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瑞英 《全科护理》2011,9(27):2514-2515
[目的]探讨门诊儿童输液区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病人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分析常见的儿童输液安全隐患,并采取了自制警示卡片、优化输液流程等措施以改进儿童输液区的工作质量。[结果]门诊输液质量得到了提高,病人的投诉和护理差错下降了。[结论]通过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优化输液流程,严格查对制度,应用警示卡片,有效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增加了患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叶世清  王晓云  赵瑾  庄军 《护理研究》2013,27(2):173-174
[目的]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范门诊临时输液流程,降低门诊医护人员手工工作量,避免漏费和不必要的纠纷。[方法]利用信息技术,遵照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重新设计新的门诊临时输液单,增加了成组医嘱内容、日期、用药剂量、输液滴速、配制人和执行人、疾病诊断、药物皮试结果和时间以及病人(家属)签字等项目。[结果]门诊临时输液单能很好地反映治疗方案的变化,加强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环节质量控制。[结论]应用新的门诊临时输液单规范了工作流程,有利于增加病人的信任度,减少医疗纠纷,有效避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儿科门诊输液中心实施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前后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心随机选取患儿家属各900人使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实施前收回有效问卷734份,实施后收回有效问卷838份,对比实施流程再造前后的效果。[结果]流程再造实施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患儿及家属的等待时间和护理缺陷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实施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心实施流程再造,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患儿及家属的等待时间和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PDA)输液流程安全管理软件的设计,监控输液流程的规范性,杜绝静脉输液护理差错。[方法]用PDA先进技术设计输液流程安全管理软件,建立PDA护理药典库,药典库与医嘱相关联,建立输液核对程序,建立输液医嘱的提醒程序,建立输液巡视程序,建立身份识别系统程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应用PDA输液流程安全管理软件的满意度。[结果]PDA输液流程安全管理软件的应用,使静脉输液差错下降30%,护士对输液流程安全管理软件表示满意。[结论]PDA输液流程安全管理软件的应用能有效监控输液流程,规范护士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试点病房制定入院和出院服务流程、排班流程、护理工作时段流程、输液服务流程、健康教育流程等。[结果]护理流程再造后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质量等比护理流程再造前明显提高。[结论]试点病房实行护理流程再造是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试点病房制定入院和出院服务流程、排班流程、护理工作时段流程、输液服务流程、健康教育流程等。[结果]护理流程再造后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质量等比护理流程再造前明显提高。[结论]试点病房实行护理流程再造是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门诊输液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六西格玛五步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门诊输液室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分析,确定门诊输液流程中的质量关键点,采取相应措施对影响满意度的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及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加以改进,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结果]病人对排队等候满意度由改进前85.4%提高到改进后的96.0%,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满意度由89.2%提高到95.3%。[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并且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意识,满足病人对用药知识的需求,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曹洁  张玲  张玲娟 《护理研究》2012,26(23):2176-2177
[目的]提高肿瘤化疗门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效果。[方法]通过静脉化疗药物配制间改造、护理工作流程再造、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建立突发化疗药物暴露应急预案等措施,对医院肿瘤化疗门诊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结果]缩短了病人化疗输液等候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满意度。[结论]改进门诊化疗流程,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有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简文娟  ) 《全科护理》2014,12(9):818-819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方法]儿科门诊输液的3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为患儿输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度、心理舒适度、家长满意度、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运用能促进患儿输液的顺利进行,对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再造温馨静脉输液流程,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温馨、优质的输液护理。[方法]分析原有静脉输液流程,结合静脉输液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提出问题,进行温馨静脉输液流程再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督,不断进行流程优化。[结果]温馨静脉输液流程的临床应用,降低了病人投诉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达到了病人及其家属满意的良好效果。[结论]温馨静脉输液流程的再造及应用,能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朱志琴  焦亚萍  胡翠月  张小燕  曾鹏 《护理研究》2008,22(12):3265-3266
[目的]探讨护理服务流程重组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影响。[方法]分析目前护理流程现状,采用流程重组理论和方法,对部分护理服务流程中的护理制度及护理常规流程、连续性排班流程、输液流程、出入院流程、护理病历书写流程等进行优化重组,并比较流程重组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工作时间分布情况。[结果]流程重组后科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从95.1%上升至98.5%,直接护理时间显著增加,间接护理时间和额外护理时间明显减少。[结论]护理流程重组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静脉输液流程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实施规范化静脉输液流程前的2010年2月输液患者共6 200例次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静脉输液流程后的2012年2月输液患者共6 500例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差错苗头的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差错苗头较对照组少,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规范化静脉输液流程实施前的85%提高到实施后的97%。结论实施规范化静脉输液流程能有效预防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发生,充分体现了人文服务护理理念,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在促进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谢惠琼 《全科护理》2012,10(24):2289-2290
[目的]探索在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形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方法]在门诊部开展实施"一站式"输液服务,单独设立"患儿采血室"免去家长带上患儿来回走动的辛苦,设立"爱心屋"为哺乳期产妇给患儿哺乳,设立"咨询呼叫转运中心"满足病人的就诊需要等优质护理服务举措。[结果]门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门诊病人的就诊人数逐月增长。[结论]在门诊进行流程再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充分体现岗位特色,注重病人需求,体现人为关怀,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门诊输液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六西格玛五步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门诊输液室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分析,确定门诊输液流程中的质量关键点,采取相应措施对影响满意度的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及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加以改进,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结果]病人对排队等候满意度由改进前85.4%提高到改进后的96.0%,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满意度由89.2%提高到95.3%.[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并且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意识,满足病人对用药知识的需求,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陈芸娥  何淑宁 《全科护理》2011,(34):3181-318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临时静脉输液取药流程的改进.[方法]运用约束理论中的思维流程改进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临时静脉输液取药流程进行改进.观察流程改进前后病人输液等候时间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流程改进后病人输液等候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结论]护士配置不足是系统的关键流程,医院临床护理配送组在临时静脉输液流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流程改进,可缩短病人输液等候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韩静  史德利  王洪侠 《护理研究》2014,(17):2139-2140
[目的]探讨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运用护理安全路径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效模式。[方法]拟定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组织护理安全路径培训;按照路径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价。[结果]护理安全路径实施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综合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对提高社区门诊输液观察室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输液工作进行质量管理。[结果]社区护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的应用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社区门诊输液观察室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全科护理》2008,6(33):3065-3066
[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对提高社区门诊输液观察室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输液工作进行质量管理。[结果]社区护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的应用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社区门诊输液观察室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护士将汲取的人文知识内化发展后,自觉付予工作对象的一种情感行为[1]。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环节多,程序复杂,尤其是因为穿刺不成功易引发护患纠纷。对患儿及家属予人文关怀不仅局限于娴熟的护理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