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血栓形成和反复流产伴有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P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是由APL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我院消化科最近收治1例误诊为布加综合征的APS患,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AP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如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称为继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econdary APS,SAPS);如单独出现则称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primary APS,PAPS).肺脏是APS的主要受累器官,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APS合并PE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指持续性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出现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或)病态妊娠等一组临床综合征[1],可单独或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同时出现.1992年,Asherson等[2]首先对灾难性APS(CAPS)进行描述,其特点为多发小血管血栓形成,短期内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坏死组织释放炎性因子引起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CAPS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临床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管血栓形成或妊娠并发症为特征,伴有持续阳性的抗磷脂抗体(aPL),包括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β2GPI)抗体。目前血栓性APS的治疗包括血栓事件的一级及二级预防、复发血栓、产科并发症以及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本文对血栓性APS治疗方案的更新及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抗磷脂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以反复发生动脉、静脉血栓或和习惯性流产为临床表现,伴持续性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APL)或抗132糖蛋白Ⅰ(β2GPI)抗体阳性,且多系统受累的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抗磷脂-血栓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 thrombosis syndrome , APE-T)。 APS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无任何诱因,后者多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也可继发于各种感染与肿瘤等。  相似文献   

6.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APS神经系统受累多见,可表现为偏头痛、癫痫、舞蹈病以及脑梗死等.最近我院收治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APS,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7.
朱瑜  杜鹃  谢戬芳 《安徽医学》2024,45(5):659-663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以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实验室标准,血栓形成或病理妊娠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PS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二次打击”学说指出血小板、内皮细胞的重要性,血小板活化作为 APS 征血栓性事件的主要触发机制获得广泛认可。本文就 APS 患者血栓事件形成中抗 β2 糖蛋白Ⅰ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动、静脉血栓形成(包括脑血栓、脑静脉窦血栓、深静脉血栓、冠状动脉血栓、外周动脉血栓、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A)。上述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共存。  相似文献   

9.
抗磷脂综合征对妊娠的影响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飞玲  黄艳莉 《右江医学》2005,33(6):657-658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抗磷脂抗体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和产科并发症。后者主要包括复发性妊娠丢失、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患者血液中出现多种针对带负电荷的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即抗磷脂抗体(APA),主要包括狼疮抗磷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和抗磷脂酸抗体(aPA)等。目前APS成为复发性自然流产及病理产科的主要免疫因素,是近年来产科研究的热点。抗磷脂抗体阳性者若不予治疗,自然流产率高达50%~90%。因此,这类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应到医院就诊,进行病因筛查,阳性者进行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笔者就APS对妊娠的影响及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动脉/静脉血栓和/或病理妊娠。肾脏病变虽不是APS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却是APS的主要靶器官,肾血管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血栓,从而引起APS肾病(APSN)。本文就以肾功能受损为首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及多系统。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一旦合并APS可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极易发生胎盘血栓形成。同时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可通过破坏滋养细胞功能等多种机制造成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死亡及其他不良结局。APS患者一旦发生产科合并症则被称为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PS,OAPS)。本文就OAPS的诊断及分型、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诊治现状及远期随访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抗磷脂综合征误诊布加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血栓形成和反复流产伴有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P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是由APL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我院消化科最近收治1例误诊为布加综合征的APS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腹胀伴双下肢浮肿1月于2006年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5月20日出现腹胀伴双下肢浮肿,于地方医院行B超示腹腔大量腹水,自用利尿剂治疗后有所好转,双下肢浮肿消退,后再度出现浮肿伴纳差,活动后气促。…  相似文献   

13.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以血清中持续出现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ty,APA)并伴有动-静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妊娠丢失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自身免疫性疾病。APS导致妊娠丢失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于前列环素学说,认为APA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栓素/前列环素比值失调,  相似文献   

14.
王燕  侯松萍  王先文 《吉林医学》2013,(8):1593-1594
<正>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国际上将不伴有自身免疫性、感染性和肿瘤性疾病的APS称为原发性APS(primary APS,PAPS),否则称为继发性APS(secondary APS,SAPS)。其作为引起肺栓塞的原发病并不少见,但临床医生对此病诊治认识不足,很容易被临床漏诊、误诊。近期收治1例,  相似文献   

15.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伴有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腹胀、腹痛10天,咳嗽1周于2005年12月27日入院。患者于12月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在本院诊断明确的57例AP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学特点.结果 57例中男性14例(24.6%),女性43例(75.4%),确诊时平均年龄(37±14)岁;原发性APS 21例(36.8%),继发性APS 36例(63.2%).血栓发生率71.9%,血栓复发率41.5%,原发性APS的血栓复发率高于继发性APS(P<0.05);病态妊娠发生率63.3%.本组患者65.4%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L)阳性,71.9%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42%血小板减少.在确诊APS前,43.9%被诊断为血栓事件,33.3%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8.8%被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结论 APS临床表现以血栓形成、病态妊娠为主,免疫学特点为高滴度的ACL和(或)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APS临床症状多样化导致其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孙玲  张烜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238-3240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动脉/静脉血栓和/或病理妊娠。1992年Asherson首次报道10例APL阳性的患者,均在短期(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多血管栓塞和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其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APL均阳性,故命名为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CAPS)。不到1%的APS患者会出现CAPS,部分CAPS患者既往未诊断APS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称“de-novo”CAPS。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CAPS预后,本文就CAPS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抗磷脂综合征致复发性自然流产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医学综述》2013,(23):4337-4340
复发性流产(RPL)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以上20周前的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PL)引起的一组反复动脉或静脉血栓、流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APS引起RPL的发病机制可能与APL、补体、内皮细胞、膜联蛋白有关.目前治疗APS导致的RPL后妊娠的方法主要是抗凝治疗,如肝素、阿司匹林等.对这些方法加以比较有利于临床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岚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98-900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PL)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APS引起血栓形成主要与其影响内皮细胞蛋白、血小板功能、抗凝及纤溶系统等有关.恶性抗磷脂综合征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AP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还必须排除其他自身免疫病和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血栓.主要治疗原则是防治血栓和流产的再发及对症处理,因此患者需长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本文通过对1例以急性肾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APS的血栓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抗磷脂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由抗磷脂结合蛋白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静脉或动脉血栓,和/或习惯性流产或死胎。1999年国际APS工作组在日本札幌(Sapporo)制定了APS诊治标准~([1]),并在2006年ISTH会议上做了修订~([2]),我刊亦做了全面介绍~([3]),以后国际上又相继提出了多个有关的指南,这些已成为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