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一直是急救医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生时间和地点均具有不可预期性、预后差,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为提高SCA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国际上成立了复苏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自2000年首次发布<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来,每5年更新一次,并提出了早期心肺复苏(earl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arly CPR)的概念[1],同时不断探索提高早期心肺复苏实施率及实施效果的方法.其中调度员电话辅助心肺复苏(dispatcher-assisted telephone-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对提高早期心肺复苏实施效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视频指导自学模式在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和急性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这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在目前情况下,发生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事件后,患者的生存率仅为5%[1].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心搏骤停事件发生在医院内[2],包括重症病房、普通病房、或是院内其他场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SCA 现场急救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及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调查显示,无论医院工作人员或是普通旁观者,都可能无法保证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3-4].所以,医院有必要定期组织培训以更新知识,巩固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和急性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这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在目前情况下,发生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事件后,患者的生存率仅为5%[1].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心搏骤停事件发生在医院内[2],包括重症病房、普通病房、或是院内其他场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SCA 现场急救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及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调查显示,无论医院工作人员或是普通旁观者,都可能无法保证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3-4].所以,医院有必要定期组织培训以更新知识,巩固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指导在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120"接警、且需立刻实施心肺复苏(CPR)急救的病人,运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以腾讯微信为平台进行视频推送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电话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比较两组目击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病人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在院前心肺复苏实施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1年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腾讯微信为平台的远程视频能够有效指导现场目击者更快速掌握CPR要领,实施更为准确有效的CPR,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CRP)急救技能的频率低下[1],是造成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的主要原因.影响目击者实施CPR的因素主要是对CPR的掌握和实施CPR的意愿.对CPR的掌握是实施自救互救的基础,但公众实施CPR的意愿如何?障碍因素是什么,国内少见相关研究,国外文献提示公众实施CPR意愿并不高[2-5],而且各国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所以在普及CPR的同时,受训者的急救意愿也理应受到同样的关注.本研究针对杭州6个市辖区特殊人群实施CPR急救技能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试图为提高公众CPR意愿,最终提高目击者的现场施救率而探寻相应干预措施积累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施救方式,研究~([1])表明高质量的CPR可以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再次强调了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大量研究~([3-7])表明,在培训或临床实践中心肺复苏并不能完全符合《指南》要求,而心肺复苏提示/反馈装置的出现旨在帮  相似文献   

7.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是全球公认威胁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欧洲每年发生约28万例、美国约38万例、我国约55万例[1,2,3]。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全球公认救治心脏骤停的最有效措施, 且越早启动CPR预后越好, 早期高质量CPR对于恢复自主循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4,5,6]。但由于受CPR等急救知识普及率和法律保障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旁观者实施CPR的比例较低, 报警人第一时间不能正确识别是否心脏骤停, 或是不会、不敢、也不愿意尽快实施CPR, 是导致我国OHCA的病死率居高不下重要因素之一。为此, 在急救报警阶段, 如何实现通过语音或视频第一时间快速识别患者是否心脏骤停, 并通过电话或者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指导报警人对患者实施CPR是提高OHCA救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一时间实施电话指导CPR(telephon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CPR)已成为全球心肺复苏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
  院内心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
  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
  胸外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
  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hest compressions-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CPR)  相似文献   

9.
目前,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危及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原因[1].研究表明:发生CA的患者如果在发病最初的3~5 min内接受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存活率可达49%~75%[2-5],CPR每延迟1 min实施,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就下降7%~10%[6].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7],80%的CA事件发生于院外,其中67%有目击者,但通常为非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中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肺复苏(cardioptd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由于50%~70%的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由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或肺栓塞(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PE)引起的[1],溶栓作为特效疗法已被证明对AMI、PE有效.这就提示CPR中有使用溶栓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溶栓的出血并发症,多数指南将其列为CPR的禁忌.鉴于目前复苏成功率低、总体预后差的现实,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为此笔者对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了CPR过程中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临床上最危重的病症之一,患者生存率极低。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只有7.6%的SCA患者能够存活出院~[1]。SCA大多发生在院外,被称为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国外一项系统综述~[2]发现,53%的OHCA现场有目击者,但其中只有32%的OHCA患者接受了目击者心肺复  相似文献   

12.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的生存率与第一目击者立即心肺复苏(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快速除颤、院前急救系统的响应时间与高级生命支持的质量、院内救治效率等密切相关[1,2,3,4]。本文报道由120调度员指导第一目击者对1例OHCA患者CPR及AED除颤、救护车急救人员现场恢复患者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院内多学科合作, 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artery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与机械通气的支持下, 植入支架1枚, 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院前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心肺复苏(CPR)是指患者从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的现场至到达医院之前所接受的CPR过程.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发生在医院外,而院前心搏骤停(OHCA)是导致成百上千人死亡的常见原因[1],由于OHCA的有效抢救时间仅仅为几分钟,这大大增加了院前CPR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心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关键的措施。临床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密切,常是最先到达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者[1],因此护士必须掌握CPR技能。研究表明,重视护士CPR技能培训,尤其是CPR技能中的  相似文献   

15.
心肺脑复苏常见不足与缺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临床上,如果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实施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R)措施不规范,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鉴于<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的发表,结合我国现状,对心肺脑复苏常见不足与缺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资料表明,超过70%的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或大面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引起的[1],紧急溶栓治疗是AMI和PE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考虑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多数溶栓治疗指南将CPR列为相对禁忌证,限制了溶栓治疗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心脏本身病变或其他因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1]。它是临床工作中最紧急也是最常见的危重症,死亡率极高。规范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SCA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CPR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急救体系仍不完善,本文对2010~2011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与心肺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搏骤停因其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学影响,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复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高,对此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和高级生命支持后,其中有20%~40%的患者可以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但仍有高达50%~70%的ROSC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1-2].经常令临床医师们感到失望的是,据统计,院内或院外成功复苏患者的最终生存率仅30%左右[3-5].上述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心搏骤停患者易罹患心搏骤停综合征中的两大特征性损害,即CPR后心肌功能障碍及CPR后脑损伤[6],其中,CPR后心肌功能障碍因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导致复苏后早期高病死率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指致病因素诱发心脏突然停搏致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心搏骤停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是增加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及良好预后的关键[1]。高质量胸外按压能保证有效的脑灌注的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18年9月急救中心收治的304例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ion,CPR)情况[包括是否有目击者、目击者是否实施CPR、胸部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到达急救中心时间等],患者24 h的存活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心脏骤停患者CPR后24 h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目击者是否进行CPR及接受不同CCF的患者,其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F≤80%为24 h存活率的危险因素(P<0.05),目击者进行CPR为24 h存活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目击者尽早实施CPR及增加有效持续胸部按压时间,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24 h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