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醇沉工艺制剂和标准煎剂的疏肝健脾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脾虚小鼠自主活动、脾虚小鼠游泳时间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醇沉工艺制剂和标准煎剂均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ALT活性,增加脾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脾虚小鼠游泳时间.3种制剂等剂量组比较,功效上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标准煎剂>醇沉工艺制剂.结论 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醇沉工艺制剂和标准煎剂均有明显的疏肝健脾作用,采用高速离心工艺既可保留原方功效又可达到除杂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保障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尤为重要。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的政策、工艺、装备现状,运用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观分析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模式,突破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难点,提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开发的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霞  阳长明  陈浩  孙立霞  刘乐环  吴晨悦  王玲玲 《中草药》2021,52(19):5807-5813
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决定着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探讨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对科学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制剂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中药复方制剂的特殊性,使组方复杂的制剂工艺研究显得非常困难,制约了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和临床用药安全。对中药制剂工艺研究进行探讨,分析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药新制剂成型性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新制剂研制是一系统工程,就制剂学研究而言,制剂的成型性研究是在药材的炮制、浸出、纯化、浓缩或干燥等系列工艺研究后,获得半成品的基础上,根据半成品特性和医疗要求,将其制成能直接供临床应用剂型的工艺过程,包含制剂处方设计与成型工艺设计,它是中药新制剂制备工艺研究中最后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在不少新制剂制备工艺研究申报资料中,重视获得半成品的工艺研究,而忽视成品的成型性研究,未提供成品组成与分剂量、服....  相似文献   

6.
质量源于设计(QbD)作为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逐渐被应用于制药领域,在中药制剂工艺中也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应用QbD理念要深入辨识中药制剂产品目标,强调对生产过程的理解和质量控制。对QbD理念在中药制剂工艺中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干燥、制剂成型等工艺单元,分析工艺环节的关键质量属性与关键工艺参数,指导建立设计空间。此外,由于中药制剂原料来源多样、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产品质量波动大,应注重实验设计及工艺建模,对工艺放大规律进行研究,结合过程分析技术,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的分析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强    金城  肖小河  罗云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5):1121-1123
  目的 提出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分析体系,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 方法 在对不同制剂工艺及条件对中药制剂有无质的影响这一问题客观阐述的基础上,剖析现有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手段用于评价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优势与缺陷。 结果与结论 对 中药制剂工艺是否具有质的改变进行评价应紧扣 “ 安全性、有效性 ” ,通过建立的多方法序贯检测系统检测,全面分析工艺变化对药物物质基础、质量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影响,综合判定中药制剂工艺改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临方制剂是指医生依据患者个体的辨证治疗需要和药物性能开具处方,提出临时的调配要求,再由负责调剂的人员按照相关工艺为患者加工成不同剂型的制剂,是个性化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合理设计中药临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符合中药临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策略与模式,对发展临方制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全面综述了临方制剂的意义、政策、技术特点、工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制剂原料物理特性的临方制剂技术、设备研发策略以及智能制造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临方制剂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与智能化发展,促进临方制剂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思路与方法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中药制剂工艺的合理性与临床疗效。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中药制剂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的特点,探索性的提出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思路与方法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中药制剂工艺的合理性与临床疗效。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中药制剂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的特点,探索性的提出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中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仍多依赖于老药工的经验,制剂的稳定性以及制剂工艺的放大效果往往难以得到保证,从而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准确设计中药制剂的处方与工艺是目前研究中的瓶颈问题.本文将人工智能中专家系统的概念引入中药制剂的研究中,通过对化学药制剂专家系统研究现状的归纳与分析,提出了一条以中药制剂原料物理特性表征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制剂工艺模型,并结合“物理改性技术”构建意外情况解决方案的中药制剂专家系统研究思路.该系统能够预测小试的处方、工艺,甚至中试放大效果,为实现现代化的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现代制剂工艺技术与科学评价方法,将补肝健腰方由传统汤剂开发为颗粒剂,优化制备工艺并建立制剂的专属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多因素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确定制剂的提取、成型工艺;采用TLC鉴别方法对方中代表性药味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优选了剂型及制剂工艺,建立了产品质量标准,按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验证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  相似文献   

13.
许青云 《中医研究》2009,22(3):25-27
目的:建立夏枯草分散片的制剂工艺。方法:比较不同辅料、制剂工艺对分散片性状及崩解的影响,确定制剂工艺。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夏枯草分散片,可在3min内完全崩解。结论:优化处方工艺的夏枯草分散片其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珠蚌软体提取物提取工艺的药效学筛选,以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珠蚌软体提取物的最佳制剂工艺,该制剂具有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抑制移植性肿瘤的生长以及镇痛等具有明显的作用。质量标准研究表明,以最佳工艺所获得的珠蚌软体提取物制剂,其有效组分多糖的含量高于40%。该制剂工艺成熟,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中药透皮制剂研究动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近年来中药透皮制剂研究动向,介绍了中药透皮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透皮制剂基质优化工艺研究方法和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中药透皮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苦黄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坤  匡琪  董伟  沈钧 《中药材》2008,31(2):291-295
目的确定苦黄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方法以苦黄浸膏软化点的测量数据为指导,结合正交设计,调整喷雾干燥的工艺和流化制粒的工艺,进行苦黄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筛选出制剂的最佳条件,再以大黄素和大黄酚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含量.结果苦黄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为浸膏按100%比例加入糊精,控制进风温度在170℃~175℃,进行喷雾干燥,再选用75%乙醇,在85℃进风温度下以4 Hz流速流化制粒3 h.结论所选择的最佳制剂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药材品种混乱、来源不一、化学成分复杂以及制剂工艺不规范、制药装备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特点,现行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模式和方法难以有效地控制和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该文围绕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现状,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制药工程质量观及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策略.通过从"药材源头-制剂工艺-制药装备-中药制剂"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制剂工艺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根据文献综述中药在制剂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为提高中成药的内在质量提供帮助。方法:按提取分离、浓缩干燥、成型等制剂工艺步骤,分别介绍沉淀反应、增溶作用、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其制剂学意义。结果与结论:开展制剂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机理的研究,对于完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发展,提高中药制剂工艺的设计水平及中成药的内在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7,(1)
澄清度是中药液体制剂一项重要的质控指标,其有效控制是中药液体制剂生产中的关键和难点。醇沉是中药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对终产品的澄清度有重要影响。该文主要从醇沉工艺参数优化和醇沉工艺的代替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提高中药液体制剂澄清度的方法,以期为中药液体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伤寒论》中的制剂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明确经方制剂的工艺参数,为经方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文献依据与技术支撑。内容包括经方制剂的方药剂量,经方制剂的溶媒,经方制剂的辅料及经方制剂的工艺参数。经方制剂中方药的剂量不同于药典剂量,例如,其1两约为15.625 g,1升约为200 m L。经方溶媒包括2种:水和酒。其中水又分为"水""东流水""甘澜水""浆水""井华水""潦水""麻沸汤""泉水";酒分为"酒""白酒""清酒""苦酒"。辅料有米、蜜2种。经方散剂有2种制备工艺:全方为散和异捣筛合治之散。经方丸剂有3种制备工艺:全方直接制丸、方药经过提取后再进行制丸、方药粉碎后加入适宜的辅料进行制丸。经方汤剂有6种制备工艺:酒剂,麻沸水剂,粳米剂,蜜煎剂,水煎剂及猪膏煎剂。该文对方药剂量、溶媒、辅料及制备工艺等制剂研究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经方制剂的工艺参数,可以为经方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