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桦  卢贺  胡怡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6):535-536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20例心电图呈早期复极改变者,随访12—24个月,每6个月复查心电图1次,在随访期接受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休息20分钟后再次记录心电图。结果随访期间,20例者中1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特征无明显变化,另2例ST-T有明显改变。运动试验中随心率增快,特征性的ST段抬高可逐渐回落甚至降至基线水平。休息后,18例恢复早期复极心电图表现。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征性ST段抬高具有慢频率依赖性,平板运动试验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日来,我院收治超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误诊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例1,男,49岁,因劳累后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1h,在当地描记心电图示ST段Ⅱ、Ⅲ、avF、V3-V5导联高耸,T波及斜坡形、ST段抬高0.3~0.4mv,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给予止痛治疗,4h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复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中T波振幅降低,ST段压低0.05mv,频发室性早搏部分成二联律,与4h前心电图对比分析,心电图诊断为超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及时劝说患者住院治疗,再次描记心电图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经及时对症治疗,三周后康复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周琳妮  吴平彬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95-1195
目的:探讨ST段水平延长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28例无冠状动脉狭窄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当ST段水平延长≥0.12s,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T段水平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9%,准确度为91%,阳性预测值为92%。结论:ST段水平延长≥0.12s。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常规心电图无ST段偏移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1病历报告 患者,男,无明显诱因,心前区憋闷0.5h,伴一过性黑朦及少量出汗,2005年3月25日来我院诊治。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mV。20min后胸痛消失,ST段回落至正常水平。继往曾有胸闷史。体检:T36.5℃,P60次/min,R20次/min,BP120/65mmHg。听诊:心音低钝,心率6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变异型心绞痛。入院后,患者出现左前胸撕拉样疼痛,持续3-4/min,无出汗,无恶心呕吐,ECG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T波V3,V4高尖。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均为阴性。其后多次胸痛,复查几次心电图均为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①左右冠状动脉走行正常未见狭窄。②左冠状动脉痉挛。做动态心电图检查(见图1)ch2、ch3、ST段抬高与R波降支融合呈帐篷状改变,持续1-3min。  相似文献   

5.
杨忠伟  陈静 《农垦医学》1999,21(3):195-196
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案资料,病例选择标准为:①急诊和入院初步诊断无右重心肌梗塞;②发病至第一份完整心电图记录时间在10’J‘时内;③入院后经临床、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重心肌梗塞。2分析指标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须召脉充盈或其它右心衰表现;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右室射血分数,心电图指标为:①ST段抬高导联数;②ST段抬高幅度;③V2导联ST段压低/avF导联ST段抬高<0.5mm。结果该期间内共收治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病人25例,符合上述入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探讨心电田动态演变对诊断有无超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避免误诊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方法:对本院6例有胸痛症状并且急诊心电图检查V1-V3导联ST段抬高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术后复查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耒发现有临床意义的阳性,复查心电图无动态演变.结论:因前问隔(V1-V3)ST段的特殊性,有时很难判断有无心肌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但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很短暂,如症状及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根据短时间内心电图的动态演交,基本都可以确定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电图的ST段水平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89例病毒性心肌炎和 80例对照组检测ST段水平延长及CVB -IgM、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ST -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ST段水平延长诊断阳性率、CVB -IgM阳性率、心肌酶谱升高率、心电图ST -T改变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ST段水平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特异性 (92 .5 % )、阳性预测值 (90 .6 % )均较高。结论 心电图的ST段水平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敏 《中外医疗》2013,32(10):29-30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及研究价值。方法整合性分析该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12导动态心电进行24h内监测,并把收集到的信息详细记录。同时要求患者完整记下动态心电的生活日志。从而对缺血型ST段的改变阵次进行对比性研究,分析当时心绞痛的症状。结果该组研究对象中117例ST段发生变化,其中100例为无症状患者,17例为有症状患者。ST段共压低558个阵次,无症状为405个次阵,有症状为153个阵次。结论 12导动态心电准确显示出24h内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演变规律及发作次数,可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男 ,5 6岁。酒后胸闷、憋气、心前区有压榨感 ,30min后来院就诊。即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P P间期 0 .6 4s,P R间期 0 .2 8s,心率 93次 /min ,ST T正常。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②Ⅰ°房室传导阻滞。胸痛症状缓解后复查心电图P R间期缩短为 0 .16s、P P间期为 0 .6 4s,ST T仍无变化。其他检查 ,测BP2 4 / 14kPa,查胆固醇 7.2mmol/L ,甘油三酯 1.1mmol/L。2 讨论本例心绞痛发作时无ST T改变 ,仅表现为P R间期延长 ,而心绞痛缓解后P R间期恢复正常 ,说明P R间期延长与心绞痛有关、近年来各种先进检测手段的运用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图ST段形态的识别算法.方法:首先利用二次样条小波对心电信号进行分解,并根据信号奇异点与其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在不同尺度下进行心电信号中关键特征点的提取策略;然后对ST段进行直线拟合,识别出ST段的形态;最后采用MIT/BIH标准心电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利用作者所提算法编制的自动诊断软件能较准确地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点,成功识别了ST段的形态.结论:该自动分析算法可以提高ST段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T段水平延长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 5 0 %的冠心病患者 (观察组 )和 2 8例无冠状动脉狭窄者 (对照组 )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当ST段水平延长≥ 0 12s ,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ST段水平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 92 % ,特异度为 89% ,准确度为 91% ,阳性预测值为 92 %。结论 ST段水平延长≥ 0 12s ,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常规心电图无ST段偏移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早期复极综合征(Earily repolarlzation syndrome,ER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有临床症状且被误诊的28例E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中18例(64.3%)有ERS的心电改变,做脚踏车运动试验,ST段(94%)均回至等电位线水平。动态心电监测显示25例(89.3%)患者均在不同时间发生ERS,主要发生在夜间及休息时。结论有症状的ERS患者临床上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ERS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ERS的检出率.心电图运动试验可早期诊断每椰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在常规心电图工作中常见ST段水平延长(ST段沿基线伸直呈水平状延长≥0.12s)者,临床体检无器质性病变,无低血钙等电解质紊乱,心电图无其它异常表现,X线胸透及超声心动图均正常,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此类患者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观察,现将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付士梅 《中外医疗》2011,30(29):76-76
目的探讨普通心电在判断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前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瘸患者41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无室壁瘸患者39倒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第2—3周心电圈ST段移位情况井进行比较,分析体表心电图ST段移位与室壁瘸的关系。结果室壁瘸组在V2导联ST段抬高为(0.25±0.10)mV,V1~V6导联鲫段抬高总值为(0.65±0.35)mY;非室壁瘤姐心电图V2导联鲫谖抬高为(0.15±0.10)mV,V1~V6导联:ST段抬高总值为(0.35±0.25)mY,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通心电图可作为早期初步筛选诊断室壁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段水平延长≥0.12秒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冠心病患者( A组)与对照组( B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测量ST段,对比ST段时间。结果:2组ST段水平延长≥0.12秒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ST段水平延长≥0.12秒对冠心病的各项诊断指标分别为敏感性74.44%、特异性92.22%、阳性预测值90.54%、阴性预测值78.30%。结论:ST段水平延长≥0.12秒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ST段平直延长对早期诊断隐性冠心病的价值,我院对1992~1998年收治单纯ST段平直延长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4~62岁,其中,40~55岁38例。1.2 诊断标准 按照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诊断标准。静息心电图ST段平直延长大于0.12s;排除ST段移位、T波改变、有冠心病及其他原发病可能引起的ST-T改变的因素。1.3 临床表现 见表1。表1 46例ST段延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例数(%)临床表现例数(%)活动时胸闷、心悸29(63.0)熟睡中憋醒、气急5(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70例经头颅CT确诊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固监测,记录24小时内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和时间,ST段改变,籍此了解心-脑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动态心电图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结论 出血性中风以明显U波、Q—T间期延长、ST段改变为主,而缺血性中风则以期前收缩、心房纤颤居多。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0岁.2004年5月就诊,主诉全身乏力、少语、纳差6个月。患者于6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全身乏力,双下肢甚,伴少语及手颤,病后很少和家人及他人说话,生活主动性差,否认精神刺激因素.未服用氟桂利嗪等易致抑郁的药物,否认有失眠、烦躁、悲观等表现,无多食、多饮、多尿.无体重下降及多汗。外院查血常规、血糖、电解质、T3、T4、肝功能、头颅CT结果均正常.心电图示部分导联ST段下移T波低平。曾按体虚、胃炎、冠心病等治疗无效。查体:神志清呈少语无欲状,逻辑思维、情感及行为无异常,双手可见不自主不定时细小震颤,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心、肺无异常,病理征未引出,BP114/66mmHg。初步诊断:抑郁症?诊断性治疗:口服多塞平每次25mg,3次/d.8d后全身乏力开始减轻,少语好转,能主动与人交谈,20d后症状消失并能正常料理家务和家人一起聊天,看电视等,生活习惯恢复至病前状态,复查心电图ST段转为正常。嘱患者坚持服用多塞平,1年后每10d递减25mg直至停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原因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入选4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生化指标并予抗栓治疗。复查术后1h心电图并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MACE)、室壁运动异常积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按术后1h抬高的ST段下降≥50%与〈50%将病人分为ST段回落良好组与ST段回段不良组。与ST段回落良好组相比。ST段回落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冠脉内血栓负荷重、冠脉完全闭塞、无侧枝循环建立、术后未恢复TIM13级血流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起病至球囊开通血管时间显著延长(P〈0.05)。MACE发生率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种因素阻碍了AMI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的回落并导致不良临床结果,了解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医生在直接PCI术中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智  陈树根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7-138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并探讨心电图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80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其缺血性ST段发作的阵次,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的降低程度、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00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的特征。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发作时ST段的降低幅度分别为(0.18±0.05)m V、(0.19±0.04)m 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0.43±8.11)min、(10.12±5.16)min,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发作前后的ST段降低幅度、心率等指标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发作情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是理想的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