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相关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集、筛选相关文献,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版,对中医证候、中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配伍规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中医证候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两虚证;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黄芪,其次为白术与茯苓;用药以性平、味甘、归脾胃肺经的中药为主;得到六对频次及可靠度均较高的药物组合,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两大类共4组药物,均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为主要功效.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相关腹泻以气阴两虚、脾弱痰蕴为病机特点,常见中医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治疗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为主,用药以性平、味甘、脾胃肺经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证治分析为基础探讨肺癌临床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规律,更好地指导肺癌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肺癌161篇文献进行证治分析,探讨肺癌证型分布及中医治疗规律。结果肺癌临床证型以气虚、阴虚、痰证、瘀证、脾虚、毒结为主,用药频次较多的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结论现代文献中肺癌证型及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肺癌的证治特点及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肺癌的中医证型规律和方药使用规律,探索中医治疗肺癌的常规治法及常用药对。方法:收集到中医方药治疗肺癌的方剂213首,构建肺癌方剂库,运用频数统计及频繁集分析肺癌的中医证型规律和方药使用规律。结果:肺癌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等为主要证型。肺癌常用治法应为: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补气、滋阴、养血等)。肺癌用药以补虚药为第一位,其中气虚为最,之后为化痰药、祛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具体又以白术-黄芪补气,麦冬-沙参滋阴,半夏-陈皮化痰,白术-茯苓祛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当归-桃仁活血化瘀。结论:肺癌治疗当围绕气虚、阴虚、痰浊、水湿、热毒、血瘀等病机,以补气滋阴、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以白术-黄芪,麦冬-沙参,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当归-桃仁为常用药对,临症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探讨中医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中药药性及证-症-方-药网络,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发表的所有采用中医方剂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文献,规范证候、症状、方剂、中药名称并建立相应数据库,分析药物频次、四气、五味与归经,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法构建可视化证-症-方-药网络关系。结果共纳入方剂202首,涉及中药218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56味,证型78个,症状162项。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等组方;药性主要为温性、寒性、平性药,占95%;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辛味药,占89%;主要归脾、心、肝、肺、胃、肾经,占89%。成功构建了中医治疗该病的证-症-方-药网络,表明该病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频次较高,症状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紫暗、自汗、痰多等频次较高,方剂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生脉散、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为高频核心进行组方,组方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川芎、人参、瓜蒌、薤白、三七、桃仁、红花、白术、当归、赤芍、茯苓、法半夏等。中医治疗该病的中药药性及证-症-方-药网络能够实现数据可视化,可用于客观反映临床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98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疗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符合标准文献的证型、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药物、证型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出现证型16个,其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肺脾两虚、痰湿壅肺、痰热壅肺为常见证型,占63.6%,用药共295种,按功能归为45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出现频次占67.1%,补虚药居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滋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如活血化瘀药也常用到。结论:对中医诊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腺样体肥大证候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三大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查阅2008年至2017年中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腺样体肥大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共36篇,其中涉及辨证分型的文献共16篇。36篇文献总计用药98味,按功效分为16类,清热、解表、化痰止咳平喘、补虚、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频次共占78.57%。16篇文献共出现证型13个,其中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肺热血瘀证、气血瘀阻证共占68.00%。结论:腺样体肥大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可为目前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的中医证型特点和中医治疗胃癌的方药规律。方法检索1987年4月至2016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医治疗胃癌文献,建立中医治疗胃癌的证型和方药数据库,对胃癌中医证型、使用方药等进行统计,并对方药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3篇,涉及中医证型26个,方剂189首,中药221味。胃癌中医证型以瘀毒内阻、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肝胃不和、痰湿凝结、胃热伤阴为主,方剂中成方以二陈汤、失笑散、柴胡疏肝散、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海藻玉壶汤、理中汤为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18类,其中补虚药最多,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最常用中药为白术、茯苓、党参、陈皮、甘草。结论中医治疗胃癌以补虚扶正为基础,根据辨证可配合施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方剂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及新药研发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组方数据库,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组方数据库进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研究。结果共涉及中医药治疗肺癌的187首方剂,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常用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8首。结论研究表明现代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收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方剂以健脾益气、疏肝行气、渗湿利水、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等功效为主,药性多温寒并用、药味甘苦,体现代谢综合征的"健脾疏肝,利水化痰活血".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58—2019年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录的中医诊治荨麻疹的临床病例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资料,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分析荨麻疹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8篇,涉及荨麻疹中医证型17种,其中湿热内蕴证、风寒证、风热犯表证、气血两虚证、风邪袭表证、卫气不固证、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为主要证型;涉及风邪、热邪、气虚、湿邪、血虚、寒邪、燥邪、血热、阴虚、阳虚、瘀血、痰邪12个病机要素和脾、肺、肝、肾、胃5个脏腑病位;共得方剂333首,其中成方101首,以补益剂、解表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43味20大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5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治疗湿热内蕴、风寒证、风热犯表、气血两虚、风邪袭表证型的荨麻疹。结论:中医学对荨麻疹证候要素、辨证分型、遣方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证型以及用药特点。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有关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和分析符合标准文献的证型、药物、方剂,明确各种药物及证型出现频次。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可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出现16个证型,其中常见证型包括痰热臃肿、肺脾两虚、气阴两虚、痰湿臃肿以及气滞血淤,占比为63.6%,总共有295种用药,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划分成45类,进一步合并可得到19大类;化痰止咳平喘、清热、补虚等类药物出现频率占比为67.1%,其中占比最多用药为补虚类药物,主要为滋阴、补血、补气;清热药次之,活血化瘀类药物也常用。结论:通过归纳和总结当前我国原发性支气管癌的中医诊治特征与用药规律,可以为我国现阶段论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提供必要的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癫痫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癫痫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7篇。癫痫中医证型共计37个,其中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要证型;37个证型涉及风淫、火热、痰凝、血瘀、气滞、水湿、惊证、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等11个病机要素和肝、肾、心、脾、胃5个脏腑病位。癫痫出现频次较多的108个症状可聚成五大类,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热极生风型;心脾两虚型;痰气闭阻、蒙蔽心神型;气阴两虚、津亏热结型;痰蒙心神型。共用方剂308首,成方69首,以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理血剂、清热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51味20大类,以补虚、平肝熄风、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安神、理气、清热药为主。癫痫治疗使用频次较多的48味药可聚为六大类,分别为健脾益气、行气化痰、安神;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定惊安神;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行气化痰、开窍醒神。结论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组方用药以清热化痰、祛风止痉、理气活血、安神为重,并注重补虚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CNKI、万方医学网、读秀、维普等)现代文献和图书馆藏书中治疗食管癌的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构建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食管癌的466首方剂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类、常用药对及3味药核心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4首。结论:现代文献和图书馆藏书中治疗食管癌的方剂以补虚固本、降气化痰、解毒散结、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为主,药性多偏于温,药味苦甘,归经以脾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隐结构结合关联规则网络挖掘脑梗死恢复期中医病机与治法,剖析“化旧生新”治法在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内涵,以期提高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以隐结构分析和量化脑梗死恢复期证候要素、证型、治法分布规律,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呈现核心药物及主要证型的症-药关系,推断“化旧生新”治法在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中所占比重及用药配伍规律。结果 纳入文献356篇,频率≥5%的症状58个、中药72味;血瘀是脑梗死恢复期的首要证候要素,其次为痰湿、正虚、内风和火热;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为主要证型;中药功效类别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化痰药为主;川芎、当归、黄芪、半夏、牛膝为核心中药,由其组成的配伍关联亦最强;扶正化瘀是脑梗死恢复期首要治法,其次为搜风化痰,平肝潜阳,通腑泄热。结论 “化旧生新”将活血化瘀与扶正固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活血化瘀与补益元气、补肾填精有机结合,是脑梗死恢复期的首要治法,与“风去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挖掘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中医常见症状、证候要素、 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量化CMVD 临床辨证标准、规范中医临床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指导临床用药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 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23 年5 月16 日有关中医药治疗CMVD 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 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对症状、证素、证型、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别采用Latern 5.0 与Rstudio 软件构建隐结构 模型进行综合聚类与关联规则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CMVD 的症状特点、证素分布、常见证型及用药规律。 结果 共纳入107 篇文献,涉及证型36 个,证素17 个,症状121 个,中药143 种,推测出CMVD 的主要证 候要素为血瘀,其次为气虚、气滞、痰浊、阴虚和阳虚;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气滞血 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等;用药以川芎、丹参、当归、黄芪为主;按功效分类主要为活血化瘀药、补 虚药、理气药。结论 CMVD 病位在心,与肝、肾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血瘀贯穿本病发展的始终;治疗以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并结合辨证选用补中益气、疏肝理气、祛痰散结等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临床文献探讨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期刊网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相关临床文献,筛选文献并进行数据化处理后,分别运用Excel 2016、SPS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规范后的录入信息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筛选纳入文献107篇,收集整理证型27个、证素16种、症状137个、经典方剂28首以及中药166味。其中,高频症状34种;高频证型8个,高频证素10个;高频方剂9首,治法上以补法、消法为主;高频药物10味,药类14类,聚类分析得出2类核心药类,4个处方,关联规则得出15味核心中药及27条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单纯性肥胖总属本虚标实,治疗时应补虚泻实,标本兼治。遣方以大柴胡汤、苍附导痰丸、苓桂术甘汤等为主,用药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随症加减。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程设定为3个月及以上,并搭配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当代医家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方法:以"银屑病"OR"白疕"为主题词,"血瘀"OR"活血化瘀"为自由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搜集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5篇红花、丹参、桃仁等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最常用药物,并对药物间关联规则进行挖掘得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及5个新方。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不仅能客观反映临床用药规律亦可为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我国南北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本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查文献建立DN气阴两虚证中医用药数据库,并应用Excel2016和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对DN按南北地域对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纳入中文文献108篇,涉及方剂108首,包含中药132味,南北用药频次前五均包括黄芪、丹参、生地黄、山茱萸、山药;中药性味及归经均以寒、温、甘、苦、肝、肾、脾为主;功效分类对比:南北用药均以补中益气药、活血化瘀药、滋阴生津药为主,但在活血化瘀具体用药上南方涉及中药种类更多;关联分析:二者所有组合主要以黄芪为中心,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熟地黄、丹参分别与黄芪有关,另外南方的泽泻与黄芪也存在较强组方关联。结论:对于DN气阴两虚证的治疗,南北均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法,在此基础上,南方用药同时侧重于活血化瘀及利水渗湿药物的配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古代中医治疗痴呆的著作、医案为对象,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痴呆中医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瀚堂典藏、国学大师等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整理古代名医论治痴呆的方药,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方剂254首,涉及中药315味,频次≥14次的共49味,包括远志等。高频药物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多甘、苦、辛,归经以心、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为首。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1个核心药组,聚类分析获得7个聚类方。结论:痴呆治疗药物配伍上重视标本兼顾,以补虚固本为主,佐以化痰、利湿、安神、开窍、活血化瘀、清热等泻实,注重交通心肾,处方用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在经典名方和自拟方中间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