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胜 《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51-151,154
目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作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的发生与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C)记录,分析CHD患者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狭窄程度的加重,SMI发生率升高,但SMI的持续时间及ST段下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发作时的心率在单支与双支、三支之间、狭窄轻度与中、重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双支与三支、狭窄中度与重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病变程度的SMI多发在白天,但各支数、狭窄程度间SMI的发生率,在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SMI的发生率及发作时的心率有关,对缺血程度、持续时间及昼夜规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冠心病的研究增加了一个新领域。近十多年来随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Holter)、核素心肌显像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测手段的进一步开展,对一部分确有临床心肌缺血客观证据,而无与缺血有关的主观症状者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变化特点;方法: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67例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及发作时生活状态、缺血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心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增多,心主经无明显增快,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长期缺血引致心肌变性,窦房结功能不全以及心肌供氧与氧需平衡失调,感觉神经末梢损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 1 996年~ 1 998年共收住 47例冠心病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 ,探讨对冠心病病人无症状性缺血 ( SMI)的护理。1 对象与方法冠心病 47例 ,其中 SMI2 7例 ,心绞痛1 2例 ,陈旧性心梗 8例。男性 33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6 0~ 87岁。对 47例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并嘱患者作日常生活活动 ,将 2 4小时记录的全部信息 ,经 GP动态心电包 ,HP(惠普 ) 6 L 激光打印机统计报告后 ,接心电图机 导联回放全部心电信息 ,由心电图医师结合生活活动 ,对照分析 ,以 QRS波起点为基点 ,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 >1 mm,持续时间 1分钟以上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对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中行Holter监测证实有SMI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529阵次,其中428阵次(81%)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发作101阵次(19%)。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60%);16∶00~17∶00(30%);其他时间(10%)。结论:SMI有明确的节律性及活动诱发因素,与心率正相关;Holter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冰 《河北医学》2002,8(9):777-780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发病率、心肌缺血与心脏猝死 (SCD)的关系及防治措施。方法 :6 4例冠心病 (CHD)患者 ,应用动态心电图 (DCG)作 2 4h连续检测 ,依据心肌缺血时受检者有无心绞痛或相关症状 ,分为SMI组和有症状MI组 ,分析SMI的发生率、缺血发作的昼夜节律及心肌缺血与重要心律失常和SCD的关系。结果 :① 6 4例CHD检出有缺血性ST -T改变者 5 7例 (占 89.1%) ,其中SMI组 4 3例 (占 75 .4 %) ,有症状MI组 14例 (占 2 4 .6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u值 =5 .15 3,P <0 .0 0 1) ;② 5 7例心肌缺血发作共 10 84阵次 ,其中SMI组 936阵次 (占 86 .3%) ,有症状MI组 14 8阵次 (占 13.9%) ,SMI组显著高于有症状组 (u值 =9.976 ,P <0 .0 0 1) ;③对 5 7例CHD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 ,发现SMI组中的 4例 (占 9.3%)发生SCD ,(其中 1例AMI发生SCD) ,均为严重心肌缺血患者。结论 :SMI患者多缺血严重 ,易触发重要心律失常而导致SCD ,预后不良 ,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实施优质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ST段压低减少次数及下移减少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而且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类型, 因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而引起临床重视,但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隐匿,常规心电图不易检出,故常导致临床漏诊.  相似文献   

9.
唐桂平 《吉林医学》2014,(34):7719-7720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围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和合并护理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4.2±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8.4±2.1)次,发作时间(14.2±1.3)h明显短于对照组(20.4±3.6)h,ST段压低减少次数(153.2±9.8)次及下移减少量(0.046±0.031)m V均优于对照组(80.4±8.6)次、(0.073±0.032)m 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获得较好收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东 《当代医学》2009,15(2):36-3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DCG记录的70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56.6±8.8)岁。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210次,其中无症状发作189次(90%),有症状发作21次(10%),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1.1±24)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2.5±28)min/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缺血型ST-T改变115例、608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76阵次(78.3%),发作时间高峰在6:00~22:00(79.8%)。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对其病情的判断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402例有3884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07例2930阵次(75.44%)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其中60岁以上者发作2135阵次,占SMI的72.87%,无症状与有症状组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3.46%),明显多于夜间24:00~晨6:00的13.62%(P<0.01)。检出严重心律失常共327例,无症状与有症状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60岁以上者多见,容易引起患者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更具有潜在危险,在诊治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对94例冠心病(CHD)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AEG)监测。结果显示,有缺血型ST段改变者60例,共发作194例次;其中75.3%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心肌梗塞(MI)组中SMI125例次,占81.7%;心绞痛组(AP)中SMI21例次,占51.2%,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MI发作有昼夜规律。SMI伴心律失常在MI组(72.1%)较AP组(35.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本文还就SMI的可能机理并就此指导治疗及判断CHD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报告154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其中无冠心病史组22例,均有2项以上冠心病高危因素,SMI发作平均每例3.72次;132例冠心病患者中,心肌梗塞组36例,心绞痛组96例,SMI发作次 有症状发作次数的7.1倍和7.7倍。  相似文献   

17.
符红军 《安徽医学》2019,40(11):1265-1268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门诊患者96例并按就诊顺序编号,偶数者为治疗组(采用艾司洛尔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奇数者为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左室功能指标、心肌耗氧量及各种早搏次数。结果①治疗前,两组ST段压低次数、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治疗前,两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二尖瓣前叶峰值流速(A)、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③治疗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④治疗前,两组室性、房性、交界性早搏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卡维地洛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减轻患者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块血的治疗方法进行简单探讨。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给予美托格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发作次数要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ST段下移值减少量、ST段压低减少次数、持续总时间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美托格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中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9.
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不伴随有各种类型心绞痛症状。随着12导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出现,先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这对于冠心病的诊治有着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是笔者近3年来,通过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27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记录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82例,对其发作情况及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无症状心肌缺血(SMl)已成为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100例.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SMI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组均为住院患者,男64例,女36例;平均67.5(61~8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院后除行常规治疗外,均未服用洋地黄或奎尼丁等可能影响ST段的药物,并除外房颤或束支传导阻滞等影响判断心肌缺血情况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