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构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超声检测并计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NMD),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p)及最大剪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FMD降低,颈总动脉IMT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最大剪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FMD与颈总动脉IMT(r=-0.69,P〈0.01)、Ep指数(r=-0.48,P〈0.01)、β指数(r=-0.54,P〈0.01)呈负相关,与最大剪切率(r=0.57,P〈0.01)呈正相关。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改变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径评价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舒张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呈渐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名冠心病患者和20名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量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评价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患者组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比(3.68±1.91%)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比(16.33±3.33%)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6.37±3.59%和23.31±6.6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另外,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组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肱动脉基础直径呈负相关(r=-0.377,P<0.05;r=-0.422,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肱动脉基础直径呈负相关(r=-0.38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受损,肱动脉超声法检测血管舒张功能可用于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血浆CRP含量。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被动吸烟组血浆CRP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个指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群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CRP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益心康泰对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赛丹  全勇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2):1064-1065
目的探讨益心康泰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40例,正常健康组18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分为益心康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0例。益心康泰治疗组除心绞病常规治疗外,加用益心康泰胶囊1.0g,3次/d口服;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0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超声检测。结果治疗前益心康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内径舒张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5);益心康秦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反应性充血时内径舒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益心康泰治疗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内径舒张百分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减退;益心康泰胶囊治疗后随着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显著减轻,说明内皮功能异常在心绞痛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吸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与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有关,预示有早期动脉硬化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甲状腺素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41例甲减患者(甲减组)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降低(P〈0.05);甲状腺素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水平降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升高(P〈0.05);甲减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O.05)。结论甲减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了17例无症状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17例血浆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对照者在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显示,前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5.9%±2.3%比14.5%±3.4%,P<0.001);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与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2及-0.623,P<0.00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24.5%±4.3%比23.0%±7.0%,P=0.49)。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LDL-C升高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主要的独立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流量介导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介导舒张)时的舒张末期内径,同时测量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取25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级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而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NC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血浆NO明显下降,ET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F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CD无显著改变,血浆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II(AII)、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外周血NO、AII、TBIL、IL-6、TNF-α及CRP含量。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被动吸烟组NO、TBIL浓度低于正常组(P〈0.05);AII、IL-6、TNF-α、CRP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各指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群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并引起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这些改变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1.
早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和肱动脉舒张功能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包括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并分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平滑肌功能受损之间的联系。 方法 用高分辨力超声对50例经临床确诊为早期糖尿病且符合超声检查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标准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测定内容有:1、颈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肱动脉对硝酸甘油(NTG)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D)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 结果 早期糖尿病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厚,EDD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EIDD虽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平滑肌功能受损不具相关性。 结论 早期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发生早于IMT的改变和平滑肌功能不全的发生,超声检测内皮功能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胆片对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低危、中危组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在氨氯地平有效控制血压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胆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应用彩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充血性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硝酸甘油诱发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596,P<0.05).结论 痰浊型高血压病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温胆片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源  白淑荣 《临床荟萃》2012,27(10):846-84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长期吸烟者2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12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应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及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清中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E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观察受试者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服用12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NO水平明显升高,(78.7±14.32)μmol/L vs (67.2±13.02) μmol/L; ET、CRP水平明显下降,ET (44.6±8.54) ng/L vs(86.1±6.81) ng/L、CRP(2.84±3.12)mg/L vs (5.80±5.2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 (11.48±5.35)% vs (7.76±3.87)%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 (10.80±3.12)% vs (7.80±2.29)%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抗氧化应激对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保护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肠内营养制剂对内毒素导致S-MODS模型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影响,探索防治S-MODS新途径。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S-MODS模型,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能全素组(20只)和丹参组(20只)。试验周期12d,试验第1d起分别用生理盐水、能全素以及丹参肠内营养制剂灌胃,试验第4d,正常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其余3组经相同部位注射内毒素3mg/(mL·kg)(生理盐水溶解)。实验第11d停止灌胃。分别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1d、后1d和试验结束时测定白细胞计数,试验结束时石蜡包埋切片,用TUNREL方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白细胞计数、病理结果显示S-MODS造模成功,试验结束时与注射内毒素后1d相比,丹参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试验结束时丹参组白细胞计数升高数目以及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以及能全素组。结论:丹参肠内营养制剂能阻止肠道屏障破坏,保护肠黏膜,能减轻S-MODS模型大鼠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对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2.实验Ⅰ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6h后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8mL/kg/d。3.实验Ⅱ组:腹腔同时注射顺铂和丹参注射液,剂量同上。4.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8mL/kg/d。各组连续6d。各组动物在实验前及结束后各做一次BAEP检测。以ABRⅢ波反应阈为检测听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听阈在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均有提高,分别为:42.6±4.32dB、33±3dB、36.6±2.16dB,空白组为31.5±2.25dB。但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听阈分别比对照组低,差别显著。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听阈增加率: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对照组,分别为:(6±8.4)%、(19.67±4.53)%、(39±17.4)%,差别显著。实验Ⅰ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丹参注射液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与给药时间有关;认为丹参在顺铂使用后6h给药其预防顺铂耳毒性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肱动脉血管弹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T技术,检测32例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RA患者(RA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颈总动脉主干、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和肱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RA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主干IMT为(0.69±0.13)mm、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为(0.85±0.12)mm,与健康对照组的(0.57±0.09)mm、(0.72±0.12)mm相比均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5、3.996,P均<0.01);RA组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率为21.9%(7/32),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7%(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Fisher精确概率检验)。RA组患者肱动脉FMD为(7.13±5.22)%,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6.1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P<0.01);RA组患者肱动脉PWVβ为(8.23±1.76)m/s,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79±0.82)m/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902,P<0.01)。结论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RA患者肱动脉弹性功能明显下降,应用ET技术评估肱动脉弹性能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及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16 0例 )静滴丹参注射液 ,每日1次 ,共 2 1日 ;对照组 (15 3例 )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比较 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丹参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使用胺碘酮治疗的46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丹参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在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前、后各使用1次。对照组除不用丹参注射液外,其余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所致静脉炎的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所致静脉炎的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valuate peripheral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vasospastic angina (VSA), we measured 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 of the brachial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VSA and compared it with FMD in patients without VSA.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VSA. However, its exact role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The study included 30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pasm-provocational test results without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VSA group) and 30 patients with negative spasm-provocational test results without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control group). In each patient, brachial artery diameter responses to hyperemic flow and glyceryl trinitrate spray were measured using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Th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was also measured as a marker of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 FMD was lower in the VSA group (4.8+/-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9.4+/-0.7%, P<0.0001). In the VSA group, FMD was not affected by coronary risk factors or the presence of atherosclerotic changes on coronary angiography. Glyceryl trinitrate-induced dilat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 was comparable between the VSA (0.85+/-0.04 mm) and control groups (0.81+/-0.05 mm).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eripheral endothelial function is impaired only in the VSA group, whereas the atherosclerotic change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We conclude that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may be an independent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