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胚胎碎片对胚胎移植后的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去除碎片对含碎片的胚胎发育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新鲜IVF周期移植至少一个≥10%碎片的胚胎与移植完全无碎片胚胎临床结局,及2012年3月~5月IVF周期患者O/1PN优质胚胎,观察胚胎碎片去除组、胚胎碎片组及无碎片组的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含胚胎碎片组的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显著低于无碎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去除碎片组与未去除碎片组的囊胚形成率与无碎片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胚胎碎片影响胚胎的种植;去除胚胎碎片不能显著改善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35岁卵巢储备好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于我院生殖中心行首次IVF-ET助孕患者。入选标准为年龄35岁,FSH8IU/m L、基础窦卵泡数目≥8个,接受2个优质胚胎新鲜周期移植,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病变、输卵管积水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纳入746例,妊娠者54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妊娠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未妊娠患者的基础卵泡刺激素、Gn启动剂量及胚胎放置距离宫底位置显著高于妊娠者。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n启动剂量(OR=0.989,95%CI:0.983~0.995)及胚胎放置距离(OR=0.542,95%CI:0.365~0.807)是妊娠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基础FSH水平与妊娠没有显著关联(OR=0.923,95%CI:0.810~1.051)。结论:对于年轻卵巢储备好的患者,启动剂量和胚胎放置距离可能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使用时间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长方案336个周期和常规长方案358个周期,比较两种COH方案的促排卵药使用情况、激素变化及助孕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与常规长方案无显著差异(P〉0.05),但Gn使用剂量较常规长方案组多,药费却显著低(P〈0.001)。改良长方案组基础和启动日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高于常规长方案组(P〈0.01),启动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黄体生成素(LH)则显著低于常规长方案组(P〈0.01),两组HCG日E2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长方案组启动日窦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数、胚胎数均少于常规长方案,但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高于常规长方案组(P〈0.05),两组间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长GnRH—a使用时间方案(改良长方案)较常规长方案更有利于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并减少促排卵药物的费用。  相似文献   
4.
膀胱损伤是B超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术最常见的损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2年本中心出现膀胱损伤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在取卵术中需注意进针位置,取卵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获卵,还需全面衡量获卵与出现膀胱损伤的利弊,告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取卵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5.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受精障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ET)治疗过程中卵子完全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下的临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常规IVF—ET治疗660周期。根据受精率情况分成受精障碍组78例和受精正常组582例两组,对两组的女方年龄、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成熟比率、不孕原因进行分析。结果IVF—ET受精率低下占总数的11.82%,其中受精完全失败者占受精异常的47.37%。两组间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成熟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精异常组原发不孕症比率明显增高,伴有男性因素及不明原因患者受精异常率高。结论原发不孕、不明原因及伴有轻中度男方少弱畸精症的患者在行IVF—ET助孕时可能存在受精失败。  相似文献   
6.
女性年龄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年龄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方法 分析IVF ET 10 6个起始周期、90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 ,按女性年龄≤ 30岁 ,31~ 34岁 ,≥ 35岁分Ⅰ ,Ⅱ ,Ⅲ组 ,比较取消率、Gn用量、卵泡数、回收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别。结果  3组的取消率分别为 12 .5 0 % ,2 .78% ,33 .33 % ,三组间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Gn用量分别为 (2 8.71± 5 .45 )支、(33 .46± 7.5 1)支、(34.0 5± 5 .78)支 ,3组相比 ,Ⅰ组与Ⅱ ,Ⅲ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各组间卵泡数、周期取卵数、受精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受精率分别为 74.49% ,6 8.0 7% ,6 7.82 % ,各组间相比 ,Ⅰ组与Ⅱ ,Ⅲ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的每移植周期妊娠率分别是 45 .71% ,2 5 .71% ,15 .0 0 % ,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女性年龄是影响IVF ET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控制性超排卵患者的血清及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 5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月经周期第2天、取卵日抽取静脉血20例,收集取卵日卵泡直径≥18mm或≤16mm卵泡的卵泡液各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VEGF的浓度。结果 取卵日血清VEGF水平(116.9±17.1)mg/L较月经第2天的(92.0±17.2)ng/L明显增高(P<0.001);取卵日卵泡直径≥18mm卵泡液中VEGF水平(1630.6±144.8)ug/L较卵泡直径≤16mm(1475.9±155.5)ng/L高(P<0.05);20例取卵日卵泡液水平(1492.8±184.9)ng/L显著高于同期血清的(116.9±17.1)ng/L(P<0.001)。结论 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水平均升高,可能参与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8.
宫腔内人工授精266周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2 6 6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4月 2 0 3对不孕症夫妇实施IUI治疗的 2 6 6个周期。根据不孕的原因分为不明原因组、免疫性不孕组、男性因素组、卵巢因素组及输卵管因素组。根据IUI方案分成自然周期 (NC)组、克罗米芬 (CC)组、尿促性腺素 +绒促性腺素 (HMG +HCG)组、CC +HMG+HCG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结果 每周期临床妊娠率为 10 .2 %。每例临床妊娠率为 13.3%。原发不孕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继发不孕组 (17.6 %对 4 .5 % )。输卵管因素性不孕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不孕组。不同IUI方案间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别。CC组的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 (LUF)发生率较NC组和HMG +HCG组明显增高。IUI治疗 2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治疗 1周期和 3周期及以上者。结论 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非输卵管因素不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治疗时限以 3周期为宜  相似文献   
9.
Kallmann综合征因下丘脑及嗅叶发育不全导致垂体、卵巢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性器官发育不良及嗅觉障碍等,临床较少见,笔者诊治了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0岁,因原发性闭经咨询是否有生育可能而就诊。查体:五官外形正常,女性表征,乳房发育不良,嗅觉障碍,仅闻及浓氨水。追问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妇科检查示:外阴呈幼稚型,阴毛少,肛诊子宫狭长,明显较小。B超示:幼稚子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