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时临床麻醉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择期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预储自体输血组(预储组)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心率(HR)、动脉血压(ABP)、Na+、K+、Cl-值。结果: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患者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和浓缩红细胞输入量均明显低于预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自体血回输前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患者的Hb、HCT值均低于预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血前后及自体血回输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HR、Na+、K+、Cl-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时临床麻醉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血液保护、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646例临床资料,筛选其中524例,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222例,非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302例.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患者血球压积在35%以上,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时通过腔静脉抽取自体血10~12 mL/kg,同时输入血浆代用品羟乙基淀粉500~1 500 mL,维持血容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非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麻醉.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Hb、Hct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L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Hb、Hct、PLT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中输同种异体血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同种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术野血液回输用于颅脑血管手术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 :择期颅脑血管手术病人 36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1组 )、血液稀释降压组 (2组 )及术野血液回输组 (3组 ) ,比较三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结果 :1、3组病人术中平均出血 (1180± 2 30 )ml,2组病人术中平均出血 (10 6 0± 115 )ml,比 1、3组出血量减少 11.3% ;2、3组病人自体血液回输后 ,平均输库血量 (30 5± 87)ml,与 1组平均输库血 (75 3± 186 )ml相比 ,减少了 130 %左右 ;2组血液稀释后 ,MAP虽有下降 ,但与 1、3组相比 ,血液动力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后 ,MAP比 1、3组下降 15~ 2 0mmHg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三组病人术后虽然仍有轻度贫血 ,但均在安全水平以上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术野血液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血的用量。 (2 )控制性降压能减少出血 ,并使术野清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双髋关节置换手术中 ,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双髋关节置换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补充禁食所失液量和采血量等量的血浆代用品— 6 %贺斯 ,于桡静脉处采血 6 0 0~ 80 0 ml,待手术需输血时 ,回输自体血。于血液稀释前后及自身血回输后取血样测定 Hb、HCT、PL T,观察其变化。结果 :血稀后 Hb、HCT比血稀前明显降低 (P<0 .0 1) ,但 HCT仍在 2 5 %以上 ,PL T较前稍降低 (P<0 .0 5 ) ,自身血回输后 ,Hb、HCT、PL T明显上升 (P<0 .0 5 )。结论 :在双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技术和自身输血 ,可减少血液浪费及术后输血并发症 ,做到了血液保护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于颅脑肿瘤摘除术中的安全性 ,并探讨对减少输注异体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脑肿瘤摘除术病人 36例 ,随机分成三组 ,即对照组 (组Ⅰ ,n =12 ) ,ANH组 (组Ⅱ ,n =12 ) ,ANH组加控制性降压组 (组Ⅲ ,n =12 )。三组皆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组Ⅱ ,组Ⅲ麻醉诱导后 ,手术前进行ANH ,组Ⅲ于颅脑肿瘤切除时进行控制性降压 ,观察三组病人术中所输异体血量、血流动力学、术后Hb及HCT的变化。结果 :组Ⅰ术中每例均输异体血 ,平均 (6 6 6 .7± 2 4 6 .2 )ml;组Ⅱ有 7例未输异体血 ,余 5例平均输异体血 4 0 0ml;组Ⅲ则全部避免输异体血 ,三组间输异体血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三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应用于颅脑肿瘤摘除术中 ,并可减少或避免输注异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时 ,应用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贺斯 ,HES)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 6条 ,体重 10~ 12 kg。气管内插管、静脉麻醉、控制呼吸 ,经右股静脉置入 Swan- Ganz导管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经左股动脉放血 ,放血量占总血容量的 2 5 %左右。同时以放血等速等量输入 6 % HES。测量血液稀释前及稀释后 5 ,30 ,6 0 ,12 0 m in的血流动力学、血浆渗透压、电解质、血气及动脉乳酸的变化。结果 :ANH后红细胞比积 (Hct)为 0 .2 38± 0 .0 30 ,12 0 min时降至 0 .2 0 0± 0 .0 18。在血液稀释后各时点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肺动脉 ,肯嵌压(PAWP)、中心静脉压 (CVP)和心排血量 (CO)均无明显变化 ,心脏指数 (CI)轻度增加 ,周围血管阻力 (SVR)显著降低 (P <0 .0 5 )。血浆渗透压 (Mosm)及动脉血乳酸 (ABL)无明显改变。结论 :以放血等量 (1∶ 1)的 6 % HES为容量扩充剂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 ,有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庆敏  黄中华  叶凤青 《广西医学》2001,23(5):1202-1203
为了解颅脑肿瘤病人手术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我们对 10例颅脑肿瘤手术病人进行了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 10例ASAⅠ~Ⅱ级颅脑肿瘤手术病人 ,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4 1± 9岁 ,体重 5 2±13kg ,其中脑胶质瘤 6例 ,脑膜瘤 4例 ,术前Hb≥110g L ,全部病例心、肺、肝、肾及凝血功能正常。1 2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 1g ,东莨菪碱 0 3mg。麻醉诱导 :2 5 %硫喷妥钠 (5~ 8)mg kg ,潘库溴铵 0 0 8mg kg ,芬太尼 (4~ 6 ) μ…  相似文献   

8.
颅脑肿瘤手术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病人血流动力学、氧转运及凝血纤溶方面的影响,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颅脑肿瘤手术病人12例,麻醉后从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Ganz导管,从桡动脉放血8ml/kg,同时等速从静脉输入等量的海脉素。分别测定血液稀释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氧转运及凝血纤溶方面的指标。结果:CO、SV、DO2显著增加(P<0.05);PT延长(P<0.05);PLT较血液稀释前减少,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凝血纤溶功能影响小,而氧供增加,是一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下 (ANH)肝癌切除术对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 :成年肝癌切除术患者 10 4例。 组 (血液稀释组 ) 5 2例 , 组 (非血液稀释组 ) 5 2例。 组全麻后采血行中度 ANH,手术结束前回输自身血。 组按常规处理。于术前、ANH后 ( 组 )、术中 (输血前 )、术后即日 ( 组回输自身血后 )、术后 1d、 7d测定 Hb和 Hct变化 ;于术前、术后 1d和 7d抽血检查血浆蛋总蛋白 (TP)、白蛋白 (AL B)、球蛋白 (GL O)、谷丙转氨酶 (AL T)和谷草转氨酶(AST)变化 ,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Hb、Hct 组血液稀释后均显著降低 (P <0 .0 1)。术中 组病人 Hb、 Hct亦显著降低 (P <0 .0 1) ,术后即日、第 1d、第 7d两组 Hb、 Hct均回升至正常范围 ,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TP、 AL B、GL O术后第 1d两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术后第 7d有所回升 ,但仍低于术前值 (P <0 .0 1)。AL T、AST术后第 1d显著升高 (P <0 .0 1) ,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 ,术后第 7d显著回落但仍高于术前值 (P <0 .0 1)。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中度等容血液稀释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 Hb、Hct、TP、 AL B、GL O虽低于术前水平 ,但仍在生理范围  相似文献   

10.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脑膜瘤手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及术后Hb和Hct的影响。方法 择期脑膜瘤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12)和ANHD组(Ⅱ组,n=12),两组均采用气内全麻。Ⅱ组手术开始前进行血液稀释,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和术后Hb、Hct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接近,Ⅱ组有9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余3例各输异体血200ml;Ⅰ组病人均输异体血,输血量400-800ml,显著多于Ⅱ组(P<0.01)。Ⅱ组术毕Hb及Hct与Ⅰ组对比下降(P<0.05),术后第1和第7天与Ⅰ组对比 无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脑膜瘤手术病人术中减少或不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11.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D) on hemodynamics and hemobiochemistry during surgery. In 30 patients(ASA Grade I-III) undergoing selective surgery, ANHD was accomplished by exchanging whole blood(8.0 +/- 2.7) ml.kg-1 with an equal volume of gelofusine afte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he results showed: after ANHD, Hb, Hct and Plc levels respectively decreased by 13.8%(P < 0.05), 17.1%(P < 0.05) and 7.1%(P > 0.05), and yet kept in normal range; MAP, HR, SpO2, ECG maintained the normal level; 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Na+, K+ and Cl-. ANHD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of autotransfusion, and can decrease or avoid the risk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 (NO)对体外循环手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 ,术中观察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动脉阻力 (PVR)、气道峰压 (P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环磷酸鸟苷 (cGMP)、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黄嘌呤氧化酶 (XOD)及丙二醛含量 (MDA) ,并记录术后应用人工呼吸时间。结果 :与NO组相比 ,对照组再灌注后PAP ,MPaP ,PVR明显升高 (P <0 .0 5 ) ;肺氧合功能明显受损 ,术后使用人工呼吸机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 ;cGMP明显降低 (P <0 .0 1) ,而ICAM 1,XOD及MDA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说明体外循环术中存在明显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后 11min吸入 2 0ppmNO连续 30min对该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增加cMGP ,ICAM 1及XOD活性 ,降低及灭活 /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将 6 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组 (n =30 ) ,硬膜外单次注药(EPI)组 (n =30 )。手术结束时 ,PCEA组硬膜外导管接自控镇痛泵 (简称PCA) ,药液用 0 .0 0 6 %吗啡加 0 .15 %布比卡因 ,由病人自行给药镇痛。EPI组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吗啡 2mg。在术后 4、8、12、2 4h进行随访并记录 :①疼痛评分 (用VAS法 ) ;②平均动脉压 (MAP)和呼吸频率 (RR) ;③副作用发生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结果显示 :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AP及术后 4hRR两组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术后 8、12、2 4h两组RR变化都在正常范围但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或P <0 .0 5 ) ,2 4h副作用发生率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 ( P >0 .0 5 )。认为PCEA和EPI两种方法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但PCEA更能满足机体的个体差异 ,使术后镇痛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中p16和Rb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p16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在细胞浆 ,其阳性表达率随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 (G1~G3 )和临床分期 (Ⅰ~Ⅲ )而递减 (P<0 .0 5 ) ;②Rb蛋白的阳性反应在细胞核 ,其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G1~G3 递增 (P <0 .0 5 ) ,随临床分期Ⅰ~Ⅲ递减 (P >0 .0 5 )。③p16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r =- 0 .430 1,P <0 .0 5 )。结论 :p16和Rb蛋白失活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共同失表达可能为晚期事件 ,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研究梗塞前心绞痛 (A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作者对 186例AMI患者 (老年人 118例 ,老年前期 68例 ) ,观察AMI前 4 8h有无AP发作 ,分为AP(+ )和AP(- )组 ,分析两组病人的预后。结果 :在 <60岁的AMI患者中 ,梗塞前AP可降低AMI患者 1月内充血性心衰 (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 (P<0 .0 1) ;CK峰值降低 ,达峰时间缩短 (P <0 .0 1) ;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3 5 %者均减少 (均P <0 .0 5 )。在老年患者中 ,AMI前有AP发作和无AP发作者 1月内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无AP发作者CK峰值显著升高 (P<0 .0 1) ;广泛前壁心梗和高度AVB者增多 (P <0 .0 5 ) ;随访中 ,远期心源性死亡率增加 (18 0 %vs 5 .9% ;P <0 .0 5 )。结论 :梗塞前心绞痛能改善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氟环境作业工人服用海尔福口服液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以验证其防治效果。方法 口服海尔福 1 5天 ,每天 3次 ,测定服药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活性和丙二醛 (MDA)、血清氟离子 (F- )及钙、磷等含量。结果 服药后血清ALT活力、MDA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0 1 ) ;血F- 下降不明显 (P >0 .0 5) ;钙含量下降 ,磷含量升高 (P <0 .0 0 1 ) ,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海尔福口服液对高氟环境作业工人有明显保护肝脏功能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扁桃体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比浊法分别测定扁桃体切除术前、术后1 周及1 个月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 M) 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术后1 周IgG、IgA、Ig M 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 0 .05) ;术后1 个月,Ig 水平均有所回升,以IgA 最明显,其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而Ig M 、IgG 则不明显,其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高度显著性( P < 0 .05) 。认为扁桃体切除术后Ig 含量虽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儿童扁桃体切除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血液稀释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流 (LCBF)变化 ,缺血后 2 4h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 2组在脑缺血后LCBF均显著下降 (P <0 .0 1 )。ANHD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且缺血 2 4h后的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中度ANHD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LCBF ,缩小脑梗死面积 ,在脑缺血情况下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动态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 A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 2 0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 10例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 AK细胞治疗 ,B组 ( 10例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另设C组 ( 10例 )肝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 (CD3 、CD4 、CD4 /CD8、NKC、IL -2R、T淋巴细胞转化率 )及体液免疫指标 (sIL -2R、TNF -a)在术后第 1周开始迅速恢复且维持在高水平状态 (P <0 .0 5 ) ,术后第 2周、第 3周、第 4周均呈上升趋势且保持在高水平状态。B组术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后第 1周时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术后第 2周开始逐渐恢复但较缓慢。A、B两组术后同期同指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均比A、B组高。A组的临床有效率为 70 % ,B组为 40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 AK细胞治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 ,提高肿瘤的Ⅱ期切除率及迅速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心病患者血液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演变 ,进一步阐明肺心病发病机制 ,为临床观察病情、评估预后及探讨新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4 5例、缓解期 2 0例、正常对照者 18例血液中NO和ET 1。结果 :①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 1/NO较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肺心病缓解期ET 1/NO较正常对照组高 ,差异显著(P <0 .0 5 ) ;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NO与PO2 呈正相关 (r =0 .85 ,r =0 .72 ,均P <0 .0 5 ) ,与PCO2 呈负相关 (r =- 0 .5 4 ,r =- 0 .5 2 ,均P <0 .0 5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ET 1与PO2 呈负相关 (r =- 0 .72 ,r =- 0 .5 3,均P <0 .0 5 ) ,与PCO2 呈正相关 (r =0 .5 5 ,r =0 .5 3,均P <0 .0 5 ) ;③血浆NO变化分别与PO2 变化、PCO2 变化呈正、负相关 (r =0 .5 5 ,r =- 0 .5 1,均P <0 .0 5 ) ,血浆ET 1变化分别与PCO2 变化、PO2 变化呈正、负相关 (r =0 .5 2 ,r =- 0 .5 6 ,均P <0 .0 5 ) ;④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经治疗后 ,随着病情好转 ,NO增高 ,ET 1降低 ,ET 1/NO降低 (均P <0 .0 5 ) ;病情无好转及死亡者 ,NO ,ET 1,ET 1/NO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