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宝南 《安徽医学》2014,(9):1287-128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42例,全部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均采用TCD评价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患者成形术前后的平均流速(Vm)、收缩峰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大脑中动脉狭窄处的Vm、PSV、ED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狭窄远端血管的Vm、PSV、ED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TCD可有效判断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适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成形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观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予CAS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CAS前后狭窄处管径及血流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CAS中,2例手术失败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余60例均获成功,共置入支架60个。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患侧颈动脉狭窄处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血管内径(R)、血管搏动指数(PI)和前向血流明显增大(P<0.05),术后1周时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经颈动脉超声复查发现手术侧再狭窄1例(3.3%)。结论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段,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在CAS前后对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下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心内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另选取100例血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1(VA1)、基底动脉(BA);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2(VA2),分别测定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硫代巴比妥酸法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降低,PI、RI增加,且随血压级别的增加PSV、EDV逐渐降低,PI、RI逐斩增加;高血压患者椎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降低,PI、RI增加,且随血压级别的增加PSV、EDV逐渐降低,PI、RI逐斩增加。高血压患者SOD、NO低于对照组,MDA高于对照组,随着血压级别的增加,SOD、NO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结论:TCD、CDFI联合检查,可对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对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丽  魏世辉  朱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12-141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及DSA检查明确诊断的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第3d行眼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颈动脉狭窄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值,舒张末期速度(EDV)值.结果:16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后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速度(EDV)值较手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分析表明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眼部血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查,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及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52例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颈CTA共检查119支颈内动脉,对应显示46支和43支颈内动脉正常,73支和76支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对应包括轻度11支和16支、中度13支和11支、重度29支和25支、闭塞20支和24支,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评价Kappa=0.788,具有极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EDV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PI、Vm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对照组和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配合头颈CTA及CTP检查能够了解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叶晓燕  陈金丽  李刚  王淑漫 《重庆医学》2021,50(20):3502-3505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的162例患者资料,均行颈动脉超声联合TCD检查.以脑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动脉超声联合TCD、颈动脉超声、TCD诊断符合率,比较治疗前后管腔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血管搏动指数.结果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诊断符合率高于颈动脉超声、TCD(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管腔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TCD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较术前增快,血管搏动指数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能够提高颈动脉、椎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可用于支架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晚孕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高危晚孕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产前检查的正常晚孕期孕妇86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2组孕妇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对照组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EDV、PSV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P<0.05),PI、RI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下降(P<0.05)。观察组胎儿脐动脉RI、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D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胎儿脐动脉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定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能够有效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入选CKD患者46例随机分成3组:多囊肾(ADPKD)组(12例)、腹膜透析(PD)组(14例)和血液透析(HD)组(20例);同时选择普通志愿者23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测量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CKD患者中HD组右侧颈总动脉和PD组及HD组左侧颈总动脉的IM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ADPKD组、PD组和HD组颈总动脉及ADPKD组与PD组颈内动脉PSV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KD患者中PD组和HD组左侧颈内动脉的EDV均较对照组与ADPKD组明显增高(P<0.01),而PD组和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的测量可以定量评价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为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CD)结合屏气试验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为干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进展及预防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者150例,分为脑梗死组110例,对照组(无颅内外血管狭窄及脑梗死者)4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及有无临床症状进行组别比较。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屏气试验前后的血流速度,计算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值(change value of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ΔVm)和呼吸抑制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结果 脑梗死组ΔVm及BHI值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依据是否合并颈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狭窄组ΔVm及BHI值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轻、中度分别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与患侧BHI值呈负相关。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CVR具有可行性,BHI可作为评价CVR指标之一。脑血管的反应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指标之一。脑血管反应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CVR逐步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9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每组均6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计算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检出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比较不同组别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中度及重度组患者左右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的IMT高于轻度组,斑块检出率高于轻度组,PSV、EDV、MV低于轻度组,RI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IMT、RI值、斑块检出率高于中度组,PSV、EDV、MV低于中度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程度与PSV、EDV、MV呈显著负相关,而与IMT、斑块检出率及RI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地评估NAFLD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6例连续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以60例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66.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0%),脑梗死组主要为低回声斑块48.8%,其次为强回声斑块26.5%;健康对照组主要为强回声斑块(64.3%),其次为等回声斑块(21.4%)。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显示管壁结构,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了解斑块的形态以及栓子是否容易脱落等,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造影对眼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怀疑颈动脉狭窄的眼缺血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采用意大利Bracco 公司生产的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造影时记录颈动脉的充填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并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相比较.结果 颈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测量的血管狭窄程度与...  相似文献   

13.
丁江丽 《吉林医学》2013,(33):6898-689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择152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人群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组斑块检出率为7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了解动脉厚度,观察硬化斑块形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振红 《实用医技杂志》2022,(2):148-151,前插1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行急诊颈动脉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分组;比较2组颈动脉超声血流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将其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例、CTA检查26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⑴790例患者中,TCD检出提示为血管狭窄异常人数为570例,阳性率为72.2%;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TCD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检查阳性率为79%;⑶与CTA检查比较,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阳性检出率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TCD对颅外段ICA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颈动脉超声和CTA是明确诊断合适的后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A组,观察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A组患者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亚组;B组,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分别对各组的HbAlC、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合并糖尿病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HbAlc明显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明显,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支数越多,相对应HbAlc数值越高,内膜中层增厚患者越多,双支、三支亚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单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及三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更好地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程度,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 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