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优化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细胞的分离方法,以获得足量和纯净的肉芽肿活细胞,流式检测确定细胞的分离效果。方法 血吸虫尾蚴经皮感染C57BL/6小鼠,于感染后6周、12周剖杀小鼠,取肝脏,采用Ⅳ型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肉芽肿细胞,并对胶原酶浓度及消化时间进行探索;进行流式检测,分析粒细胞、淋巴细胞和CD4+T的分离效果。结果 感染6周小鼠肝脏的Ⅳ型胶原酶最佳浓度为0.25 mg/mL,最佳消化时间为30 min(第一步)和30 min(第二步),流式细胞仪检测该条件可获得较高比例CD4+T细胞;而感染12周小鼠的肝脏,Ⅳ型胶原酶最佳浓度为0.3 mg/mL,消化时间分别为40、30 min,流式检测此条件可获得更高比例的CD4+T细胞。结论 急慢性肝脏肉芽肿细胞的分离所需Ⅳ型胶原酶的浓度不同;采用本研究优化的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可获得大量、纯净的肉芽肿活细胞,并且细胞表面标志保存完好,为研究日本血吸虫肝脏肉芽肿的细胞机制提供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曲酸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46.7吞噬马尔尼菲蓝状菌的影响。方法 50、100、200 μg/mL曲酸与巨噬细胞共孵育1 h后,实验组加入钙荧光白染色的马尔尼菲蓝状菌共同培养,以不加曲酸组为对照组,2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吞噬马尔尼菲蓝状菌的情况,计算吞噬指数;72 h后离心收集培养液中的细胞,多聚甲醛固定,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及马尔尼菲蓝状菌超微结构变化。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检测巨噬细胞释放的过氧化氢(H2O2)及亚硝根离子(NO2-)的浓度。结果 在荧光显微镜下曲酸组巨噬细胞(200 μg/mL)的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曲酸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F=230.865,P<0.01)。在电子显微镜下曲酸组的巨噬细胞吞噬及消化能力增加,上清液中的H2O2浓度也增加,但NO2-的浓度未见增加。结论 曲酸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杀伤马尔尼菲蓝状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淡色库蚊Bt毒素受体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基因,并对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提取淡色库蚊RNA,通过RT-PCR扩增氨肽酶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纯化PCR产物连接至pMD19-T载体,阳性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后进行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APN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结果 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383 bp(含终止密码子),编码460个氨基酸,与致倦库蚊XM_001862270.1序列的同源性为100%.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52.9 kDa,等电点为4.98.前21个氨基酸为N-末端的信号肽,存在2个N-糖基化位点( 93NLT95169NVS171).具有肽酶家族M1的序列特征,锌结合位点HEXXH和谷氨酸锌化氨肽酶的保守结构GAMEN.结论 成功克隆了淡色库蚊氨肽酶N基因并对APN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探讨淡色库蚊APN的功能及Bt毒素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徐州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中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特征,提高对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流行及耐药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徐州市医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0~3岁)腹泻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病原学检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最低抑菌浓度法测定鼠伤寒沙门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用双纸片协同法来确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表型,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1 343份腹泻标本中检出178株沙门氏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为72株(5.36%);5年间,沙门菌(χ趋势2=21.23,P<0.01)和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16.02,P<0.01);鼠伤寒血清型在沙门菌中的占比为40.45%,亦呈逐年增高的趋势(χ趋势2=18.47,P<0.01)。90.28%的鼠伤寒沙门菌为多重耐药菌,对临床首选儿科用药—头孢他定(25.0%)和头孢曲松(37.50%)的耐药率均高于20%;产ESBLs表型阳性株对氨苄西林/他唑巴坦(χ2=4.57,P<0.05)、头孢吡肟(χ2=38.66,P<0.01)、氨曲南(χ2=45.53, P<0.01)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表型株。9株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出现4簇100%一致PFGE带型。结论 近5年,婴幼儿腹泻患者中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存在小范围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福建省腹泻患者与健康人群分离的沙门菌毒力基因sitC及iroN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两种毒力基因在福建省分离率较高的4种常见血清型沙门菌中的分布差异,为进一步有效防控沙门菌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福建省从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到的沙门菌166株,其中腹泻患者121株、健康人群45株,包括鼠伤寒、肠炎、德尔卑和斯坦利四种血清型,运用常规PCR方法扩增毒力基因sitC及iroN。结果 毒力基因sitC及iroN在166株沙门菌分离株中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1.81%(86株)和39.76%(66株)。在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群两个组别中,sitC及iroN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sitC2=0.347,P=0.556;χiroN2=3.322,P=0.068)。在鼠伤寒、肠炎、德尔卑和斯坦利四种血清型中,sitC及iroN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sitC2=11.634,P=0.009;χiroN2=15.020,P=0.002)。sitC+iroN+及sitC-iroN-是最常见的基因携带模式。结论 福建省沙门菌分离株中均检出了一定比例的sitC和iroN毒力基因。这两个毒力基因的分布存在血清型差异,但在健康人群和腹泻病人的沙门菌分离株中不存在分布差异。所以健康人群的沙门菌分离株与腹泻病人的沙门菌分离株一样都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一定的致病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滇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贝氏柯克斯体感染情况。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课题组以云南省玉龙县、剑川县和梁河县鼠疫疫源地为采样点,使用夹夜法在不同季节、不同海拔、不同生境捕获野外鼠形动物,收集到2 524份肝脾样本。采用巢氏PCR方法对Q热病原体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 Cb)Com1基因的保守片段进行扩增。应用SPSS20.0软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疫源地、海拔梯度、生境、季节、性别间Cb在野外鼠形动物中的流行分布情况。结果 检测2 524份样本,Cb阳性23份,阳性率为0.91%。检出Cb的鼠形动物包括齐氏姬鼠、中华姬鼠、黄胸鼠、社鼠、锡金小鼠、大绒鼠、臭鼩鼱和毛猬。不同生境、性别间野外鼠形动物Cb阳性率无差异(χ生境2=6.514,χ性别2=0.076,P>0.05);季节间Cb阳性率春季(2.44%)高于秋季(0.37%)(χ2=11.550,P<0.008);剑川鼠疫疫源地Cb阳性率(1.46%)高于玉龙鼠疫疫源地(0.34%)(χ2=6.121,P<0.017);剑川鼠疫疫源地海拔2 450 m以上野外鼠形动物Cb阳性率(4.64%)高于2450m以下(0.13%)(χ2=28.504,P<0.001)。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滇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Cb Com1序列和Genbank相关参考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滇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Cb阳性率较低,但野外鼠形动物Cb感染广泛,Cb Com1基因片段在野外鼠形动物中呈现出高度保守的流行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2018—2020年临床血培养检出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感染特征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防止院内感染、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临床早期经验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分离的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48株,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感染CRAB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热裂解法提取DNA,并应用PCR的方法检测常见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OXA-23、OXA-51、NDM-1)及插入序列ISAba-1、整合酶Int I基因。结果 在所有XDR-AB中重症医学科的检出率最高,占6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炎、恶性肿瘤、静脉穿刺置管、输血、气管插管、尿管插管、胃管插管及支气管镜检查与血流感染CRAB有关(P<0.05),且肺炎(OR=81.894)是血流感染CRAB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689,P<0.05)。多重耐药菌(13株)和广泛耐药菌(19株)均携带有OXA-23与OXA-51基因。敏感菌株中OXA-51基因检出率为43.8%,没有检测出OXA-23基因。48株菌株均没有检测出NDM-1基因。耐药基因OXA-23、OXA-51、ISAba-1的检出率在耐药菌和敏感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OXA-232=48.000,χOXA-512=13.066,χISAba-12=15.709,均P<0.05)。结论 肺炎为我院血流感染CRAB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恶性肿瘤的患者感染CRAB的风险是有恶性肿瘤患者的21倍。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为OXA-23型与OXA-51型菌株,且携带有OXA-23耐药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为100%,未携带该耐药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该类药物均呈敏感,提示OXA-23基因可能是造成CRAB耐药的原因,临床应加强院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该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暴发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海拔地区1 531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耐药特征,为高海拔地区耐药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青海省1 531株MTB,采用比例法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6种常用抗结核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31株MTB总耐药率32.98%(505/1 531),单耐药率12.34%(189/1 531),多耐药率5.75%(88/1 531),耐多药率14.89%(228/1 531),广泛耐药率1.1%(17/1 531),利福平耐药率18.16%(278/1 531),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治患者总耐药率、利福平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χ总耐药率2=505.00,P<0.01;χ利福平耐药率2=27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离的菌株对6种抗结核药物中的一种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NH、SM、RFP、EMB、OFX、KM。单耐药谱以单耐SM占比最高;多耐药谱有7种类型,同时耐INH、SM占比最高;耐多药谱有16种类型,同时耐INH、RFP、SM、EMB占比最高。人群特征来看,总耐药率男性高于女性;青年组高于中、老年组;民族由高到低依次为汉族、回族、其他民族、藏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青海省耐药结核病高于全国水平,可能与本地区高寒缺氧、耐药结核病诊治医疗资源有限等有关,今后的工作应加强政府承诺,加强耐药结核病的发现和治疗,尤其是初治患者的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温州市弯曲菌引起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弯曲菌的耐药状况、分子型别特征。方法 在2017至2019年间对2家温州市区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和常规生化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进一步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 typing, MLST)研究。结果 909例腹泻病例弯曲菌检出率为10.2%(93/909),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阳性率分别为8.9%(81/909)和1.3%(12/909)。6个年龄组间及不同季节的弯曲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年龄2=2.09,P>0.05;χ季节2=0.468,P>0.05)。93株弯曲菌对11种抗菌药物共产生了22种耐药谱,耐萘啶酸(Nalidixic acid, NA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谱型最多,占38.7%(36/93)。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多重耐药率(耐3种以上抗生素)分别为42.0%(34/81)、50.0%(6/12)。MLST分型结果显示本地分离株中,空肠弯曲菌被分成54 种ST型,含15 个克隆群,最多的克隆群为ST45CC,占11.1%(9/81),结肠弯曲菌分为8 种ST型,主要的克隆群为ST828CC,占83.3%(10/12)。本研究共发现16个新的ST型。结论 温州市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弯曲菌已成为主要病原,且呈现很高的多重耐药性,在遗传特征上表现为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海南省省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海南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9年海南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所有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验确证为结核分枝杆菌,并且对主要抗结核药品(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肺结核患者,共纳入1229例。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出现耐多药的影响因素。 结果 1229例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41.66%(512/1229),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耐药率分别为21.01%(137/652)和64.99%(37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00,P<0.001)。4种抗结核药品耐药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利福平(32.06%,394/1229)、异烟肼(31.49%,387/1229)、链霉素(21.24%,261/1229)和乙胺丁醇(9.93%,122/1229)。2015—2019年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年平均下降5.10%[(0.391/0.482)1/4-1],耐多药率年平均下降4.07%[(0.249/0.294)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趋势 2=8.837,P=0.003; χ 趋势 2=4.802,P=0.028)。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患者耐多药发生风险是初治患者的12.305(6.778~22.337)倍,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耐多药发生风险是非高尿酸血症者的2.720(1.064~6.951)倍,肺部有空洞者耐多药发生风险是无空洞者的2.017(1.143~3.560)倍。 结论 海南省肺结核患者耐药水平较高。肺结核患者中复治、并发高尿酸血症及肺部有空洞患者是耐多药的高危人群,应对其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北京市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和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在北京市16个区捕获鼠形动物,使用PCR方法检测巴尔通体gltA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共采集7属9种鼠形动物样本448份,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样本46份,总阳性率为10.3%,且阳性率在鼠种间、地区间和生境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鼠种=114.980,X2地区=22.133,X2生境=96.466,P均<0.001)。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40份样本序列位于进化树上的8个不同分支,提示北京市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存在遗传多样性。结论 巴尔通体在北京市鼠形动物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遗传多样性,本地人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市结核病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7年上海市新登记肺结核患者34 165例,其中9746株培阳分枝杆菌菌株由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送至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菌群鉴定和固体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排除1377株(14.13%)非结核分枝杆菌、307株(3.15%)无药敏试验结果、63株(0.65%)15岁以下患者的菌株、556株(5.70%)登记号缺失或重复的菌株,最终纳入7443株(76.37%)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分析。利用SAS 9.4软件分析上海市结核病耐药特征,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当理论频数<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双侧P值;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进行趋势性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耐药结核病与耐多药结核病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结核病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多耐药率分别为21.03% (1565/7443)、4.98% (371/7443)和4.16% (310/7443),其中前两者呈现下降趋势( χ 趋势 2 =15.685,P=0.004; χ 趋势 2 =6.554,P=0.011)。上海市2013—2017年结核病患者对任意耐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总耐药率分别为6.01% (447/7443),11.41% (849/7443),15.75% (1172/7443)和4.61% (343/7443),4种药物的总耐药率均有下降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趋势 2 =7.777, P=0.005; χ 趋势 2 =7.221, P=0.007; χ 趋势 2 =9.260, P=0.002; χ 趋势 2 =20.562, P=0.000)。结核病患者对单耐药、耐2种、耐3种、耐4种药的总耐药率分别为11.88% (884/7443)、4.25% (316/7443)、2.22% (165/7443)、2.69% (200/74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患者发生耐药与耐多药结核病的风险较低(β=-0.543,Wald χ 2=23.036,P<0.001,OR=0.581,95%CI:0.466~0.725;β=-0.797,Wald χ 2=11.538,P=0.001,OR=0.451,95%CI:0.285~0.714),复治患者发生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的风险较高(β=0.904,Wald χ 2=93.722,P<0.001,OR=2.469,95%CI:2.056~2.964;β=1.636,Wald χ 2=153.545,P<0.001,OR=5.135,95%CI:3.964~6.652)。结论 上海市结核病的耐药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耐药与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风险在≥65岁患者中较低,在复治患者中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学生肺结核疫情变化情况,为“十四五”期间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现住址和发病日期为条件,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子系统》中导出2016—2020年重庆市学生肺结核疫情数据,分析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三间分布情况。结果: 2016—2020年,重庆市学生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78/10万(9453/2798.44万),从2016年的32.22/10万(1741/540.43万)上升至2018年的37.78/10万(2101/556.11万),再下降至2020年的29.64/10万(1729/583.42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 χ 2=17.53,P<0.001);病原学阳性学生肺结核患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09/10万(2543/2798.44万),报告发病率从5.51/10万(298/540.43万)上升至13.18/10万(769/583.42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41.89,P<0.001)。各年度报告发病率高峰期均发生在学生高考体检的3月和12月及入学体检的9月,发病率介于11.47%(241/2101)~15.85%(276/1741)。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年龄集中在16~18岁[47.73%(4512/9453)];其中,13~15岁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占比逐年上升[由12.94%(263/2032)上升至21.11%(365/1729)],而16~18岁和19~22岁患者占比均逐年下降[分别由52.31%(1063/2032)和32.34%(563/1741)下降至43.78%(757/1729)和26.32%(455/1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63.18、35.73、20.34,P值均<0.001)。各地区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前4位依次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33.37%(3154/9453)]、主城新区[23.79%(2249/9453)]、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3.76%(2246/9453)]和中心城区[19.08%(1804/9453)],不同区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P<0.001)。结论: 重庆市学生肺结核疫情较为严重,主动筛查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6~18岁年龄段和处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等重点地区的学生群体是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1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全区制定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6—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分离的MTB的耐药情况,分析耐药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全省9个耐药监测点培养阳性的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羧酸肼(PNB/TCH)生长试验法进行菌种初步鉴定。对MTB菌株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m)、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PAS)共9种抗结核药品的敏感性试验,描述耐药谱和耐药水平。 结果 1434株MTB菌株中有1261株分离自初治患者,173株分离自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为19.04%(273/1434),单耐药率为11.65%(167/1434),多耐药率为3.56%(51/1434),耐多药率为3.84%(55/1434)。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28.90%,50/173)和耐多药率(12.14%,21/173)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总耐药率为17.68%(223/1261),耐多药率为2.70%(34/1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9,P=0.000;χ2=36.775,P=0.000)。耐药谱有42种,耐药菌株对9种抗结核药品的任一耐药率依次为:Sm(9.90%,142/1434)>INH(8.30%,119/1434)>RFP(5.93%,85/1434)>Ofx(3.63%,52/1434)>EMB(2.30%,33/1434)>Km(0.98%,14/1434)>Cm(0.77%,11/1434)、PAS(0.77%,11/1434)>Pto(0.63%,9/1434)。2016—2019各年度的总耐药率分别为17.69%(66/373)、22.34%(63/282)、20.31%(78/384)、16.71%(66/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趋势 2=0.248,P=0.619)。结论 福建省耐药处于较低水平,耐药呈复杂性和多样性,应重视患者的耐药筛查,加强耐药患者的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