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时域分析与自身对照的方法分析比较急性发作期胆总管结石弦脉患者ERCP/EST取石前后脉象参数差异。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腕带式脉诊仪采集60例急性发作期胆总管结石弦脉患者ERCP/EST取石前后脉象图,同时对图像参数P1(L1,H1,T1)、P2(L2,h1,T2)、P3(L3,0,T3)、P1/P2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检验指标变化,探索脉诊仪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急性发作期胆总管结石弦脉患者术前组脉图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术后组与平脉组(P0.05),术后组与平脉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主要生化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发作期胆总管结石弦脉患者脉象参数与术后及平脉组患者脉象参数变化均可通过本脉象仪检测出并以图像形式呈现,为今后疾病在临床中的诊断提供帮助,也为脉象仪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胆石片治疗伴有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肝胆气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120例伴有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胆石片(6粒/次,3次/d)及胆石片模拟剂(6粒/次,3次/d)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以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右胁胀痛、口苦、咽干、嗳气、恶心、厌食油腻、纳食减少、胃脘痞满、上腹饱胀、右上腹部压痛和大便秘结)和腹部超声检查进行疗效评价.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ALT、AST、TBIL、DBIL)、肾功能(Bun、Cr)和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安全性评价的依据.[结果]治疗4周后,主要疗效:临床愈显率对照组为1.72%,试验组为15.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20.69%,试验组为55.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愈显率对照组为5.17%,试验组为22.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34.48%,试验组为71.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疗效:愈显率对照组为15.38%,试验组为3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0.00%,试验组为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安全性: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胆石片能有效治疗伴有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内镜介入加中药治疗疣状胃炎2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和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明确的22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110例,两组均采用内镜介入方法,共治疗疣状隆起病变536枚,术后分别给予西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1~2个月后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学变化、幽门螺杆菌(Hp)转阴及腹痛、烧心、反酸等症状变化.[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疣状隆起消失率达94.7%,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分别为93.6%及94.6%,Hp转阴率分别为93.6%及9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缓解率西药组为78.6%,中西药组为91.8%,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疣状胃炎采用内镜介入方法治疗安全、有效、可靠;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AOSC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部位上方,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结果]51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及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内镜ENBD合并清热解毒、利胆中药治疗AOSC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基于手机的智能脉诊系统对脾虚泄泻的虚脉患者进行脉象检测,探索脾虚泄泻虚脉患者脉象图的分析方法,明确智能脉诊系统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中医脉诊客观化、物联网化。方法:以中医脉诊理论为基础,应用LGX-2016H基于手机的腕带充气式智能脉诊系统分别对40例脾虚泄泻虚脉患者与40例平脉患者进行脉象检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脉象图中P1、P2、H1(y)、H2(y)、-H1(y)、H1(x)、T-T、R参数进行分析,得出脾虚泄泻虚脉患者脉象图的分析方法。结果:智能脉诊系统在"浮、中、沉"三个脉位,检测虚脉P1、P、P2、H1(y)、-H1(y)参数均小于平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2(y)、H1(x)、T-T、R检测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GX-2016H智能脉诊系统可准确检测脾虚泄泻的虚脉患者脉象,应用方便、准确,有利于中医脉诊客观化、物联网化。  相似文献   
6.
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功能紊乱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对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可能是治疗IBD的主要机理,可促进肠黏膜免疫平衡恢复,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优势突出,机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中药对肠黏膜屏障影响受到广泛重视,成为IBD免疫机制及中药起效途径的理想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针加化石利胆汤配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网篮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在抗感染和补液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并给予耳针治疗;对照组100例,仅常规抗感染和补液治疗。监测术后第1、7天患者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和症状体征评分。[结果]ERCP、EST、网篮取石术,第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5%,二次为100%,术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均下降,其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三项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加化石利胆汤配合ERCP、EST、网篮取石术,可以减少胆道感染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使胰腺、肝脏功能恢复更快,并明显减轻术后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本益肠汤与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联合治疗脾虚泄泻的价值,探讨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方法]指导684例脾虚泄泻患者做食物日志,将症状与食物明显相关者(326例,47.7%)分为固本益肠汤加饮食调整联合治疗组与单纯中药治疗组,各163例,其中233例行结肠镜检查,56例行胃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结果]联合治疗组4周治愈率60.0%,显效率37.0%,停药后6周及12周症状复发率为3.1%及11.7%,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的14.1%、16.6%及31.6%、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固本益肠汤与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联合治疗脾虚泄泻疗效显著。约47.7%的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所致肠道免疫机制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并做非劣效性检验。将16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服用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均连用8周,将患者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病理变化及粪便常规作为有效性指标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变化结合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8)和75%(6/8),临床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88%(7/8),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8%。试验组1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能有效治疗湿热内蕴型UC,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及胃黏膜病理改变,对68例脾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者服用甲硝唑与叶酸,其中中西医结合组34例同时服用加味四君子汤。甲硝唑服用1周,其他服用至第24周。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P〈0.05)和病理改变逆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一定程度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