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分子多肽或蛋白,癫痫作为一种免疫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有着密切关联。笔者将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与癫痫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确诊为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TNF-α、IL-1β、IL-6、IL-8有显著下降,同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鼻饲大黄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观察血清IL-8、IL-10、TNF-α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IL-8、IL-10、TNF-α的含量及改善肺功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某些炎性细胞因子、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方法:分别测定4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痛风组)、5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组人群TNF-α、IL-1和IL-6等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结果:TNF-α、IL-1和IL-6痛风组明显高于高尿酸组、对照组(P<0.05)。TNF-α、IL-1高尿酸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IL-6高尿酸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还未达到导致炎症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机理。方法:制备大鼠牙周炎模型,治疗一周后用放免法测定牙龈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茄根酸性组分能显著对抗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TNF-α、IL-6、IL-8的升高。结论:茄根酸性组分具有拮抗炎性细胞因子效应。能有效地抑制IL-6和TNF-α的分泌,对牙周炎的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收集COPD缓解期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各50例,另选健康者5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肺气虚组、肺阴虚组患者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阴虚组患者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肺气虚组(P0.05)。结论 COPD缓解期肺气虚证、肺阴虚证患者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党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鼻滴注COPD造模液的方法复制COPD小鼠模型,经受试药干预,观测COPD小鼠行为学、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核因子κB的变化,研究党参对COP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10.4 g/kg、5.2 g/kg、2.6 g/kg党参可明显改善小鼠抓鼻、挠痒及呼吸异常等COPD行为学,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IL-1β、IL-6、IL-8含量,下调肺组织核因子κB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党参具有治疗COPD的作用,下调炎症介质表达而缓解气道炎症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A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发病机制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炎症学说是重要的机制之一。急性脑梗死早期,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其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等,促使循环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滚动、黏附至损伤的血管内皮,迁移并穿过血脑屏障,渗透、浸润脑实质,通过释放多种促炎介质进一步扩大局部炎症反应,加剧损伤部位及缺血半暗带的组织损伤。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与各种原因导致的瘀血痹阻脑脉有关,治疗该病具有优势。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活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研究进展,就其调节急性脑梗死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进行论述,以期阐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科学内涵,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差异。方法分别对COPD肺气虚证患者30例、COPD肺阴虚证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血清IL-8、IL-1β、TNF-α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且肺阴虚组高于肺气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细胞因子,肺阴虚证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针刺组、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组治疗。20d为1疗程。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发现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1β、IL-6均增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中TNFα,IL-1β、IL-6均降低(P〈0.05),但针药结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上述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发展过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TNFα,IL-1β、IL-6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使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加重脑缺血缺氧有关,中药加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NFα,IL-1β、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