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D55、CD59、CD34抗原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PNH)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NH患者CD55、CD59、CD34抗原阳性表达变化,并与非PNH组以及正常对照组CD55、CD59、CD34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做糖水试验、Ham试验、RC%、NAP积分检测。结果:PNH、AA-PNH患者CD55+、CD59+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及其它病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PNH患者CD34+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及其它病组明显增高(P<0.01),而AA患者CD34+表达率最低。结论: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可作为PNH综合征早期诊断最敏感指标,而基础检测对PNH的诊断及病情监控有重要意义,可达到早发现、早鉴别、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CD3、CD4、CD8、CD20是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对于T细胞、B细胞的识别、黏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CD3^+、CD4^+、CD8^+、CD20^+细胞阳性率是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D大鼠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前后外周血抑制性T细胞( suppress T lymphocytes,Ts)和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c)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采用纽约大学脊髓损伤撞击仪制作重物坠落SCI模型。于SCI前及后1、3、5、7、14、21、28和56 d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CD28-Ts 和CD3+CD8+CD28+Tc亚群的变化规律。结果:SCI前,正常大鼠外周血中Ts和Tc亚群占CD3+总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0.27±12.09)%和(14.75±4.29)%。损伤后1 d,Ts的比例为(22.58±12.12)%。术后5 d时其百分比下降至最低,为(20.86±10.41)%。术后7~21 d,其比例恢复至术前水平,28 d时显著升高,其比例为(37.90±12.98)%。56 d时其比例为(33.79±11.44)%,恢复至损伤前水平(P>0.05)。 Tc和Ts亚群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损伤后1、5、21和28 d时其比例分别为(17.29±7.10)%、(20.02±6.24)%、(23.89±6.78)%和(13.81±11.21)%。但56 d时其比例没有恢复至术前水平,而是进一步下降至(8.71±6.44)%(P<0.01)。结论:在SCI后的早期阶段,SD大鼠外周血Tc占明显优势,提示Ts功能抑制、Tc功能增强是SCI免疫损伤机制之一。 SCI后5~21 d是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的关键时间窗。  相似文献   

5.
CD28、CD80、CD86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共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6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对照皮肤中CD28、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皮损中CD28在真皮乳头、表皮基底层及棘层有较强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D80、CD86在表皮颗粒层、棘层的表达相对正常皮肤均有明显的增强(P<0.01).结论CD28、CD80、CD86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11a、CD54、CD106及CD49d的表达意义。方法分别于急危重期、恢复期采集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a、CD54、CD106及CD49d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急危重期淋巴细胞CD11a、CD54、CD106及CD49d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恢复期脓毒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54、CD49d较对照组高,CD11a、CD1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CD11a、CD54、CD106及CD49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黏附分子CD11a、CD54、CD106及CD49d在急危重期及恢复期均有升高,在脓毒症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CD11a、CD54、CD106及CD49d表达明显升高可能是病情危重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在移植免疫中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等问题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课题。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T淋巴细胞若未进入激活状态,就无法启动由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亦不会启动机体免疫系统。参与T淋巴细胞激活表达的基因大约70余种。T细胞激活后发生各种功能性亚群分化,CD4和CD8T细胞的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0及其受体CD200R均是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CD200最初于1979年在大鼠胸腺中发现,曾被称为OX-2,MRCOX2,MOX2.2000年在第七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上(HLDA7)被正式命名为CD200.CD200与其受体CD200R相互作用,通过调控髓系细胞的活化和Thl/Th2细胞因子的生成,介导T细胞共刺激,在肿瘤免疫、移植排斥、自身免疫、自发性流产、炎症反应等机体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CD200及其受体CD200R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CD200与CD200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200是一种Ⅰ-型膜糖蛋白,胞膜外区有两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广泛地表达在组织中;CD200R也是一种糖蛋白,表达在巨噬细胞表面及T细胞亚群上。CD200具有介导T细胞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增殖,使1型细胞因子减少,2型细胞因子增加的作用,CD200与CD200R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传递抑制性信号减低髓样细胞的活性,改变其迁移。CD200在免疫疾病和抑制排斥反应中作为一种免 疫耐受信号,它的一些相关分子在免疫调节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CD4+CD8+和CD4+/CD8+比值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炎病人,比较分析其外周血CD4^ 、CD^ 和CD4^ /CD^ 比值。结果 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4^ 细胞及CD4^ /CD^ 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急性肝炎大于慢性肝炎(轻中度)大于慢性肝炎(重度);CD^ 细胞则相反(P<0.05)。结论 人体外周血CD4^ 、CD8^ 绝对数和CD4^ /CD^ 比值影响着HBV感染后的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机体发生肿瘤时免疫系统能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中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许多肿瘤仍能在机体内继续生长。甚至使人体死亡。肿瘤细胞如何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或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到肿瘤细胞本身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鹏  阚全程  余祖江 《广东医学》2007,28(2):183-184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CDZM)对正常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及CD4 /CD8 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设6组,对小鼠分别连续7 d注射胸腺肽(Thy)10 mg/kg、头孢地嗪(500,200,50 mg/kg)、头孢曲松500 mg/kg及生理盐水后,在第7,14,21天分别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4 /CD8 进行检测,观察头孢地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CDZM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地提高外周血CD4 /CD8 的比值,与Thy相比,CDZM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更为持久.结论 头孢地嗪可通过调整CD4 和CD8 之间的平衡,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患者发病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同时肝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且它们在抑制肿瘤细胞同时亦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姑息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癌主要治疗方案。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哮喘病人外周血CD8^ T细胞CD25,CD30表达水平,了解哮喘病人CD8^ T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将所分离出的CD8^ T细胞分别用PPD,PHA刺激,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5,CD30表达水平。结果:PHA刺激组CD8^ T细胞CD25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P<0.05),而CD60表达则无差异;PPD刺激组CD8^ T细胞CD25,CD30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哮喘病人自然状态下(即未受抗原剁激)CD8^ T细胞CD25表达与健康对照无差异,而CD30表达低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哮喘病人CD8^ T细胞活化状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行腰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外周血免疫相关因子CD3、CD4、CD8、CD20、IL-2、INF-γ的含量变化,探讨罗哌卡因对淋巴免疫的影响,从而指导围术期麻醉用药及管理。方法:收集30例运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实施腰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麻醉用药前1h、术后24h及术后48h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测不同时相CD3、CD4、CD8、CD20、IL-2、INF-γ的含量。结果:术后患者CD3无明显变化,CD4、CD20、IL-2、INF-γ含量升高,CD8含量降低。结论:运用罗哌卡因麻醉的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无明显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17、CD13、CD33在鉴别诊断AML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在AML中CD117、CD13和CD33的表达率依次为91.9%、91.6%和94.4%。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比表达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D13、CD33和CD117在AML和ALL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 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 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的表达。随访至 2020 年9 月30 日,以患者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计算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癌组织CD10、CD133 和 CD157 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累积生存率 优于阴性患者(P <0.05)。年龄[R^R=1.628 (95% CI:1.218,2.940)]、临床分期[R^R=1.982 (95% CI: 1.435,3.495)]、浸润深度[R^R=2.653 (95% CI:1.782,4.213)]、淋巴结转移[R^R=3.287 (95% CI: 1.989,5.456)]、CD10 阳性表达[R^R=2.081 (95% CI:1.297,3.241)]、CD133 阳性表达[R^R=1.768 (95% CI:1.190,2.879)] 和CD157 阳性表达[R^R=2.463 (95% CI:1.797,4.165)] 是影响胃癌患者预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10、CD133 和CD157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表达情况及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AML初发患者130例,采用三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CD34/CD13/CD45/CD19、CD34/CD56/CD33/CD45和CD34/CD2/CD33/CD45),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初发AML病人骨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在AML中CD19阳性表达率为2.31%(3/130例),CD56为3.75%(3/80例),而CD2为1.25%(1/80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无表达。结论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表达率很低;CD56、CD2可作为AM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指标;CD19在AML微小残留病检测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CD8+CD28细胞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8+CD28-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CC病人CD8+细胞升高,CD8+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是异常的,即CD8+CD28-细胞数升高,CD8+CD28+细胞数降低;CD8+T细胞的升高是CD8+CD28-细胞亚群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D44,CD54在成年猫脊髓的分布.方法:将成年猫处死后取其脊髓(T11)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用CD44,CD54兔抗体(效价:1∶250)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44,CD54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脊髓灰质内见CD44神经元阳性,阳性细胞遍布灰质各板层,阳性反应物主要见于细胞核.腹角阳性神经元明显,大小不等.背核神经元亦有阳性反应.灰、白质内未见阳性反应的胶质细胞.与CD44者比较,背核、腹角神经元仅见CD54的弱阳性反应,未见胶质细胞阳性反应,但后角Ⅰ,Ⅱ板层见大量CD54阳性神经膨体.结论:成年猫脊髓有CD44,CD54分布,提示这些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与成体脊髓神经元的信号传递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