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复方紫草油治疗肛周湿疹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和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出复方紫草油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检索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GeneCards)得到肛周湿疹的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走脚本得到药物和疾病共同作用靶点;经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的互作网络,探索关键有效成分及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PPI)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后共得出45个药物有效成分和相应靶点409个,并得到189个疾病相关作用靶点,其中有14个是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富集分析共得到31个GO功能条目和73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复方紫草油治疗肛周湿疹可能是通过IL-6、MMP9、CXCL8、ICAM1和STAT3等蛋白作用,发生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转录因子及核受体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在African trypanosomiasis、Hepatitis B、AGE-RAGE等多条信号通路上,发挥抗炎和修复屏障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悦  吴景东  张小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1):113-118,后插12-后插14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茵陈蒿汤合五苓散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Drugbank、OMIM数据库收集湿疹的相关靶点,得到茵陈蒿汤合五苓散作用靶点和湿疹相关靶点的交集,即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治疗湿疹的潜在靶点.运用Cytosc...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柏治疗湿疹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取黄柏的化合物成分及相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及TTD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出湿疹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得到黄柏-活性成分-靶标基因的可视化网络...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四妙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关键通路, 探讨该方“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并结合文献筛 选四妙丸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Drugbank 等数据库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湿 疹的疾病相关靶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四妙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湿疹的共同靶点。 通过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网络;运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蛋白 互作(PPI)网络。通过Metascape 和DAVID 数据库对共同靶点分别进行GO 功能富集分析和KEEG 通路富集分 析。结果共筛选出四妙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湿疹的共同靶点46 个,对应四妙丸中的45 种活性成分。四妙 丸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油酸、3β-乙酰氧基苍术酮等活性成分,对TNF、IL6、IL1B、 CCL2、CXCL8 等关键基因进行调控,实现对类风湿关节炎和湿疹的异病同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黏 附、白细胞迁移、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并通过TNF 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Toll 样受体信 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实现。结论四妙丸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湿疹 的作用,与其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二妙散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获取二妙散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名称进行规范;通过GeneCards、Disgenet收集湿疹相关靶点;运用在线Venny作图平台,得到二妙散治疗湿疹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将其导入Cytoscape 3.7.1进行图像优化及提取核心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湿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潜在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二妙散治疗湿疹可能与槲皮素、汉黄芩素、豆甾醇等29个活性成分有关,AKT1、IL6、TNF等为关键靶点;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651条,KEGG通路120条,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利什曼病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二妙散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IL6、TNF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湿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新疆紫草治疗黑色素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以及查阅文献获取新疆紫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白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对黄芪-白术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查找与筛选,获得黄芪-白术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黄芪-白术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新冠肺炎作用靶点,利用Venny 2.1.0在线工具,获得黄芪-白术与新冠肺炎共同作用靶点(即是黄芪-白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和分析共同作用靶点互作网络;最后利用R软件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对黄芪-白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查找与筛选,获得黄芪-白术有槲皮素、山奈酚、蛇床子素、毛蕊异黄酮等19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89个,并绘制出黄芪-白术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新冠肺炎作用靶点259个,经过Venny 2.1.0在线工具分析,获取41个黄芪-白术与新冠肺炎共同作用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黄芪-白术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磷酸酶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可能通过调控IL-17、P53、HIF-1、B细胞、T细胞等信号通路而起到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结论黄芪-白术主要是通过抗炎、抗氧化及调节免疫而达到治疗新冠肺炎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紫草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数据库和查阅文献获得紫草的活性成分,通过BATMAN-TCM数据库获得紫草活性成分的相关基因,通过Pubmed2ensembl数据库和Digsee数据库获取放射性皮炎的相关基因,筛选两者共有的基因作为紫草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及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紫草和放射性皮炎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将共有靶点基因提交至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GO聚类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采用i GEMDOCK软件进行关键靶点基因与紫草活性成分之间的分子对接,评估两者之间的结合活性。结果:共筛选出18个活性成分,373个紫草相关基因,425个放射性皮炎相关基因;筛选出29个共有靶点,基因富集分析显示,共有靶点基因涉及46个GO生物功能条目,包括生物过程条目12个、细胞组成条目19个、分子功能条目15个,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的调节、激素代谢过程等;涉及KEGG信号通路共76条,主要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6个关键靶点蛋白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多数紫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紫草可能通过作用于VEGFA、TNF、PTGS2、IL1B、MMP9、IFNG等靶分子发挥抗氧化、抗炎、抗菌、促进血管再生、调节激素水平的效应,从而防治放射性皮炎。  相似文献   

9.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eczema)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借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名称标准化。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等数据库获得湿疹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共同作用的潜在靶点制作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筛选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得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的活性成分74个及靶点103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等,主要靶点为PTGS1,ESR1,PPARG,MAPK3等,PPI网络主要计算出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等8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共涉及到生物过程2 024个,细胞组分81个,分子功能14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58条与湿疹相关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病毒相关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化合物能够分别与代表性的靶点结合并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表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其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与关键靶点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结合可能是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探索复方紫草油治疗唇炎的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及扩大复方紫草油的适应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复方紫草油的有效化合物和作用靶点;通过检索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GeneCards)及人类孟德尔遗传研究平台(OMIM)选取唇炎的疾病靶点,并利用R语言取疾病与药物靶点交集;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互作网络;运用STRING平台搭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PPI);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103个化合物和相应115个靶点,其中有21个与疾病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2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1条信号通路。结论:复方紫草油治疗唇炎具有生物学支撑。不同的蛋白存在协同作用,其中IL-6、STAT3和TNF等靶点起着关键作用。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金属内肽酶活性等,并主要富集在AGE-RAGE、FssAs和TNF等多条信号通路上,发挥抗炎及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冬虫夏草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及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数据库筛选冬虫夏草的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从GeneCard数据库获取AECB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金银花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查找并筛选金银花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动脉粥样硬化基因。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R 4.0.4软件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17个活性成分,196个靶标蛋白,2419个疾病基因,129个药物-疾病交集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584个,包括生物过程2328个,分子功能172个和细胞组分84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信号通路162条,主要涉及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金银花可能主要通过β-胡萝卜素、木樨草素、山柰酚和槲皮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JUN、RELA、IL1B、IL6和MAPK1等基因,直接调控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苦参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苦参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OMIM和Genecards中获取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对基因进行匹配并绘制韦恩图;在String网站构建活性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5个活性成分和176个潜在作用靶点;GO及KEGG功能富集显示苦参主要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结论:苦参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桑麻止咳汤治疗西北燥证兼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多个数据库获取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点,取两者交集基因。通过STRING和DAVID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建立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桑麻止咳汤活性成分287个,药物靶点1 147个,疾病靶点213个。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得到93个条目,京都基目与基因组百科(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立了49条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研究发现,桑麻止咳汤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等信号通路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蛋白(ALB)和MMP1等靶蛋白的表达,槲皮素、棕榈酸、山奈酚和芹菜素可能是其发挥多靶点和多途径治疗西北燥证兼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与干燥综合征的关联关系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分析,筛选出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O数据库筛选干燥综合征的预测靶点,并将有效化合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化合物-干燥综合征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Bisogenet包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再使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雷公藤有效成分共22个,作用靶点413个,从GEO数据库确定干燥综合征差异基因466个;有效化合物-干燥综合征网络总共包括28个节点和41条相互作用关系,关键活性化合物有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雷公藤内酯醇、浙贝素等;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得到11个核心蛋白;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共获得生物过程(BP)295个,细胞组成(CC)3个,分子功能(MF)46个;相关条目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类二十烷酸、脂肪酸、前列腺素等生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氧化应激以及多种酶的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9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为花生四烯酸代谢、血清素能突触、TNF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凋亡、VEG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雷公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发现雷公藤中的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可参与调节花生四烯酸、类二十烷酸、脂肪酸、前列腺素等生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氧化应激以及多种酶的活性,并通过血清素能突触、TNF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凋亡通路、VEG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进行综合靶向调控,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红花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库获取红花的有效药物成分,利用数据库预测红花的成分靶点与AD的靶点,并对红花靶标基因进行标准化。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红花-成分-靶点”网络,利用红花的靶标基因与AD的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Le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21种红花有效成分和391个作用靶点,AD的疾病靶点535个,其中红花与AD的共同作用靶点有94个。共得到535个GO分析,43个KEGG通路,主要涉及阿尔茨海默病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红花治疗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且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党参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检索胃癌的相关靶点。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党参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借助PubChem数据库,预测黄芪-党参药对活性成分的所有潜在靶点,并将活性成分预测的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黄芪-党参药对治疗胃癌的靶点集。使用Auto Dockt Vina对筛选所得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主要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及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包括52个活性化合物、62个作用靶点以及34条通路,关键化合物为3-β-Hydroxymethyllenetanshiquinone、黄芪皂苷Ⅰ、咖啡酸、异阿魏酸等,关键靶点涉及MAPK、PI3Ks、EGFR、NF-κB1等;PPI网络关键靶点主要为STAT3、PIK3CA、MAPK1、HRAS等。GO富集分析共涉及264个生物过程(BP),38个细胞组分(CC)以及57个分子功能(MF);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34条与胃癌相关的通路,主要为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党参药对可能是通过介导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失巢凋亡及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进而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原则获取首荟通便胶囊中8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PharmGkb等数据库获取便秘相关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潜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获得GO分析及KEGG通路数据,进行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材-化学成分-药物靶点"网络并对PPI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分子对接方法用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首荟通便胶囊治疗便秘结果的准确性。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有槲皮素、豆甾醇、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92个化学成分,关键靶点有AKT1,MAPK1,IL6,JUN,TNF,TP53等。富集分析筛选出157条信号通路(P<0.01),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排名前3的槲皮素、白藜芦醇和赖氨酸对接关键靶点的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合理。该研究初步表明,首荟通便胶囊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MAPK1,IL6,JUN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增加肠道的滑润度和蠕动功能,保证肠道管腔通畅,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再通过STRING 11.0平台、Omicshare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核心成分及枢纽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4个化合物成分,3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前20条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种度值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与四类枢纽靶点蛋白均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异鼠李素和AKT1蛋白结合性最强。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等相关枢纽靶点,调节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汇编(GEO)芯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夏桑菊颗粒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和筛选夏桑菊颗粒的活性成分及成分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GEO芯片技术、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并筛选高血压病的疾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两次处理筛选关键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关键靶点前4位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获得成分靶点194个、疾病靶点2 168个、交集靶点126个、关键靶点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夏桑菊颗粒主要与对激素、无机物、氮化合物、脂多糖、细胞外刺激等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主要富集通路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磷酸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良好。[结论] 夏桑菊颗粒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为其防治高血压病临床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