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 RH-A)方案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的卵巢高反应患者共1 916个周期,分成两大组:A组为采取Gn RH-A方案的共480个周期;B组为采取黄体中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长方案的共1 436个周期。再按获卵数进行分组,获卵数15个时为A1、B1组,获卵数≥15个时为A2、B2组。分别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助孕结局。结果 (1)A组平均Gn启动剂量、h CG注射日平均雌二醇(E2)值、获卵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Gn用量[(1 561.89±695.38)IU]及使用时间[(10.8±2.6)d]均少于B组[(1 949.33±795.72)IU,(12.4±2.4)d],A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10.0%)低于B组(1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0.01)。(2)A1组的平均Gn启动剂量[(134.18±44.08)IU]、Gn用量[(1 499.99±633.93)IU]及使用时间[(10.6±2.9)d]、获卵数(9.8±3.2)均少于B1组[(148.45±82.98)IU,(2 091.19±991.81)IU],(12.6±2.8)d,10.4±2.9],中重度OHSS发生率(2.81%)低于B1组(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0.00、0.00、0.02、0.04);A1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与B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Gn用量[(1 598.62±727.94)IU]及使用时间[(10.9±2.5)d]均少于B2组[(1 886.82±683.2)IU,(12.4±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中重度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低于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 RH-A方案能减少卵巢高反应患者的Gn用量及使用时间,控制卵巢高反应人群的获卵数,并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同时降低OHSS发生率,可作为有发生中重度OHSS风险患者的首选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更适合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2012—2017年期间行IVF-ET助孕新鲜周期移植的PCOS患者,比较应用长方案(n=130)和拮抗剂方案(n=133)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相关指标。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值、取卵周期数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促性腺激素(Gn)总用量及Gn使用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方案组Gn总用量[(2 208.65±575.56)IU]较拮抗剂方案组多[(2 089.10±312.42)IU],Gn使用总时间长[(11.1±1.6)d,(10.6±1.5)d];长方案组患者的获卵数[14(2)]、扳机日血雌激素[(3 831.73±501.22)ng/L]大于拮抗剂组[13(1),(3 133.83±410.01)ng/L],并且较拮抗剂方案组有较高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3.8%,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扳机日血孕激素、可移植胚胎比率、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因无前期降调节过程,使药物注射时间缩短,患者经济负担减轻,依从性增加,且有较低OHSS发生率,更适合PCOS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微刺激、安宫黄体酮(MPA)微刺激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IVF/ICSI助孕的POR患者共1 42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C+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方案(A组,674个周期)、MPA+hMG方案(B组,496个周期)和拮抗剂方案(C组,257个周期)促排卵,常规行IVF/ICSI。观察上述3组患者临床、实验室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Gn用量[(2 590.88±742.85)IU]、Gn使用时间[(9.3±2.3)d]低于B组[(2 739.11±862.84)IU,(9.8±2.9)d](P=0.006,P=0.002)和C组[(2 765.22±714.43)IU,(9.9±2.8)d](P=0.003,P=0.007),获卵数(3.6±2.7)、2PN数[2(1,3)]高于B组[(3.0±2.6),1(1,3)](P=0.002,P=0.015);C组的获卵数(4.4±2.7)、2PN数[2(1,4)]、可利用胚胎数[2(1,3)]、优质胚胎数[1(0,2)]均高于A组[3.6±2.7,2(1,3),1(1,2.25),0(0,1)](P0.001)和B组[3.0±2.6,1(1,3),1(0,2),0(0,1)](P0.001);A组扳机日LH值[(7.96±5.76)mIU/L]高于B组[(3.74±3.54)mIU/L](P0.001)和C组[(2.76±3.88)m IU/L](P0.001),但A组的提前排卵率与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未获卵率(4.5%)低于B组(8.2%)(P=0.008)和C组(9.7%)(P=0.002);A、B、C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3%、24.5%、29.7%,累积妊娠率分别为34.6%、29.6%、35.2%,活产率分别为22.7%、20.2%、2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中CC、MPA与拮抗剂方案相似,均已起到明显的降调节作用。对POR患者而言,拮抗剂方案较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好,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较多。微刺激方案中CC+LE方案与MPA方案比较,Gn用量及使用时间少,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多。3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拮抗剂方案中晚卵泡期早发孕酮升高(PPR)暴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间本中心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比较停药日孕酮(P)≤1.5μg/L与P1.5μg/L组的妊娠率;根据促排卵晚卵泡期P达到1.5μg/L至停药日暴露时间,将促排卵停药日P1.5μg/L患者定为高P暴露0 d,纳入A组,促排卵停药日P=1.5μg/L定为高P暴露1 d,纳入B组,促排卵晚卵泡期P达到1.5μg/L至停药日暴露2 d、3 d、≥4 d分别纳入C组、D组、E组,分析5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促排卵药物使用及实验室数据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hCG注射日P≤1.5μg/L与P1.5μg/L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妊娠率(35.29%)显著低于A~C组(57.69%、58.92%、57.57%,P=0.007);停药日P水平在A~E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4±0.14)μg/L、(1.76±0.23)μg/L、(2.01±0.25)μg/L、(2.47±0.71)μg/L、(2.56±0.77)μg/L,P=0.005];停药日E2水平A~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472.42±1 686.26)μg/L、(4 160.82±2 197.45)μg/L、(5 250.63±2 292.16)μg/L、(5 291.71±2 084.86)μg/L、(5 139.90±2 756.57)μg/L],其中A组显著低于C组、D组、E组(P=0.000)。促排卵Gn使用总量E组[(2 094.40±759.75)IU]显著高于B组、C组、D组[(1 701.45±639.15)IU、(1 527.65±424.98)IU、(1 622.34±416.30)IU,P=0.000];5组间获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6.7、14.9±8.2、19.0±9.2、18.9±9.2、15.8±9.4,P=0.000),5组间MII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6.8、12.6±8.0、16.6±8.7、16.1±7.6、11.8±7.8,P=0.000)。结论 PPR常伴发h CG注射日高雌激素水平和获卵数增高,卵巢储备正常的年轻患者,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晚卵泡期P升高可能与多卵泡发育累计效应有关。晚卵泡期血清P达到1.5 ng/mL暴露0~2 d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露超过4 d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建议取消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不仅需参考h CG注射当日的P水平,而且充分考虑到高P暴露时间长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正常反应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促排卵时应用口服避孕药(OC)长方案和黄体中期长方案的促排卵效果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接受长方案IVF/ICSI助孕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共4 677个周期;根据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不方便超声监测排卵或自然周期超声监测卵泡不破裂的患者共2 762个周期,应用OC长方案(OC组);自然周期超声监测正常排卵的患者共1 915个周期,应用黄体中期长方案(黄体中期组);常规行IVF/ICSI,比较上述不同年龄人群2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1)OC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雌二醇(E2)[≤35岁组:(24.63±10.62)ng/L,35岁组:(24.24±10.40)ng/L]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35岁组:(0.92±0.59)IU/L,35岁组:(0.82±0.66)IU/L]均明显低于黄体中期组[≤35岁组:(25.89±12.80)ng/L,35岁组:(25.71±10.93)ng/L;≤35岁组:(1.37±0.59)IU/L,35岁组:(1.01±0.70)IU/L](P0.05);(2)O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E2水平[≤35岁组:(4 143.8±2 769.9)ng/L,35岁组:(3 597.5±2 160.4)ng/L]和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行全胚冷冻率(≤35岁组:9.1%,35岁组:10.2%)均明显高于黄体中期组[≤35岁组:(3 850.8±2 092.4)ng/L,35岁组:(3 213.4±1 804.5)ng/L;≤35岁组:4.9%,35岁组:5.9%](P0.05),但h CG注射日的内膜厚度[≤35岁组:(10.75±2.25)mm,35岁组:(10.47±2.38)mm]却明显小于后者[≤35岁组:(11.62±2.43)mm,35岁组:(11.09±2.68)mm](P0.05);(3)在年龄35岁的OC组Gn总用量[(3 775.4±1 200.0)IU]和使用时间[(13.5±2.2)d]明显高于黄体中期组[(3 516.9±1 156.1)IU,(12.4±2.2)d](P0.05);(4)2种降调节方案患者的获卵数、ICSI成熟卵数、双原核(2PN)受精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OC组的着床率(≤35岁组:41.4%,35岁组:25.5%)和临床妊娠率(≤35岁组:55.7%,35岁组:37.5%)明显小于黄体中期组(≤35岁组:46.7%,35岁组:31.4%;≤35岁组:65.6%,35岁组:46.9%)(P0.05)。结论 (1)OC长方案可加深垂体抑制,尤其是35岁的高龄患者需增加Gn用量才能达到与黄体中期长方案相似的促排卵效果;(2)OC长方案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而降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3)OC长方案使h CG注射日E2水平更高,易诱发OHSS的发生。故对卵巢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IVF/ICSI助孕时尽量选择黄体中期长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拮抗剂方案中不需要添加拮抗剂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促排卵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本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行GnRH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未添加拮抗剂的141例患者(A组)及添加拮抗剂的282例患者(B组)的治疗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及促排卵结局。结果刺激周期中雌二醇(E_2)以及孕酮(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第6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1.97±1.81)IU/L]显著低于B组患者[(4.08±5.37)IU/L,P0.001),A组Gn第6日直径11 mm的卵泡数(14.7±10.4)显著高于B组(12.0±8.9,P=0.004);A组Gn第8日LH水平[(2.48±1.61)IU/L]显著低于B组患者[(4.04±3.45)IU/L,P0.001],Gn第8日A组直径11 mm的卵泡数(7.1±8.9)也显著高于B组(4.9±6.3,P=0.008)。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双原核(2PN)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形成优质囊胚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过程中,部分患者即使不添加拮抗剂也不会出现LH峰或提前排卵,且这部分患者与常规添加拮抗剂患者相比能获得相似的促排卵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超促排卵时卵泡晚期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础促性腺激素正常的不孕症妇女,21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均采用超促排卵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短方案降调节方案,卵泡刺激素(FSH)225IU/d起进行超促排卵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LH水平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HCG日血清LH≥1.58 IU/L者妊娠率(58.33%)明显高于LH<1.58 IU/L者(34.48%),比较低LH组(A组)和高LH组(B组)的临床情况发现,A组的Gn用量高(2 218.5IU 对1 938.OIU)、Gn使用时间长(12.32d对11.03d).HCG 日的雌二醇(12 854.96pmol/L对15 022.55pmol/L)、孕酮(3.12nmol/L对3.69nmol/L)水平低,经统计学处理,P均<0.01.结论 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卵泡晚期的LH水平过低(<1.58IU/L)将会导致临床妊娠率下降.可能与获卵数多,而相应的雌、孕激素水平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应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长效长方案助孕未孕之后行改良超长方案(n=65),比较两种方案促性腺激素启动前一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注射绒促性素(HCG)日LH水平、孕酮(P)水平、雌激素(E2)水平、P/E2比值、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天数、用药量、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且统计改良超长方案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结果:与长效长方案组相比,改良超长方案组Gn启动前一日LH水平(2.54±0.87 U/L vs 1.04±1.76 U/L,P=0.000)、HCG日LH水平(1.39±0.66 U/L vs 1.01±0.52 U/L,P=0.000)、P/E2比值(0.42±0.25 vs 0.32±0.17,P=0.010)均明显下降,而HCG日E2(657.86±260.39 pmol/L vs 781.11±401.34 pmol/L,P=0.040)、促排卵用药量(2425.19±868.56 U vs 3172.31±1137.67 U,P=0.000)明显增加。虽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改良超长方案组受精率[(64.22±24.03)%vs(75.49±19.1)%,P=0.004]明显增加。改良超长方案组着床率39.26%,临床妊娠率64.41%,活产率45.76%。结论:改良超长方案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时,使用拮抗剂或全程克罗米芬(CC)的温和刺激方案促排卵的妊娠结局及风险。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受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共361个取卵周期,其中拮抗剂方案224个周期,全程CC方案137个周期。比较使用2种不同卵巢刺激方案每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获卵数、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刺激时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拮抗剂方案的CLBR为75.4%,高于全程CC方案的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全程CC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使用总剂量[1 140.5±474.8)IU]及刺激时间[(9.4±1.8)d]显著少于拮抗剂方案组[(1 380.7±498.1)IU,(10.1±2.3)d](P=0.000,P=0.002),h CG注射日内膜厚度[(8.5±2.2)mm]低于拮抗剂方案组[(10.0±1.9)mm](P=0.000)。两组的获卵数和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拮抗剂方案的优质胚胎率[78.4%(1 285/1 639)]高于全程CC方案[71.6%(643/898)](P=0.000)。拮抗剂方案的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为8.9%,高于全程CC方案组的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进行IVF/ICSI助孕使用不同的温和刺激方案时,拮抗剂方案的CLBR和优质胚胎率较全程CC方案更高,但是全程CC方案的药物用量更低,OHSS的风险降低。全程CC方案在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价值,还需要更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拮抗剂方案中添加拮抗剂的最佳时机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合理的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区间。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 327例拮抗剂方案的取卵周期资料,根据基础窦卵泡数(AFC)将卵巢反应性依次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FC≤5,n=278)、卵巢正常反应组(6≤AFC≤15,n=756)、卵巢高反应组(AFC≥16,n=293),并根据拮抗剂添加日及hCG注射日的LH水平再分组比较临床结局。结果 (1)在拮抗剂添加日,不同卵巢反应者LH5 IU/L及≥5 IU/L组的妊娠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卵巢低反应者在LH≥5 IU/L时开始添加拮抗剂可能获得较高的优质胚胎率,卵巢正常反应者在LH≥5 IU/L时开始添加拮抗剂Gn使用时间较少。(2)在hCG注射日不同卵巢反应者的LH水平对其妊娠结局均无影响。结论拮抗剂添加日LH水平及hCG注射日LH水平均不影响拮抗剂方案的临床妊娠率,但不同卵巢反应者卵泡期适合的LH水平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行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超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年至201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辅助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治疗的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PPOS组(实验组,48个周期)和拮抗剂组(对照组,6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助孕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HCG日激素水平(FSH、P、E_2)、HCG日≥10mm卵泡数、获卵数、正常受精数、Day3优胚数、可用胚胎数、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的HCG日血清LH水平明显低于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8±2.56)mIU/ml vs (4.51±4.26)mIU/ml,P0.05];PPOS组Gn用药总量、用药天数均多于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0.42±766.88)IU vs (1747.01±764.98)IU;(10.88±3.21)d vs (9.12±3.14)d,P0.05]。PPOS方案组的获卵率、正常受精率、Day3优胚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拮抗剂方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总体上,均为PPOS组更理想(81.8%vs 71.1%、61.2%vs 58.2%、74.3%vs 73.2%、29.6%vs 16.3%、18.5%vs 10.5%)。PPOS组的周期取消率(14.58%)低于拮抗剂方案组(3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OS方案能更有效控制早发LH峰,使周期取消率更低,降低了治疗费用,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方案中根据降调节后的血清E_2水平选择合适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时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8例IVF/ICSI-ET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良超长方案治疗的65例为实验组,根据不孕因素分为A组(EMS性不孕)和B组(非EMS性不孕),A、B组均根据血清E_2水平选择恰当的时机启动Gn;另外行常规超长方案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C组,EMS性不孕),比较各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1)A组Gn使用总量[(2 330.4±747.8)IU]明显小于B组[(3 338.7±1 341.5)IU](P0.05),A组的受精率(77.6%)明显高于B组(65.8%)(P0.05),获卵数、妊娠率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Gn起始剂量[(192.0±35.3)IU]、使用总量[(2 330.4±747.8)IU]均显著低于C组[(228.8±48.9)IU,(2 828.5±1 129.0)IU](P0.05),A组的启动时间[(35.9±7.4)d]明显大于C组[(28.0±0.0)d](P0.05),A组获卵数(8.8±4.7)也显著高于C组(6.1±3.9)(P0.05),两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改良超长方案中,通过监测降调节后的血清E_2水平,选择恰当的时机启动Gn,可以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减少Gn的用量,特别对于EMS患者更明显,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降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促排卵方法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促排卵优选方案。方法:GnRH-a/hMG/rFSH(Gn)长方案促排卵(A组)共39个周期,GnRH-a/hMG/rFSH(Gn)短方案促排卵(B组)46个周期,GnRH-A/hMG/rFSH(Gn)促排卵(C组)共35个周期,比较3组临床用药和临床结局情况。结果:A组Gn所用天数(12.4±1.51d)显著高于B组(9.5±1.7d)、C组(10.7±3.2),P<0.05,且Gn(75IU/支)所用支数(41.5±8.6支)也明显多于B组(34.7±9.7支)和C组(33.4±16.2支)(P<0.05)。B组Gn所用天数要少于C组(P<0.05),Gn所用总量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的血清LH水平A组(1.20±1.02IU/L)显著低于B组(3.17±1.58IU/L)和C组(2.15±1.8IU/L)(P<0.05),B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注射hCG日的血清E2值(7958±4586pmol/L,6022±7852pmol/L)均低于B组(10145±5503pmol/L)(P<0.05)。3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方案更适合于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促排卵治疗,长方案与GnRH-A方案促排卵也是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中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患者中诱导卵泡成熟的疗效。方法:共纳入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行IVF/ICSI的不孕症患者392例,根据诱导卵泡成熟方法分为Gn RHa联合h CG组(A组,194例)及单用h CG组(B组,198例),观察并计算胚胎情况、妊娠结局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患者年龄、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促性腺激素(Gn)总使用天数和h 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卵子成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的双原核(2PN)受精率、第3日(D3)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中联合应用Gn RHa及h CG诱导卵泡成熟可改善卵子成熟度,进而可能改善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患者中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行再次IVF/ICSI助孕治疗的169例患者,其中130例采用改良长方案治疗(研究组),39例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注射HCG日E2值、Gn用药时间和Gn剂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HCG日L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分别为55.2%、36.4%和4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3%、22.0%和21.2%)(P0.05)。结论: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行再次助孕治疗的患者中,改良长方案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获得了较拮抗剂方案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的三原核(3PN)合子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的287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周期分为2组,A组:至少有1个以上的3PN发生。B组:无3PN的发生。比较两组的年龄、促性腺激素(Gn)用量、雌二醇峰值、获卵数、单精子注射卵数、取卵至ICSI时间、不正常卵子率、精子质量、双原核合子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 A组和B组Gn用量、雌二醇峰值、获卵数、单精子注射卵子数和双原核合子率分别为[(28.45±8.68)支对(33.66±14.02)支,75U/支]、[(10203.04±3402.97)pmol/L]对[(8649.27±3870.19)pmol/L]、[(17.09±8.58)枚对(11.34±6.52)枚]、[(13.61±7.49)枚对(9.26±5.41)枚]、[(66.85±18.69)%对(77.3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对Gn刺激的高反应所造成的部分卵子质量或内部结构的...  相似文献   

17.
杨蕊  罗莉  王颖  李蓉  刘平  乔杰 《生殖与避孕》2015,(4):241-24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初次进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时最佳方案的选择。方法:≤45岁初次行IVF/ICSI-ET助孕的PCOS患者1 407名,按照超长方案(A组)、长方案(B组)、短方案(C组)和拮抗剂方案(D组)分成4组,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特征、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结果:除A组年龄偏大外,各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血清性激素水平相当;A组与B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剂量高于C组和D组,C组与D组h CG注射日血清LH、E2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h CG注射日内膜厚度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A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重度OHSS、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因素回归显示IVF方案(OR=0.813,95%CI=0.667~0.991)、h CG注射日内膜厚度(OR=1.262,95%CI=1.148~1.388)和空腹血糖水平(OR=1.395,95%CI=1.021~1.905)可能影响PCOS患者临床妊娠率(P0.05)。结论:PCOS患者在初次尝试IVF助孕时,选择超长方案可获得更佳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以及活产率,且不增加重度OHSS发生率。不足之处是Gn应用时间较长、剂量较大,可能增加临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短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0年1~5月进行IVF和单精子卵胞浆注射(ICSI)助孕的不孕患者,按病历奇、偶数编号分为GnRH-a长方案组(55例)和短方案组(54例)。长方案组从使用促性腺激素(Gn)治疗周期前的黄体中期开始使用GnRH-a0.9mg/d,至垂体完全降调节后,加用Gn;短方案组从月经第2天开始使用GnRH-a0.45mg/d,同时加用Gn。两组均在优势卵泡达18mm时,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6h后取卵行IVF及ICSI。结果 长方案组较短方案组,使用Gn前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4.4±1.2)IU/L比(6.3±1.7)IU/L,(2.7±1.5)IU/L比(4.4±2.8)IU/L,P<0.01];注射hCG前血清雌二醇(E2)和LH水平降低[(7119±3584)pmol/L比(9523±3587)pmol/L,(1.0±1.0)IU/L比(4.0±3.4)IU/L,P<0.01];每个卵子E2水平降低[(610±315)pmol/L比(935±450)pmol/L,P<0.01];Gn用量增多[(28.0±8.6)支比(23.4±8.7)支,P<0.01],用药时间增长[(11.1±1.2)d比(10.1±1.5)d,P<0.01];两组平均获卵数、第2次成熟分裂中期卵子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IVF-ET,GnRH-a长、短方案能获得相同的控制性超排卵效果,且GnRH-a短方案能减少Gn用量和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双扳机在高反应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进行控制性促排卵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的患者,因卵巢高反应采用低剂量h CG扳机的患者(A组,n=431),同期采用标准hCG扳机的患者,以年龄和获卵数1∶2配对(B组,n=862)进行队列研究。比较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患者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及用药时间比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CG扳机日血清雌二醇(E_2)水平[(16 261±6 561)pmol/L]显著高于B组患者[(12 795±6 133)pmol/L](P=0.000)。ICSI受精率、MII卵比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双原核(2PN)率(56.0%)显著高于B组(54.7%)(P=0.001)。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5例患者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使用拮抗剂方案的高反应患者,使用减量联合扳机,得到满意临床结局的同时,不增加OHSS发生率,新鲜周期也得到了满意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20.
徐冰  李路  陆湘  吴煜  高晓红  孙晓溪 《生殖与避孕》2010,30(7):449-452,486
目的:探讨患者基础FSH/LH比值及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时降调后hCG注射日血清LH水平对IVF-ET结局的影响及与COH各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进行IVF/ICSI-ET助孕、应用GnRH-a长方案降调节的不孕妇女,共427个周期。结果:ROC曲线显示FSH/LH比值与IVF-ET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相关性;FSH/LH≥2与FSH/LH<2组间虽然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FSH/LH≥2组Gn用量增加,获卵数少,优质胚胎数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血清LH≥0.65IU/L者妊娠率(55.8%)明显高于LH<0.65IU/L者(24.6%)。结论:基础FSH/LH比值增高能较早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并指导超排方案及Gn用量;降调节后卵泡晚期(hCG注射日)的LH水平过低(<0.65IU/L),将会导致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