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的患者367例,其中ENBD组309例,对照组58例,比较两组术后2 h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ENBD组术后2 h、24 h的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396.6±240.3)U/L和(620.8±345.5)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3.9±470.5)U/L和(1 074.0±609.1)U/L(P<0.05);ENBD组有42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3.6%)、15例发生急性胰腺炎(4.9%),对照组则分别为13例(22.4%)和8例(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BD能有效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解除胆道梗阻,起到减黄、减压的作用,还可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和胆道感染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86例不同原因引起胆道梗阻的患在ERCP或.EST术后放置.ENBD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141例(ENBD组65例,常规治疗组77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ENBD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术后2h及术后24 h的血淀粉酶、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67.3 U/L±9.1U/L vs 98.3 U/L±11.2 U/L.89.5 U/L±13.0 U/L vs 126.2 U/L±14.2 U/L,圴P<0.01).结论:ENBD可以有效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4.
内镜介入加中药清胰利胆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经ERCP明确胆道梗阻部位及性质后,经奥狄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或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给予清胰利胆中药.[结果]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血淀粉酶及发热、腹痛迅速消退,30例胰腺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介入并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行治疗性ERCP的811例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行乳头切开术(EST)474例,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88例,结石总清除率为95%;244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183例行鼻胆管引流(ENBD),61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5例恶性胆胰管梗阻患者行胆胰管双支架引流术。行胆道内支架引流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胰管支架置入可使上腹部疼痛有一定程度减轻。并发症:乳头切开处出血13例(1.6%),均发生于EST术后;急性胰腺炎43例(5.3%),其中发生于EST术后32例,EPBD术后7例,ENBD术后2例,ERBD术后2例;EST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4例(0.5%);全组死亡2例(0.2%)。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行治疗性ERCP去除胆管结石,控制胆道炎症,解除胆胰管恶性梗阻是一种理想的微创外科方法,熟练的技术与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用于治疗肝吸虫感染所导致的胆道梗阻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2例胆道梗阻患者,根据是否同时患有肝吸虫感染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用ERCP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结果及血白细胞(WBC)、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生化指标来评价其有效性,并根据ERCP治疗后的并发症如胆道感染、轻症胰腺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来评价ERCP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并且在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的手术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WBC、TBIL、ALP、GGTP、ALT等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是治疗肝吸虫感染导致的胆道梗阻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成功完成ERCP术并有可能发生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75例患者分成A、B两组,A组35例,术后均行鼻胆管引流,并与B组(40例,非引流患者)比较,观察术后2小时和24小时血清淀粉酶变化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2.6%,明显低于B组的32.2%(P<0.05);A组无急性胰腺炎发生,亦明显低于B组的6.85%(P<0.05).结论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次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早期(24~48h)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以同期保守治疗的36例次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对照(对照组),观察了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ERCP组腹痛缓解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0.5±2.8)及(23.7±3.8)d,明显短于对照组(17.4±3.8)及(35.0±3.1)d(P0.01)。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两组相差不显著。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快速解除胆道急性梗阻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的特点,可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临床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以防止其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80例于我院拟行ERC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于ERCP术前30 min口服50%硫酸镁100 ml,对照组患者ERCP术前不做干预,于术前2 h及术后4 h、24 h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MS、CRP和IL-6水平,观察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 h和24 h的血清AMS、CRP及IL-6水平均较术前2 h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24 h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口服硫酸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AMS、CRP、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胆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诊断性及治疗性ERCP患者119例,其中68例患者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与51例术后未放置鼻胆引流管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小时和24小时血清淀粉酶值,比较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均操作成功.ENBD组术后2小时及24小时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34.72 +82.16) U/L和(288.92±74.34) U/L,与对照组术后2小时及24小时血清淀粉酶[(547.13±121.27) U/L和(581.92±102.13) 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与对照组分别有8例(11.8%)和22例(43.1%)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例(1.5%)和9例(17.6%)发生术后胰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 内镜下放置鼻胆引流管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巨煜华  王兴胜 《内科》2014,(2):140-142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8例胆总管结石需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补液、支持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疗:生长抑素3 mg加入0.9%生理盐水60 mL静脉微泵泵入,5 ml/h,持续24 h;泮托拉唑40 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2次/d,共用48 h。比较患者ERCP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及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h、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14例(10.45%),术后3 h、术后24 h出现高淀粉血症63例(47.01%)和37例(27.61%);观察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2例(1.49%),术后3 h、术后24 h出现高淀粉血症29例(21.64%)和13例(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干预可明显减少ERCP术后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20,(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感染并发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患者33例,同时回顾性分析我院既往收治的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RCP术联合吡喹酮治疗的33例,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3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吸虫病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数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另外统计ERCP术联合吡喹酮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有效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组内对比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联合吡喹酮组用药后出现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各1例,ERCP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中头痛、头晕均为轻微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心动过速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ERCP术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安全有效,在解除胆道梗阻的同时还能对肝吸虫病进行杀灭,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及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对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既定标准入院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长抑素组、ENBD及安慰剂.观察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情况、预后及经济学评价.结果:3组患者中术后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7.2%(n=19),高淀粉酶血症为4.54%(n=5),对照组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血清淀粉酶变化,生长抑素组(467IU/L±63IU/L)、ENBD组(501IU/L±405IU/L)术后6h较对照组(1323IU/L±46IU/L)低,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抑素组及ENBD组胰腺炎患者腹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象下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种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方法,生长抑素费用明显低于ENBD,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鼻胆引流管均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生长抑素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胆石症行ERCP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术后置鼻胆管引流,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5%GS500ml+法莫替丁20mg/d。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h抽血,检测血淀粉酶(AMY)水平。结果两组术后3、24h血AMY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24h血AMY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AMY〉420U/L)2例,无胰腺炎发生,对照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9例,急性胰腺炎5例。结论ERBD对ERCP术后预防高淀粉酶及胰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内镜(EUS)联合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对梗阻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淀粉酶的影响。方法梗阻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US联合ERC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IL-6、IL-8、IL-10及淀粉酶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2、IL-6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梗阻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EUS联合ERCP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后的作用。[方法]对160例胆总管结石EST切开取石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80例为EST取石术后未放置鼻胆管作为对照组,另80例放置鼻胆管为治疗组,观察2组病例EST取石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2例(1例术后出血、1例鼻胆管脱落),发生率2.5%(2/80),26例伴有黄疸,术后2~4 d消退;对照组并发症12例(8例胰腺炎、2例术后出血、1例胆道感染、1例黄疸加重),发生率15.0%(12/80),23例伴有黄疸,术后3~7 d消退。[结论]胆总管结石EST取石后采用ENBD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黄疸消退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采用鼻胆管引流的预防效果,为ERCP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行ERCP术的200例胆、胰系统疾病患者,通过对治疗、预防过程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相关探究,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ERCP术。将术后采用鼻胆管引流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进行鼻胆管引流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并检测术后2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术后1 d、2 d、3 d血小板计数及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生急性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分别为1.00%与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32.00%(P均0.05);观察组术后2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1 d、2 d、3 d血小板计数及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鼻胆管引流能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诊断和治疗性胰胆管造影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疾病和胆道梗阻部位对诊断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胆道感染的影响,分析胆道感染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587例次诊断和治疗性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恶性梗阻、胆管结石、炎性狭窄和胰胆管未见异常之间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胆道感染又按梗阻部位分为肝门组、肝总管组、胆总管组及胆管未见异常组,比较各组间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20例次,梗阻原因中恶性胆道梗阻发生率最高(65%),梗阻部位又以肝门部发生率最高(81.8%),其次为肝总管(42.2%)和胆总管(18.2%),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4例胆道感染合并败血症患者血培养阳性,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9.5%)。结论在ERCP操作中,肝门部梗阻和恶性梗阻是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确保胆道胆汁引流通畅和感染早期应用强效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89例)和对照组(89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ERCP术前1 h及术后1 h予双氯芬酸钠栓剂100 mg塞肛,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禁食、补液、抑酸治疗。结果双氯芬酸钠组有1例(1.12%),对照组有7例(7.87%)患者发生了急性胰腺炎,双氯芬酸钠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能有效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鼻胆管负压引流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180例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行ERCP治疗,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试验组行ENBD负压引流,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24、48、72 h试验组胆汁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24、72 h试验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5).未出现术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PEP)及高淀粉酶血症患者中,试验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2、24 h试验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6.67%,6/90;10%,9/90)显著低于对照组(11.1%,10/90;17.18%,16/90)(P0.05).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未出现重症胰腺炎.结论急性梗阻性胆管炎ERCP术后负压ENBD引流疗效确切,能更有效减轻胆管炎症,降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