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52 家CDC及1 20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果 (1)政策能力:省、地(市)和县(区)级政府配置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的比例为75.0%、19.7%和11.3%。(2)基础配置能力:7.1%的县(区)级CDC设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科(所)。2009 年各级CDC有8 263 人从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4.2%。全国CDC有40.2%配置了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省级CDC举办慢性病预防控制培训班的比例(96.9%)高于地(市)(50.3%)和县(区)级(42.1%)。48.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为20.2%。(5)监测能力:县(区)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64.6%;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18.6%和3.0%。(6)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36.1%和32.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20%。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2.0%和7.9%,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3.8%和80.1%,控制率分别为48.7%和50.0%。(7)评估能力:13.3%的CDC或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结论 各地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偏低;县(区)级CDC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与省和地(市)级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肇庆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现状。方法通过网络问卷对与慢性病防控工作相关的肇庆市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为《全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问卷分别为7份和109份,回收率均为100%。政策和基础配置能力:市级政府配置慢性病防控经费;肇庆市3.75%的CDC在岗人员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总经费的2.37%,17.3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财政拨款的11.38%。6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体重秤、身高计、腰围尺、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培训指导和合作能力:市级和县级CDC、9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培训;市级和县级CDC、9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技术指导;3所县级CDC与媒体合作。监测和评估能力:所有CDC均开展死因监测工作。3所县级CDC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干预工作;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和建档工作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建档工作和相应的随访管理工作;8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45岁以上居民免费血糖检测服务。结论肇庆市慢性病防控能力较薄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安阳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CDC)机构的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为加强该市的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对策。方法采用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适用于疾控系统),对2011年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均无制定现行的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政府领导均无参加过当地慢性病防控相关活动。在两会上,市级有3个以慢性病防控为主题的提案,均无CDC参与编写或提供素材。10家CDC机构的慢性病工作经费占工作总经费比例为6.9%,专职从事慢性病工作在岗人员22人,占同级在岗人员总数的比例为3.0%,以无职称和初级占的比例高,占48.6%,平均年限在5年以下者占的比例最高,为48.6%,慢性病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次数和总人次数最高为省级,未参加2个月以上的培训,仅与同级二级以上医院合作过,专病防治机构设有肿瘤防治办公室2家;开展监测和干预工作仅为死因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指标为血压、血糖,干预的场所为社区和工作场所;参与了对所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工作的考核。结论安阳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制定慢性病相关规划,加大慢性病工作专项经费投入。CDC机构监测和干预能力亟需提高,加强卫生领域内外部门和媒体的合作能力,县区级CDC基础配置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个CDC和3 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培训指导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监测能力、干预与管理能力、评估能力和科研能力。结果 (1)政策能力:23个(71.9%)省级、139个(40.6%)地市级和919个(31.2%)县(区)级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25个(78.1%)省级、136个(39.8%)地市级和529个(18.0%)县(区)级CDC设置了专门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部门。各级CDC有9 787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5.0%。68.1%的CDC配置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2 485个(74.9%)CDC举办过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班。2 571个(87.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最高(42.0%)。(5)监测能力:各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73.8%;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2.4%和29.9%。(6)干预与管理能力:各级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69.1%和68.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40.0%。超过9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7.4%和13.7%,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3.7%和80.4%,控制率分别为59.2%和55.2%。(7)评估能力:32.4%的卫生行政部门或CDC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结论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各级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呈稳步提高趋势,但总体仍较为薄弱;县(区)级CDC慢性病防控能力与省和地(市)级仍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较高,但管理效果不佳,与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红河州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和应对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收集红河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数据,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应答率100%,红河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在岗人员总数的20.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财政拨款经费比例中位数为42.68%,在调查的11项设备中平均配置7.17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培训指导、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慢性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发现和管理工作,在调查的10本国家现行慢性病工作规范平均持有2.46本,在调查的6个宣传日中平均开展宣传3.19个,开展高危人群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双向转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分别为8.10%、11.04%和27.92%。开展过慢性病项目和慢性病社区康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分别为1.30%和1.95%。结论红河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较弱,急需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凉市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CDC)《2012年疾控机构慢性病能力调查问卷》和《2012年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能力调查问卷》入户访谈,以纸质填写和网络填报开展调查,统计分析慢性病预防控制现状。结果共收回疾控和基层医疗机构有效纸质和网络填报调查问卷各8份和110份,回收率均为100%。疾控机构用于慢性病防控经费占总业务经费的5.5%,现行防控规范由政府印发占25%,独立慢病科(所)设有2个,慢性病防控人员13人,占各级疾控在编人员的3.7%;慢性病主要监测和危险因素干预指标开展的非常有限,对基层督导和多部门合作开展工作频次低;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共计315人,占在编人数的8.0%(2.9人/乡),体检仪器基本齐全占60.9%,重点慢性病建档管理和高危人群早发现工作覆盖率未达90%。结论平凉市目前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各级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匮乏,防控能力薄弱。需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各级慢性病防控技能,适应新形势下慢性病防控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推进慢性病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全省地市级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情况。结果黑龙江省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系统设有专职的慢性病科所或以慢性病为主的科所的比例分别为84.62%(11/13)和51.52%(68/132)。专职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在岗人员216人,占疾控系统在岗人数的3.38%(216/6 385)。医学类专业毕业比例83.54%(279/334),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49.40%(165/334);100%(13/13)的地市级、92.42%(122/132)县区级疾控系统派慢性病防控人员参加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92.31%(12/13)地市级、62.88%(83/132)县区级疾控系统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92.31%(12/13)地市级、55.30%(73/132)县区级疾控系统开展了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结论黑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疾病负担不相称,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开展评估分析,以了解该市慢性病防控能力基本情况及现有能力。方法 :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疾控系统)"网络问卷,对2013年上海市疾控系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机构配置情况方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区(县)级疾控中心均设立了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或以慢性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所,2013年全市慢性病防控经费3 541万元,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有287人,占在岗总人数的8.4%。在政策制定能力方面,上海市及15个(88.2%)区(县)级政府制定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12个(70.6%)区(县)有现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合作参与能力: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上海市疾控中心及部分区(县)级疾控中心参与过慢性病政策制定。教育培训指导能力:市级、14个(82.4%)区(县)级疾控中心均举办过慢性病防控培训班。在监测能力方面,上海市疾控系统开展了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及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在干预能力方面,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干预,但开展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不高。在评估能力方面,上海市疾控中心及16个(94.1%)区(县)级疾控中心均对辖区内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在科研能力方面,共主持慢性病研究领域的国内课题43项、国际课题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慢性病相关论文116篇,但未获得慢性病领域科技进步奖。结论 :该市慢性病防控工作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面对日益增长的慢性病防控需求,需要从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与投入、人员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多部门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韶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及能力建设现状,为加强韶关市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对韶关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8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问卷回收率100%。2016年韶关市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人员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的9.6%。慢性病管理经费均来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仪器齐全率为73.1%,开展慢性病相关知识培训、业务指导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分别为3.4、3.3和4.9次(/乡·年)。4.6%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了慢性病防控相关项目或科研工作。1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慢性病社区康复服务,6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45岁以上居民免费测血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及慢性病患者的建档和随访管理工作。分别有50.9%和23.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建档和随访管理。分别有60.2%和57.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结论 韶关市近几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在逐步规范,但在慢性病防控经费保障、人员配备、慢性病防治工作项目执行能力等方面还较薄弱,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为推进慢病领域的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调查浙江省、市和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基本情况。结果浙江省共有246人在岗在编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人数的5.14%;省、市和县三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2.71%、2.50%和3.83%;市和县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45.45%、14.77%;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中,97.56%具有医学背景,78.45%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高级职称占15.85%;2011年省、市和县级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分别为10.00、13.36和8.57人次;全省100.00%的县级CDC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工作,其中有67.05%的CDC开展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54.41%的市级和46.71%的县级CDC对慢性病监测进行过评估。结论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系统参与慢性病干预能力的现状,分析参与慢性病干预工作中的制约因素,为完善全省慢性病监测、干预、评估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通过定性访谈和网络填报获得相关数据。结果全省总计有19.31%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总体参与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干预的能力较为薄弱,干预手段单一;各级CDC慢性病防控经费平均占本单位工作经费总额的比例均不足1%;开展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的CDC个数仅占全省CDC总数的5.94%。结论各级CDC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能力较差,经费匮乏,需建立慢性病预防控制体系以提高各级CDC对慢性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掌握浦东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方法对浦东新区2010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 CDC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17人,占总人数的5.65%;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236.5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11%;高级职称2人,占11.76%,本科及以上学历12人,占70.59%,工作年限5年以下9人,占52.94%。区疾控参与出台政府相关慢病政策的制定,开展死因监测、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肌梗死病例报告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每5年对慢性病防控情况做综合评估,已建立了肿瘤随访、高血压随访干预、糖尿病随访干预、35岁首诊测压、慢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慢病防治干预模式。结论浦东新区慢病机构设置较健全,慢病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但慢病防控资源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仍需优化,慢病干预管理模式还需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防控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作为评价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框架的六个主要模块之一~([1-2])。在中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由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及专业防治机构等组成慢性病防控系统共同实施,其中疾控机构在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疾控机构的慢性病防控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是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红河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和应对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收集红河州疾控系统调查数据,用SPSS 16.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应答率100%,在调查的14家疾控中心中,2011年有1家当地制定了规划,有2家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中有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14家疾控中心均开展了培训指导工作,慢性病监测主要为死因监测,14家均未开展过机构合作、人群个体干预、科研工作。有3家疾控中心设有专门的科室,红河州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疾控中心总的业务工作经费的1.79%,慢性病工作人员占疾控中心在岗人员的4.51%,平均每个疾控中心2.23人。[结论]红河州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较弱,与国家相关工作规范的要求差距明显,亟待加强红河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发挥红河州各级疾控机构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系统开展慢性病监测能力现状,为建立健全全省慢性病监测与干预体系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一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开展定性访谈和网络填报,总结和分析全省CDC系统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能力。结果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和网络填报问卷各101份,回收率为100.00%。全省总计有25.74%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其中有28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的监测工作,有24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各级CDC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缺乏连续系统的监测数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尚未成为CDC常规的工作任务。结论应加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慢性病监测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方法 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控的资源、能力及开展的项目. 结果(1)资源:全国有7483人从事慢病防控,占CDC总人数的4.0%;有23.6%的人在2008年投入慢病防控不足6个月.省、地和县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依次为2.29%、1.70%和2.69%.(2)能力:省、地和县级CDC慢病科所设置比例依次为100.0%、62.8%和43.7%;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4.7%、高级职称占12.1%,其中61.7%从事慢病防控工作不足5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省级为21.90,地级为4.60,县级为1.68;有8.7%的CDC派人外出进修.省级CDC均开展了慢病监测,仅4.2%的CDC出版过慢病报告;在慢病防控工作中,主要与卫生部门内部机构合作.(3)开展的项目:分别有43.5%和30.8%的县级CDC开展过监测和干预项目. 结论中国疾控系统慢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慢病疾病负担不相称;慢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西南地区2017年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西南地区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7—11月开展的第五次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中2017年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576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119名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的相关信息,分析西南地区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员的配置情况及年龄、工作年限、学历、专业、职称分布情况。结果中国西南地区2017年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总在岗人员的6.5%,慢性病防控专职在岗人员占总在岗人员的4.6%;慢性病防控人员年龄以25~34岁者所占比例最高(40.7%),工作年限以5年者所占比例最高(59.5%),学历以本科及以上者所占比例最高(57.5%),专业以医学专业者所占比例最高(94.9%),职称以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44.8%)。不同地区比较,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5个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总在岗人员比例、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总在岗人员比例、防控人员年龄、工作年限、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和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总在岗人员比例均呈省、地市和县(区)上升趋势(均P 0.05);慢性病防控人员工作年限、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医学专业比例、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均呈省、地市和县(区)下降趋势(均P 0.05)。结论中国西南地区2017年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水平与慢性病巨大的疾病负担水平不匹配,且存在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公共卫生风险沟通需求,评估各级疾控机构的公共卫生风险沟通能力。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本次调查及问卷,普查和抽样调查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并编制了卫生应急风险沟通能力测评问卷,评估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风险沟通能力。 结果 调查省份其疾控机构均未设置独立的风险沟通专职科室,且风险沟通职能多设在应急部门。县(区)级机构的风险沟通制度或预案制定情况(46.6%)好于地市(州)级(28.6%)。仅38.6%的单位开展过风险沟通培训,县(区)级开展演练率为17.0%。77.8%的单位开展过舆情监测,且模式以专业人员网络收集和电话热线收集为主。专业人员风险沟通能力评分不高,调查对象平均得分为8.7分(总分34分)。 结论 各级疾控机构需要重视风险沟通的重要性,拓展渠道收集信息,提高专业人员的风险沟通能力,设置专业化制度来保障风险沟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朝阳区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15人,占总人数的6.5%;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60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3.5%;专业以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为主,占86.7%;工作年限5年以内占33.3%,平均工作年限9年。区疾控中心参与出台政府相关慢病政策的制定,开展死因监测、恶性肿瘤病例报告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已建立了高血压随访干预、糖尿病随访干预、35岁首诊测血压、肿瘤随访等慢病防治干预模式。结论朝阳区慢病机构设置比较健全,慢病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但慢病防控资源不足,经费缺乏、人员进修培训仍需加强,慢病干预管理执行力度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山东省疾控系统慢性病科室及人员设置情况,加强山东省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开展了山东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山东省辖区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卫生防疫站(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包括省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和县(市、区)疾控中心. 1.2方法采用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此表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情况、承担慢性病的科室、慢性病防控人员的数量、慢性病防控经费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