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B-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TGF-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在发病后第1天升至最高[(48.4±10.4)ng/L],随后逐渐下降,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38.2±9.6)ng/L和(31.4±6.8)ng/L,第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3.7±5.9)ng/L,P<0.0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F=4.13,P<0.05),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rs=0.186,P>0.05),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rs=0.508,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在发病后第1天为最低,随后渐升,至第7天接近对照组[(42.1±8.2)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结果提示IL-6和TGF-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炎症反应;动态检测IL-6和TGF-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 6 (IL 6 )和白介素 8(IL 8)在腹膜透析 (PD)患者透出液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35例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水平。结果 PD患者腹膜炎发作期透出液IL 6 [(6 0 .8± 11.8) pg/ml]和IL 8[(5 1.8± 2 .1) pg/ml]均明显高于透析稳定期 [(7.0± 5 .3) pg/ml和 (10 .8±4 .9) pg/ml],P <0 .0 0 1。透析 >3年组透出液IL 6 [(2 0 .5± 4 .3)pg/ml]和IL 8[(2 0 .8± 6 .8) pg/ml]明显高于透析 <1年组 [(7.9± 6 .1) pg/ml和 (12 .8± 5 .7) pg/ml],P <0 .0 1。 结论 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可能参与腹膜损伤的发病机制 ,其增高提示可能有腹膜炎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的变化 ,探讨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4 8例ACS、4 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和 4 0例健康者血浆MCSF及白介素 6 (IL 6 )水平。结果 ACS患者MCSF和IL 6水平均显著高于SA患者 [MCSF :(4 6 3.4 8± 5 0 .99)ng/L vs(30 8.2 0± 4 7.75 )ng/L ;IL 6 :(9.0 2± 5 .12 )ng/L vs(4 .71± 1.73)ng/L ,P均 <0 .0 0 1]。SA患者MC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 [(30 8.2 0± 4 7.75 )ng/Lvs(2 82 .2 8± 2 3.35 ) ,P <0 .0 5 ]。进一步研究发现ACS患者MCSF水平与IL 6呈显著正相关 (rs=0 .4 87,P <0 .0 0 1)。结论 MCSF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它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 13例 ARDS患者和 9例健康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和血清中 IL 1β含量。结果 :ARDS患者 BAL F及血清中 IL 1β含量〔分别为 (14 4 .6 7± 80 .79) ng/ L 和 (4 5 .71± 7.0 9) ng/ 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2 0 .39± 1.87) ng/ L 和 (35 .0 6± 5 .4 6 ) ng/ L,P=0 .0 0 0和 P=0 .0 0 1〕,且 ARDS患者 BAL F中IL 1β含量也明显高于血清 (P=0 .0 0 0 )。结论 :IL 1β参与了 ARDS的发病过程 ,早期测定 ARDS患者肺内细胞因子可能比血液或血浆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抗子宫内膜抗体与白细胞介素2及6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与白细胞介素 2 (IL - 2 ) ,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 2 1例健康生育妇女血清中 IL - 2和 IL - 6含量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Emab。结果 Em ab阳性组 IL - 2 (8.12± 1.71) ng/L和 IL - 6 (7.0 4± 2 .0 4) ng/L含量较对照组 (5 .31± 1.38) ng/L及 (3.2 9± 1.2 3) ng/L明显增高 (P<0 .0 1) ;Em ab阴性组 IL - 2 (8.0 6± 1.38)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IL - 6 (3.79± 1.2 7) 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Em ab阳性与阴性组 IL - 6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IL - 6的含量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0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影响。方法 :内毒素 (L PS)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 ,观察 IL 10对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肺泡巨噬细胞受 10 mg/LL PS刺激后 6、12和 2 4小时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 1β和 IL 6释放达峰值 ,浓度分别为 (1790±985 ) ng/L、(986± 35 7) ng/L 和 (42 33± 6 5 7) ng/L,与 L PS刺激 0时比较 ,P均 <0 .0 5。IL 10在 L PS刺激后 8小时持续升高〔(2 38± 87) ng/L〕,2 4小时达到峰值 ,浓度为 (16 0 0± 5 2 1) ng/L(P<0 .0 5 )。 15 0 μg/L IL 10单克隆抗体抑制内源性 IL 10释放后 ,导致 TNFα、IL 1β、IL 6释放明显增加 ,分别达 (16 89± 36 4) ng/L、(12 0 0± 2 5 3) ng/L 和 (5 2 6 9± 112 7) ng/L。给予外源性重组 IL 10 (5 0 μg/L) ,则明显抑制 L PS诱导的TNFα、IL 1β、IL 6释放 ,浓度分别降低 5 2 %、84%和 39%。结论 :IL 10对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补充外源性 IL 10有助于控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异常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苏震  郑法雷  李艳  段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268-270,I00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HKC株的形态和结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技术测定HKCE 钙粘连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C表达α SMA阳性的百分率。结果  10、2 0、4 0ng/ml浓度EGF及 3ng/ml浓度TGF β1单独作用时 ,无明显促进HKC转分化的作用。TGF β1单独应用 (10、2 0ng/ml)有轻度的诱导HKC转分化的作用。当TGF β1(3ng/ml)与EGF(10ng/ml)、TGF β1(10ng/ml)与EGF(2 0ng/ml)、TGF β1(2 0ng/ml)与EGF(40ng/ml)共同作用时 ,对诱导HKC转分化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35 17± 2 86 ) %、(5 1 2± 1 10 ) %、(5 5 4 3± 1 15 ) %vs(3 5 3± 0 0 9) %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TGF β1和EGF在诱导HKC转分化中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为研究HKC转分化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观察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经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介素 4(IL 4 )的水平 ,观察其与预后、肝功能、并发症间的关系。结果 :4 0例患者经治疗后 TNFα由 (79.32±2 2 .39) ng/L 下降到 (2 0 .0 1± 2 2 .2 5 ) ng/L(P<0 .0 0 1) ,IL 4由 (0 .6 1± 0 .0 7) ng/L 降至 (0 .5 7± 0 .0 6 ) ng/L(P<0 .0 1) ,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患者下降尤其明显 (P均 <0 .0 5 ) ;肝功能的恢复同样是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恢复得更好 (P <0 .0 5或 P <0 .0 1) ;对嗜睡、定向能力均有明显改善 (P<0 .0 1和 P <0 .0 5 ) ,对治疗各种并发症更好 (P<0 .0 1)。结论 :血浆置换能清除 TNFα和 IL 4 ,是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预后不佳者与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血清中 TNFα和 IL 4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L 1,IL 6 ,IFNγ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法对 15例 1型糖尿病、6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血IL 1,IL 6及IFNγ进行测定。 6 3例 2型糖尿病中有 30例合并早期肾病及眼底病变。结果 :1型糖尿病组血IL 1高于正常组及 2型糖尿病组 [(31 14± 14 36 )pg/ml对 (2 1 37± 8 2 4)pg/ml及(2 3 15± 8 5 3)pg/ml,两者均P <0 0 5 ];血IL 6明显低于正常组及 2型糖尿病组 [(0 45± 0 2 1)ng/ml对 (0 95± 0 47)ng/ml及 (1 5 3± 0 0 7)ng/ml,P <0 0 5 ,P <0 0 1];1,2型糖尿病组血IFNγ均低于正常组 [(0 94± 0 6 5 )IU/ml及 (1 0 1± 0 6 1)IU/ml对 (1 6 4± 0 49)IU/ml,均P <0 0 1]。结论 :1型糖尿病胰岛 β细胞损伤与血IL 1,IL 6密切相关 ;1,2型糖尿病IFNγ水平均降低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哮喘患者血清ECP、IL-5、总IgE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3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30例缓解期以及 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CP、IL 5、总IgE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ECP、IL 5、总IgE含量分别为 19.6 8± 7.4 3(μg/L)、89.2± 2 5 .9(ng/L)、5 2 4 .6± 138.7(KU/L) ;缓解期为 5 .76± 4 .2 5 (μg/L)、17.5± 7.3(ng/L)、2 91.3± 85 .4 (KU/L) ;正常对照组为 4 .86± 2 .4 8(μg/L) ,15 .1± 5 .6 (ng/L) ,10 3.2± 31.5 (KU/L)。哮喘急性发作期ECP、IL 5、总IgE分别比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ECP、IL 5二项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总IgE缓解期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血液中ECP、IL 5、IgE一起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测定三者的水平对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肺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测定59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TGF β1的表达和TGF β1水平.结果肺癌组TGF β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血清TGF β1平均水平(11.7±1.4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4±0.2 ng/ml(P<0.01);放疗后随访期带病生存组血清TGFβ1水平(11.0±2.3 ng/ml)显著高于无病生存组(4.4±0.9 ng/ml;P<0.01).结论血清TGF β1可作为肺癌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白介素 6 (IL 6 )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11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或有心肌梗死史的BrauwaldⅢB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检测入选者血清IL 6、C 反应蛋白 (CRP) ,并对其进行了 6个月的随访 ,按随访期间有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分成两组 :Ⅰ组 :发生心脏事件 (n =6 8) ;Ⅱ组 :未发生心脏事件 (n =5 0 )。结果 IL 6 :Ⅰ组 (8.6 8± 4 .6 1)ng/L ,Ⅱ组 (4.5 9± 1.71)ng/L ;CRP :Ⅰ组 (8.6 9± 3.73)mg/L ,Ⅱ组(3.34± 2 .0 8)mg/L ;Ⅰ组患者血清IL 6、CRP均显著高于Ⅱ组患者 ,两者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1)。血清IL 6含量与CRP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 (r=0 .394 ,P <0 .0 0 0 1)。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L 6浓度增高时 ,可以预测其长期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已证实白细胞介素18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并与脑卒中发病时间,患者血沉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CT的低密度值成正相关.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动态改变.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以健康者为对照组的验证性分析.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11/2004-01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健康对照组40例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男27例,女13例.均知情同意.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4次,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空腹,均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3 000 r/min,4℃,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主要观察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结果纳入分析的46例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合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在发病后的第1天和第7天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8±41)ng/L,(104±34)ng/L,(65±14)ng/L,P均<0.01],而发病后的第14天和第21天的白细胞介素18水平则与健康对照组基本一致[(88±36)ng/L,(72±33)ng/L,(65±14)ng/L,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明显高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P<0.05~0.01);第7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高于第21天(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8水平在发生急性脑梗死第1天时明显升高,随发病和治疗时间的延长,其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IFN—γ和IL—1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 EL ISA方法 ,检测了 3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培养液中的 IFN-γ和 IL - 10水平 ,并以 38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 ,肺癌患者的 IFN -γ水平 (2 2 9.3± 6 8.6 ng/ L )明显地低于正常人 (44 4.5± 113.8ng/L ) ,P<0 .0 1,而 IL - 10水平 (2 6 1.7± 36 .0 ng/ L )则明显地高于正常人 (171.7± 41.3ng/ L ) ,P<0 .0 1。同时 ,肺癌患者的 IFN-γ和 IL - 10水平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 (γ为 - 0 .5 82 ,P<0 .0 1)。结论 :肺癌患者细胞因子 IFN -γ,IL - 10的变化 ,可间接反映肺癌患者 Th细胞的异常漂移 ,可能是肺癌患者体内免疫调节紊乱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E-和P-选择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E -和P -选择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 30例脑梗死、2 5例脑出血患者及2 8例正常人的sE -和sP -选择素血清水平 ,分析它们与WBC、N %、TNF及IL - 6血清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E -和sP -选择素血清水平 [分别为 (6 5 2± 39 4)ng/ml、(399± 134)ng/ml]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 [分别为 (4 4 6± 11 8)ng/ml、(2 43± 112 )ng/ml]及正常人 [分别为 (4 0 5± 12 5 )ng/ml、(2 2 7± 10 6 )ng/ml]。而该组患者恢复期这两种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升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E -和sP -选择素水平分别与WBC、N %、IL - 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sP -选择素水平还与TN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sE -和sP -选择素血清水平增高反映脑梗死急性期E -和P -选择素可能在TNF和IL - 6的刺激下 ,参与脑梗死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水平的变化 ,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标准的生物学方法即TGFβ1对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的方法测定 89例肝病患者和 2 4例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结果 :①急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 (1 91± 0 48ng/ml)与正常对照组 (1 6 5± 0 45ng/ml)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②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 (5 6 2± 1 0 2ng/ml,11 75± 1 0 8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肝硬化患者比慢性肝炎患者增高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TGFβ1分泌增加 ,且肝硬化比慢性肝炎患者增加更明显 ;而急性肝炎患者TGFβ1分泌无明显变化。TGFβ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纤维化的程度 ,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TGFβ1可望作为肝纤维化的标志物。TGFβ1拮抗剂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17.
背景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蛋白及核酸水平方面的研究多见于动物实验,而ET-1和VEGF与临床脑梗死病变方面关系的研究还未广泛开展.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中ET-1和VEGF的变化规律及机制.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自2000-03/06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7例及同期在本院正常体检老年人22例.干预患者先行头CT或MRI检查,发病第3天及4周抽取肘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测定血浆中ET-1和血清中VEGF含量.主要观察指标血浆中ET-1和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脑梗死组ET-1及VEGF含量[(65.7±10.8)ng/L,(419.5±176.3)ng/L]均高于对照组[(48.8±6.9)ng/L,(205.7±101.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15,P<0.05,t=2.705,P<0.01);到恢复期时有所下降[ET-1含量为(60.2±11.5)ng/L, VEGF含量为(309.4±138.9)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28,P<0.05;t=2.724,P<0.01).ET-1及VEGF含量与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程度有关.结论ET-1及VEGF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而为脑卒中预防及康复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意义及生长抑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用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组〔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0ml/kg)诱导急性胰腺炎,不治疗〕和生长抑素治疗组(胰腺炎诱导成功后0.5小时静注施他宁20μg/kg)。后2组动物在术后2、6和24小时处死,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中IL10、TGFβ、胰淀粉酶含量及胰腺湿重。结果正常对照组动物血IL10为(32.05±14.87)ng/L,TGFβ为(66.40±13.20)ng/L。胰腺炎后24小时血IL10和TGFβ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8.13±19.90)ng/L和(103.77±28.95)ng/L(P均<0.05);生长抑素治疗后24小时血IL10和TGFβ分别为(42.20±14.55)ng/L和(45.98±18.10)ng/L,两者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并可能和胰腺炎后期的免疫抑制效应有关;生长抑素对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及白细胞介素 - 8(IL - 8)浓度的变化 ,探讨ARDS患者AM与IL - 8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3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患者血浆AM的浓度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患者血浆IL - 8的浓度 ;利用右心导管技术测定患者平均肺动脉压 (mPAP)和肺循环阻力 (PVRI)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检测AM与IL - 8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对肺循环及ARDS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 ARDS患者血浆AM及IL - 8浓度显著性升高 [(18 9± 2 1)fmol/mL对 (2 4± 0 5 )fmol/mL(P<0 0 1)和 (2 6 8± 6 4 )ng/L对 (12 4± 3 6 )ng/L(P <0 0 1) ],升高的程度相互平行 (r =0 6 5 ,P <0 0 5 ) ,而且其水平与mPAP、PVRI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9,P <0 0 5 ;r =0 5 7,P <0 0 5 )。结论 ARDS患者血浆AM及IL - 8水平升高 ,相互影响 ,可能共同参与ARDS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是ARDS患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N—心钠素在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N 心钠素 (N ANP)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 ,筛选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 3 2例 ,心力衰竭患者 3 2例 ,并选取心功能正常健康人 3 2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血浆N ANP水平。结果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血浆N ANP [( 13 82 .2 5± 5 49.5 1)ng/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4 2 2 .0 6± 2 5 5 .3 8)ng/L ,P <0 .0 5 ] ,却显著低于心力衰竭组 [( 4 0 2 0 .43± 2 0 90 .95 )ng/L ,P <0 .0 5 ] ;以血浆N ANP >92 3 .0 0ng/L(对照组的 x± 1.96s ) ,诊断无症状心力衰竭 ,敏感度为 75 % ,特异度为 94%。结论 :N ANP可用来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且以N ANP >92 3 .0 0ng/L作为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指标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