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青少年伤害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省5个城市33826名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2.6%,男生为15.5%,女生为9.9%,男生伤害的报告率高于女生(χ2=230.27,P0.01);1次伤害的发生率为9.5%,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3.1%。扭伤和跌坠伤是学生最常见的受伤原因,骨关节伤和割刺伤是最常见的受伤结果。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类型、学校类型、父亲职业、男生吸烟饮酒行为及不良情绪有关。结论青少年是伤害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严重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14个市县抽取初、高中学生30 260人,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4.3%,共发生严重伤害5 411人次,人次发生率为17.9%,人均严重伤害发生频率为1.3次。平均因伤请假天数2.2 d。城市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低于农村(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学习成绩越差,严重伤害发生率越高(P<0.05)。扭伤、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割伤、刺伤或捅伤是最常见的症状或体征。家中、校园、公路/街道/车站/渡口/码头等交通场所是最常见的受伤地点。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虽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严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大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27省市区选取大学生47 541名,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1 a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的报告率为12.3%,男生为15.4%,女生为9.8%。扭伤和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造成最常见的身体损害是骨关节伤和割刺伤。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结论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城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和伤害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全国统一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10 84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结果 安徽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6.4%.伤害的主要原因依次有扭伤、跌坠伤,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学校内体育场/馆和学校其他地方、公路街道或车站/渡口/码头等.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曾经发生过的报告率均较高,大多在20%~90%之间;经常或总是发生的报告率在10%左右,大多为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家庭环境中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亦不同.结论 安徽省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建议学校、家庭及社区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安全和心理卫生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少年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鄞州区6所中小学校,从2001年10月到2005年9月对36233名学生进行伤害监测。结果伤害发生率22.32%;男女生有明显差异;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最高(27.30%),1~3年级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最低(14.87%);伤害前3位分别是跌伤、刀割伤、碰撞伤;主要发生在运动和玩耍时;受伤部位以手指和下肢最多;伤害发生后,40.30%学生到校医室处理,24.70%学生经医院门诊治疗,0.62%学生住院治疗;平均每例伤害休息0.42d,平均花费医疗费用80.98元。结论伤害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生率很高,对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必须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城区内抽取了西宁小学、从化中学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选择对象过去1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00名中小学生,共有165名学生发生伤害278次,伤害发生率为27.50%,次数发生率为46.33%;男女生发生率分别为33.89%和21.19%,男生高于女生(P<0.05);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1.00%、28.00%和20.00%,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伤害的学生中有40.61%的人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的伤害;伤害发生的前5位原因依次为扭伤、跌倒/坠落、碰撞/挤压、割伤/刺伤、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校内为主;主要受伤部位是下肢和手指/脚趾;26.26%的伤害需医院门诊处理和住院治疗。结论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623名7~22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年内自我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发生率为7.20%,女生的自我伤害率明显高于男生,且各自采取的主要自伤方式不同(P<0.05).在自伤原因构成比中,学习压力占44.6%,受到家长和老师责罚占17.4%;家中是发生自伤最主要的场所,占47.9%,其次是学校,占33.1%;自伤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上肢,占31.4%;自伤发生后118例痊愈,占97.5%,3例留下失能或残疾,占2.5%;父母亲日常照顾时间<6h、县城、城市和青春期以后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自我伤害行为.结论 儿童青少年自伤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家庭居住地及父母照顾时间.  相似文献   

8.
桂西山区中学生伤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桂西山区少数民族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桂西3所中学1 855名中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作伤害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2.02%,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10.5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发生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尤以强迫、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抑郁较为突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父亲文化程度以及SCL-90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影响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可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008名在册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回顾性调查。结果1008名中小学生中,1年期间共有153人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15.18%;伤害共发生230人次,次数发生率为22.82%;伤害发生者中仅发生1次伤害(单发伤害)的报告率为11.01%(111/1008),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多发伤害)的报告率为4.17%(42/1008);跌倒/跌落为首位发生伤害类型,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为伤害发生主要地点,手部/脚部是最常见的伤害部位。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肥胖、闯红灯、打架次数、家庭类型和父亲文化程度等是伤害频次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小学生的伤害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学生伤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沙汝明  周爱萍  薛黎坚  秦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21-4222,4237
[目的]通过对中学生意外伤害模式及其健康相关行为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保护青少年健康的决策方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中学校,应用《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入教室进行问卷式调查,所有数据输入EpiData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伤害情况相当严重,其中居伤害原因发生率前列的依次为跌倒受伤:32.24%;物体砸伤:18.78%;打架受伤:9.08%;交通事故:4.86%;中学生骑自行车违规现象相当普遍(49%),非安全场所游泳发生率较高(14.3%),不良情绪、学习压力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有17.75%的学生有自杀倾向,6.42%的学生有自杀计划。[结论]昆山市中学生伤害情况相当严重,健康行为不够,心理素质不高,生存环境不良,以上数据对我们社会、教育部门、家长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及时制定保护青少年健康的决策及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近5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发生情况, 为减少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中2016-2021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文献, 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 估计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发生率, 对性别、学校类型、城乡和病例定义标准进行亚组分析, 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符合入选标准文献共30篇, 总样本量为431 054人, 跌倒伤害人数发生率和人次数发生率分别为8.03%和9.61%。亚组分析显示, 跌倒/坠落伤害人数发生率男生(7.50%)高于女生(6.20%), 农村(8.12%)高于城市(3.94%), 采用1996年版伤害标准(9.42%)高于2004年版伤害标准(7.56%), 不同学校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跌倒/坠落伤害人次数发生率男生(10.89%)高于女生(9.26%), 小学生(10.06%)高于中学生(6.53%), 农村(15.06%)高于城市(12.52%), 采用1996年版伤害标准(8.86%)高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潍坊市儿童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6学年,在潍坊市分层整群抽取部分初中生、小学生进行伤害发生情况调查,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调查22 384名中小学生,1学年期间发生伤害1 538人,发生率为6.87%;发生伤害3 288人次,伤害人次发生率为14.69%。1学年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8.51%,伤害人次发生率为19.04%;女生伤害发生率为5.08%,伤害人次发生率为9.95%(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是影响儿童伤害发生的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较大、居住在闹市、离校距离较远、业余活动运动量大、父母间关系较差、很少接受安全教育的儿童容易发生伤害。  相似文献   

13.
鄞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原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1所学校10568名中小学生在过去1年中的意外伤害情况。[结果]1年内有1207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1757次,总发生率为16.63%,发生率以跌伤(5.95%),碰撞伤(2.55%),刀割伤(2.40%)为高;初中生发生率最高,男生高于女生;意外伤害主要在运动和玩耍时发生,有39.04%的病例去医院门诊,1.35%病例住院治疗,平均每例需休息3.24天,活动受限4.53天,缺课0.91天。直接医疗经费约149元。其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子女伤害发生率有一定关系。[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及赌博等精神成瘾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66所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每天玩电子游戏≥4 h的比例为13.61%,男生(18.63%)远高于女生(9.30%),农村(14.56%)略高于城市(13.11%),职中生比例最高(2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8.25%,男生(10.88%)明显高于女生(5.99%),职中生最高(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青少年参加类似赌博的娱乐性活动的发生率为25.87%,男生(33.58%)高于女生(19.24%),城市(23.09%)低于农村(31.13%),职中生的发生率最高(38.63%),普通中学(24.26%)高于重点中学(2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在线音乐、影视等的收听和收看(52.00%)、即时通讯(QQ,MSN等)(48.93%)、查阅资料(42.65%).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上网及赌博等精神成瘾行为发生率较高,应通过学校、家庭及社会途径开展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铜陵市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为制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8482名铜陵市区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和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11年中小学生健康检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铜陵市中小学生身高和体重发育曲线图上看,男女生身高在lO和17岁时出现2次交叉,体重在15和17岁时出现2次交叉,身高突增峰值的年龄男生为11岁,女生为10岁。2011年铜陵市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9.4%、11.1%和12.2%。营养不良率高中生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和肥胖率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陵市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以营养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营养,控制肥胖的发生率。防治营养不良重点应放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女生;防治肥胖重点应放在初中阶段,尤其是男生。  相似文献   

16.
皖南地区部分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样取皖南地区5所中学的初、高中5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和学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骑车、玩耍及走路;发生形式以自伤为主,其次为他伤。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中学生控烟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中学生共8 873名进行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为12.97%,男生为19.93%,女生为6.13%,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城市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中学生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的文化程度低、所在城市较发达、其他家庭、职高是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关注中学控烟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控制并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浦口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学校传染病在学生间的传播与流行。方法 收集“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中浦口区2017-2019学年学生因病缺课资料,并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19学年,浦口区中小学生人均因病缺课1.33天,因病缺课率为0.19%;不同学年学生因病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49,P<0.001);2017、2018学年因病缺课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 742.34,148.01,P<0.001),2019学年因病缺课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P=0.002);病因构成前五位性别比较为感冒(男生61.56%、女生64.47%)、胃肠道疾病(男生6.50%、女生6.46%)、水痘(男生6.52%、女生5.97%)、气管炎肺炎(男生3.76%、女生4.18%)、意外伤害(男生2.97%、女生1.40%)。结论 相关部门应加强工作上的联防联控,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因病缺课监测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方法分层整群抽取3 540名深圳市中小学生,回顾性调查1年间运动伤害情况。结果中小学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1.61%,3年级(9.62%)低于其他年级,男生(23.93%)高于女生(18.40%),独生子女(26.43%)高于非独生子女(18.24%),暂住户籍(24.07%)高于本地户籍(18.53%);导致伤害的运动主要是跑步(31.76%)和篮球(26.93%);不同运动导致伤害的部位和伤害后果不同,伤害后累计缺课1 536节,活动受限4 994.5 d,医疗费用66 460元;分类树分析显示,打闹是运动伤害发生主要危险因素,打闹同时模仿或恶作剧的男生运动伤害发生率最高。结论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了解2016—2017 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制定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6 个区102 所中小学校的19 666 名学生,对在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发生伤害的病例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7 学年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68%,其中男生为 12.98%,女生为8.63%;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 为7.26%,小学高年级学生(四至六年级) 为14.38%,初中生为 11.80%,高中生为9.55%.在各伤害类型中,跌伤发生率最高,为6.35%.伤害病例中发生地点前3 位是学校(43.26%) 、家中(24.76%) 和马路/道路(13. 19%); 发生时进行的活动前3 位是体育活动(28. 78%) 、行走(26. 21%) 和休闲娱乐(16.90%); 受伤部位前3 位是下肢(41.98%) 、上肢(28.91%) 和头部(15.32%).平均每次伤害造成4.26 d 休息,2.27 d 缺课,0.55 d 住院.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在10%以上.男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的重点人群,跌伤应作为优先干预的重点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