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8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设置为轻度(50例)和重度(28例)两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含量.检测方法:血清TGF-β1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13、IL-18和MMP-1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 本文结果显示,CHB患者轻度组和重度组血清IL-13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IL-18水平轻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水平升高则更为显著(P<0.01).TGF-β1含量轻度组略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P-1水平同TGF-β1的变化基本一致.结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对于肝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尘肺病发生、发展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0例尘肺病患者(其中包括29例矽肺病患者和41例煤工尘肺病患者)和7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GF-β1、PDGF、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CTGF含量分别为(44.95±23.72)ng/mL、(56.95±55.68)ng/mL、(346.70±259.49)pg/mL,对照组则分别为(6.81±4.99)ng/mL、(30.96±21.63)ng/mL、(307.49±235.40)pg/mL,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PD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GF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均高于煤工尘肺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随着期别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PDGF、CTGF与PDGF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TGF-β1、PDGF表达水平与尘肺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腺病毒肺炎(AP)患儿118例,分为SAP组57例和非SAP组61例,将SAP患儿根据预后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4天、治疗7天血清MIP-1α、TGF-β1、IL-10水平,及其对SAP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MIP-1α、TGF-β1、IL-10水平治疗后两组均随时间逐步下降,且治疗前、治疗4天、治疗7天SAP组均高于非SAP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MIP-1α、TGF-β1、IL-10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MIP-1α、TGF-β1、IL-10三者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效能最高(P<0.05)。结论SAP患儿血清MIP-1α、TGF-β1、IL-10水平高,三者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肺健脾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温肺健脾汤。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2周肺功能、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72.55%(37/51)(P<0.05)。治疗12周,两组PEF%和FEV1%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PEF%和FEV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日间和夜间喘息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肺健脾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明显,且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GF-β1和VEGF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3(IL-13)的影响。方法:将39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B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肺间质纤维化两组及健康对照组(C组)血清TGF-β、IL-13进行测定。结果:A、B两组血清TGF-β及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0.05)。治疗后B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血清TGF-β、IL-13水平均低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GF-β、IL-13水平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细胞因子的紊乱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有密切关系,红霉素可影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炎症反应,改善缺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急性白血病(AL)化疗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IL-12、TGF-β与A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7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剔除7例,最终纳入168例患者。化疗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IL-12、TGF-β水平,给予患者标准诱导方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评价患者化疗效果,根据化疗效果分为两组(缓解组、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及血清IL-12、TGF-β水平,重点分析血清IL-12、TGF-β与A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168例AL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25例(14.88%),部分缓解90例(53.57%),治疗失败39例(23.21%),复发14例(8.33%);未缓解组血清IL-12水平低于缓解组,血清TGF-β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21(IL-2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3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RA组、RA活动期组和RA非活动期组患者与对照组受检者间的IL-21及TGF-β水平的差异,并分析RA患者IL-21及TGF-β水平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受检者间的IL-21、TGF-β水平及DSA2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组、RA活动组及RA非活动组患者的IL-21及DSA28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A活动组IL-21及TGF-β水平改变较RA非活动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IL-21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TGF-β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21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72,P<0.05),TGF-β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622,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IL-21显著升高,IGF-β显著降低,且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含量变化及细胞改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BALF中TGF-β1,PDGF含量.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1,PD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TGF-β1,PDGF参与IPF的形成,检测BALF中TGF-β1,PDGF含量可作为IPF的辅助诊断指标及判断疾病活动的标志,对TGF-β1,PDGF的生物活性进行阻断,将是治疗IPF一条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茜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3):14-15,2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CVA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患儿TGF-β1、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GF-β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CVA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TGF-β1及IL-8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尿IFN-γ、IL-13、TGF-β1水平的变化及黄芪的干预作用。方法 46例PNS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Ⅰ组,n=24),PNS对照组(Ⅱ组,n=22),观察用药前后血清及尿液IFN-γ、IL-13、TGF-β1水平及临床转归。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Ⅲ组)。结果血清IFN-γ、IL-13水平,入院时Ⅰ、Ⅱ组均显著高于Ⅲ组(P均<0.01);缓解后其水平均虽显著下降(P均<0.01),但I组的下降明显高于Ⅱ组(P均<0.01),与Ⅲ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Ⅱ组仍显著高于Ⅲ组(P均>0.05)。血清TGF-β1水平入院时Ⅰ、Ⅱ组均显著高于Ⅲ组(P均<0.01);缓解后均显著下降,与Ⅲ组比均已无显著差别(P均>0.05),Ⅰ组与Ⅱ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别(P>0.05)。尿液IFN-γ、IL-13、TGF-β1水平与血清IFN-γ、IL-13、TGF-β1水平一样用药前后也发生相同的变化。继发感染率和反复或复发率Ⅰ组均显著低于Ⅱ组(分别为50%比81.8%和33.3%比63.6%,分别2χ=5.123,4.224,P均<0.05)。感染后治愈天数Ⅰ组显著少于Ⅱ组(5.0±1.6天比8.0±2天,t=3.066,P<0.005)。结论 IFN-γ、IL-13、TGF-β1各细胞因子可能均参与PNS的发病;黄芪对血、尿IFN-γ、IL-13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黄芪在佐治SNS中具有预防和降低感染、减少和预防反复或复发、避免反复大量应用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肖新怀  苏丽芳 《四川医学》2017,38(9):1075-1078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120例哮喘患者为哮喘组,根据哮喘治疗所处阶段分为未控制组40例、部分控制组40例、完全控制40例,选取40例健康对象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OPN、TGF-β1水平,分析OPN、TGF-β1与患者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哮喘患者中,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的血清OPN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的血清OPN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哮喘患者中,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的血清TGF-β1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的血清TGF-β1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FEV1/FVC、PEF50%pre、PEF75%pre与血清OPN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趋势(P<0.05),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FEV1/FVC、PEF50%pre、PEF75%pre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血清OPN、TGF-β1与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ACEI)、缬沙坦(ARB)及两药联合应用对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89例伴有蛋白尿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苯那普利组(ACEI)、缬沙坦组(ARB)和联合组(苯那普利+缬沙坦),疗程8~12周。分别检测各组的AngⅡ、TGF-β1、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及血压。结果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血清AngⅡ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各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各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血清TGF-β1水平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蛋白尿均降低(P<0.05),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蛋白尿疗效优于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可下调AngⅡ、TGF-β1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TGF-β1、IL-13、TNF-ɑ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45例COPD急性加重期(A组)老年患者和经治疗后其症状明显缓解处于COPD稳定期(B组)的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查体者45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TGF-β1、IL-13、TNF-ɑ的浓度,并对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组患者血清TGF-β1、IL-13、TNF-ɑ浓度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1),B组患者血清TGF-β1、IL-13、TNF-ɑ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组患者肺功能指标VC、FEV1、FEV1/FVC、PEF均显著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期组患者VC、FEV1、FEV1/FVC、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组及B组患者血清TGF-β1浓度与肺功能指标中的VC、FEV1、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血清TGF-β1、IL-13、TNF-ɑ浓度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且血清TGF-β1浓度变化与患者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17、miR-145水平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10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miR-17、miR-145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L-6、TNF-α、TGF-β1、hs-CRP和VEGF水平。分析心房颤动患者miR-17和miR-145水平与血清IL-6、TNF-α、TGF-β1、hs-CRP、VEGF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7、miR-145在心房颤动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miRNA-17水平高于对照组,miRNA-14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6、TNF-α、TGF-β1、hs-CRP、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miR-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MP)老年患者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2例MP老年患者和2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测定所有病例IL-13、TNF-α和TGF-β1水平,比较MP患者恢复期、急性期与对照组,MP患者恢复期、急性期轻症与重症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3种细胞因子诊断M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MP急性期和恢复期IL-1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TNF-α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MP轻症组,而IL-13水平均低于MP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 13、TNF-a和TGF-β1 3种细胞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864、0.793和0.775.结论:MP患者与健康者IL-13、TNF-α和TGF-β1水平间存在明显差异,且能反映出MP发病期和病情轻重,IL-13、TNF-α、TGF-β1可作为MP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健康查体人员(对照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30例肝硬化患者(LC组)血清TGF-β1,并检测TGF-β1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结果 (1)CHB组、LC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67.27±4.64)mg/L、(127.44±6.15)mg/L,依次升高(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49.57±3.26)mg/L(P<0.05)。(2)血清TGF-β1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1联合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LC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2个月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将其分为发生组30例和未发生组39例。比较两组24h LCR、治疗前(入院时)和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MBP水平,分析24h LCR及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MBP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24h LCR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发生组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治疗前后血清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4 d后,未发生组血清MBP水平低于治疗前,而发生组血清MBP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h LCR及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MB...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13-116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2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给予奥氮平治疗4周后评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同时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根据奥氮平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将患者分为A组(减分率<50%)和B组(减分率≥50%),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1β、IL-6、IL-17和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82例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为88.34±11.50,治疗4周后降为67.15±18.69,平均减分率(38.84±25.33)%;其中有42例(51.22%)PANSS减分率<50%(A组),40例(48.78%)PANSS减分率≥50%(B组)。与治疗前比较,奥氮平治疗4周后,82例患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1β、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性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血清TGF-β1、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15例鼻咽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分别采用常规二维放疗与IMRT治疗。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TGF-β1、IL-8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略大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患者放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35%(23/57),观察组为34.48%(20/5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及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 IMRT对鼻咽癌的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血清TGF-β1、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叶萍  黄伟林  郑力 《重庆医学》2013,42(15):1706-1707,1710
目的通过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检测,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静止期组11例,进行期组19例)和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进行期组和静止期组血清IL-23、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组血清TGF-β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7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银屑病患者间,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5);而血清IL-17、IL-6、TGF-β与PASI均无相关性(r=-0.118、r=-0.043、r=-0.203,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IL-6和TGF-β水平升高,且IL-23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但与银屑病病情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