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5例(40眼);对照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4例(60眼)。应用角膜内皮镜于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1、3个月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患者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糖尿病患者对手术耐受性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对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将8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行超声乳化术,B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d、1个月及3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六角形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A组始终高于B组(P<0.05);术后A组的角膜水肿程度显著轻于B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但超声乳化术的损伤轻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拍摄糖尿病患者[27例(42只眼)]角膜内皮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8例(39只眼)]角膜内皮,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的改变.结果 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老年性白内障组与糖尿病组)及组内(手术前、后)内皮细胞面积、计数,六角形细胞变异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所产生的损伤较敏感,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对角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3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年龄相当的30名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及中央角膜厚度,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268.8个/mm2(10.9%),对照组减少73.58个/mm2(3.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中央角膜厚度较对照组厚,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细胞变异系数之间无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月,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非糖尿病患者严重,且恢复慢,故对于将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应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史春生 《安徽医学》2015,36(6):698-700
目的:探讨伴有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使用双重粘弹剂,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的患者(60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术中使用粘弹剂Duovisc,对照组术中使用粘弹剂透明质酸钠。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1个月、3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患者术后3天、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1个月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使用双重粘弹剂可有效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分别行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观察,检测其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术后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丢失明显大于中央区,所以对于白内障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因素(能量、时间)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7.
凌宇  付鹏 《华夏医学》2013,26(1):31-3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325例(38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0例(238眼),B组125例(146眼),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这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均降低,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3d、1周、2周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BUT与术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散光度数均较术前增加,其中术后3d、1周、2周、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A、B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散光度较B组大,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及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且A组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B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和3个月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及A、B两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有较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到术后1个月时基本上升到正常水平。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B组较A组下降程度更大,恢复的速度稍慢。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具有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影响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enturion超声乳化手术系统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病人用Centurion超声乳化手术系统完成的超声乳化手术28人,31眼,作为研究组,入选眼轴长度26-36 mm。无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27人,31眼用Centurion超声乳化手术系统完成的超声乳化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nturion超声乳化手术系统对于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安全可靠,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龚蕤  刘华  崔健怡 《中国现代医生》2009,(15):101-101,103
目的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IV、V级核白内障手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08例(136眼),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行超声乳化手术62例(74眼)、B组型小切口手术46例(62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 手术前、手术后2周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以及术后房闪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B组(P<0.05).结论 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及小切口手术均能够获得有效的疗效,相比较而言,小切口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且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对合并高度近视白内障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随机选取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26例(30眼);对照组:随机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8例(30眼),由同一熟练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拍摄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超声时间,能量以及不同白内障术对角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10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和白内障囊外搞除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要查,随访0.5-6.0个月,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随超声的能量及时间增加而增大,角膜内皮细胞具有超声损伤的阈值,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呈偏态分析,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现代白内障手术术式的代表,对硬核和超硬核白内障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3.
夏微 《西部医学》2012,24(4):669-67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104例白内障患者中分为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68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54例(64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3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分析结果。结果两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手术前后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在组内观察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时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较无糖尿病病人差。结论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术中应用。肾上腺素的合理浓度。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30眼),分别于灌注液中加入0.1mL、0.2mL及0.5mL肾上腺素,每组3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3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95.24±326.08)mm^-2、(2457.45±355.12)mm^-2、(2425.38±312.68)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7.85±12.01)mm^-2、(45.20±9.43)mm^-2、(44.35±8.13)mm^-2。3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随加入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手术损伤及肾上腺素毒性损害的耐受性降低,在有效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状态的同时,选用浓度较低的肾上腺素,可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法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56例(87眼)患者行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0例(73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观察术后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在植入非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隧道内劈核和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手术相比,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探讨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的客观指标。 方法 :分别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各 30例 ,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测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动态变化 ,并对视力、散光及其它并发症进行监测分析。 结果 :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 2 2 .0 % ,囊外组为2 0 .9% ,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及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术后 1周、术后 1月、术后 3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两组之间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不大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丧失是角膜水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郭照洪  宋爱平  王宏  侯祺 《中外医疗》2011,30(11):15-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26例(637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26例(637眼)术后1d裸眼视力平均0.68±0.16,裸眼视力≥0.5者占78.18%;≥1.0者占25.27%;术后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0.5者占86.03%;≥1.0者占29.51%;526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反应性葡萄膜炎、暂时性高眼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为老年性白内障154例、164眼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状况。结果:164眼中,16例(9.7%)发生术后低视力(视力<0.3),其中2例(1.2%)视力低于0.05。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角膜斑翳、有青光眼手术史、高度近视各2例、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眼底出血各1例。手术并发症致低视力3例。结论:术后低视力主要与伴有眼病尤其是眼底病变、手术并发症有关,因此,要重视术前检查,以便估计术后情况,手术操作要细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确诊并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112 例(125 眼),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 例(63 眼)和观察组56 例(62 眼),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观察记录术后裸眼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术后1 d 观察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周、1 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周、1 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周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周、1 个月两组六角形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临床效果好,能提高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