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观察粉防己碱(Tet)对脂多糖(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采用 LPS 1 μg/mL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在不同浓度Tet(1×10-8,1×10-7,1×10-6mol/L)作用下,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性一氧化氮激酶(iNOS)的表达,用NO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显示Tet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2、NO的表达,同时抑制其合成酶COX-2和iNOS的表达。表明Tet具有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OX-2、iNOS的表达,从而抑制其下游炎性介质NO、PGE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L-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合成了性能良好的水溶性ZnSe量子点,并利用其与维生素B2(VB2)组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考察ZnSe量子点(供体)和VB2(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淬灭法测定VB2的新方法。VB2在1.54×10-8~2.77×10-7 mol/L浓度范围内与ZnS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F0/F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6 7),检测下限(S/N=3)为1.0×10-8mol/L。将1.54×10-7 mol/L VB2标准溶液平行测定9次,RSD为1.2%。将该方法用于3个不同厂家生产的VB2的含量测定,用加标的方法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28%~101.9%(n=6),结果满意。相比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方法测得VB2的含量更接近于标示量,这为痕量VB2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FA)在子宫肌瘤的靶向分布及对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子宫肌瘤切除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3个不同剂量FA给药组,每组10例。4组病例分别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0.5、1.0、1.5 mg/kg FA。手术切取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并记录取材时间。采用HPLC法检测两种组织中FA活性代谢物氟比洛芬(FP)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两种组织中PGE2浓度。 结果 空白对照组两种组织均未能检测到FP。0.5、1.0、1.5 mg/kg FA给药组肿瘤组织中FP浓度随FA给药剂量的增加呈现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正常组织中FP浓度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FA给药组肿瘤组织中FP浓度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FA给药剂量的增加,肿瘤组织中PGE2浓度呈现下降趋势,1.0、1.5 mg/kg FA给药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0.5 mg/kg FA给药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病例肿瘤组织中PGE2浓度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组病例正常组织中PGE2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氟比洛芬酯在子宫肌瘤中具有一定的靶向分布并可降低子宫肌瘤中PGE2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高效低毒的非甾体抗炎药。方法: 将具有抗炎活性的2-(2,4-二氯苯基)-3-(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酸(I)转化为酰胺衍生物,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Ⅱ1-12),其结构经IR、1H NMR和高分辨MS确证。其中化合物Ⅱ3与阴性对照CMC-Na相比呈现显著的抗炎活性(P<0.01),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有较强的抗炎活性(P<0.05)。结论: 化合物Ⅱ3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小鼠能否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1,25(OH)2D3)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方法:取10周龄高钙高磷饮食喂养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p53+/-)小鼠、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及p53半剂量缺失的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p53+/-]小鼠的长骨,利用X线、micro-CT、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学、长骨骨矿化、骨形成、骨吸收以及氧化应激等表达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p53+/-小鼠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1,25(OH)2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总胶原 (total collagen,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阳性面积均有所增加,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与1α(OH)ase-/-小鼠相比,1α(OH)ase-/-p53+/-小鼠血清钙、磷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检测不到1,25(OH)2D3,骨密度、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ALP和Col-Ⅰ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结论:p53半剂量缺失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 1,25(OH)2D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 (soybean isoflavon, SI) 抗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以 D-半乳糖 (D-gal) 120 mg/kg 颈背部 sc 6 周,构建大鼠衰老模型,次日以 ig 方式给予 SI 100、200、400 mg/kg,连续 6 周。通过 Morris 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 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Na+,K+-ATP 酶和 Ca2+-ATP 酶活性;酶标仪检测血清中 NO 活性。体外实验建立 H2O2 致 PC12 细胞损伤模型,给予 0.5、1.0、2.0 mg/mL SI 干预,采用 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细胞上清中 NO 活性,Western blotting 检测各组 PC12 细胞 Bcl-2 蛋白的表达。结果 SI 中、高剂量可改善 D-gal 致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脑组织中 SOD、Na+, K+-ATP 酶和 Ca2+-ATP 酶活性,降低血清中 NO 的量,SI 低、中、高剂量降低大鼠脑组织中 MDA 水平,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0.01)。SI (1.0、2.0 mg/mL) 可抑制 H2O2 致 PC12 细胞氧化损伤及 NO 的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I 可增加 Bcl-2 蛋白表达。结论 SI 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 NO 水平及上调 Bcl-2 蛋白表达,起到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青蒿鳖甲方对肿瘤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分析其干预作用的量效关系以及君药青蒿及青蒿鳖甲组合在全方中的作用。方法 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青蒿组(1.5 g/kg),青蒿鳖甲组合组(1.5 g/kg),青蒿鳖甲方低、中、高剂量(0.75、1.5、3.0 g/kg)组及模型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停药后称各组小鼠肿瘤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HE染色、光学显微镜计数白细胞,ELISA法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青蒿鳖甲组合较单一青蒿有更强的抑瘤作用和较强的PGE2抑制作用;青蒿鳖甲方明显升高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抑制COX-2、VEGF蛋白表达和肿瘤生长;青蒿鳖甲方低、中、高剂量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无明显量效关系。结论 青蒿鳖甲方通过对TNF-α和IL-1β的调控作用干预肿瘤炎症反应,进而产生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以对氨基苯乙酸和水杨醛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Perkin缩合反应,再经盐酸酸化合成了3个3-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4a~4c;再与取代苯甲酰氯6a~6h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10个3-(4′-苯甲酰基氨基-苯基)香豆素类化合物7a~7j。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ESI-MS进行了确证。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抑制活性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f(IC50=10.84±0.36 μmol/L)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g(IC50=5.01±0.55 μmol/L)对AGEs形成抑制活性远高于阳性药氨基胍盐酸盐(AG,IC50=290.31±7.32 μmol/L),这些结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二硫杂环化合物5-对羟基苯基-3H-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ADT-OH)是一种缓释硫化氢供体,并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为了研究其构效关系,对其芳环进行改造,合成了17个Y类化合物(Y1~Y17),其结构均经 1H NMR、13C NMR 和HR-MS确证,其中6个化合物(Y4,Y13~Y17)结构是全新的。采用MTT法评价了该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化合物在1~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Y1~Y9,Y11在全部测试浓度内均能非常显著地提高受损神经元的生存率(P<0.01),特别是化合物Y1,Y4,Y6~Y9,Y11在1~10 μmol/L浓度范围内活性比ADT-OH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韩蕊  李蔚  汪霖  严嵩 《医学教育探索》2017,43(6):800-805
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Nb2O5掺杂SrTiO3陶瓷,研究了Nb2O5掺杂量对SrTiO3陶瓷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Nb2O5掺杂对SrTiO3陶瓷的相结构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样品的致密化,同时促进晶粒的生长。随着Nb2O5掺杂量的增加,Sr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从296逐渐下降至230左右,温度系数从1.714×10-3-1逐渐下降至1.629×10-3-1,Q×f值则先急剧升高,之后又慢慢下降。当Nb2O5掺杂量为0.15%(质量分数,下同)时,SrTiO3陶瓷样品的介电损耗最低,Q×f可达6 281 GHz,大约是纯SrTiO3(1 145 GHz)陶瓷样品的5.5倍(此时介电常数约为270,温度系数约为1.684×10-3-1)。此外,对材料显微结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特别是介电损耗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地榆炭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地榆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7, 19, 21-三烯(1)、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2)、3β-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3)、3β-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4)和坡模酸(5)。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发现的三萜及其皂苷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地榆皂苷元Z、地榆皂苷Y1和地榆皂苷Y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缩宫素诱导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考察不同剂量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动物模型扭体反应的影响,并检测大鼠血浆雌二醇(E2)、孕酮(Pro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PGF)、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钙离子(Ca2+)与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元胡止痛口服液可显著减少痛经大鼠模型的扭体次数(P<0.05),降低扭体发生率。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元胡止痛口服液治疗组大鼠血浆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子宫组织PGF水平与Ca2+含量显著下调(P<0.05),且子宫6-keto-PGF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元胡止痛口服液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MDA水平及子宫组织内PGF、6-keto-PGF、Ca2+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er)对甲状腺素性豚鼠心肌病中延迟整流外向钾电流中快激活成分(I Kr )和慢激活成分(I Ks )及内向整流电流(I K1)的抑制作用。方法: 豚鼠腹腔注射L-甲状腺素造成心肌病后,分离单个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钾电流。结果: 在心肌病细胞的I Kr ,I Ks 和IK1电流密度均明显增大,Ber 30 mmol/L分别抑制心肌病细胞I Kr 22.8%(+10 mV)和I Ks 29.5%(+80 mV),其对I Ks 的阻断作用大于I kr 。Ber 30 mmol/L也能阻断心肌病细胞I K129.1%(+120 mV),但不影响其反转电位。Ber(1~300 mmol/L)浓度依赖性地阻断心肌病细胞I Kr 及I Ks ,其IC50分别为76 mmol/L和55.37 mmol/L。结论: 甲状腺素性心肌病中出现异常增大的I Ks ,I Kr 及I K1离子流,Ber有明显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4.
H2S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显著降低脑梗死面积的作用,但高浓度H2S产生神经毒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可以降低高浓度H2S引起的神经毒性。将硫化氢缓释供体5-对羟基苯基-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ADT-OH)与美金刚通过烷烃连接臂拼合,设计了9个结构全新的化合物I1~I9,以ADT-OH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利用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目标化合物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该类化合物在1 μmol/L时能明显提高受损HT-22细胞的生存率(P<0.01),对于谷氨酸诱导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观察4个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单体番荔枝塔亭戊(squamostatin-E,1)、番荔枝塔亭甲(squamostatin-A,2)、去乙酰紫玉盘素(desacetyluvaricin,3)、泡番荔枝辛(bullatacin,4)对移植性肝癌Heps和肉瘤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体质量与肝、胸腺和脾指数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1高剂量(60 μg/kg)、化合物34低剂量(15 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为51.6%、32.5%、63.4%;化合物23高剂量(60 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31.2%、70.9%;紫杉醇40 μg/kg的抑瘤率为62.2%。化合物3高剂量对移植性肉瘤S180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为63.9%;紫杉醇40 μg/kg的抑瘤率为48.9%。结论 化合物14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肉瘤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海带多糖对心理应激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愤怒心理应激的方法制备血管内皮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海带多糖低和高剂量组及低分子肝素组。造模后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Adr)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化学法检测血浆皮质醇、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的水平,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浆NO水平。取血后,制备大鼠血管环,观察各组大鼠血管环对累计浓度乙酰胆碱(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带多糖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血浆皮质醇和Adr水平明显升高(P<0.05);海带多糖高剂量组血浆vWF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海带多糖高剂量组血浆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海带多糖组血浆6-keto-PGF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带多糖高剂量组血管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5)。结论 海带多糖对心理应激大鼠血管舒张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首先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SiO2和纳米γ-Fe2O3,然后利用传统的St ber方法合成出核壳结构的γ-Fe2O3@SiO2,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双硫腙光度法在551 nm处,测定了Hg2+在纳米SiO2、纳米γ-Fe2O3γ-Fe2O3@SiO2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发现三者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依次为Ⅱ、Ⅲ和Ⅰ型,等温线类型与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表面硅羟基、离子空位以及磁性有关。利用双吸附等温线法、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得出:纳米SiO2γ-Fe2O3@SiO2对Hg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而纳米γ-Fe2O3对Hg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三者对Hg2+的去除率均与pH有关,均属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油茶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2α-当归酰基-玉蕊醇A11)、21β, 22α-二当归酰基-玉蕊醇R12)、21β, 22α-二当归酰基-玉蕊皂苷元C(3)、正十五烷酸(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间羟基苯甲酸(6)、原儿茶酸(7)、对羟基苯甲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法(HPLC)同时测定稳心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与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1260 DAD高效液相色谱仪,Amethys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4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1 mL/min。[结果] 三七皂苷R1对照品在8~247 mg/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69%,RSD=2.74%(n=6);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在14~422 mg/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1.85%(n=6);党参炔苷对照品在1.5~42 mg/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69%,RSD=1.94%(n=6);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在2.65~847 mg/L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2.11%,RSD=1.96%(n=6);人参皂苷Rd对照品在8~255 mg/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2.49%(n=6)。[结论] 本实验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和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稳心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与党参炔苷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冠脉病变支数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排除冠心病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ON1、LP-PLA2活性,对PON1、LP-PLA2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斑块稳定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性均值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P<0.05); 在斑块不稳定组PON1活性明显低于斑块稳定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活性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且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PON1及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相关性,PON1活性降低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趋于不稳定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