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5年3月应用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20例颈椎疾患患者,均应用自制不同型号椎间旋转撑开器及特制不同角度、不同大小的网形与方形刮匙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单纯PEEK cage植骨融合8例,PEEK cage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同定2例,单纯钛cage植骨融合3例,钛cage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同定2例,椎间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同定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患者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手术部位减压彻底。1例发生钛cage松动,其余椎间高度无丢失,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结论:通过对椎间盘镜部分器械和技术的改进,将其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同定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终板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8例单节段CDH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保留终板、碳纤维cage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JOA评分、摄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2月。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3.4月。椎间高度、Cobb角维持满意。症状改善率75%。本组病例未见脊髓、神经损伤及cage移位、下沉,1例髂骨供骨区短期疼痛。结论碳纤维cage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融合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5~1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者7例;症状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恢复者4例;优良率92%(11/12)。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钢板和螺丝钉无松动和断裂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6月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 37例行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 男 22例, 女 15例;年龄 16~55岁, 平均 43.7岁。全部病例行血管造影三维 CT检查、17例行椎间盘造影检查, 确定责任椎间盘为 L5S1 21例, L4-5 11例, L3-4 2例, L2-3 2例, L1-2 1例。 29例经腹腔入路、8例经腹膜后入路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器融合, 3例以骨盆重建钛板固定。术后 3、6、12个月通过 X线或 CT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3个月时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 60~140 min, 平均 100 min;术中出血 50~300 ml, 平均 120 ml;住: 时间 7~12d, 平均 8d。 2例经腹腔入路患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全部病例随访 6~35个月, 平均 18.7个月。疗效为优 23例、良 11例、差 3例, 优良率 91.9%(34/37)。 23例于术后 3个月、12例于术后 6个月植骨融合;2例术后 6个月时椎间前缘高度丢失 1.3 mm和 1.9 mm, 无明显不适症状, 术后 12个月植骨融合。无内植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经腹腔入路术后肠梗阻相对多见。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应考虑术者经验和下腰椎前方大血管的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5.
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5-1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者7例,症状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恢复者4例,优良率92%(11/12)。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钢板和螺丝钉无松动和断裂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采用传统钢板+cage和“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钢板+cage植入的11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为钢板cage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的108例患者为Zero-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摄颈椎X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及改良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2.4年(1.0~3.5年).术后第2天钢板cage组发生吞咽困难49例(41.53%)明显高于Zero-p组(36例,33.33%);钢板cage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Zero-p组.术后第2天Zero-p组中手术范围为C3~C6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43.1%)明显高于手术范围为C4~C7的患者(22%).结论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不可避免,内固定的选择和手术范围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使用颈椎“零切迹”植入物可以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手术节段越高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对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获随访6 ~33个月,平均18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3±1.2)分,术后l、6个月随访分别为(22.6±1.1)分和(23...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年 8个月。结果 疗效优 6例 ,良 4例 ,可 2例 ,优良率83 3%。结论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腹腔镜行腰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6~66岁,平均52岁。腰椎滑脱症18例,其中Ⅰ度16例、Ⅱ度2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变性2例。患者症状为反复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行L4,5节段融合13例,L5S1节段10例。功能评估采用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统计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摄X线片,观察椎体的融合情况和Cage有无下沉。结果手术时间为5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ml,平均80ml。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1例为镜下定位错误,1例为小血管出血。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个月。ODI评分手术前为(35.25±5.36)分,术后2周为(41.77±11.43)分,3个月为(45.14±7.35)分,6个月为(44.87±3.56)分,12个月为(46.35±5.48)分,术后各时限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2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1例6个月融合。1例术后3个月发现相邻椎体滑移2mm,6个月时融合。2例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丢失1mm。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植物松动、脱落及逆向射精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适用于腰椎不稳、局限节段的椎间盘变性及Ⅱ度以下腰椎滑脱患者。手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结果 疗效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