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肃汉族人群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基因多态性和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用1∶1配对病例-对照方法及LDR-PCR方法,对10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100例非血液病、非肿瘤者作为对照进行mpo基因G463A突变分析。结果发现,AL病例组mpo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19%)和ga/aa基因型频率(31%)均低于对照组(28%和54%)。携带ga/a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L的相对风险度为其野生型(gg)的0.383倍(95%CI=0.215-0.682)。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例组ga/aa基因型频率(28.2%)低于对照组(54%)(p〈0.01)。携带ga/a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ML的相对风险度为其野生型(gg)的0.346倍(95%CI=0.157-0.54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例组mpo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和ga/aa基因型频率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mpo基因多态性与AML遗传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a对AML易感性有保护作用,但与ALL易感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索NQ0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的关系。对170例ALL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其NQ0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结果表明:在单基因水平分析时NQ0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比例在正常对照和ALL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其单独作用时对ALL发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当3个基因联合分析时,NQ01C609T和RAD51G135c均为变异型时伴髓系抗原阳性的ALL和伴平衡易位ALL的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5.553和2.618);NQ01C609T纯合变异型时农村儿童ALL的发病风险增加(OR值为2.541)。结论:NQ0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联合作用可能促进ALL的发病,提示多基因联合分析较单基因对ALL的发病分析可能更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其基因多态性测定在早发冠心病(CHD)高危人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2例,非CHD对照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水平,以连接酶检测反应-聚合酶链反应(LDR—PCR)测序分型技术分析三组患者MPO基因启动子-463位点核苷酸多态基因型分布,及其与早发CHD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PO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MPO-463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携带者患早发CHD的风险降低(P〈..05),而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携带者更易发生CHD(P〈0.05)。[结论]血浆MPO联合基因态性测定在早发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并用其检测恶性血液病遗传易感性。根据cDNA芯片原理制作一种目的基因芯片,利用双色荧光探针杂交进行SNP位点检测,测序法对该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以此对来自中国江苏地区的157例健康对照和12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30例多发性骨髓瘤,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为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测序结果与芯片结果吻合。677C和677T在病例和对照组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8.7%、66.9%、41、3%和33、1%,差异有显著性(χ^2=4.077,P=0.043)。677TT基因型发生MM相对风险明显增加(OR=4.21;95%CI=1.50-11.83;P=0.006)。结论:本芯片检测方法准确、高通量且价格低廉,适用于大规模样本SNP调查;C677T多态改变影响恶性血液病的发病风险。677TT基因型是MM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和XRCC3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及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6例AML患者、52例MDS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RAD51、XRCC3、NQ01基因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F1和GSTM1基因型。结果AML患者RAD51G135CG/C基因型比例(35.3%)与正常对照组(2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RAD51cmcG/C基因型患AML的相对风险性(OR值)为1.441(95%CI:1.052~1.973)。inV(16)和(或)t(16;16)/CBFB-MYH11(+)患者,XRCC3G241T,杂合子基因型的比例(4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P=0.000),XRCC3C241T,杂合子基因型患inv(16)和(或)t(16;16)AML的OR值为6.133(95%CI:2.227—16.887,P=0.000);且不同基因之间有显著的协同效应,XRCC3C241T,和RAD51G135C同时为变异基因型,0R值增高至8.697,在此基础上同时GSTM1为缺失型,OR值增至12.656,同时NQ01C609-为变异基因型,0R值增至17.091。MDS患者RAD51cⅢc和XRCC3。㈨,各基因型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RCC3C241T,基因型与inv(16)和(或)t(16;16)/CBFB—MYH11(+)AML发生高度相关,此相关性与XRCC3C241T,和RAD51C135C之间,及与GSTM1和NQ01C509-基因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与MDS发生及MDS染色体异常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东籍汉族人CD14基因-159C/T位点多态性和哮喘易感性及对血浆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组和哮喘组各100例。取外周血离心后,用ELISA法测定血浆IgE水平,抽提DNA,用RFLP—PCR方法检测CD14基因-159C/T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对照组和哮喘组等位基因c、T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7.61,P〈0.01),c等位基因和哮喘相关(OR(C/T)=1.77,95%CI=1.178—2.643,P〈0.01)两组基因型(TT、CT、CC)频率的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x2=7.651,P〈0.01),同组内,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IgE水平高于非携带者;同一基因型,哮喘组lgE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多态性和哮喘易感性有关,c等位基因和血浆IgE水平升高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A-6G、T174M和G-217A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77例老年EH患者和86名老年血压正常的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寡核苷酸芯片方法检测AGT基因A-6G、T174M和G-217A位点的基因型,比较EH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AGT基因A-6G多态基因型(113、58、6比70、15、1,P=0.014)和A、G等位基因频率(284、70比155、17,P=0.004,OR=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M多态基因型(94、77、6比60、25、1,P=0.031)和c、T等位基因频率(265、89比145、27,P=0.014,OR=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G-217A多态基因型(128、43、6比66、18、2,P;0.722)和G、A等位基因频率(299、55比150、22,P=0.403,OR=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G-6A多态AA和T174M多态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EH的风险分别减少了57%(64、113比16、70,OR:0.43,95%CI=0.23—0.82)和56%(83、94比26、60,OR=0.44,95%CI:0.25~0.79)。结论AGT基因A-6G位点AA基因型和T174M位点CC基因型可能减少EH发病风险;未发现G-217A多态与EH发病风险有显著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POG-463A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103例大肠癌组织和143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的石蜡切片样本,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检测。结果MPO基因型(GG,GA,AA)在大肠癌组的分布为47.57%、31.07%、21.35%,正常组为27.97%、37.06%、34.9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MPOG-463A等位片段的基因型在大肠癌组中的分布为38.3%,正常组为53.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G-463A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基因型危险因素,具有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小鼠双微体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2,MDM2)启动子30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309)与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EBSCO、PubMed、CNKI、CBM、VIP及WanFangData,搜集相关病例一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2012年6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9个研究,累计病例1821例,对照56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者对于T等位基因者,白血病易感性增加[OR=I.26,95%CI(1.08,1.46),P=0.003];基因型为GG的人群白血病发病风险高于基因型为TT的人群[OR=1.46,95%CI(1.02,2.10),P=0.04];隐性模型中亚洲人GG纯合子基因型人群白血病发病风险高于GT+TT基因型人群[OR=2.00,95%CI(1.37,2.92),P=O.0003o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与白血病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G可能是白血病易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女性叶酸利用现状,从而指导其在孕前及孕早期合理补充叶酸,避免由于叶酸代谢障碍导致的各种出生缺陷、自发性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早产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采集1093例育龄女性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行荧光定量PCR-DNA测序,测定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synthasereductase,MTRR)A66G位点的基因序列,根据该基因型对叶酸利用能力的影响,得出携带该基因型的女性是否有叶酸利用风险以及风险的等级。结果MTHFRC677T位点野生型CC占18.11%,纯合突变型r丌占36.78%,突变基因T的基因频率为59-33%;MTHFRA1298C位点野生型AA占73.01%,纯合突变型CC占2-38%,突变基因C的基因频率为14.68%;MTRRA66G位点野生型AA占57.09%,纯合突变型GG占6.31%,突变基因G的基因频率24.6l%;双杂合子677CT、1298AC占15-37%;MTHFR两位点与中国人群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TRR位点与中国人群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叶酸利用能力遗传检测未发现风险的只占26.72%,而中、高度风险各占24.70%、38.97%。结论河南省育龄女性叶酸利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携带中高度风险基因的人群超过一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1 C609 T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及醌氧化还原酶1 C609 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醌氧化还原酶1 C609T位点CC、CT 和 T 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9%、42.1%和14.0%;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3%和33.7%。醌氧化还原酶1 C609T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患者血脂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醌氧化还原酶1基因C609T位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多态性,其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遗传易患性学说是目前解释帕金森病的主要理论,但哪些遗传因素与此有关,还没有定论.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基因cDNA609位碱基C→T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的关系.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同期化对照研究.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医院的老年病研究所.对象1994-09/1997-09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门诊诊断为帕金森患者126例(帕金森病组),年龄46~73岁,其中男74例,女52例;1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其中男66名,女70名,同期来自门诊健康查体,年龄40~72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帕金森病人组与健康成人对照组NQO1基因多态性.主要观察指标NQO1基因cDNA609位碱基C→T点突变的频率及其基因型.结果帕金森病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52%,而对照组为4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在帕金森病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3.8倍.结论NQO1基因cDNA609突变T等位基因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的危险性因素,与帕金森病的遗传易患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1(GSTP1)和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LDR分型方法对1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150例对照组进行GSTP1和CYP2E1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L病例组GSTP1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26.7%)和Ile/Val和Val/Val基因型频率(44%)均高于对照组(10%和16%)。携带突变基因型(Ile/Val和Val/Val)个体发生AL的相对风险度为Ile/Ile个体的3.226倍(95%CI=1.527-5.236)。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例组Ile/Val和Val/Val基因型频率(55.0%)高于对照组(16%)(p<0.05)。携带Ile/Val和Val/Val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ML的相对风险度为野生基因型(Ile/Ile)个体的2.214倍(95%CI=1.009-3.260)。AL病例组CYP2E1基因C2等位基因频率(16.7%)和C1C2/C2C2基因型频率(30%)均高于对照组(13.9%和26%),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肿瘤坏死因子-α G-308A基因多态性.方法 将57例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52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 G-308A多态性. 结果 两组脂蛋白E-4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不同(χ2=19.39,P〈0.01),脂蛋白E-4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很高(OR=2.49,95%CI 1.53-4.07,P〈0.01);肿瘤坏死因子-αAA基因与脂蛋白E-4等位基因的交互作用致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高(χ2=6.34,P〈0.05);研究组脂蛋白E-4等位基因非携带者中,AA、AG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6、4.58,P〈0.05). 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 G-308A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同时这种多态性与脂蛋白E-4等位基因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患者血磷浓度变化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血磷水平[(0.79±0.27)mmol/L]较对照组[(1.04±0.43)mmol/L]低(t=3.296,P<0.01);正常血磷组与低磷血症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磷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P<0.01);血磷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呈负相关(r=-0.239,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出现低磷血症,并且血磷水平低者,预后较差,血磷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以及影响它们之间关系的因素,以寻找预测ACS的联合标志物.[方法]将本院66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研究分为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G,30例).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CG).测定、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浆MPO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