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同时对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后两者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两者与该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同时120例患者分为3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对照Ⅰ组采用单独NB-UVB治疗,对照Ⅱ组采用退白颗粒治疗,疗程为3月,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及CD4+CD25+Tre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则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进展期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低于稳定期(P<0.01),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癜风患者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进展期患者CD4+CD25+Treg细胞比稳定期下降更明显(P<0.01)。采用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后CD4+/CD8+比值及CD4+CD25+Treg明显上调,与单独NB-UVB和单独退白颗粒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D4+/CD8+比值的失衡与CD4+CD25+Treg数量的异常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退白颗粒联合NB-UVB可能通过调节两者的水平对该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神经梅毒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7—2018年我院收治的32例不同类型的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神经梅毒组,收集同期来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健康者设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CD45+、CD3+、CD4+、CD8+、CD19+、CD16+/CD56+细胞计数及CD4+/CD8+的比值的变化。结果:两组之间CD45+、CD3+、CD4+、CD19+、CD16+/CD56+细胞计数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D8+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相比CD3+%、CD8+%、CD16+/CD56+%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19+%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D4+%神经梅毒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清除梅毒螺旋体功能受损; NK细胞相对减少,其在神经梅毒患者中清除梅毒作用有限,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另选50例正常人(来自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于治疗前、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肿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判定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Medline(检索平台PubMed)、Embase(检索平台Ovild)、Central(检索平台Ovil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所有关于CHB患者外周血TC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人群(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HBV-DNA定量高拷贝组与HBV-DNA定量低拷贝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可导致人体外周血TC细胞亚群的改变,其变化与HBV-DNA含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140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14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各生物标志物[(包括人附睾蛋白4(HE4)、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等]含量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情况(包括WBC、CD8+、CD4+计数和CD4+/CD8+比值),比较卵巢癌不同FIGO临床分期、预后患者各生物标志物含量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HE4、IL-6、IL-17、CA125、CA724、CEA指标含量及WBC、CD8+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计数、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卵巢癌不同FIGO临床分期患者各生物标志物含量、外周血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临床分期级别的升高,HE4、IL-6、IL-17、CA125、CA724、CEA含量及WBC、CD8+计数均呈增加趋势,CD4+计数、CD4+/CD8+比值呈降低趋势;卵巢癌不同预后患者各生物标志物含量、外周血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预后越差,HE4、IL-6、IL-17、CA125、CA724、CEA含量及WBC、CD8+计数越高,CD4+计数、CD4+/CD8+比值越低。结论生物标志物HE4、IL-6、IL-17、CA125、CA724、CEA以及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可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王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52-1454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荷瘤SD大鼠经冷冻消融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其外周血sIL-2R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荷瘤大鼠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建立SD大鼠W-256肿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40只试验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冷冻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治疗前,治疗后l、3、5周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外周血sIL-2R含量变化.结果 荷瘤大鼠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冷冻治疗组大鼠的(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有明显回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细胞和外周血sIL-2R含量则明显下降,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3周(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同期手术治疗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荷瘤大鼠免疫功能低下,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沈玮芸  霍丽霞  章喜林  朱丽  叶洪舟  朱焰  王翔 《浙江医学》2020,42(4):339-342,348
目的分析不同病原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94例明确为单一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47例(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链球菌16例、嗜血流感杆菌18例),病毒感染47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15例、腺病毒13例、人副流感病毒19例)。另选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及淋巴细胞亚群试剂盒检测并计算儿童外周血CD45+、CD3+、CD3+CD8+、CD3+CD4+、CD3-CD19+、CD3-CD56/16+绝对计数,CD3+、CD3+CD8+、CD3+CD4+、CD3+CD4-CD8-、CD3-CD19+、CD3-CD56/16+比例及CD4+/CD8+比值。结果3组对象外周血CD3+CD8+绝对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毒感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对象外周血其余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外周血CD3-CD19+比例外,3组对象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CD3+、CD3+CD8+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CD3-CD56/16+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种类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3+CD8+、CD3+CD4-CD8-比例及CD3-CD56/16+、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种类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3+CD8+、CD3+CD4+、CD3+CD4-CD8-比例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差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能反映患儿机体免疫状态,对于指导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4):392-393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学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共125例,为观察组(n=125),另选择同时期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25);对比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血抗凝血CD3+、CD4+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CD8+细胞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显著变化表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对该病的诊断治疗、病情预后、疗效判定均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87-1389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47例,急性乙肝42例,慢性乙肝63例,原发性肝癌41例,同期,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和Treg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急性乙肝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乙肝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0,P<0.05),不同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和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随着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且Th17/Treg比值均升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Treg比值监测可为评估乙肝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化疗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胸腺肽联合化疗组,化疗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胸腺肽联合化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25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2周化疗期结束后10天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l型细胞因子(IL-2)?Th2型细胞因子(IL-10)?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比值)及IL-2明显下降,CD8+及IL-10升高(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 < 0.05),胸腺肽联合化疗组变化更显著,与化疗组有显著差异(P < 0.05)?胸腺肽联合化疗组患者IL-2下降(P < 0.05),IL-10升高(P < 0.05),化疗组IL-2,IL-10与化疗前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胸腺肽联合化疗组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 < 0.05)?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h2类细胞因子呈优势表达?胸腺肽联合化疗可杀灭肿瘤细胞,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抗体阳性和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为SLE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CMV-IgM阳性患者63例,HCMV-IgM阴性患者66例,按照是否经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为初治组(n=48)和复治组(n=81),比较2组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狼疮活动指数(SLEDAI)、CD4+T和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结果:贫血、发热、肝功能异常、白细胞(WBC)数目减少和皮疹可能是SLE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HCMV-IgM阳性组患者皮疹、关节炎、心包积液、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和SLEDAI均高于HCMV-IgM阴性组(P<0.05);HCMV-IgM阳性组患者CD4+T细胞绝对值低于HCMV-IgM阴性组患者,CD8+T细胞绝对值高于HCMV-IgM阴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中HCMV-IgM阳性患者皮疹和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HCMV-IgM阴性患者(P<0.05);复治组HCMV-IgM阳性和HCMV-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IgM阳性和阴性的SLE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阳性患者病情较阴性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守宫散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患者血液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予以复方守宫散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血液毒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WBC、HGB减少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TP方案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 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CD3+、CD4+ 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下降(P<0.05),CD8+ 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8+ 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守宫散可以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血液学毒性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方法 选择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列腺癌患者60例作为前列腺癌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结果 前列腺癌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体积<60 mL患者CD3+、CD4+、CD8+、NK、CD4+/CD8+和体积≥60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低分化患者CD3+、CD4+、CD4+/CD8+低于高分化患者(P<0.05),CD8+、NK细胞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前列腺癌Ⅲ~Ⅳ期患者CD3+、CD4+、CD4+/CD8+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CD8+、NK细胞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前列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D3+、CD4+、CD4+/CD8+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D8+、NK细胞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 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和前列腺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体积无关,前列腺癌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有淋巴结转移者免疫功能低下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86例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肿瘤活性因子[甲胎蛋白(AF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A199]、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与近期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AFP、MMP、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FP、MMP、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g A、Ig G、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 G、Ig M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症状/不良作用及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降低大肝癌患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国 《中外医疗》2016,(23):26-28
目的: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恶性肿瘤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且将其分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抑制性T细胞(CD8+细胞)、CD4+/ CD8+细胞等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3+细胞(57.31±7.76)%,显著低于对照组(72.34±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4+细胞(35.75±7.47)%,显著低于对照组(45.2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8+细胞(33.9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7±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4+/CD8+细胞(0.93±0.49),显著低于对照组(1.5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的重要参考,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法对115例HIV单独感染者、HIV/HBV、HIV/HCV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CD4+T/CD8+T细胞比值、HIV RNA、HBV DNA及HCV 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与HBV、HCV共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肝衰竭及死亡发生率均随着CD4+T细胞表达水平下降而增加,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 4组间CD4+T细胞计数与CD8+T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单独感染者的CD8+T细胞数与不同类型的HIV/HBV、HIV/HCV、HIV/HBV/HCV共感染组间比较,除HIV/HBV共感染组与HIV/HCV共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共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载量比较呈负相关系(P<0.05)。结论:HIV合并HBV、HCV感染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降低对病毒的清除作用,促进HIV-RNA复制,加速HIV/AIDS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速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8.
贺盛光  兰海涛  吴琦 《西部医学》2007,19(2):230-231
目的评价维肝力栓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的疗效。方法将病理确诊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只进行化疗;治疗组30例,采用化疗+维肝力栓治疗。凡同一种肿瘤两组使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化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采用NP,大肠癌使用奥沙利铂+CF+5-FU,鼻咽癌DDP+CF+5-FU,卵巢癌TAX+DDP,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两组均化疗2个周期。维肝力栓从化疗第1天开始使用,每天早晚各1粒,到第2周期化疗后检测免疫指标时为止。结果治疗组T细胞亚群CD3、CD4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K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自细胞减少、呕吐、脱发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肝力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升T细胞亚群和NK的作用,临床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变化。方法:用实用McAb-A-E直接法检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72例及37例健康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抗凝血CD3+、CD4+、CD8+及CD4+/CD8+指标。并将恶性肿瘤组与健康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CD3(+%)、CD4(+%)、CD8(+%)和CD4+/CD8+分别为:63.88±14.26、34.44±12.14、37.42±10.01和0.96±0.38;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9.24±9.46、44.41±5.96、33.30±4.38和1.35±0.20。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正常值CD3+、CD4+、CD8+和CD4+/CD8+相比,恶性肿瘤组(食道癌、胃癌、肝癌、肠癌)CD3+和CD4+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降低,CD8+细胞阳性率增高,方差分析结果均P〈0.05和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降低,CD8+细胞阳性率增高,说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恶性、结核性胸腔积液(PE)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型及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3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PE)、62例为恶性积液患者和17例单纯性漏出液的胸水中的T淋巴细胞亚型及比例.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淋巴细胞总数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或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型分析表明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均为P<0.05),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CD8+T细胞则明显高于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P=0.006).不同细胞亚型在结核性、恶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中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PE中CD4+T细胞和D4+/CD8+比值高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