治疗,但术后一周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首选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对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插管,先做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大小及位置,后置人8F导引管,经引管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27例共进行28次栓塞治疗,其中24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3例闭塞了患侧颈内动脉,l例1周后术前症状重新出现,再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痊愈。24例术后眼部症状及颅内杂音完全消失,3例术后颅内杂音减弱,眼部症状有所缓解,无术后死亡和症状加重病例,随访1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经股动脉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比较理想、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TCCF患者的资料,采用经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或闭塞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 9例使用1枚球囊栓塞,5例使用2枚,3例使用3枚。17例中13例使用可脱性球囊成功闭塞瘘口并且保留颈内动脉通畅(76.47%),4例使用可脱性球囊闭塞颈内动脉主干。术中未发生与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约15d2例患者瘘口复发,1例形成无症状性假性动脉瘤。结论经动脉途径栓塞TCCF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全脑血管造影 ,可脱球囊堵塞瘘口 ;如球囊不能进入瘘口 ,选择颈内动脉闭塞术。 结果 所有患者颅内杂音消失 ,突眼回复。 4 4例 (45侧 )瘘口共栓塞 5 3次 ,34例 (35侧 )颈内动脉保持通畅 ,10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术。颈内动脉通畅率为 77.8% (35侧 ) ,1次手术治愈率 82 .2 %(侧 ) ,最终治愈率 10 0 %。结论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疗效可靠 ,是该病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造影诊断和经可解脱球囊治疗的结果。方法:对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后,6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瘘口,1例置入1枚球囊后瘘口未完全闭塞,间歇性用球囊压迫瘘口。结果:7例均治愈,1例于2个月后发生眼静脉回流障碍。结论:可解脱球囊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TCCF)为颅脑外伤引起的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目前 ,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TCCF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1 ,2 ] 。笔者从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3月对 9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施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性 8例 ,女性 1例 ;年龄 30 .2± 5 .1岁 (16~ 5 2岁 )。 9例皆有头部外伤史。临床表现 :9例皆有持续性吹风样颅内杂音 ,压迫同侧颈动脉后杂音消失 ,且皆有不同程度的球结膜充血、水肿 ,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及经动脉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的经验。方法总结分析6例经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资料,6例患者经查体及CT、MR、DSA等确诊,均行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可脱球囊闭塞瘘口,可脱球囊联合弹簧圈,应用Onyx胶封堵引流静脉、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及覆膜支架辅助治疗,经支架辅助下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结果 1例单纯应用可脱球囊,2例联合应用球囊和弹簧圈填塞,2例应用Onyx胶封堵引流静脉、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及支架辅助治疗,1例经支架辅助下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随访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因术前视神经损害导致患眼视力未恢复正常。结论血管内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铜针铜丝填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漏2例。术后眼球突出、结合膜水肿、颅内杂音消失,颈内动脉造影见漏口闭塞,颈内动脉通畅.1例术后出现短期动眼神经麻痹。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原理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探讨可脱性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用可脱性球囊对21例TCCF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全部治疗成功:17例瘘口完全闭塞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3例球囊闭塞瘘口的同时永久闭塞患侧颈内动脉,1例瘘口部未完全闭塞予压迫颈内动脉锻炼后自愈。并发症:术中1例出现球囊脱落,未出现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在术后12h因球囊泄漏复发、1例术后7d因球囊移位复发,再次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21例患者无一复发。结论 TCCF自愈机会不多,可脱性球囊治疗TCCF创伤小,疗效较可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33例,采用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单球囊栓塞26例,多球囊栓塞7例,观察瘘口封堵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颅内杂音、突眼、颅神经麻痹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2例(6%)发生术后24 h内球囊破裂,再次球囊栓塞后完全封堵;1例(3%)并发外展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回访好转。结论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在DSA下进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8例行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例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远端和近端,1例行孤立闭塞术,术后复发。结论:DSA检查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TCCF理想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21例患者中,瘘口栓塞17例,闭塞颈内动脉4例,均治愈。其中瘘口栓塞后1例并发球囊早泄瘘口复发,经再次球囊栓塞成功。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0.9%。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9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全部采用全脑血管造影(DSA)可脱球栓塞术。[结果]临床治愈率94.7%,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5例(侧)复发而行第2次球囊栓塞术,复发率23.8%,颈内动脉保留率68.4%。[结论]球囊栓塞术复发原因除颅骨骨折断端刺破球囊外,还可能与球囊老化,球囊内外渗透压差有关。减少球囊充填的剂量或选用稍大型号球囊可以减少复发。复发病例再次栓塞术的难度增大。不得已闭塞颈内动脉时,主张于瘘口的远近端放置2枚球囊。根据本组病例,额面部着力的减速性损伤易发生TCCF。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由于解剖部位特殊成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难题。采用经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术目前被认为是较好的治疗方法[‘-’j。1998年3月至7月,我们应用该技术成功治愈2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疾。利用可脱性球囊一次性将梁口牢固堵住又不阻塞颈内动脉。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l,女性,26岁。因交通事故头颅外伤后]周,左眼球外突,眼球运动受限并颅内杂音人院。体检:神志清醒。左眼搏动性突眼,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左动眼神经麻痹。病例2,女性,19岁。因交通事故头颅外伤后2个月渐出现右眼搏动性突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的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结果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后,瘘口闭合且颈内动脉通畅97例(87.6%),瘘口闭合但颈内动脉闭塞15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9年,复发4例,行二次栓塞后无复发.本组病例均无合并症.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经DSA确诊为TCCF的7例患者(男5例,女2例),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及阻断患侧颈内动脉。术后立即复查DSA,术后1周、2周、3周复查头颈部X线片。结果术后患者颅内杂音立即消失,脑血流恢复正常,其余症状在1~3个月内完全康复,随访1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是目前治疗TCCF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内动脉海绵段或其分支的破裂所形成的动脉瘘。临床上有眼球突出搏动,颅内杂音。又干尔为搏动性突眼。症状可于损伤后当时发生,但多数是在伤后2个门之内,也有可迟达半年以上者。  相似文献   

19.
经手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7例。颅内杂音、眼球前突和活动受限及眼结合膜充血水肿是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2例行单纯颅外颈动脉结扎术后痊愈;5例行瘘口孤立手术,痊愈4例,1例无效;6例行海绵窦内铜丝置入栓塞术,痊愈4例、好转1例、死亡1例;1例开颅行眼上静脉阻断术痊愈;3例用可脱性球囊堵塞瘘口治愈。对5种手术方法的利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曹明志  黄永 《当代医学》2010,16(29):523-526
目的总结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方法对199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2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成功栓塞,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7例,术后鼻出血、颅内杂音、搏动性突眼症状均消失,除1例疑诊青光眼延期治疗而遗留单眼失明外,术后视力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手术越早改善越明显。结论合并有大量鼻腔出血、视力急剧恶化及脑皮层引流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急症手术治疗的指征,尽早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疗效满意,且微创、经济,目前仍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