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郭丰  宋伟  王剑  袁岚 《江苏中医药》2016,48(9):60-6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B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加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2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后MAP、HR低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小于A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苏醒期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穴组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LX  Li J  Ren XJ  Liu YN  Wang BG 《针刺研究》2010,35(5):368-374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组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吸入全麻及其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全麻组(A组)、近端电针+七氟烷全麻组(B组)和远端电针+七氟烷全麻组(C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对B组和C组患者进行电针,B组为开颅侧切口近端穴位,风池透天柱连攒竹透鱼腰;C组为开颅侧切口远端穴位,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A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导线,不进行电刺激。各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出浓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患者对近端穴组的电刺激敏感度明显大于远端穴组,其平均刺激电流强度为(0.44±0.32)mA,低于远端的3个穴组(P0.01)。B组和C组的七氟烷呼出浓度和MAC,在开颅期、颅内期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P0.05,P0.01),B组节省七氟烷用量平均为8.34%,略低于C组(9.62%)。C组在钻骨后、开骨瓣后、剪开硬膜这几个时间点BIS值高于A组(P0.05),而B组在各时间点BIS值与A组相近。B组和C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小于A组(P0.05,P0.01)。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不同穴组电针复合七氟烷麻醉,均能够降低七氟烷用量,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其中,近端穴组电针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日间手术患儿6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成三组:A组(七氟烷组)、B组(苏太尼组)和C组(苏芬太尼组复合七氟烷组),每组各20例。A组静注丙泊酚3mg·kg-1后采用3%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B组静注丙泊酚3mg·kg-1后再静注苏芬太尼0.5μg·kg-1;C组在A组基础上再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1μg·kg-1。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以及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高于B、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需要面罩加压给氧)的发生率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日间短小手术应用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安全、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需行手术治疗的小儿30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0例。A组、B组、C组分别于术前30 min给予0.5μg/kg、1μg/kg的右美托咪定、0.4 mL生理盐水,均给予等剂量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给予七氟烷吸入、间断静注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之间,术毕前10 min停止七氟烷吸入。比较3组滴鼻前、滴鼻后3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OAA/S评分;记录3组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A、B组滴鼻后3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OAA/S评分均更低(P均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均0.05);3组患儿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比较,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且A组、B组心动过速、高血压、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术前30 min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可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镇静效果更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肌松镇痛药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静注小剂量0.05 mg/kg维库溴胺和2μg/kg芬太尼插管组)和B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静注常规剂量0.1 mg/kg维库溴胺和3μg/kg芬太尼插管组),每组30例,术中用七氟醚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及拔管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 O2)均无明显影响,没有造成缺氧;建立气腹后生命体征及气道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造成二氧化碳(CO2)蓄积,A组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肌松镇痛药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手术周转率。  相似文献   

6.
张力  彭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29-30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方式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拟行急诊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A组20例),阿曲库铵组(B组2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A组吸入呼气末浓度〈3%的七氟醚,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芬太尼2ug/kg,B组则吸A.0.5%~1.5%异氟烷维持浅麻醉,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阿曲库铵0.2mg/kg和芬太尼2ug/kg,待术者关闭腹膜层时即关闭A组七氟醚或B组异氟烷,同时开大氧流量至6L/min,加快麻醉气体的排除。记录两组患者胎儿娩出时5min的Apgar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缩宫素用量、术毕至拔管时间、术毕至离室时间。结果:A组术毕至拔管时间、术毕至离室时间均比B组时间短,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可缩短产妇术毕至拔管时间和术毕至离室时间,可能有助于降低残余肌松对产妇的生理影响,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电针辅助快通道麻醉与单纯快通道麻醉对泌尿外科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mPCNL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辅助快通道麻醉组)、对照组(快通道麻醉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1~2μg/kg、8%七氟醚面罩法吸入、罗库溴铵0.5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气管内吸入七氟醚和静脉泵注瑞捷芬太尼维持麻醉。试验组于全麻诱导前20min选取双侧内关、内麻点、合谷、阳溪、中极、气冲、足五里穴位,进针得气后分别通电刺激至术后麻醉全醒拔出气管导管后30min。观察记录麻醉维持药用量、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有无恶心呕吐及寒战、留置导尿管对尿道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①试验组术中瑞捷芬太尼、七氟醚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瑞捷芬太尼:(5.27±1.23)μg/kg·h vs(7.35±1.70)μg/kg·h;七氟醚:(1.12±0.43)vol%vs(2.35±0.87)vol%,均P0.001]。②试验组中意识恢复、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意识恢复:(5.65±2.34)min vs(8.87±6.84)min,P0.01;拔管:(7.23±4.35)min vs(10.62±8.16)min,P0.05]。③试验组麻醉苏醒后恶心呕吐、寒战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④试验组中留置导尿管对尿道刺激的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电针辅助麻醉可减少泌尿外科mPCNL快通道麻醉瑞捷芬太尼、七氟醚麻醉药用量,减少麻醉恢复期患者恶心呕吐、寒战和留置导尿管的刺激反应,可加快mPCNL患者麻醉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七氟醚复合喉罩全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喉罩全麻及异丙酚-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肌注氯胺酮5~8mg/kg行基础麻醉后采用异丙酚5~10mg/(kg·h)和氯胺酮1-2mg/(kg·h)持续静脉微泵注射维持麻醉,B组面罩半紧闭吸入6%七氟醚,氧流量6L/L,待下颌关节较松弛根据患儿体重置人相应大小的喉罩,七氟醚维持浓度在2%~3%之间。两组患儿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心率、血压及脉氧饱和度,并记录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B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等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P0.05),但B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喉罩全麻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七氟烷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唇腭裂患者,6岁以下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量浓度5%~7%吸入氧6 L/min快速吸入麻醉诱导,6岁以上患儿静注芬太尼1μg/kg,同时吸入七氟烷,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气管插管。术中七氟烷吸入量浓度维持2%~3%+吸入氧1~3 L/min,保持患儿自主呼吸存在。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5.8±11.5)s,疼痛反射消失时间(144.0±21.5)s,苏醒时间(3.92±1.25)min。烦躁5例。无一例术后恶心呕吐。插管时MAP和HR稍有增快,插管后恢复诱导前水平;Sp(O2)无显著改变。结论七氟烷气味芬芳,诱导迅速,术中可不需肌松弛剂,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较好的吸入麻醉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行人工流产术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静注异丙酚2 mg/kg,B组静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1μg/kg,C组静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μg/kg。观察3组患者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B、C组诱导时间均快于A组(P<0.05),苏醒时间B组快于C组且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异丙酚用量B、C组均少于A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C组大于A、B组(P<0.05)。结论1μg/kg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术,不仅能提供满意的镇痛,而且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7 d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年龄65~85岁,体质量55~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60例,B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μg/kg,随后以0.2μg/(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A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负荷剂量输注完毕5 min后,2组均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0.4μg/kg、依托咪酯0.1~0.3 mg/kg和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呼气末靶浓度1%~3%),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5~25μg,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06~0.1mg/kg,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记录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24 h内谵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 d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B组术后7 d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麻醉术后1,7 d躁动及谵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吸入全麻麻醉维持期及其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加七氟烷复合麻醉组(T组,n=40)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选择开颅侧穴位,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连接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100 Hz。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行针和电刺激。两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3 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小肺泡气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T组在开颅期、颅内期(颅内操作10 min、20 min、30 min)各时间点所需七氟烷呼出浓度均显著低于S组(P<0.05),节省七氟烷用量10.37%。两组都能够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T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小于S组(P<0.01)。T组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明显减少七氟烷用量,并能够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维持期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S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A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开始前至手术结束进行电针刺激,选择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S组患者不进行电针.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A组在开颅期、颅内期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S组(P<0.05,P<0.01),平均节省七氟烷用量9.62%.A组的BIS值在个别时间点(钻骨孔后、开骨瓣后、剪开硬膜)高于S组(均P<0.05).A组的恢复期各观察时间均明显少于S组(均P<0.01).麻醉恢复期A组无躁动发生,发生恶心呕吐1例;S组发生躁动2例、恶心呕吐3例.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减少七氟烷用量,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LX  He Y  Ren XJ  Li SQ  Han RQ  Wang BG 《中国针灸》2010,30(8):669-673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维持期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S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A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开始前至手术结束进行电针刺激,选择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S组患者不进行电针。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A组在开颅期、颅内期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S组(P0.05,P0.01),平均节省七氟烷用量9.62%。A组的BIS值在个别时间点(钻骨孔后、开骨瓣后、剪开硬膜)高于S组(均P0.05)。A组的恢复期各观察时间均明显少于S组(均P0.01)。麻醉恢复期A组无躁动发生,发生恶心呕吐1例;S组发生躁动2例、恶心呕吐3例。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减少七氟烷用量,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七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30例,分别用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于40~55。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术前及拔管后1 h、3 h、6 h、24 h的MMSE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话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拔管后,2组患者1 h3、h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拔管后6 h MMSE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患者拔管后1 h、3 h、6 h、24 h的MMSE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拔管后1 h,P组有6例(20%)、S组有8例(27%)患者的MMSE评分低于24分。结论全凭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用于OPCABG患者安全有效,术后苏醒快,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短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Ⅲ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12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电针辅助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60例。在麻醉诱导开始前30min选取百会、合谷、内关、足三里4个穴位对B组患者进行电刺激并维持至术毕。两组患者均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5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七氟烷吸入及瑞芬太尼持续输入下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曲马多50m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1天及术后第2、4、6天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术后2、4、6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dys 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术后第2、4天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同期(分别为40.0%vs66.7%,13.3%vs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天B组MMSE评分高于A组(分别为21.3±3.9vs18.3±3.8,26.4±2.9vs2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麻醉前1天MMSE评分比较,A组患者术后第2、4天(18.3±3.8,22.9±3.9vs27.9±2.1)及B组术后第2天(21.3±3.9vs27.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为23.3%(14/60),低于A组(46.7%,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辅助全身麻醉可减少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A组患者取双侧合谷、劳宫、内关和外关穴位粘贴电极电刺激20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且维持通电直至检查结束。B、C两组不行电刺激,麻醉开始前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然后3组患者均行静脉输注丙泊酚麻醉,分别记录入室后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的诱导用量和总用量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间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早于B组、C组[(220.3±110.5)s vs(285.6±109.4)s、(290.1±105.1)s,均P0.05];C组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大于A组、B组[(288.5±26.7)mg vs(225.1±30.2)mg、(230.4±29.3)mg,均P0.05];C组的诱导用药量亦大于A组、B组[(193.7±42.3)mg vs(152.3±36.1)mg、(155.4±40.5)mg,均P0.05];检查过程中A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较B组和C组平稳;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C组[3.3%(1/30)vs 26.7%(8/30),0%(0/30)vs 20.0%(6/30),均P0.05];A组供氧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6.7%(2/30)vs 33.3%(10/30),P0.05];术后调查无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及不适记忆。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少,且能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可有效地应用于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不同浓度配置用于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患者128例,根据麻醉药物浓度配置的不同而将患者随机分为成A、B、C、D四组,每组患者32例。A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6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5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C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4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D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3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并分别对四组手术患者的静脉全身麻醉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结果:A、C、D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D组的用药量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警觉/镇静评分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四种因素的综合评定,C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最短,拔管时间最早,用药量最少,警觉/镇静评分值最高。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以浓度配置为400mg:1mg用于静脉全身麻醉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针麻开胸手术超前镇痛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切皮前针刺麻醉是否具有手术后超前镇痛作用。方法:54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8例,A组选择左右下翳风和三阳络透郄门穴位,经皮进针捻转至患者感觉酸胀为止,同侧针经同组导联连接韩氏刺激仪(LH202H型)。先进行针麻诱导15-20min,采用疏密波,1/15Hz频率,刺激强度2-4mA(以病人耐受为宜),其后静注维库溴铵0.12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吸入安氟醚,为了维持麻醉,间断静注芬太尼2μg/kg/hr、维库溴铵0.03mg/kg/0.5hr,术中连续使用韩氏刺激仪, 参数同诱导时。B组除术中不用电针刺余同A组。C组(对照组)仅用药物麻醉。术后观察比较三组术后0hr、4hr、8hr、12hr、20hr、24hr各时点肌注杜冷丁人数和杜冷丁人均用量。结果:三组年龄、体重、手术和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0-4hr、4-8hr、8-12hr、12-16hr各时段A、B、C三组肌注杜冷丁分别为2:2:9,1:2:7,1:2:6和1:3:6,C组显著多于A、B两组(P<0.01),但16-20hr、20-24hr两个时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4hr、8hr、12hr、16hr各时点杜冷丁人均用量A、B两组均显著少于C组(P<0.01),但16hr后差异逐渐变小,至20hr和24hr三组已无显著差异。结论:针麻可能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麻复合颈丛阻滞麻醉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麻、全麻复合颈丛阻滞麻醉在颈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级或Ⅱ级择期行颈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丙泊酚、阿曲库铵、异氟烷;B组应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麻醉。记录2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A组术中MAP高于B组,HR快于B组,A组全麻药用量多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麻醉有利于抑制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早,拔管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