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 (冠脉 )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证实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 (侧支循环形成组 ,A组 )及 131例冠脉病变程度相似而无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病人 (无侧支循环形成组 ,B组 )的冠脉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98 4 %的A组患者有 1支冠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B组相比 ,A组患者中多支冠脉闭塞率明显增高(30 0 0 %比 11 4 5 % ,P <0 0 1) ;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此外 ,完全闭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形成率较次全闭塞冠脉明显增高 (5 8 0 9%比 4 0 2 0 % ,P <0 0 5 )。结论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 98 4 %存在完全或次全冠脉闭塞性病变 ,其严重程度是侧支循环能否形成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入选病例为1999—2004年在我心脏中心住院的24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有无侧支循环的患者比较:CABG史、血管闭塞、病变支数、病变处数、最大狭窄程度、回旋支病变、右冠病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血管闭塞是形成侧支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31.6)。结论:与男性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影响因素一致,血管闭塞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形成侧支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生成的影响因素,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间1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侧支生成组100例和无侧支生成组90例,采取单因素与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的脉狭窄程度、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与侧支循环生成的关系。结果侧支生成组与无侧支生成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以及糖尿病史、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生成组MCP-1、b FGF和IL-8均高于无侧支生成组,而PF4低于无侧支生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生成组与无侧支生成组均存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情况,且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显著高于无侧支生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闭塞数、闭塞程度、MCP-1、b FGF、IL-8均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呈正相关性(r=5.078、11.216、6.215、9.335、7.023,P均0.05),而PF4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呈负相关性(r=-6.225,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主要出现在严重冠心病中,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MCP-1、b FGF、IL-8以及PF4均是造成侧支循环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为治疗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间1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侧支生成组(100例)和无侧支生成组(90例),采取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指标。结果侧支生成组IL-8为(12.50±1.58)ng/mL,无侧支生成组IL-8为(3.30±0.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生成组PF4为(5.8±1.2)ng/mL,无侧支生成组PF4为(12.5±1.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生成组与无侧支生成组均存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情况,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为87.0%,无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为25.6%,侧支生成组的完全闭塞率高于无侧支生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PF4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具有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主要出现在严重冠心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IL-8以及PF4均是造成侧支循环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游咏  莫靓  桂庆军  尹凯  李熠  沈元琼 《吉林医学》2012,33(16):3367-3368
目的:检测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CAM-1浓度,探讨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收集主要冠脉至少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ICAM-1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47),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1)。结果:与侧支循环形成组(243.08±70.90 ng/ml)相比,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ICAM-1浓度(286.38±56.27 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相关关系.方法: 80例行冠脉造影示三支主要冠脉中至少有一支狭窄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关系(r=-0.004,P=0.974).侧支形成不良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侧支形成良好组(P<0.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P<0.001,OR值0.353,95%可信区间0.201~0.620),而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抑制冠脉侧支形成.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vs(1.20±0.09)cm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有何不同。方法:将148例CHD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10例(≥60岁),中青年组38例(<50岁),比较组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病变老年组3支病变占35.5%,且狭窄程度较重,侧支循环24例(21.8%),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占66.7%;老年组高血压病占61.8%,而中青年组仅占31.6%(P<0.01);老年组糖尿病占21.8%,中青年组糖尿病占2.6%(P<0.01);高血脂症中青年组63.2%,老年组41.8%(P<0.01);家族史中青年组占28.9%,老年组仅占3.6%(P<0.01);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共96例,老年组82例,中青年组14例,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中青年组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多,以中重度狭窄为主,侧支循环多见于老年组;老年组CHD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血脂症为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危险因素越多,年龄对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2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等情况。结果老年患者的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多见而且侧支循环较丰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左主干和多支血管病变多见,且侧支循环丰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8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诊断结果,评价DSA—CAG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DSA选择性CAG证实病变≥50%直径狭窄病例63例,依病变狭窄程度累及冠状动脉部位、数目、形态、冠状动脉优势状况、侧支循环及心肌梗死病例、左室壁运动情况和射血分数(EF)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狭窄或闭塞63例(73%)冠状动脉右优势型41例(66%),左优势型7例(11%)均衡型12例(20%),单支病变22例(36%)双支病变17例(27%),3支病变20例(32%)受累血管104支136处,重度狭窄及闭塞28处(45%),12例(19%)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32例做了左心室造影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缩率分析,EF≥50%的20例(66%),EF40%~50%的7例(22%),<40%2例(7%),经统计学分析,严重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合并室壁瘤者与单纯狭窄病变LVEF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循环与分布多数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前降支(LAD),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回旋支(LCF),病变程度多为严重狭窄,侧支循环形成良好者对左心室功能有保护作用,高质量的DSA设备是开展冠心病介入的重要基础,DSA-CAG对冠状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邹文淑  陈练 《西部医学》2006,18(4):404-40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CHD)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的SCA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非CHD组)31例、CHD无侧支循环组136例、CHD有侧支循环组3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CHD组相比,CHD组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增高(P<0.05);与CHD无侧支组相比,CHD有侧支组病变以3支、多支及次全闭塞为主(P<0.05),右冠脉病变最多;无侧支组以单支、前降支病变为主。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CHD合并3支、多支病变及次全闭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选78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HD患者,按Rentrop方法进行冠状动脉侧支分级:0级(23例),1级(23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PlGF浓度。结果冠状动脉侧支为0级、1级患者的PlGF血清水平均明显低于冠状动脉侧支为2、3级组患者(P<0.01);冠状动脉侧支分级与PlGF血清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4,P<0.01)。结论在严重的CHD患者中,PlGF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提示PlGF可能有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CTO)有心肌梗死和无心肌梗死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256例诊断为CTO(堵塞时间≥3月)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史、心肌酶谱、心电图、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n=138)和非心肌梗死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堵塞血管的位置分布和支数、非堵塞血管病变位置分布和严重程度、侧枝血管Rentrop分级、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及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堵塞冠状动脉位置分布、堵塞血管支数、非堵塞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分布、病变严重程度、侧枝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室壁节段运动正常发生率和射血分数均低于非心肌梗死组,但运动消失和矛盾运动发生率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堵塞3个月以上,不管堵塞血管支配区域是否发生心肌梗死,Rentrop侧枝血管分级已无差异。虽然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侧枝血管可以保护心肌完全避免心肌梗死发生,但对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和整体功能的保护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入院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126例。依据Cohen-Rentrop法将CTO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72例)和良好组(54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评价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FAR预测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以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评价患者预后。  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FAR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不良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高敏C反应蛋白与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呈独立负相关。ROC曲线显示,入院FAR水平预测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95% CI:0.755~0.893,P<0.001),诊断临界值为9.62,敏感度为85.19%, 特异度为77.78%。  结论  入院FAR水平对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低FAR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更好,MACE事件发生率低,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6.
来庆友 《河北医学》2000,6(5):389-39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心肌梗塞(MI)患者进行冠状造影及三年随访资料研究,其中36例侧支积分〉1(CC组),另32例侧支积分〈1*(NCC组)。结果:与NCC组比较,CC组的多支病变及冠脉次全闭塞率较高(P〈0.01),侧支循环及心功能较好(P〈0.01~0.05)。两组的冠脉狭窄,迂曲,钙化程度相似(P〉0.05)。随访研究发现,CC组的近两年优于NCC组(JKP〈  相似文献   

17.
合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鸣  陈忠  刘乃丰  方瑛 《现代医学》2010,38(1):11-14
目的:探讨已建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特征。方法:82例确诊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侧支循环分为有侧支循环组32例和无侧支循环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吸烟比例(21.88.%13548.00%,P〈0.05)、饮酒比例(12.50%粥34.00%,P〈0.05)、糖尿病比例(9.38%傩32.00%。P〈0.05)及心源性休克比例(6.25%傩24.00%,P〈0.05)均较低。梗死前心绞痛比例(65.63%傩38.00%,P〈0.05)及左室射血分数值[(61.05&#177;7.85)%绑(55.84&#177;13.95)%,P〈0.01]有侧支循环组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侧支循环组多支病变比例(66.67%傩52.00%,P〈0.05)及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比例(59.38%傩30.00%,P〈0.01)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组。结论:吸烟、饮酒及糖尿病不利于侧支循环的形成,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利于保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这些患者是否有症状分为观察组(无症状,52例)与对照组(有症状,28例),对患者实施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侧枝循环开发类型、大脑动脉血流平均速度(MVMCA)等情况,深入分析侧支循环类型与其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前交通动脉、眼动脉侧支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侧MVMCA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侧支开发情况与临床表现存在密切联系,侧支循环开发了因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部分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部分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将其按临床症状分为A组(有心肌梗死发生)和B组(无心肌梗死发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与临床心肌梗死相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心绞痛病史、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吸烟史、长期规律性用药史及侧支循环情况、心电图改变等均为局限性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完全闭塞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有心绞痛病史(>6个月)、长期规律性药物治疗、血糖和血脂控制较好、不吸烟的患者临床上可发生无症状心肌梗死,可能与上述因素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