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士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调查得分为(59.21±10.85)分,高于活动前得分(44.22±10.75)分,且护士疼痛评分使用正确率、疼痛管理标准化流程合理实施率(72%、62%)均高于活动前(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宣教、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98%、96%)均高于活动前(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ICU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建新 《当代护士》2016,(9):163-164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护士护理软技能的影响,探讨其对提高护理软技能的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活动后对4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临床科室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护士的护理软技能得分情况及护理差错、投诉发生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护理软技能得分较活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差错、投诉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护士的护理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913-1914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并开展糖尿病护理品管圈小组,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并分析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考核优秀率、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活动后,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7.0%,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考核优秀率为96.0%,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增加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患儿红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在该院新生儿科实施品管圈活动,组成新生患儿护理品管圈小组,6个月后,通过圈员的评价对比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新生患儿的生命体征、睡眠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新生患儿红臀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实施前(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新生患儿体温变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实施前,血氧饱和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实施后新生患儿身高、体质量、头围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施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达98.74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活动实施前的满意度(79.63%)。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患儿护理中,可以保持新生患儿各项体征稳定、内环境平衡,有利于新生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生长发育,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对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本院神经外科在岗护士组成品管圈,开展提升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水平专项工作,在经过原因分析,制订相应整改办法并组织实施后,通过对比品管圈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评价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应用品管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2)%高于之前的(86.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也高于应用品管圈之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本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组间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差错发生率(3.33%)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3.33%)也低于对照组的23.33%、30.00%,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差错率,最大程度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合肥市某口腔专科医院的11个科室随机选择5个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病人满意度水平、护士综合素质评分和护理质量得分变化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病人满意度得分较活动开展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综合素质评分以及护理质量的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临床教学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病人满意度,有效促进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品管圈活动期间的骨科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骨科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宣教内容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和参与品管圈活动的12名护理人员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名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等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为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利于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对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由92%提高至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不仅提高了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确定以提高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6年8月(实施前)与2016年11月(实施后)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提前到岗率明显提高,由实施前54.91%升至96.58%,患者对护士交接班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5%升至9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脊柱骨科手术中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住院拟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12月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5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脊柱骨科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发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按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能力。结果观察组在医护配合、护理文书、器械维护、标本送检、患者安全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开展活动后的护理理论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成绩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脊柱骨科手术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能力,增强了手术室护理品质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全院护理的质量检查报告,对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后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的护患沟通合格率高达97.33%,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精神科常规操作的合格率高达98.00%,明显高于活动前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的合格率高达97.67%,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精神病知识考核的优秀率高达97.00%,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不良事件仅有3例,明显低于活动前的100例;活动后护理的合格率高达99.50%,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精神科护理的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静  王瑜  曹阳 《当代护士》2016,(4):83-8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我科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2013年6月~2013年12月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为实施品管圈活动时段,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女性患者围手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士综合能力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老年女性患者围手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8%,实施后为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理满意度综合评分为93.6±1.84分,实施后为97.5±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士综合能力评分为47.2±3.4分,实施后为70.5±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科室成立以“糖尿病足护理”为主题的品管圈小组,前期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糖尿病足护理工作的不足;随之组织圈员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一年后,用相同的问卷再次调查,比较两次问卷调查的效果以评估品管圈活动的成效。结果活动后,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态度、操作规范、关怀教育、健康教育、夜间巡视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2%、93%、78%、89%和86%,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针对护士的投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患者的糖尿病足知晓率明显高于活动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圈名为"蜜蜂圈"的品管圈,确定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为主题,进行现状分析,设立目标值为15例,拟定计划并实施。结果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特定项目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患者满意率由活动前的92.6%提高为97.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7.3%,进步率为69.2%。结论品管圈的应用能够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日间工作内容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和手术质量评分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促进日间手术中心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儿科"品管圈",从2015年3月~6月每月对儿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及柏拉图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整改措施。2015年7月~10月对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的儿科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从82%上升至9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儿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找出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为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和活动前后PICC门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32.3 min缩短至活动后的1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门诊患者就诊预约率由活动前的44.1%升至活动后的83.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活动前的70.2%升至活动后的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提升患者就诊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组建糖尿病品管圈,对糖尿病圈员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采用糖尿病知识问卷、患者满意度问卷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服务的综合满意度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糖尿病品管圈后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护理风险,有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糖尿病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