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 3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优缺点。方法 :用 3种融合方式对 133例因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单节段 2 1例 ,双节段 19例 ;Threadedfusioncage (TFC)加自体植骨单节段 18例 ,双节段 13例 ;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单节段 33例 ,双节段 2 9例。对患者的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2 0 .1月 ,3组单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 3.4 ,2 .8和 2 .5月 ,优良率分别为 85 .7% ,77.8%和 90 .9%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3.8% ,2 7.98%和 0 .0 % ;双节段 3组融合时间分别为 3.7,3.2和 2 .7月 ,优良率分别为 78.9% ,6 9.2 %和 86 .2 %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6 .3% ,30 .8%和 5 .9%。结论 :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 ,但植骨块滑脱等并发症较多。TFC加自体植骨方法融合器沉降 ,椎间隙狭窄发生率高 ,多节段更甚 ,应慎重。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 ,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方法将56例患分为A、B、C三组。A组21例,行单纯髂骨植骨术;B组19例,行骨笼加自体骨植骨g;C组16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钢板固定。结果三组骨融合时间分别为3、4、2.5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3%、84.2%、9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10%、0。结论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融合术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骨笼加自体骨植骨,疗效良好及并发症略少;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疗效最好且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疗效。方法:用3种融合方式对160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A组)双节段32例,3节段18例;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B组)双节段33例,3节段19例;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C组)双节段36例,3节段22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年,经过随访,A组融合率为83.1%,B组融合率为96.7%,C组融合率为96.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P〈0.051,B组和C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选择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15例,施 行颈前路创伤节段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6.5个月,15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术后依据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8例(53.3%),满意5例(33.3%),基本满意1例(6.7%)。总有效率93.3%,优良率86.6%。颈前路单节段融合加带锁钢板固定具有融合率高,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小的优点,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月出现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了同症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笼在不同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价值。方法:对125例颈椎疾病患者施行颈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122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7.6%,单节段患者椎间高度维持良好;较少发生骨笼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内置物颈椎病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笼应用于单节段颈椎病变的植骨融合效果优于双节段,三节段颈椎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较差。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辅以良好的操作技术,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在单、双节段颈前路手术中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颈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价值。方法:对36例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植骨均在3—8个月内完成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创伤脱位经减压及植骨后若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具备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良好和不含磁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颈椎创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骼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历132例,随访时间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率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自1995年6月—2003年6月行颈前路手术156例,男99例,女57例;年龄22~73岁,平均55岁。颈椎病7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4例,颈椎骨折、脱位48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6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90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Orion钢板螺钉固定术66例,融合节段:单节段104例,双节段46例,3节段6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8.9%。包括气道阻塞1例,脑脊液漏2例,胸导管损伤1例,脊髓损伤1例,喉神经损伤4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植骨块脱落,椎间塌陷2例,内固定松动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未发生严重的后果。结论导致颈前路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很多,良好地掌握解剖知识和严格遵守手术操作常规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颈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研究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前路带钢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AO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并于术后行X线片检查,29例获得随访。结果:植骨均3个月内完全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创伤经减压及植骨后若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AO颈前路带锁钢板具备高度的内的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治疗26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手术,单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多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均结合ZEPHIR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26例.结果:23例获3~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各型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全部患者融合节段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脱、断裂、下沉,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无丢失.结论: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是治疗单节段或多节段颈椎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及钢板固定在脊髓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病程平均5年。病变累及2~3个功能节段。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术。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12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93.3%(28/30),优良率80%(24/30),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8分。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环加自体骨赘骨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入我科颈椎病病人42例,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依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生活质量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高度和颈椎曲度恢复情况评定手术效果;依据颈椎动力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性和融合率。结果获得随访34例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8.8d,术中均未发现有椎动脉损伤、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腓骨环脱落崩裂及排斥反应。病人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7.70、341.48,q=3.71~45.50,P〈O.05);病人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颈椎ODI、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8.30~403.86,q=11.55、49.87,P〈O.05)。末次随访时单、双节段植骨椎间隙骨性融合率分别为100%和94.74%。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环加自体骨赘骨作为融合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椎间隙骨性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1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单纯髂骨植骨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2例,3节段18例;B组采用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3例,3节段19例;C组采用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6例,3节段22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年,经过随访,A组植骨融合率为83.1%,B组植骨融合率为96.7%,C组植骨融合率为96.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2周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3.06,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则不具有显著性意义(F=2.42,P>0.05)。A组与B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F=3.15,P<0.05),B组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F=2.32,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  贾连顺 《上海医学》1999,(3):140-142
目的探讨一种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替代自体髂骨植骨并能达到融合节段即刻稳定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无钢板螺丝钉折断、滑脱、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钛质网笼植骨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颈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再辅以带锁钢板固定后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并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易于融合  相似文献   

17.
对20例单节段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经x线摄片及MRI检查排除骨折、脱位,行椎间盘摘除、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内自体髂骨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9个月,复查x线摄片未见相关内固定并发症。此融合器为自稳型颈椎椎问融合器,内置自体髂骨,应用其行植骨椎间融合术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月出现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3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2~4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JOA评分,术后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植物和植骨并发症。提示彻底减压,保留终板的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应用动力性的Zephir钢板固定能保证脊髓型颈椎病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比较钛网植骨融合与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9年2月对42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钛网植骨融合术和髂骨块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进行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并计算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钛网植骨组和髂骨块植骨组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无差异;通过对术后12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及术后椎体间融合结果的比较,2组之间亦无差异性。结论:前路钢板固定+钛网植骨融合与前路钢板固定+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均有良好疗效,2种术式在疗效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