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研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血液中铅、锌、钙等元素的含量状况,为低出生体重儿补充锌、钙剂及驱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1月~2006年3月刚入院的新生儿进行血铅、锌、钙元素检测,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和出生体重≥2·5kg新生儿组(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并分析铅中毒组和低血铅两组新生儿血钙和血锌的含量情况。结果:100例新生儿血铅增高30例(占30%),低血钙29例(占29%),血锌低27例(占27%),其中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22例(占22%),低血钙19例(占19%)、低血锌20例(20%)。铅中毒组新生儿血钙、锌的含量明显小于低血铅组的血钙、锌含量。结论: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率高于对照组,血钙、锌的含量低于对照组。钙、锌的缺乏,可致血铅增高。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应注意进行这些有益营养元素的补充并进行驱铅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驱铅治疗前后儿童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6例诊断为铅中毒的患儿(铅中毒组)与同期3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铅中毒组进行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驱铅治疗,并于驱铅前后检测铁、锌、钙、铜4种元素,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驱铅治疗前铅中毒组血中铁、锌、钙、铜水平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8355、7.1538、4.8717、6.2559,均P<0.05),而驱铅治疗后铅中毒组血中铁、锌、钙、铜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34、1.4408、0.3440、0.9864,均P>0.05).结论 铅中毒影响小儿血铁、锌、钙、铜水平,应重视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铅中毒儿童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儿童铅中毒对机体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方法】 选择来医院就诊的 10 2 0例 0~ 18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铅中毒诊断标准 ,将患儿分为铅中毒组和对照组。患儿血铅、血清钙、铁、铜、锌和镁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方法。 【结果】 铅中毒组血清铜和锌水平 [( 17.17± 3 .61) μmol/L和 ( 14 .3 6± 2 .5 0 )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17.96± 2 .91) μmol/L和 ( 15 .2 7± 2 .3 6) μmol/L] (P <0 .0 0 1) ,并且铅与铜和锌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各年龄组 ( <1岁、1~ 5岁、6~ 12岁、13~ 18岁 )的比较发现 ,铅中毒组 6岁以上患儿血清铜、锌水平均低于同年龄对照组 ,2~ 5岁患儿仅血清锌低于对照组 ;<1岁患儿的微量元素在两组之间无差异。 【结论】 铅中毒使儿童机体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降低 ,这有助于指导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铅作业对工人精液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1名铅作业男工和35名对照男工的血铅、血锌、精液铅、精液锌、精子活力、精子计数、精液总量、精液液化时间测定的结果,接铅组血铅及精液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精子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精液铅浓度显著高于血铅浓度;精液中铅浓度与锌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小铅矿作业者的健康状况,对53名采矿工和48名矿石收购及加工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并作血清铅、钙、镁、钠、铜和锌等元素及FEP、尿铅含量测定.两组人员分别设相应对照组.结果:男性采铅工睡眠障碍和记忆力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铅(1.79±0.58)μmol/L、FEP(5.07±2.79)μmol/L和尿铅(0.79±0.5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18±0.09,0.61±0.22,0.01±0.01)μmol/L,血锌明显低于对照组,铜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铅矿石收购和加工人员有类似表现.采铅工37例(69.81%)符合铅吸收诊断标准,7例(13.20%)符合轻度铅中毒诊断标准;铅矿石收购和加工人员中7例(14.58%)符合铅吸收诊断标准.年龄和工龄影响血铅;彝族工血铅明显高于汉族工.调查结果表明,必须认真贯彻四川省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7.
周洪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41-1342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血铅水平与铜、锌、钙、镁、铁含量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儿童铅中毒率与儿童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钨舟法检测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采用火焰吸收光度法检测血铜、锌、钙、镁、铁水平。结果:5 262例体检儿童中,血铅≥100μg/L者471例,铅中毒发生率为8.95%(471/5 262),以轻中度铅中毒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铅中毒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童铅中毒发生率高于女童,以~6岁组儿童铅中毒发生率最高,1~6岁组呈上升趋势,6~12岁组呈下降趋势。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血锌、铁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铅中毒组明显低于非铅中毒组。而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血钙、镁、铜水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中锌、铁等微量元素水平降低,而铜、钙、镁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带血铅、铜、锌水平与血细胞指数及铁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测定纳入研究的433名新生儿脐带血铅、铜、锌、铁水平,铁蛋白、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新生儿脐血铅、铜、锌以及铁浓度分别为4.8(2.9,8.1)μg/dl[中位数(P25,P75)],88.4(34.3,156.8)μg/dl,104.2(49.8,176.2)μg/dl和98.5(32.7,137.1)μg/dl。低血铅组新生儿脐血血锌以及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高血铅组新生儿,而血清铁水平则显著高于高血铅组新生儿(P<0.05)。脐血血铅浓度与血铜、血锌浓度及白细胞水平成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2,0.24及0.30,P均<0.05),而与血清铁成明显负相关(r=-0.25,P<0.05)。结论:孕期铅、铜等微量元素与胚胎期造血以及铁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含量及其与血红蛋白(Hb)、血铅(Pb)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液荧光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371名铅作业工人进行红细胞锌原卟啉、血红蛋白及血铅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铅作业工人血锌原卟啉、血铅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工人血锌原卟啉与血红蛋白、血铅均有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9和0.314。结论:血锌原卟啉是铅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的敏感指标,对职业性铅中毒的早期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铅中毒病例的铅接触史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比较26例儿童铅中毒铅接触史,临床表现(长骨X线改变,血、尿铅水平)及首次驱铅后尿铅水平,治疗前后血液铜、锌、钙、镁和铁水平。结果 26例儿童铅中毒病例的铅接触史,主要为长期居住在蓄电池厂宿舍或附近(65.4%)。大部分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73.1%);4例2~5岁儿童长骨X射线摄片显示,干骺端和或骨骺端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密影;血铅或尿铅与驱铅后的尿铅水平呈正相关(r=0.730、0.796);驱铅治疗后血液铜、锌、钙、镁和铁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发现可疑铅中毒儿童应及时筛查血铅,争取早期干预;建议增加驱铅后尿铅水平对儿童铅中毒的评估;驱铅过程中应注意钙铁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人群包括健康、有生育力的锌和铅金属制造业的工人.铅暴露的工人分成2组:中度铅暴露组和重度铅暴露组.对照组为无职业性铅暴露史的机关工作人员.检测血液和精浆中铅、镉和锌水平,血中锌原卟啉,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精浆中丙二醛;并进行精子分析.研究人群的血液和精浆中镉和锌浓度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重度铅暴露组的丙二醛浓度(反映脂质过氧化)显著升高了约56%,而1 h后的活动精子数减少了约34%.其他精子分析参数与铅暴露参数之间以及血液和精浆中铅、镉和锌浓度之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铅中毒参数(血铅浓度、血中锌原卟啉、精浆铅浓度)与精浆丙二醛浓度之间有正相关性,而与精子活动力(血铅浓度、血中锌原卟啉)呈负相关性.丙二醛浓度的增加伴随着精子活动力的下降.总之,铅暴露,尤其是血铅浓度超过400 μg/L时,导致男性精子活动力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脂质过氧化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吴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9-1181
目的:了解台州市城乡0~3岁儿童血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博晖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1 122例0~3岁儿童的全血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血镁、铜、铁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锌、血铅含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血铅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薛世萍  任为  黄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66-5068
目的:了解兰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血中铅、钙、镁、锌、铜、铁6种矿物元素的水平,为预防儿童矿物元素缺乏和铅中毒、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兰州市城区随机选择4所幼儿园共388名儿童,采指尖血80μl,测钙、镁、锌、铜、铁、铅浓度。结果:男孩的血铅、铜、铁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缺乏率最高,为38.92%。总的铅中毒率为12.63%,但3岁组最高,达到28.57%。铅中毒儿童的钙、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3~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为主,铅中毒率较高。儿童缺钙易导致铅中毒,反之,血铅水平较高也影响钙的吸收。防止儿童缺钙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4-2465
目的比较铅作业工人和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的差异,探讨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铅、尿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蓄电池企业的252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铅组,电子厂205名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铅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则无差异(P0.05),接铅组红细胞锌原卟啉、血铅、尿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166,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406。结论长期接触铅可导致血铅、尿铅浓度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较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2例铅蓄电池制造工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及微量元素铅、铜、锌的研究。发现两组间的染色体畸变率、血铅、血铜、血锌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并进一步发现接触组的血铅、染色体畸变率、血铜、血锌、锌铜比之间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血铅与染色体畸变率有高度显著性正相关(r=0.422,P<0.01),血铅与锌铜比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r=-0.481,P<0.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锌、铁、铜、铅与厌食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厌食症组血锌、铁、铜、铅,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厌食组血锌、铁、铜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铅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研究表明,低锌、铁、铜及高铅可导致儿童厌食症,给予适当地干预可减少厌食症的发生,从而使儿童身体发育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锌的排铅作用及对血液和股骨中铜、铁元素的影响。方法:小鼠连续30 d饮用0.55%醋酸铅水溶液制作铅中毒模型,同时硫酸锌水溶液灌胃为加锌组,依地酸二钠钙注射为阳性药物对照。结果:加锌组小鼠血铅和股骨铅明显降低,血铁和股骨锌含量明显高于铅中毒模型组;其股骨中的锌、铁和锌/铜均明显高于依地酸二钠钙组。结论:硫酸锌对于铅中毒小鼠具有促进排铅作用,它在维持小鼠股骨中微量元素方面优于依地酸二钠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骨密度(BMD)降低与血清硒(Se)、锌(Zn)、铁(Fe)、钙(Ca)、铅(Pb)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BMD,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血硒,等离子体火焰光谱法(ICP)检测血锌,亚铁嗪比色法检测血清铁,偶氮砷Ⅲ染色法检测血钙,速率法测ALP。结果低BMD组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达轻度铅中毒水平;而血清硒、铁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锌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BMD组中血钙及ALP同时增高者占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结论儿童低BMD与高血铅、低血硒、低血清铁有一定关联;而血钙与血ALP同时增高可为早期发现低BMD提供有利诊察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传统教育路径与互联网教育路径在儿童铅中毒排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互联网教育路径治疗儿童铅中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 256例铅中毒患儿及家长纳入研究,按照教育路径随机分为对照组(628例)和观察组(6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路径,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教育路径。比较两组儿童在排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患儿治疗有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3.63%(588例),对照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9.43%(4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574例患儿(91.40%)血铅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462例患儿(73.57%)血铅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57%(619例),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81.37%(5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教育路径能够显著提高铅中毒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有效率,帮助患儿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健康,此种教育模式和路径值得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持续推广并延续到其他疾病的治疗护理中。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多动症与血微量元素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症(ADHD)和血微量元素铅(Pb)、镉(Cd)、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60例ADHD患儿及50例对照组进行血Pb、Cd、Zn、Cu、Fe、Ca、Mg水平测定。结果:ADHD患儿血铅水平93±18.01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0±20.49μg/L(P<0.001),血锌水平62.42±12.8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3.23±13.36μmol/L(P<0.001)。结论:ADHD患儿多伴铅过量、锌缺乏,血铅越高,注意缺陷越明显,在诊治时应常规检测并及早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