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项Meta分析[1]结果提示,发生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的患者中,最终只有7.6%存活出院.通常患者家属最有可能目击心搏骤停的发生[2],且其更愿意现场为其心搏骤停的家属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但大部分SCA目击者大多缺少生命支持的知识[3-4],也未接受过CPR培训[5],无法为心搏骤停者实施现场救治.而填补此类缺憾的有效方法是接报急救信息的调度员通过电话指导目击者现场实施心肺复苏,即调度员利用包括音频、视频设施辅助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dispatcher-assisted telephone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此外,某些非专业人员虽经过CPR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忘,一些国家还研发了存储于手机的CPR视频提示动画[6-9].本文将T-CPR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干休所保健人员在院外不同情景下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消除实施心肺复苏的阻碍因素和提高施救意愿的有效途径。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参加某干休所保健人员培训班的183名学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人口学资料、实施心肺复苏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干休所保健人员在不同情景下实施CPR的意愿不同,以对亲人的实施意愿最为强烈,其次是认识的人、溺水儿童和触电者,对中毒者、创伤者和流浪汉为最低。在CPR操作的不同环节中实施的意愿也不尽相同,以拨打急救电话的意愿为最高,胸外心脏按压的实施意愿高于口对防护面罩人工呼吸,以施行自动体外除颤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为最低。怕麻烦、怕背黑锅和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成为干休所保健人员施救的主要阻碍因素。结论有关部门应针对实施CPR的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政策或相关法律,正面宣传,使目击者能在患者心搏骤停现场第一时间进行CPR,以提高急救效率,使更多生命得以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院外实施心肺复苏意愿,为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调查问卷”与“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行为操作考核评分表”对某三甲医院176名护理实习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掌握与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意愿调查。结果临床护理实习生总体对CPR基础知识掌握较好,CPR技能掌握有待提高,不同学历护理实习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实习生对陌生人和亲近人实施CPR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同一对象实施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CPR技能有待提高,学校和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实习生CPR培训与复训,找出现场施救的障碍因素,提高护理实习生院外实施CPR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指导在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120"接警、且需立刻实施心肺复苏(CPR)急救的病人,运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以腾讯微信为平台进行视频推送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电话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比较两组目击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病人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在院前心肺复苏实施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1年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腾讯微信为平台的远程视频能够有效指导现场目击者更快速掌握CPR要领,实施更为准确有效的CPR,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温州市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院外急救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从温州市区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温州市急救中心出警抢救的心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CP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复苏效果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和无效组,比较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地点、有无目击者、旁观者CPR、初始心律、应急反应时间、病因、院前高级生命支持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OHCA 408例,其中男295例,女113例,年龄(61.26±19.78)岁,发生地多为家庭住宅,病因以心源性为主,分为ROSC组和无效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目击者,有旁观者CPR,应急反应时间≤10 min,院前成功建立气管插管,院前成功建立静脉通路用药存统计学差异(P<0.05),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目击者,有旁观者CPR,应急反应时间≤10 min是心肺复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普及公众急救意识和技能,加快目击者启动EMSS速度,提高旁观者CPR率,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对成人心肺复苏(CPR)指南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掌握CPR技术情况、接受相关培训和对工友等陌生人实施CPR技术的意愿,探讨有效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CPR技能的方法,为开展全民急救培训提供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800名员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仅有8.5%接受过CPR培训或熟悉CPR技术,其中只有3.5%知道2010年版CPR国际新指南的改变;96.5%表示愿意参加CPR培训;现场有陌生人倒地时,73.5%选择只拨打急救电话,而选择进行现场急救的仅占16.4%;但当倒地的是朋友或亲人时则有91.8%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急救。[结论]企业员工对CPR的知晓率不高,多不具备CPR急救技能,对陌生人现场施救的意愿较低,但大多愿意参加CPR培训,因此应对企业员工开展有效的CPR培训,提高员工现场实施CPR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非医学类本科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急救知识需求和认知现状,探索并建立相应培训模式.方法 对湖北省某大学非医学类211名本科学生CPR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被调查者中,97.2%有强烈的CPR学习意愿和培训需求,98.6%表示愿意在掌握CPR急救知识和技能后成为"第一目击者"实施现场急救,而曾参与CPR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者仅占9.0%.(2)本组学生对各项CPR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率2.4%~48.3%,其中打开气道方法 、现场环境评估、人工呼吸、复苏指标、救护新概念的掌握率均不足5%.结论 大学生对CPR知识需求强烈但相关知识缺乏,大学生是普及CPR技术不能忽视的群体;为确保CPR培训效果,施训人员应专业化,训练要突出操作性和培训多样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对成人心肺复苏(CPR)指南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掌握CPR技术情况、接受相关培训和对工友等陌生人实施CPR技术的意愿,探讨有效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CPR技能的方法,为开展全民急救培训提供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800名员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仅有8.5%接受过CPR培训或熟悉CPR技术,其中只有3.5%知道2010年版CPR国际新指南的改变;96.5%表示愿意参加CPR培训;现场有陌生人倒地时,73.5%选择只拨打急救电话,而选择进行现场急救的仅占16.4%;但当倒地的是朋友或亲人时则有91.8%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急救.[结论]企业员工对CPR的知晓率不高,多不具备CPR急救技能,对陌生人现场施救的意愿较低,但大多愿意参加CPR培训,因此应对企业员工开展有效的CPR培训,提高员工现场实施CPR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18年9月急救中心收治的304例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ion,CPR)情况[包括是否有目击者、目击者是否实施CPR、胸部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到达急救中心时间等],患者24 h的存活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心脏骤停患者CPR后24 h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目击者是否进行CPR及接受不同CCF的患者,其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F≤80%为24 h存活率的危险因素(P<0.05),目击者进行CPR为24 h存活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目击者尽早实施CPR及增加有效持续胸部按压时间,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24 h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视频指导自学模式在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和急性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这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在目前情况下,发生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事件后,患者的生存率仅为5%[1].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心搏骤停事件发生在医院内[2],包括重症病房、普通病房、或是院内其他场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SCA 现场急救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及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调查显示,无论医院工作人员或是普通旁观者,都可能无法保证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3-4].所以,医院有必要定期组织培训以更新知识,巩固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和急性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这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在目前情况下,发生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事件后,患者的生存率仅为5%[1].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心搏骤停事件发生在医院内[2],包括重症病房、普通病房、或是院内其他场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SCA 现场急救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及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调查显示,无论医院工作人员或是普通旁观者,都可能无法保证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3-4].所以,医院有必要定期组织培训以更新知识,巩固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12.
绍兴市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CPR)考核结果分析,提出CPR再教育培训的必要性.方法 根据浙江省院内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和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订徒手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对绍兴市13家医院65名夜间一线值班医护人员行现场心肺复苏模拟考试,对各类医院间合格率和急救与非急救专业间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合格率为55.9%;三级综合性医院优于三级专科医院;急救专业医护人员的技能掌握优于非急救专业,但两者对知识更新掌握无差异.结论 应尽快建立规范化CPR培训机构,明确CPR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开展智能化心肺复苏教育新模式,积极培养急救复苏专业性队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现状与需求情况,探讨普及其心肺复苏知识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徐州市581名非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CPR相关知识,影响其获取CPR知识的主要因素,对CPR知识的需求、希望培训的方式及施救意愿。结果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认知水平较低;自身获取此类知识的意识较低为主要影响因素;93.5%的学生希望专业的培训,84.3%的学生选择理论讲解结合模拟操作的培训方式。结论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需多途径提高其急救意识,结合其感兴趣的培训方式,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普及非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意愿,探究提高大学生急救技能的有效途径,为急救知识的普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733名大学生CPR急救知识认识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极少数大学生能够非常了解CPR急救知识;大学生获取CPR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现场发现有人晕倒时,只有少数大学生能自己尝试急救;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通过模拟急救场景模式学习CPR急救技能;学习CPR最适时间为军训期间和专门安排课时。结论:大学生对CPR的认知掌握程度低,但学习意愿高,对培训模式更倾向于模拟急救场景模式进行培训学习,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大学生CPR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状,并观察分析培训后的效果,以期对相关部门管理者有所启发。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学211名在读非医学类本科生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及技能规范授课,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被调查者培训前后CPR知晓程度、获取信息途径、接受培训意愿等。结果 (1)接受培训意愿:99.1%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2)培训前学习途径:在此次培训前被调查者中44.1%已通过专业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接触一些心肺复苏相关信息,仅有9%曾参加心肺复苏专业培训,在假设现场有人发生猝死情况时98.6%选择愿意实施现场急救,其中仅3.8%可以正确实施CPR操作。(3)培训后效果:通过此次培训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步骤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有99.5%的大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形式表示满意,并愿意再次接受此类急救知识培训。结论在读大学生对CPR的知晓率不高,急救技术在校园普及率低。医护人员应积极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系列、规范急救知识培训,在拓展医护人员服务领域的同时有效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期为普及全民院前急救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心脏猝死高危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探讨公众掌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重点和难点.方法 应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高危人群的家属集中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培训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CPR知识和技能测试.结果 培训后即刻对受训家属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测试,98.4%的家属CPR知识测试通过,但是只有34.3%的家属技能测试合格,65.7%都需要多次反复指导才能做到技能达标.结论 公众对CPR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致,CPR技能是公众CPR培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7.
梅媛  李映兰  李丽 《护理研究》2013,27(1):81-83
[目的]了解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并探讨心肺复苏训练人体模型在高校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先对50名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调查,并由5名急救资深护士结合人体模型对该人群进行CPR培训,比较培训前后CPR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结果]50名大学生均表示希望获得急救知识与技能,其中49人表示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且84.0%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急救知识培训方式为现场讲座培训;培训后大学生对CPR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普遍较高,以学校为单位应用心肺复苏训练人体模型开展大学生CPR培训可显著提高其CPR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8.
王惠馨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34-135
目的:探讨对第一目击者进行强化心肺复苏术(CPR)培训对心脏骤停(CA)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分组对照方法,将院前CA患者118例按是否接受第一目击者CPR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第一目击者未能及时实施CPR,等待专业医生到场后进行CPR;观察组第一目击者及时实施了CPR。结果:对照组现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25.0%,观察组现场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潜在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CA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说明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平台开展CPR培训,是有效提高CA患者复苏成功率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东部地区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掌握现状,探讨对公众进行CPR培训的方法。方法对广州东部地区738人进行CPR培训,培训前后理论和操作考试。结果广州东部地区公众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后操作考试合格率从培训前12.0%提高到100.0%。结论广州东部地区公众普遍缺乏心肺复苏基本知识和技能,规范培训能有效提高公众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徐州市高中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的认知现状与需求情况,探讨普及心肺复苏知识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徐州市632名高中生进行CPR知识认知及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识水平普遍较低;影响高中生获取CPR知识的主要因素为自身无获取CPR知识的意识、社区无类似的宣传和讲座;91.1%的高中生希望进行专业的培训,78.6%的高中生选择理论讲解结合模拟操作的培训方式。[结论]高中生对CPR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其知晓水平有待提高;需结合高中生感兴趣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CPR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普及高中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