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2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发热原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均系本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性74例,女性18例,年龄23~69岁,平均50.4岁。肝功能根据Child-Pugh分级:A级6例,B级26例,C级60例。体温均超过37.5℃并持续3天以上。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P73、AFU及AFP的含量,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水平均明显高于后3组,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阳性率分别为64.58%、83.33%、75.00%,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HCC阳性率达95.83%,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HCC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探讨超声指标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出血组31例,非出血组34例,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诊断效能和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脾脏长径(SL)是出血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一指标的AUC(P<0.05),预测EVB的诊断界值为0.40,其相应敏感性93.5%,特异性91.2%,正确性92.3%.结论 DPV,DSV,SL构成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TD转归。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HC患者采用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 mg/(kg·d)],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至24周。于基线治疗第12、24、48周及停药后24周复查丙肝病毒(HCV)RNA、甲状腺功能,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及TD转归。结果 194例患者完成48周的抗病毒治疗。随访24周,TD组脱落2例,非TD组脱落1例。TD组50例患者中共17例甲状腺功能复常,占34.0%,其中基线TD、治疗中新出现TD患者分别有17.4%(4/23)与48.1%(13/27)出现甲状腺功能复常,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5.202,P=0.037)。TD组12周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为44.2%(23/52),非TD组为54.2%(77/142);TD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59.6%(31/52),非TD组为58.5%(83/142);TD组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60.0%(30/50),非TD组为54.6%(77/141)。两组EVR、ETVR、SV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不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完成治疗后随访24周,部分TD可复常,干扰素治疗后合并TD者其临床转归明显优于基线合并TD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SAAG)、门静脉内径(PVD)及血小板计数与脾长径比值(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抽取2013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26)和非出血组(n=24)。比较并分析两组SAAG、PVD及Plt/S-D,绘制SAAG、PVD、Plt/S-D及三者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1)两组SAAG、PVD及Plt/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G、PVD及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AG、PVD、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81及0.67。SAAG取值为20.50 g/L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58.3%;取值为20.10 g/L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2.5%。PVD取值为13.50 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3%;取值为14.25 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83.3%。Plt/S-D取值为0.88×109个/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7%;取值为0.97×109个/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6.7%。(3)SAAG、PVD及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评分公式为:预测出血评分=SAAG×PVD÷Plt/S-D,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取值为890.35时有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90.7%。结论 SAAG、PVD及Plt/S-D是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CA125水平变化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住院患者70例,55例伴有腹水,15例不伴腹水,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为A级28例,B级24例,C级18例,根据B超下测定的液体暗区的深度将腹水分为大量、中量及少量,设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结果 血清 CA125>35U/ml为阳性,70例肝硬化患者中67例阳性,5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均为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进行性升高.伴有腹水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同一Child-Pugh分级的无腹水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并随着腹水量的增加其CA125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CA125多升高,其水平可作为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并对预测腹水的再发生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病人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变化及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肝炎肝硬化和正常人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炎肝硬化病人空腹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Child C级〉B级〉A级(P〈0.01),肝炎肝硬化时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与血浆白蛋白呈负相关(r=-0.55,r=-0.47,均为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66,r=0.72,均为P〈0.01).结论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健康查体人员(对照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30例肝硬化患者(LC组)血清TGF-β1,并检测TGF-β1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结果 (1)CHB组、LC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67.27±4.64)mg/L、(127.44±6.15)mg/L,依次升高(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49.57±3.26)mg/L(P<0.05)。(2)血清TGF-β1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1联合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莨菪碱类药物治疗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13例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作为分析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析患儿应用米力农联合莨菪碱类药物前后心率、血压、呼吸、皮肤发花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儿心率、呼吸、皮肤发花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得到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力农联合莨菪碱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患儿末梢循环,提高内脏器官组织血氧含量,降低肺循环压力,有效预防了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