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1周、上学日、周六周日视屏时间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校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学生共2 670名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测量并连续记录1周运动行为日记.分析不同时段视屏时间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2.28%,上学日视屏时间超过3h的学生仅占2.13%,但周六周日视屏时间超过3h的学生升至16.10%.在控制混杂因素后,1周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388和1.590倍,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553和1.775倍.未发现周六周日不同视屏时间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不同.结论 1周日均与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h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应关注学生在上学日和周六周日的视屏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高中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109 754名城市高中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111 67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 754份(男生51 409份,女生58 345份),有效率为98.3%;河北省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生报告曾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教育的报告率分别为31.5%(430人)、32.6%(503人)、30.0%(418人),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1%(21 737人)、54.0%(19 212人)5、3.8%(18 569人)(χ2重点高中=380.849χ,2普通高中=270.842χ,2职业高中=305.048,P<0.01);中国重点高中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好于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好于职业高中;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所在地区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学生比较,曾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和反歧视艾滋病的态度均明显好于未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P<0.01)。结论中国不同学校类型间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状况不平衡,应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艾滋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强化艾滋病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的影响,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抽取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2 496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连续记录谷类、蔬菜、水果、肉类、乳类5类食物的7d摄入情况,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城市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高于乡村,其中城市蔬菜、水果、乳类的摄入量高于乡村,但是乡村肉类评分高于城市(P值均<0.01);父母最高文化程度高中和初中及以下组城市膳食得分高于乡村(P值均<0.05),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组城乡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7);家庭月收入<5000元人群城市膳食得分高于乡村(P值均<0.01),≥5000元人群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女生、低龄、父母文化程度高和家庭月收入高与膳食质量呈正性相关,城乡与家庭月收入有交互作用,家庭月收入在乡村对膳食质量的影响更显著(P值均<0.05).结论 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与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呈正相关,并且家庭月收入在乡村中对膳食质量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在膳食指导和干预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低的人群,并提供适当的营养教育方案和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4.
铅作为有害元素,其毒性主要作用于人的神经、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等系统.长期接触低浓度铅,可引起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恶心腹痛及贫血等症状.而且铅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大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27省市区选取大学生47 541名,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1 a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的报告率为12.3%,男生为15.4%,女生为9.8%。扭伤和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造成最常见的身体损害是骨关节伤和割刺伤。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结论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关联的影响。方法 对1 062名同性别6~18岁双生子,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问卷进行调查。使用Mx软件拟合结构方程的单变量模型。构建Cholesky分解模型分析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中的遗传和环境影响相关。结果 注意问题与焦虑/抑郁有遗传相关(rg=0.48),共享环境因素相关作用为0.86,非共享环境因素相关作用为0.14。结论 遗传因素和共享环境因素对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相关起重要作用,非共享环境因素对相关所起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18省市中学生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伤害的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全国18省市中学生共170 602名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自填。结果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43.7%,其中二次及以上伤害的报告率为20.9%。男生伤害报告率高于女生,主要差别是由于二次及以上伤害发生引起。该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伤害报告率下降,特别是二次及以上伤害报告率。因跌倒和物体砸碰受伤是男女生最常见的受伤原因,割刺伤和骨关节伤是男女生最常见的受伤结果。重点中学、核心家庭和母亲高学历是各类伤害及再发伤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害特别是二次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18省市自治区城市高中生性行为现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了解中国高中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8个省、市、自治区110954名高中生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我国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4.4%,男、女生分别为6.9%和2.1%(P<0.01);职业中学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高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P值均<0.01);西部地区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高中生,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级增加、看过色情书刊、影像制品、长期不与父母同住、生活在西部地区是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在普通/重点中学就学、自感学习成绩好是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对高年级高中生尤其是职业中学学生进行适当、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18省市中学生溺水相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溺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全国18省市181832名中学生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集体自填。结果18省市中学生过去12个月游泳、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曾有溺水伤害的报告率分别为52.4%,11.8%和1.8%。男生各相关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大城市、沿海和水网地区省市游泳的报告率高,游泳者中经济发达省市安全场所游泳的比例高于不发达城市,溺水伤害的报告率也相对较低。非安全场所游泳者溺水伤害报告率高于安全场所游泳者。结论非安全场所游泳与溺水伤害密切相关。溺水及其相关行为发生与学生性别、年级、地区、经济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的地区分布和人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表性人群的腰围分布,为建立标准腰围界值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内地15省(区、市)和香港地区7~18岁人群横断面调查资料,样本对象共178 865人,划分沿海城市、其他城市、北方乡村、南方乡村和香港地区5个群体,分析各人群腰围分布状况.结果 5个群体人群体格发育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沿海城市"群体在7~18岁时腰围第85百分位数(P85)始终高于其他群体.相反,"南方乡村"群体腰围P85不仅低于城市且低于"北方乡村"群体."香港地区"群体在学龄初期腰围水平高,但进入青春期后增长缓慢,腰围P85最终落后于"北方乡村"群体.南、北方乡村群体自青春期开始腰围水平表现为追赶趋势.该差异不仅源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差异,也源于南、北方地区差异,预示在使用腰围进行筛查时,超重、肥胖检出率在上述群体中将呈梯层分布趋势.相关分析显示腰围与身高、体重、BMI等体格指标间高度相关.将中国人群腰围分布与美国、荷兰比较,提示有必要建立适合本国人群的腰围筛查界值点,应用LMS法为中国儿童建立性别年龄别腰围百分位数曲线.结论 研究结果将为建立中国儿童人群腰围筛查界值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