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茂名市乙脑综合防治连续三年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茂名市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为制订有效的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对2003~2005年茂名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茂名市2003~2005年乙脑共发病144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死亡12例,病死率为8.33%;1针免疫的27例,占18.75%,2针免疫的6例,占4.17%,无免疫接种史111例,占77.08%;发病年龄最小者为8个月,最大的15岁,1~6岁儿童发病共114例,占总病例数的79.17%;每年的5月~6月为高发季节,占98.61%。结论茂名市乙脑流行多年,以季节性发病明显。免疫空白和未全程接种是乙脑爆发流行的原因。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本市自2003年以来已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实行常规接种,逐步提高接种率及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及消除乙脑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应急接种、常规接种免疫及建立监测系统等控制乙脑流行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8年间发生乙脑1 1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2005—2012年乙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年均16.80%速度递减。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发病高峰日(7月1日)延后,流行高峰期(6月2日至7月29日)延长;乙脑疫区范围逐渐缩小;5-7岁儿童发病率至2012年维持在较高水平(1.11/10万-1.79/10万),将成为乙脑高危人群。结论通过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消除了乙脑暴发与流行,打破流行周期,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5—2019年勐腊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9年勐腊县乙脑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2005—2019年勐腊县共报告乙脑111例,死亡13例,平均发病率2.66/10万,病死率11.71%,发病率逐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χ2=16.676,P<0.001)。乙脑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92.8%的病例集中在5—7月,6月为发病高峰;勐腊县14个乡镇(农场)中有13个乡镇(农场)有乙脑报告。乙脑患者男女性别比1.27∶1。以散居儿童(44.14%)和学生(27.03%)为主,乙脑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岁,以小于15岁的儿童为主,其中0~4岁的病例32例,占28.83%;5~14岁的病例50例,占45.05%。2017年和2019年非儿童乙脑病例比例均超过儿童病例。乙脑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5 d,临床诊断病例66例(59.46%),实验室确诊病例45例(40.54%)。96.40%的乙脑病例(107/11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应采取包括提高乙脑疫苗免疫覆盖率在内的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5-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福建省乙脑监测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建省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福建省2005-2009年共报告174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0.0980/10万。历年发病率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174例病例发生在除厦门市外的8个地市、57个县。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4.94%,其次为6月和8月。83.33%的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在131例有调查资料的病例中,50.38%无免疫史。结论福建省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发水平,控制效果较为显著。在乙脑高发地区必须进一步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光山县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分析乙脑流行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全县共报告乙脑32例,发病率为4.05/10万;病例呈散在分布;(7、8)月份为发病高峰;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100%(32/32)。男女性发病比例为l.46∶1;有免疫史的占31.25%(10/32),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56.25%(18/32)、12.50%(4/32)。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44.44%(12/27),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7.50%(12/32)。结论建立并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做好宣传教育,搞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多次接种乙脑疫苗发生的2例异常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芹  王晓平  冯传祥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89-1190
2005年,临淄区卫生防疫站在全区开展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中,金岭镇和南王镇各发生了1例异常反应,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5年乙脑监测情况和防治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乙脑疫情网络直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血清中IgM抗体。[结果]2004年和2005年我市乙脑年发病率分别为0.99/10万、1.59/10万。疫情呈散在分布且相对集中的特点。7~8月份为其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85.9%和98.4%。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分别为1.23︰1和1.78︰1。无免疫史者分别占80%、74.68%。2005年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38.81%(26/67),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0.8%。[结论]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1996~2005年贵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贵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贵港市1996~2005年乙脑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265例,死亡16例,发病率在0.09/10万~1.31/10万,发病率最高是2003年,最低是2004年。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均为10岁(含10岁)以下散居儿童,以0~6岁儿童为主,占84.91%,男女性别比为1.60:1。对2002~2005年的109例乙脑病例分析,有乙脑接种史的占28.44%,无接种史的占67.89%,接种史不详的占3.67%。结论贵港市乙脑发病呈高度散发,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乙脑疫苗覆盖率低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建议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9.
2005-2008年浙江省仙居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方法按《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进行乙脑病例、疑似病例、宿主动物、蚊虫媒介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仙居县2005-2008年监测疑似病例137例,实验室确诊乙脑10例,发病率为0.52/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均在7岁以下,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有完整乙脑免疫史的1例;6月开始蚊密度进入高峰季节,三带喙库蚊是仙居县的主要蚊种之一,占捕获蚊虫总数的43.5%,2007年从捕获的蚊虫中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人群发病时间与蚊虫媒介密度升高相一致;宿主动物猪的乙脑总感染率为67.4%,猪乙脑感染率进入高峰季节比人群发病早1个月。结论仙居县广泛存在乙脑流行的自然因素,是乙脑的流行区,消灭乙脑免疫空白是防止和减少乙脑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开展乙脑监测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乙脑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市2005年法定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5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8例,死亡3例,发病率1.26/10万,死亡率0.07/10万,病死率5.17%;发病率超过1/10万的县有5个,以宜章县最高(3.9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6、7月是发病高峰,占94.83%.发病年龄为15岁以下儿童,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7.24%.结论 2005年郴州市乙脑发病呈散发,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分析免疫空白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适龄儿童按程序进行规范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成功率是防制乙脑的关键;同时必须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博白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及发病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1999-2005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博白县报告乙脑病人140例,其中1999年84例、2004年38例,发病率分别为6.03/10万、2.54/10万,其余年份呈低水平散发;病例均于5-7月发病;2-7岁发病123例,占87.86%;有乙脑疫苗免疫史的40例,占28.57%。2000-2005年的56例中,30例既往接种过乙脑疫苗但当年未接种。[结论]博白县乙脑流行季节较早,在预测可能流行年份提前对低年龄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普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05 - 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乙脑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共1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死亡2例,病死率1.63%。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0.25/10万(13例)降至2018年的0.02/10万(2例)。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 - 9月,8月份达到高峰(占56.10%)。男性发病率(0.14/10万)高于女性(0.09/10万)。<15岁年龄组发病占58.54%。农村发病率(0.13/10万)高于城区(0.06/10万)。结论 郑州市乙脑发病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仍需加强常规免疫规划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控制乙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4~2005年出生未曾患过乙脑和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儿童接种前和接种后1个月的双份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脑抗体.[结果]共检测67人,注射疫苗后1个月抗体总阳转率87.27%,其中男性阳转率90.63%,女性为82.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关镇儿童阳转率为87.10%,下各镇儿童阳转率为87.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脑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04-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监测的研究,了解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的比例,掌握贵州省乙脑真实流行状况,为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及2个国家级监测县的病例监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2005年分别报告乙脑病例1230和1038例,15岁以下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6.58%(1188/1230)和97.69%(1014/1038),男性与女性病例之比分别是1.58:1和1.57:1;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分别占78.21%(962/1230)和79.09%(821/1038)。监测县7-8月病例占88.36%(319/361)。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且为高度散发;有免疫史的分别为6.90%(26/377)和8.86%(32/361);实验室乙脑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90%(188/251)和71.74%(259/361)。监测县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1.88%(23/32)。乙脑病例监测:2005年比2004年下降15.61%。监测县2005年乙脑发病数比2004年下降39.47%。结论贵州省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88%-74.90%。应进一步加强乙脑专项监测和提高实验室诊断技术,使非乙脑报告病例得到明确诊断;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黔东南州乙脑的流行规律及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发病391例,发病率为1.59/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91.56%的病例集中在6-8月。年龄以<10岁的儿童为主,占81.8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散童和学生为多。结论黔东南州自2006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从江、凯里等县市发病率还较高,因此黔东南州乙脑预防工作不容乐观,要采取疫苗接种、防蚊灭蚊等综合措施降低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贵州省实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强化免疫的成本效益.方法 抽样调查乙脑病例住院和非住院治疗费用、陪护费用、康复费用以及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中需投入的经费.计算因乙脑患病陪护人员人均减少的产值,用伤残调整寿命年指标(DALY)计算因乙脑发病造成的死亡和伤残损失,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计算乙脑强化免疫的成本效益比值和产生的净效益.结果 1例乙脑病例患病后社会减少产值84.36万元.贵州省2007年开展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后发病率较1990~2006年强化前平均下降了65.30%,因采取强化免疫措施而减少发病、伤残和死亡损失的净效益为1亿2千5百余万元,成本效益比值为1∶4.88.结论 开展大规模的强化免疫,对降低乙脑发病水平效果显著,可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乙型脑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资料, 并利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析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年报告发病率平均为0.448/10万, 甘肃省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 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水平变化量为-2.223/10万(t=-2.90, P=0.007), 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变化量为0.082(t=2.87, P=0.008), 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为0.071(β1+β3=0.071)。结论乙脑疫苗在甘肃省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但仍出现了乙脑暴发。甘肃省应及时调整乙脑疫苗的免疫策略, 继续重视儿童青少年疫苗接种, 加强成年人群特别是甘肃省东南部农村地区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针次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在乙脑自然疫源地环境1~3年较长期防控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贵州省2004-2006年仅经历过一次乙脑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且自然暴露时间相同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动态分析其强化免疫后1~3年发病专率变化,对该人群所有乙脑确诊病例开展免疫史回顾性调查.结果 强化免疫县当年乙脑发病率较前一年均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平均为62.36%.但个别县强化免疫1~2年后疫情出现反弹,病例中强化免疫目标儿童占73.28%,随机调查27例,均未接种过乙脑疫苗.免疫后1~3年观察对象发病专率分别为6.25/10万、5.77/10万、4.54/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P>0.05).调查观察对象中所有实验室诊断病例52例,乙脑疫苗接种率为1.92%,低于对照组(29.4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4,P<0.01).结论 在贵州省乙脑自然疫源地环境中一针次乙脑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措施1~3年较长期疫情控制效果良好,提高目标儿童接种率是落实措施效果的有效手段.个别县强化免疫后1~2年疫情出现反弹与当地强化免疫活动实际接种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钦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68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0.1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10.30%。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时间为5—7月,75%病例发生在6月份。报告病例年龄均为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为3∶1,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病例占总病例的91.18%。以农村儿童为主,居住在农村的病例占总病例的92.65%。结论根据钦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乙脑,应采取普及乙脑防治知识、加强宿主动物管理、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做好灭蚊防蚊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观察冻干精制猴肾传代细胞(Vero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在乙脑的低流行区内蒙古自治区选择6~9岁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健康儿童为观察对象,分别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结果显示接种第1剂Vero细胞乙脑疫苗后体温中、强反应率为5.6%,未见局部及其它全身反应,接种第2剂后只有1人为中反应;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后1个月,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00.0%和1∶25.30,显著高于PHK乙脑灭活疫苗的56.8%和1∶8.83,亦显著高于乙脑减毒活疫苗1针免疫后的60.7%和1∶8.35;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1年后中和抗体阳性率及GMT分别为50.0%和1∶7.42,加强免疫后中和抗体阳性率为100.0%,GMT达1∶220.1,≥4倍增长率为95.1%,加强免疫前后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学龄儿童进行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