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阳虚证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阳虚证患者的血浆和4例正常人血浆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 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肾阳虚证血浆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9种差异蛋白质,包括补体C3、补体C4、载脂蛋白E、泛素化因子等。结论荧光差异双向电泳能够客观地显示糖尿病肾病肾阳虚证血浆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经鉴定的9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肝5种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浆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程度,初步探索慢性乙肝各中医证型间免疫反应状况规律。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质谱对慢性乙肝5种中医证型患者(各30例)及正常对照组(10例)的血浆全蟹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然后扩大样本量,选取其中与肝脏损伤及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ELISA检测其变化规律。结果:①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在5种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中均存在明显规律性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共有5个:(haptoglobin,HPT)、免疫球蛋白J链(immunoglobulinJ—chains,IGJ)、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C一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1KP)、玻连蛋白(vitronectin,VN)。(~)ELISA检测发现在5种中医证型中与肝脏功能相关的蛋白质——RBP、HPT较正常对照组下调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蛋白质——IGJ较正常对照组上调的高低顺序是一致的。结论:慢性乙肝中医证型演变过程与机体体液免疫状态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肝脏病情越严重的中医证型其机体免疫功能越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肾阳虚证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股骨皮质骨差异表达蛋白质,从骨组织功能蛋白质角度初步探讨肾阳虚证的实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肾阳虚组,每组各30只,适应性喂养1周。肾阳虚组:臀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mg/100 g,每日1次,自由饮水、饮食。正常组:自由饮食、饮水。注射造模干预15 d后继续观察3周。模型鉴定成功后分别获取肾阳虚组和正常组大鼠股骨皮质骨标本,进行总蛋白的提取制备。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展示2组大鼠的皮质骨蛋白质组图谱,应用PDQuest软件分析2组间差异表达蛋白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初步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 2组皮质骨2-DE凝胶图谱可辨别蛋白点数目为470个;与正常组比较,肾阳虚组皮质骨中存在12个已知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载脂蛋白A-I、α烯醇化酶和热休克蛋白60表达上调,原肌球蛋白异构体2α-3链、I型胶原α-1链、GDP解离抑制因子β、LOC683667蛋白、白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线粒体ATP合酶亚基α、膜联蛋白A3、丙酮酸激酶同工酶及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表达下调。结论股骨皮质骨12个蛋白表达改变可能与肾阳虚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外周血总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分析差异表 达蛋白质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了外周血浆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 谱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获得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郁脾虚和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浆总 蛋白双向凝胶电泳银染图谱,健康组蛋白点为278±16个,肝郁脾虚证组为320±14个,湿热中阻证组为343±19个;通过对差异蛋 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共发现7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包括免疫相关蛋白,炎症蛋白以及脂类代谢相关蛋白。结论慢性乙肝肝 郁脾虚和湿热中阻证型间存在多个差异表达蛋白,提示不同的蛋白质表达谱可能是同病异证的分子标签和证侯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健康者、肺部炎症患者和肺癌患者的血浆蛋白表达谱,寻找与肺癌早期发生相关的差异蛋白.方法 应用差异凝胶电泳(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健康者、肺部炎症患者和I期肺癌患者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寻找肺癌相关差异蛋白.结果 应用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获得了蛋白质组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Decyder 6.5软件分析获得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共有72个;质谱鉴定去冗余后确定了12种蛋白质,其中7种与肿瘤相关,分别为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3、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 b特异性抗体、γ-纤维蛋白原、4型血清淀粉样蛋白A、补体因子H、钙结合微丝蛋白、载脂蛋白I.结论 应用DIGE及MALDI-TOF-MS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2种蛋白质,筛选出7种在肺癌患者血浆中高表达的肿瘤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正常乳腺与乳腺癌组织的差异表达核基质蛋白,为人乳腺癌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双相电泳(2-DE)每组分离4例乳腺组织核基质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Mascot软件查询NCBI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每张图谱约检测到900个蛋白质点,共发现27个差异表达蛋白,选择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率较好、蛋白表达差异明显的点进行质谱分析,结合表观分子质量及等电点,初步鉴定了12种蛋白质.结论:这些差异蛋白质部分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血清的差异蛋白,探讨SAP特异蛋白的表达。方法:血清标本取自1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其中5例SAP,5例MAP,用双向凝胶电泳检测两类患者的蛋白表达,并将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Mascot数据库检索。结果:比较双向电泳图谱发现15个差异表达蛋白点,经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10种蛋白质,在SAP患者其中4种表达上调,6种表达下调。数据库查询结果,4个表达上调蛋白分别为补体4A、结合珠蛋白亚型2、结合珠蛋白和载脂蛋白L1;6个表达下调蛋白分别为四连接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型F1、丛生蛋白亚型-1、转甲状腺素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1亚型2。结论:SAP患者血清有差异蛋白质表达,这可能和SAP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组,筛选潜在的与下咽癌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浆肿瘤标志物。方
法取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空腹血浆标本各6 例分别等量混合成2 组样本,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后,利用双向电泳(2-DE)进行分
离,经软件分析后找出表达量变化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接着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进行差异蛋白质鉴定,然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 对α2-HS-糖蛋白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相比较,
筛选出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共11 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5个,表达下调的有6个,进行质谱分析后,表达上调的蛋
白有α2-HS-糖蛋白、结合珠蛋白;表达下调的蛋白有免疫球蛋白κ链C结构域、载脂蛋白A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α-2-HS-
糖蛋白的表达上调,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下咽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的蛋白质表达谱表现出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蛋白有可
能成为下咽癌患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血浆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大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发生机制及平肝潜阳方治疗肝阳上亢证的分子机制,为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寻找新的药物标志蛋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加灌服附子汤法制备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大鼠肾上腺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 结果: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平肝潜阳法治疗后易激惹程度和结膜充血减轻,收缩压下降(P〈0.05,P〈0.01)。通过点检测后,发现12个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经鉴定可以确认的蛋白质点有8个,其中2个蛋白点为同一蛋白。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在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上调,在治疗组重新下调至前水平;铁轻链蛋白、Tu翻译延长因子、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黄素还原酶、Basic转录因子3在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下调。在治疗组重新上调至前水平。 结论:成功鉴定了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平肝潜阳方治疗前后肾上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病理机制及平肝潜阳方治疗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健康者、肺部炎症患者和肺癌患者的血浆蛋白表达谱,寻找与肺癌早期发生相关的差异蛋白.方法 应用差异凝胶电泳(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健康者、肺部炎症患者和I期肺癌患者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寻找肺癌相关差异蛋白.结果 应用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获得了蛋白质组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Decyder 6.5软件分析获得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共有72个;质谱鉴定去冗余后确定了12种蛋白质,其中7种与肿瘤相关,分别为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3、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 b特异性抗体、γ-纤维蛋白原、4型血清淀粉样蛋白A、补体因子H、钙结合微丝蛋白、载脂蛋白I.结论 应用DIGE及MALDI-TOF-MS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2种蛋白质,筛选出7种在肺癌患者血浆中高表达的肿瘤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0%),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0%),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0%),肝肾阴虚证最少(7.0%)。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51.0%),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分别占43.0%和49.0%,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35%)。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Xie H  Yang H  Wu W  Guan W  Ke Q  Li Y  Dai M  Xiao G  Li Y  Zhang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960-962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性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将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概括为单一证型(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复合证型和无证可辨型。病性划分为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同时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及病性的关系。结果无证可辨型、单一证型及复合证型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910,P=0.404)。单一证型之内的不同证型之间HBV DNA亦无统计学差异(χ2=4.672,P=0.323)。不同病性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631,P=0.596)。结论 HBV DNA不宜作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血中ET、ANP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68例慢性肾病患者血中ET、ANP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慢性肾病患者血中ET、AN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肾衰组ET、ANP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或P〈0.05)。中医辨证分型显示:ET水平依次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肺紧气虚;ANP水平依次是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结论:血中ET、ANP水平的变化在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升高可以反映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并与中医辨证发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临床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分别占40.91%、31.31%和13.89%。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湿浊之邪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研究并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 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 4, 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天、14天及21天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7天、14天及21天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均有程度的降低(P<0.05);尤以模型21天组差异显著。结论 FT3、FT4、T是脾肾阳虚的敏感指标,检测血清FT3、FT4、T可以更好的佐证脾肾阳虚;证明了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复建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将54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计算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检测抗核抗体谱、补体C3/C4、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及生化常规指标,并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患者在抗核抗体谱、补体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阳虚型24小时尿蛋白高于其他证型(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的SLEDAI积分高于肝肾阴虚、阴虚内热型(P<0.05);脾肾阳虚型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阴虚内热组(P<0.05);脾肾阳虚型总胆固醇高于其他三型(P<0.05).结论:SLE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SLE临床证型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至缓解期病机转归。方法:收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四诊情况,软件录入分析得出证素名称,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70分以上的证素积分从高往低的分布频率前5位为:病位:急性期依次为肾〉肺〉心〉脾〉表;缓解期依次为肺〉肾〉心〉脾〉表。病性:急性期依次为气虚=痰〉阳虚〉血虚〉阴虚;缓解期依次为气虚〉阳虚〉痰〉阴虚〉血虚。病性等级急性加重期气虚重度占94%,痰重度占73.6%,血虚中度占28.3%。缓解期气虚重度41.5%,痰中度30.2%,血虚轻度占30.2%。结论:COPD病位在肾、肺、心为主,急性加重期到缓解期病位变化由肾转到肺为主,病性均以气虚、痰、阳虚、血虚、阴虚为主,但病性程度变化大。其中以痰、血虚变化最突出。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多由外邪反复侵袭、劳累过度、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心肾阳虚,湿困脾阳,肺气不降,出现水气凌心,水湿泛滥,瘀血停着而发病。临床可分为心气不足、阴血亏虚,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胸阳不振、心血瘀阻三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