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及血管功能的作用。方法 :使家兔离体心脏缺血 180min,然后再灌注 6 0 min,实验组中的心肌保护液中加入左旋精氨酸。用 31 P磁共振仪动态观察心肌内能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观察再灌后冠状动脉流量的变化。结果 :左旋精氨酸在缺血期间能够有效地保存心肌内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苷的含量并能提高再灌注后的冠状动脉流量。结论 :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的兔心脏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心脏,于全心缺血再灌注前10min至缺血再灌注后10min内分别恒速灌注Ca或K-H液,测定心功能,冠脉流量及冠脉液中6-keto-PGF1α含量。结果:Cap可明显改善再港湾注受损的心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及PGF1α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2周龄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组。观测各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量、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和线粒体的改变。结果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冠状动脉灌注流量明显增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P-Akt的表达明显增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的完整程度明显较好。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Akt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药氟烷以缺血性预处理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给予心脏两次5min缺血和10min再灌注处理,观察氟烷以缺血性预处理心脏抵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预处理和氟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良好的作用。两者合用后,虽然再灌注期间心肌收缩功能恢复有更好的趋势。,但是与单纯预处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氟烷+预处理组再灌  相似文献   

5.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由于冠状动脉的再通,缺血心肌获血流再灌注后会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可致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心肌细胞心电不稳、易损期延长,出现再灌注心肌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具有强大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再灌注后心脏的功能。2004—2007年,我们观察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后的术后病情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膛有再灌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离体豚鼠心工作模型,心脏缺血停搏120min后再灌注60min。再灌注时,对照组以5.39kPa常规压力行langendorff灌流15min,再转为工作心状态。实验组则在Langendorff灌注期间,逐级提高灌注压,分别以1.96、2.94和5.39kPa的压力各灌注5min。结果显示:探讨性再灌注可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降低心肌肌酸磷酸  相似文献   

7.
比较用稳流量法和高灌压法灌注“钾异心”停搏液对心肌保护和心脏复苏的影响。稳流量组多次灌注停搏液不产生心肌水肿;再灌注时冠脉流阻降低,流量充足,常温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后,LVSP和dp/dt max基本恢复正常。高灌压组多次灌注停搏搏液后产生心肌水肿;再灌注后心肌继续缺血,心肌保护效果和心脏复苏欠佳。  相似文献   

8.
党参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观察党参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党参能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肌酸激酶的释放,使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能促进心输出量、冠脉流量、每搏输出量及心率的恢复。提示党参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血糖升高3~4周后取心脏在体外进行灌注,并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依据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PK)释放量、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再灌注心律失常判定心脏缺血再灌注损害程度。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糖酵解产物乳酸盐含量。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基础心脏收缩功能显著减弱,但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心肌CPK释放量减少,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冠状动脉流出液中的MDA含量显著升高,乳酸盐含量显著减少,提示糖尿病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糖酵解受抑制。结论 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心肌糖酵解抑制使酸性代谢产物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比较用稳流量法和高灌压法灌注“钾异心”停傅液对心肌保护和心脏复苏的影响。稳流量组多次灌注停搏液不产生心肌水肿;再灌注时冠脉流阻降低,流量充足;常温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后,LVSP和dp/dtmax基本恢复正常。高灌压组多次灌注停搏液后产生心肌水肿;再灌注后心肌继续缺血,心肌保护效果和心脏复苏欠佳。  相似文献   

11.
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白鼠工作心脏模型,比较经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前后左室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主动脉压、冠脉流量、主动脉流量和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心肌A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自灌注停搏液至完全停搏的时间。结果: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产生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促进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肌功能的恢复,增进心脏的收缩功能、心肌ATP含量和SOD活性的恢复,减少LDH的漏出。结论:腺苷预处理对心脏模拟体外循环的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讨附加N-乙酰半胱氨酸心停搏液对低温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左心左功模,观察附加NAC液和St.Thomas液灌注对大鼠全心低温缺血180min再灌注60min的作用,比较两组心脏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3.
左旋精氨酸对未成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幼兔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实验分为:(1)对照组:K-H液(Krebs-Henseleit solution)再灌注;(2)L-ARG组;K-H液加入L-ARG(1mmol/L);(3)N-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组:加入L-ARG(1mmol/L)和L-NNA(2-mmol/L)。各组均以Thomas2液为心停搏液,15-20℃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测定缺血前,再灌注中心功能指标和冠脉流出液中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以及缺血前,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含量。结果 (1)对照组和L-NNA组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含量下降(P<0.05),LM-ARG组无下降;(2)L-ARG组再灌注后心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和L-NNA组(P<0.05)。(3)L-ARG组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和冠脉流出液中内皮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和L-NNA组(P<0.05)。结论 未成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减少,再灌注早期补充左旋精氨酸增加一氧化氮生成量。左旋精氨酸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αB—晶状体蛋白在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早期相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鼠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为模型,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预适应早期保护阶段的变化。结果显示:经缺血预处理后胞浆中可溶性αB-晶状体蛋白迅速移位至细胞内的不溶性结构中,15min,30min逐渐复位,60min时已接近全部复 预适应后的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明显增强,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及冠脉流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损伤组,肌酸磷酸激酶释及心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损伤组。提示缺  相似文献   

15.
羟丁酸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20只SD大鼠离体Langendorff心脏,行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的方法,研究羟丁酸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机制。与对照组(n=10)相比,缺血前期用含有羟丁酸钠300mg/L的K-H液灌注心脏,于再灌注期的冠脉流量(CF)显著增加,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明显下降,同时冠脉流出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再灌末,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羟丁酸钠对离体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相对提高了心肌组织内的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Ca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心脏,于全心缺血再灌注前10min及缺血再灌注后10min内分别恒速灌注Cap或K-H液(10μg·ml1·min1或1ml·min1),测定心功能、冠脉流量及冠脉液中6-keto-PGF1α含量。结果:Cap可明显改善再灌注受损的心功能(P<0.05),增加冠脉流量及PGF1α含量(P<0.05)。结论:Cap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受损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心脏前列环素的合成和(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pelin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Apelin后处理组、Apelin后处理加渥曼青霉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处理组、渥曼青霉素处理对照组,观察Apelin后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以及左室心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Apelin后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和冠状动脉流量得到改善,释放到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的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量减少,同时左室心肌磷酸化Akt(Ser473)水平增高;而渥曼青霉素抑制了Apelin后处理所致的Akt磷酸化,并完全消除了Apelin后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结论】 Apelin后处理能够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介导Apelin后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附加0.4mmol/L N-酰半胱氨酸(NAC)心脏停搏液(NAC组)和St.Thomas液(ST组)对低温缺血再灌注幼免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Neeley离体心脏缺血认120min,再灌注60min;分离出缺血再灌注幼兔左室心肌肌浆网,测定其总巯基(TSH)、非蛋白巯基(NPSH)、丙二醛(MDA)及Ca^2+-ATP酶活性。结果 NAC组,再灌注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缺血-再灌注对冠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Langendorff灌注心脏,局部缺血30min后再灌注,观察内皮依赖舒张介质乙酰胆碱(Ach)及内皮非依整舒张芥质硝酸甘油(NTG)对冠脉血管的作用,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样物质,在缺血期至再灌注10min,用重组人SOD灌注心脏,了解Ach、NTG对冠脉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Ach舒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各脑区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W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各脑区NO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模型,通过组化方法、荧光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观察脑缺血5min、10min、15min、30min和60min,以及脑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中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变化;同时观察了L-NNA对脑缺血10min、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生成量的影响。每组大鼠8~10只。结果(1)大鼠四个脑区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含量,在缺血5~15min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在缺血30~60min开始下降。(2)在缺血10min、30min再灌注15min,它们的含量可明显增加,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L-NNA可使脑缺血10min和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的生成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旋精氨酸可部分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