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意识和水平,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方法]根据JCI评审要求,构建标准化疼痛管理体系,制定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开展疼痛教育培训,评价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控制疼痛的技能及病人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引入JCI理念后,护士在疼痛基础知识、疼痛评估、镇痛方法、药物成瘾性以及疼痛控制态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引入新理念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人住院期间对疼痛治疗及照护的满意度高于引入疼痛管理理念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借助JCI评审平台,建立了我院的标准化疼痛管理体系,让所有病人都享有疼痛管理的权力,力争成为"无痛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全程疼痛评估管理在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JCI标准的理念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全程疼痛评估管理。结果 JCI标准实施后,护士疼痛评估尺的使用及全程疼痛评估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患者对疼痛评估的满意度、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对住院期间疼痛照护的满意度、对疼痛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CI标准下全程疼痛评估管理,能主动、客观、科学地评估疼痛程度,有效减轻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疼痛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照护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一病区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二病区住院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普通护理,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则依据人性照护理论,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观察时间为6周。护理前后,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士依据人性照护理论对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将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施护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探讨其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 开发中医护理评估模块、辨证分型诊断模块、计划实施模块和评价反馈4个内容模块, 比较系统应用前(2020年7—9月)和应用后(2021年4—6月)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与护士使用体验。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 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系统应用前, VAS评分低于应用前, 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得分高于应用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文书书写质量高于应用前, 护士系统使用体验得分高于应用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缓解疼痛, 提升养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 提高了护士辨证施护的同质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且护士对该系统的体验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范化、专科化的晚期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疼痛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控制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59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1~12月为疼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前,共收治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手术患者1306例,2017年1~12月疼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后,共收治1293例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手术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疼痛知识掌握程度、护士疼痛评估及时率、准确率改善情况、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晚期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工作模式在临床实施后较实施前比较,护士的疼痛知识掌握较实施前提升了31.5%;护士疼痛评估及时率较实施前提高了29.73%;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较实施前提高25.64%。住院患者的重度疼痛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下降至实施后的5%;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84分提升至实施后的97.74分。5项数据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并实施晚期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工作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护士疼痛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在神经外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师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辞职率及科室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辞职率低于实施前(P<0.05),科室的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艳萍 《妇幼护理》2023,3(24):5909-5911
目的 探讨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方法 我院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收治的 484 例年龄>65 岁老 年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n=242)。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组,实施后实行护理敏感性指标质量管理 组。评估两组的住院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护理敏感性指标实施后的医疗开支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敏感性指标实施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并发 症、护理投诉、医院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敏感性指标实施后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 结论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在老年科的构建与应用可提升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 升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预住院管理模式在提高乳腺日间手术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在 我院进行乳腺日间手术的 229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预住院管理模式和护理,分为对照组(1114 例)和观察组 (118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住院流程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住院管理模式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护理质 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 级护理落实率、护士对患者资料掌握率、药品使用及安全管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围手术期风险事 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5.42%(P<0.05)。 结论 预住院管理模式能够缩短乳腺日间手术患者的住院等待时间,节省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 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士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调查得分为(59.21±10.85)分,高于活动前得分(44.22±10.75)分,且护士疼痛评分使用正确率、疼痛管理标准化流程合理实施率(72%、62%)均高于活动前(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宣教、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98%、96%)均高于活动前(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ICU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斜视矫正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斜视矫正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将60例斜视矫正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运用“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按照“斜视病人临床路径表”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用原护理病历评估。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照护品质、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护理质量等,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照护品质、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斜视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增加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照护质量、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质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住院患者预防脱管护理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全院置管患者15721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12月全院置管患者1971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旧版脱管护理单,观察组采用改良住院患者预防脱管护理单。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应用改良住院患者预防脱管护理单前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后护士在风险评估内容的全面程度、评估与护理措施连续性、格式书写的方便程度、评估时机适用准确程度、对临床护士的帮助作用评分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改良住院患者预防脱管护理单可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关节外科疼痛护理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之尽早进行关节功能训练,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建立"无痛病房",制定及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护理工作程序,比较"无痛病房"建立前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指标。结果建立"无痛病房"后,护士在疼痛知识掌握、疼痛评估、药物镇痛知识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建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第1次下地时间提前,平均住院日缩短,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建立"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护理工作程序,提升了专科护士的疼痛护理水平,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输液管控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智能输液管控系统应用前后的486例患者及96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对系统应用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紧急呼叫铃响铃率。结果:应用智能输液管控系统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高于应用前(P0.05),病房紧急呼叫铃响铃率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智能输液管控系统可提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全程模块化智能护理评估系统,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系统应用前后各30名护士,建立全程模块化智能护理评估系统,比较其应用前后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得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出院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应用全程模块化智能护理评估系统后,护士病情观察评估能力得分、专业知识点掌握得分、应变处理能力得分和总分均有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出院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模块化智能护理评估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出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何艳丽  张琦  胡柳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133-F0003
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背景下的护士岗位设置对护士工作效能的影响。方法: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楼冠心病病房1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护士临床业务记录表,比较实施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背景下的护士岗位设置前后的患者护理时间、护士平均加班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直接护理时间长于实施前(P<0.05),间接护理时间中的从家属处获得的信息、员工间的内部沟通、记录和护士平均加班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单元照护的整合式护理模式背景下的岗位设置在冠心病病房的实施可以延长患者直接护理时间,缩短护士加班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张丽平  朱国强  苏丹 《护理研究》2023,(10):1853-1856
目的:探讨以临床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的疼痛管理系统在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12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5月—12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88例作为疼痛管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对疼痛患儿进行干预,疼痛管理组采用以临床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疼痛管理系统对疼痛患儿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评估及时性及医嘱处理及时性、临床护士体验感及护士落实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率。结果:疼痛管理组患儿疼痛评估不及时率为2.65%,医嘱处理不及时率为1.05%,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疼痛评估不及时率为7.92%,医嘱处理不及时率为4.52%);疼痛管理组临床护士的体验感总分及患儿信息完整性、系统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个人价值感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管理组护士落实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率为96.84%,高于对照组(8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儿科疼痛管理系统可有效降低患儿疼痛评估不及时及医嘱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发生率,保证镇痛药物使用安全性,提升护士体验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随机选取128例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对比观察查房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患者满意率、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等。结果: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晨间床边查房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方法 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护士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 骨科病房无痛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得分均高于此模式建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患者接受调查时、过去24h、手术后所经历的最严重疼痛程度均在5分以下(0 ~10级评分);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疼痛照顾、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在4分以上(5级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病房无痛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教学对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技能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对该院新入职的40名新护士应用系统化护理教学,并与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用常规教学的38名新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及职业技能比较.结果 实施后新护士在健康教育、文件整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管理、危急患者处理、风险识别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新护士留置针、吸氧、洗手、心肺复苏、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铺床等护理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对患者护理技能满意度及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教学能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护理技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护士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信息化体系在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1月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前的患者80例,实施后的患者80例。比较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专业技能水平情况。结果: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后,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中,技术满意度、态度满意度、巡视病房及陪护情况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基础护理、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疼痛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护理信息化体系能明显提高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