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8例.[结果]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L3、4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临床随访368例,根据Nakai分级:优287例;良57例:可21例:差3例;优良率93.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或L4~5椎间盘,需切除L3或L4椎板下缘少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只需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对单节段旁中央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才能达到微创手术,要提高MED手术效果,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具有丰富的开放式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 ,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 ,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 ,L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 ,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 ,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L4、5椎间盘 ,需咬除L3 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 ,显露L5S1椎间盘 ,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 ,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 ,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 ,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b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b3、4,L4、5椎间盘,需咬除L3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椎板表面剥离软组织,扩大骨窗;剥离子分离椎板下黄韧带,切开黄韧带并咬除,显露硬脊膜及神经根;有隐窝狭窄者,薄椎板咬骨钳沿神经根,潜行咬除侧方黄韧带及增生骨质,必要时用自制小骨刀小心行神经根减压,牵开神经根切开纤维环,取出髓核组织。结果 术中出血量250~700 ml,平均410 ml;手术时间25~300min,平均70 min。硬脊膜破裂1例。2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按Macnab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红羽  黄曹  张连仁 《中国骨伤》2005,18(11):663-664
目的:评价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岁。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椎板减压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前在X线机下,分别于病变节段上位棘突下缘、上位椎板下缘中点定位,置人内窥镜头。在椎间盘镜配套的监视器下咬除部分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板间隙,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结果:本组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囊破裂改为开放手术,其余14例平均手术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问86min。本组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按照Nakai评级,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常规手术方法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2-2001.8经椎板间隙显露法对1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的病例。术前患者行腰椎X线检查,测量L5S1及L4-5椎板间隙的面积,对于L4-5椎板间隙的面积>250mm2及L5S1椎板间隙的面积>280mm2的病史短且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经椎板间隙直视下微创髓核摘除术。结果术后对其中的169例进行随访,随访3~38月,平均随访24月,采用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观察评定疗效。优122例,良38例,优良率94.6%。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迅速减压,消除症状,且几乎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微创开放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为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微创开放式手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做3~3.5cm长的皮肤切口,剥离椎间的部分骶棘肌,咬除部分椎板上缘及小关节内侧缘后摘除髓核,并根据需要扩大神经根管。结果:本组病例随访2~21(平均11.5)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45例(75%);良12例(20%);可2例(3.3%);差1例(1.7%)。结论:微创开放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比传统的手术小,手术适应证比椎间盘镜手术宽,而且疗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7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突旁0.5 cm处做1.5~2.0cm纵行切口,适当剥离上椎板下缘肌肉,逐级套入椎旁肌扩张管,连接工作通道,安装MED系统。清理工作窗口内软组织,椎板咬骨钳切除部分上椎板,显露黄韧带附着点,剥离并咬除外侧部分黄韧带,显露神经根,髓核钳取出破裂的髓核组织,清理椎间隙和椎管内髓核组织。结果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25 m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39.61±1.92)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7.25±1.31)分(t=6.725,P=0.000)。77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及术后明显椎体滑脱。术后6个月Macnab评价标准:优56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2%(71/77);65例术后随访超过1年,按Macnab评价标准:优5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4%(62/65)。结论 MED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术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概念,手术要点,临床应用,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ny,MED)行腰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管扩大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在荧屏监视显微内窥镜下显露病变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膜囊,神经根,摘除突出的腰间盘组织,必要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本组80例,随访1-7个月,按Nakai分级,优68例,良11例,可1例,差0例,结论 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同时保持脊柱后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侧卧位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均取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只切除黄韧带不切除椎板及其它结构,应用椎间盘镜及显微外科的技术摘除突出之髓核。临床应用113例。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最长时间2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107例,良6例。结论 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影响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9年9月~2002年10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152例患者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3例获得3~19个月随访,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86例,良21例,可4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94.6%。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好等优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对策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本组优5例,良3例,优良率100%。本组病例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减压充分,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蔚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4):411-412
目的评价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根据手术适应证对725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椎间盘镜下手术(179例)、小切口椎板间开窗(384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162例)等术式治疗。结果7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椎间盘镜组优良率(88.27%)及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90.89%)高于半椎板切除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椎间盘镜下手术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后路椎间盘镜(MED)与微创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川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将两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NAKAI评定标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常规手术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两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疾病利用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进行减压治疗,探讨该疗法的优缺点。方法: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0岁,平均46.4岁。病史1周~6年。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钙化11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3例。病变部位在T10,111例,T11,123例,T12L16例,L1,24例。有腰部外伤及扭伤史6例,其中有2例为急性车祸外伤。均行侧后方经关节突椎间盘、钙化椎间盘或者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例出现术后神经损害加重,经过治疗后逐渐恢复。14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0~4.5年,平均2.8年。参考Otani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13例术后症状获改善,胸腹部束带感消失5例,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2例。结论: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对脊柱的损伤较小,本术式视野清晰,多数手术医师对此入路非常熟悉,并且可以切除椎弓根及部分肥厚关节突或椎板及黄韧带以充分减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25例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平均43岁.均行MSLD辅助下椎板开窗摘除椎间盘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术后按照Macnab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8例(72%),良5例(20%),可2例(8%),差0例.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手术间隙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SLD具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的初步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1月共收治1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L4/5节段7例,L5/S1节段6例,均行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按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按改良Macnab评分分级: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60min,失血量10~95ml,平均30ml。结论 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直视化、管道化特点,效果满意;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