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我市三家医院3年来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发病至溶栓时间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均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配合静脉应用肝素,以aP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三组常规治疗相同。3周年,据治疗前后QRS分值,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对AMI梗死面积和心室容量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A、B组QRS分值明显降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C组与A、B组比较P<0.01,差异 性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A、B组左心室容积(ESV、EDV)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C组ESV、EDV增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MI后6h内溶栓治疗有肯定疗效,及时有效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8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发病3~4周随机分为氨酸心安,依那普利和对照组,长期服药,平均随诊14.7月,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容量(ESV,EDV)及EF变化,发现对照组3项参数均无变化;氨酸心安组治疗后左室EF增加;依那普利组治疗后ESV减少(由75.7±47.2ml减至56.6±30.5ml,P<0.05),EF增加,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有效抑制左室重塑,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6个部位舒张早期运动1平均峰速度(EMA)在评价陈旧心肌梗塞病人左室舒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测定38例陈旧心肌梗塞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EMA。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对两组受检者的上述参数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并对心梗病人的EMA与EDA,ES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梗病人的EMA较正常人的显著减低,EDV,ESV较正常人的显著增大,EF较正常人的显著减低,P值均小于0.0001,心梗病人的EMA与EDV,ESV显著负相关,P值均小于0.01,与EF显著正相关,P值小于0.01,与年龄弱相关,P值大于0.05%。结论:EMA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EMA提供了有关左室收缩晚期到舒张早期功能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与肝素和阿斯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方法。UK组按uK25万IU于120min内静脉滴入,连续用5d。结果:30d的心脏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3%与2.9%,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小剂量UK组低于对照组(3.3%与19.6%,P<0.05),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小剂量UK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第1周:20%与47.1%,P<0.01;第4周:6.7%与25%,P<0.05)。结论:小剂量UK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发病急重的UA可明显降低AMI和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146例AMI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分为UK治疗组(71例)和r-SK治疗组(75例)。结果: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SK组为72.0%(54/75),UK组为63.38%(45/71),P<0.05差异显著,r-SK组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UK组(P<0.05),30d病死率r-SK组为5.33%(4/75),UK组为5.63%(4/71),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但r-SK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8.0%(6/75),低血压发生率为2.67%(2/75),结论:使用国产r-SK加速法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UK,病人住CCU时间和平均住时间缩短,30d病死率与UK相似,但过敏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r-SK较UK高,国产r-SK治疗AMI无严重出血,疗效确实,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林斌  章耀  王凯华  王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51-1652
目的:研究急性心梗(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梗死部位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及101例AMI患者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E/A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支病变组舒张、收缩功能开始出现异常(P〈0.05),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下降更为明显(P〈0.01)。不同梗死部位急性心梗的舒张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收缩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非ST段抬高心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时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心脏功能。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减退。由于梗死部位不同,左心收缩舒张功能亦随之变化,尤以广泛前壁,前壁和(或)前间壁梗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 方法对27例病程6周的AMI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和20例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 结果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低于非重构组(P〈0.05);重构组和非重构组间及两组与对照组间含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无差异(P〉0.05)。 结论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AMI后早期左室重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Q波型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和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方法:将1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非溶栓组。采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进行监测。结果:140例AMI患者LVRM总发生率为42.1%。溶栓组LVRM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LVRM对LVSF产生明显影响。溶栓再通组LVRM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P<0.01),且LVSF明显得到改善(P<0.01)。结论:AMI患者的LVRM发生率高,对LVSF有明显的影响。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减少LVRM发生,改善LVSF。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性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3例与42例)。2组均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用尿激酶前30min内或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30~50ml,每日1次,连用10~14d,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和提高左室射血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抗AMI再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超声技术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激光打孔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缓释联合应用后心脏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变化。方法:18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即急性心肌缺血组(AMI组),激光打孔组(TMLR组)和激光打孔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bFGF-FG组),所有实验犬均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TMLR组和bFGF-FG组在冠状结扎后30分钟于缺血区心肌用KTP激光打孔(TMLR),bFGF-FG组并于打孔的心肌隧道内埋植碱性纤维生长因子缓释栓(bFGF-FG)。术后2个月用二维,M型及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等超声左室乳头肌水平前壁及前间壁厚度(TLVAW,TAIVS)增厚度(△T%)及前壁运动幅度(MA),左室短轴缩短率(FS),面积缩小分数(FAC),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在AMI,TMLR和bFGF-FG三组依次增大,其中TMLR组MA和EF与AMI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bFGF-FG组TVAW,△T%,MA,FAC,EF,SV和CO和AMI组之间以及TLVAW,MA,SV和EF与TMLR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余参数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在AMI,TMLR和bFGF-FG三组依次降低,且三组裼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左室前壁心肌和二尖瓣瓣环DTI参数s及e/a在AMI,TMLR和bFGF-FG三组亦依次半大,其中TMLR组左室前壁e/a与AMI组之间,bFGF-FG组左室前壁s和e/a与AMI组之间以及左室前壁e/a与TMRL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余参数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激光打孔心肌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缓释,能够阻止急性心肌缺血心脏局部及整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是TMLR方法学上的一个拓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序贯给药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脉再通的疗效。方法205例AMI患者随机分成序贯组(溶栓前肝素-尿激酶-溶栓后肝素)107例,和对照组(98例)。尿激酶溶栓前序贯组先用肝素5000U,而对照组只用安慰剂(尿激酶-肝素)。结果序贯组的早期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03%和52.04%,P<0.01,前者的ST段回落和T波反转也明显快于后者。两组出血并发症相似。结论静脉溶栓序贯给药法明显提高早期冠脉再通率而不增加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重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心肌梗塞患者的LVDd,LVEDV,LVESV,Edb,Esb及mean b显著增大(pP<0.05--0.01),EF、LVSCI及MVCF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主要病因是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葆增加及室壁应力增大,可直接导致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及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65例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24个月随访显示:直接PCI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再次住院数及死亡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常规治疗组减小(P<0.01),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P<0.01),球形指数(SI)显著增加(P<0.01),室壁运动指数(WMI)显著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也显著降低(P<0.01)。AMI后1个月及12~24个月随访显示:常规治疗组AMI患者12~24个月时LVESV、LVEF及SI较1个月时显著改变(P<0.01),但WMI及LVMI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PCI组AMI患者除WMI在12~24个月时较1个月时显著降低(P<0.01)外,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后患者的左室重构,使AMI后心衰、再次住院及死亡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6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3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 10~ 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 m l,每日 1次 ,连用 7d。对照组仅用尿激酶及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再通分别为 4 8例 (76 .19% )和 4 0例 (6 3.4 9% ) ;住院期间死亡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12 .6 9% ) ;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 (12 .6 9% )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 16例(2 5 .39% )和 33例 (5 2 .38% )。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或 P<0 .0 1)。同时 ,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释放、提高左室射血功能及减轻疼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 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少心肌酶的释放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射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卡托普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塑(LVR)作用。方法对使用ACEI治疗的26例AMI患者(治疗组)与除常规治疗未用ACE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对照组)6个月后NYHA分级Ⅲ级的心衰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对照组6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CEI防治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 将 72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36例、伊贝沙坦治疗组 36例 ,并于 AMI后 2、2 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 ,了解伊贝坦对 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  AMI后 2 4周时伊贝沙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 (P<0 .0 5 ,或 P<0 .0 0 1)。AMI后 2 4周时 ,伊贝沙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 (P <0 .0 5 ) ,左室峰射血率和左室峰射血率时间均显著下降 (P<0 .0 5 ) ,同时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升高 (P<0 .0 5 ) ,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显著下降 (P<0 .0 0 1)。结论 伊贝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 ,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联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6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结果:试验组术后1月WMSI、6月时EF值、LVEDV和LVESV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更加有效阻止左室重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黄低聚糖(RGOs)联合同种异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移植治疗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经皮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小型猪AMI模型(n=17),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5),RGOs组(n=4),ASCs组(A组,n=4)及RGOs+ASCs联合治疗组(n=4).RGOs组及联合治疗组造模前3天及造模后1月饲以RGOs粗提物(4g,2次/天);造模1周后(7-10d)经冠状动脉移植同种异体ASCs(0.8×106kg^-1),对照组及RGOs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移植后8周,延迟增强核磁共振扫描(DE-MRI)评价各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ASCs存活及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梗死区微血管密度,Masson三色染色法评价梗死区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增加梗死区室壁厚度,减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梗死体积(均P〈0.05).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ASCs的存活多于ASCs组(P〈0.01),并表达心肌细胞标记物(cTnT、α-actin)及血管标志物(vWF、α-SMA).联合治疗组梗死区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SCs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梗死区纤维化程度(P〈0.05,P〈0.01).结论RGOs可以提高ASCs移植治疗小型猪AMI疗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左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GOs促进ASCS增殖分化,抗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静脉溶栓疗效。方法:35例70岁以上AMI患者(病例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同期42例≤69岁的AMI患者作对照。观察患者琳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液皮质醇含量,比较2组再通率及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AMI患者末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皮质醇升高。2组患者49小时以上溶栓者5例,无一例再通。2组12小时内溶栓再通庇无明显差异,溶栓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20.
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观察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体表心电图Ⅱ导示STT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于手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然后经左颈总动脉插管观察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颈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愈心梗液大、中剂量和开搏通皆可明显降低AMI大鼠心脏指数(P<0.05或P<0.01)、ET含量(P均<0.01)和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P<0.05或P<0.01),升高左室内压峰值(LVSP,P<0.05)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P<0.01)。愈心梗液大剂量和开搏通还可显著降低AMI后大鼠的AngⅡ含量。结论愈心梗液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左室重量和心脏指数,降低血浆ET和AngⅡ的含量,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对AMI后早期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