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伴有颅内出血,尤其是出血较大或血肿位于颞叶的CVT病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22例伴有颅内出血的CVT病人(其中肝素抗凝16例)的临床转归和血肿的变化。结果 肝素治疗组16例,无血肿再发和扩大,治疗达临床痊愈;非抗凝组死亡1例,新发血肿2例。结论 对于该类病人静脉肝素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早期诊断及早抗凝治疗以及适当的抗凝强度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静脉血栓(CVT)的CT影像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DSA确诊CVT患者的头颅CT影像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CT静脉血管造影(CTV)表现.结果 CT平扫:3例索带状高密度,2例上矢状窦三角形高密度,4例静脉性脑梗塞;CT增强扫描:2例CT增强上矢状窦三角形低密度,6例脑实质水肿;CTV:10例CTV显示相应静脉窦闭塞、不规则狭窄或充盈缺损;3例头颅CT平扫、增强扫描及CTV未见异常.结论 头颅CT平扫、增强扫描结合CT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短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瑞  蒲传强  田成林  杨飞 《西部医学》2010,22(5):826-828,830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36例CVT患者的短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CVT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36例CVT患者中治愈45例,好转62例,无效29例,其中死亡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颅内实质病变、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颅内压≥400mm H2O、双侧横窦血栓以及直窦血栓是提示CVT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精神障碍和颅内深静脉系统血栓有提示预后不良的倾向。多变量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拴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VT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急性期死亡率为1.5%,78.7%的患者可缓解。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发生于颅内静脉或静脉窦的一种少见血栓形成疾病。该文就CVT的病因、机制、诊断、治疗、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产褥期上矢状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T对产褥期脑静脉血栓(C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例临床怀疑或随诊CVT的患者行CT检查。患者23~25岁,产后3~17天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失语、抽搐发作及意识障碍等。结果 CVT在CT上表现为脑水肿低密度区内小片状高密度出血灶,特征性变化为平扫时可见硬膜窦内异常高密度及脑实质静脉增高即“条索征”,强化后硬膜窦内呈“空三角征”。结论 CT可准确地显示CVT的图像学改变,与MRI、MRV、DSA技术相结合,是诊断脑静脉病变可靠、有效和快捷的检查方法。x  相似文献   

6.
薛飞陈彦 《吉林医学》2014,(6):1273-1275
<正>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统称脑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与动脉血栓相比,CVT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年发病率大约为5/100万,约占所有卒中的0.5%~1%[1]。CVT是一种不常见的卒中类型,其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病因复杂,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对CVT的治疗主要有抗凝及血管内治疗等手段。本文分析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CVT的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us thrombosis,CVT)是一种不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比起一般动脉堵塞引起的脑中风,其发生率较低,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种脑血管病变。现将已经明确诊断CVT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杜斌  刘枫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8-18
目的:总结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32例、女50例,男女比例1:1.6,年龄17~78岁。以亚急性起病最多,头痛为最常见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左横窦/乙状窦受累最为常见,根据病情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结果:67例好转,9例效果不佳,死亡4例。结论:认识CVT的临床特点并及时行MRI及MRV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早期采用溶栓、抗凝等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晨雷  曲辉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4):222-223,24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男14例,女11例)CVT病人的CT、MR/(MRV)、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CT检查可为CV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其特异性高,但阳性率低。MR/(MRV)可直接描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当CT和MR不能明确诊断,特别是在皮质静脉血栓形成时,须行DSA。结论对急诊CT正常或可疑的CVT病例,应及时行MRI及MRV检查。急诊CT结合MR/和MRV是目前诊断CVT首选的检查方法。DSA是确诊CVT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2例CV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CVT临床症状可被分成5型:(1)单纯颅内压升高;(2)限局性大脑体征;(3)海绵窦综合征;(4)亚急性脑病;(5)下常见的表现。影像学检查MRV特别是DSA是诊断CVT的最佳手段。病因以妊娠产褥期、感染及口服避孕药最多见。结论 根据CVT的临床特点及彩像学表现?并辅以常见病因分析可对本病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CVT)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确诊的34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VT多见于老年人和产褥期妇女,本组病例两者合占76.5%。CVT共同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颅内高压、卒中样以及脑病。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怀疑CVT者应做MRI+MRV检查,仍不能肯定诊断者则应行DSA检查。MRI+MRV是诊断CVT的首选方法,DSA是诊断CVT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脑静脉血栓(CVT)形成的相关因素与疗效分析。方法:给予本院34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CVT患者脱水、抗凝治疗,同时给予激素治疗23例,给予肝素或低分子素治疗28例,尿活素静脉窦内置管接触性溶栓20例,全部患者给予华法林口服,进行抗凝血治疗。结果:本组治疗后的总有效31例(91.18%),3例无效均为视力未恢复正常。发病相关因素有子痫前期毛细血管受损而组织液外溢13例(38.24%)、产后长时间卧床10例(29.41%)、产后大量出汗7例(20.59%)、发病前未进行防治血栓措施4例(11.76%)。4个月后复查,2例患者部分再通,其余均完全康复。结论:早期给予重度子痫前期并CVT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可得到很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陈俊红  魏薇  衣晶   《中国医学工程》2013,(1):31+33-31,3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增加对本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VT病例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30例CVT中的22例首发症状为头痛,5例癫痫发作,其中3例意识不清,10例患者初始被误诊,误诊率为33.3%,24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10例接受DSA检查,24例病情改善,1例病情无变化,5例死亡。结论 CVT临床缺乏特异性,因而误诊率较高,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低发病率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故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可达50.0%[1]。如何早期明确诊断CVT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文探讨CVT的早期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及治疗方法。1资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4例自发性低颅压(SIH)并发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患者的临床、颅脑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的特征.4例患者均存在SIH和CVT的影像学表现,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强化和“脑下垂”样征象是其常见的特征性表现,其中上矢状窦静脉血栓2例,皮层静脉血栓2例;颅脑MRI和MRV检查是诊断SIH并发CVT的主要手段;纠正低颅压和抗凝治疗有效.SIH患者头痛性质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和体征时,需高度警惕继发CVT的可能,颅脑MRI和MRV检查是辅助诊断SIH和CVT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雅娟  汪凯  李友海 《安徽医学》2009,30(3):339-342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为静脉性缺血性卒中综合征。发病率约5/106,并占所有卒中的0.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CVT作为一种非感染性疾病,病因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变。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MRI及MRA的应用使得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一线治疗以肝素抗凝为主,有些病例中则需更积极有力的治疗,如血管内介入局部溶栓或血栓切除术等。预后逐渐趋于良好。1CVT定义和历史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为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是一少见的脑血管病。成年人群CVT的年发病率为(3~4)/100万,儿童约为7/100万[2]。早在19世纪初Ribe首次提出了CVT的概念,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累及上矢状窦导致双侧或单侧局灶损害,癫痫发作,昏迷等通常导致死亡,病死率高达30%~50%[1]。当时CVT主要靠尸体解剖发现并证实,常表现为出血性病灶,因此往往被认为系使用肝素不当所致的动脉性卒中。过去的25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MRI及MRA的应用使得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现在CVT被认为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疾病,临床表现丰...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病。本病特点: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过去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病死率近50%,被认为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随着MRI、MRV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较前显著增高,近期文献报道,CVT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CVT病死率降为5%~30%。所以早期诊断、正规治疗是关系到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关键问题。现将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9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结果 年龄多在 2 0~ 4 0岁 ,多数为急性起病 ,早期表现为头痛(10 0 % )、呕吐 (6 6 .6 % )、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 ,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局限性梗死灶及伴有渗血或血肿 ,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 ,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 ,应用脱水、间断穿刺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 ,并辅以口服华法林抗凝及病因治疗等 ,9例病人中 ,4例基本痊愈 ,4例症状好转 ,1例自动出院。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 ,应高度怀疑CVT ,及时行MRI及MRA或DSA联合检查 ,可明确诊断。该病一经确诊 ,应尽早开始治疗。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血栓异常信号以及继发静脉性脑实质改变,探讨磁共振多对比加权序列(T1WI、T2WI、FLAIR、DWI以及TOF-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怀疑有CVT入院的患者,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在磁共振多序列对比加...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T)为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误诊率可达50%。而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并不少见。随着新的影像技术(CT、MRI、DSA)不断普及和发展,对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6年8月收治并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16例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患者(CVT)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