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冻切除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冻切除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冷冻切除联合5-Fu治疗位于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脑胶质瘤26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1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肿瘤直径3.5~7.0cm,平均约4.5cm。-180℃冷冻肿瘤,持续时间为90s,5min后经静脉快速滴注5-FU(18mg/kg);再在显微镜下常规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继续行5-FU(18mg/kg)化疗10d。结果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4例。21例有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症状2周内得以缓解或消失。对26例患者随访6~20个月,无1例死亡,MRI复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结论冷冻切除联合化疗对于脑胶质瘤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该疗法作为胶质瘤又一治疗模式,其设备、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及远期疗效尚需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卒中误诊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胶质瘤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病人初诊时误诊为脑出血,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结果肿瘤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病理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多彤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1例。术后8例随访3—36个月,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小组共死广6例,生存时间超过3年4例,失访1例。结论脑胶质瘤卒中起病急,初诊时易误诊为急性脑出血,CT增强扫描或MRJ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早期手术有利于明确诊断,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显微手术切除加125I粒子置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2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加125I粒子置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在瘤床植入125I粒子,每颗粒子活度0.3~0.4mCi,病灶周边剂量50~80Gy。随访6~18个月,观察肿瘤再次复发率和患者病死率。结果全组12例获得6~18个月的随访。12例中有2例复发病例,复发的时间分别是在治疗后9个月和15个月。有2例死亡病例,1例在术后15月复发放弃治疗后死亡,另1例在术后4月死于并发症,其余9例粒子聚集病灶无扩大化表现,CT增强也未见肿瘤复发。无1例发生急性放射性反应。有2例出现粒子游走,但无功能损害的表现。有4例粒子周围出现的水肿持续达4~7月,给以脱水治疗后好转。有2例病人术后肿瘤残腔出血,保守治疗好转。全组病人抗癫治疗,无癫病例发生。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加125I粒子置入,可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颅外转移复发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肿瘤切除后颅外转移复发的脑胶质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所见、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右颞顶少突胶质细胞瘤切除术25年后切口附近皮下异位复发,切除术后9个月后再次复发,并向腮腺、头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经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肿瘤部分缓解。结论脑胶质瘤可发生颅外转移复发,涉及机制复杂,应尽量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疗效.方法 2008-01~2010-01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28例采取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PR 12例,SD 14例,DP 2例,有效率(CR+PR+)92.85%.进行6个月复查时无疾病进展生存率23/28例(82.1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的问题。方法分析4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再手术指征和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是否再放疗。结果 48例复发脑胶质瘤均再次手术(其中3例再复发行第三次手术),均伤口愈合(临床治愈)出院。隨访37例,生存1~6月25例,6~12月9例,1年以上3例。结论一旦确诊脑胶质瘤复发,只要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重要脏器功能正常,其家属要求再手术态度积极,即应尽早再手术以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27b-3p水平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于2020-01—2022-12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5例纳入对照组。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完成2周后测定患者血清miR-27b-3p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复发组(n=17)及未复发组(n=48),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及血清miR-27b-3p在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脑胶质瘤组患者血清miR-27b-3p表达水平(4.57±1.38)显著低于颅脑损伤组(9.46±1.97)(P<0.001)。肿瘤直径≥4.5 cm、WHO分级Ⅲ~Ⅳ级、手术未完全切除及miR-27b-3p低表达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4.5 cm及WHO分级Ⅲ~Ⅳ级患者血清miR-27b-3p水平显著低于肿瘤直径<4.5 cm及WHO分级Ⅰ~Ⅱ级的患者(P<0.05)。血清miR-27b-3p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YKL-40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为脑胶质细胞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成年病例68例为胶质瘤组,20例健康体检病人作为对照组,根据术后病理学分级,低度恶性Ⅰ级2例、Ⅱ级17例,高度恶性Ⅲ级15例、Ⅳ级34例。观察生存时间及复发时间,生存时间〈12个月15例,12~24个月15例,〉24个月38例。复发前死亡10例,复发时间〈12个月14例,12~24个月15例,〉24个月未复发29例。术前均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YKL-40水平。结果低级别(I级、Ⅱ级)胶质瘤病人血清YKL-40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Ⅳ级胶质瘤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生存时间〈12个月和12~24个月的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时间〉24个月的病人(P〈0.05)。复发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12个月内复发的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12~24个月复发的病人(P〈0.05)。结论血清YKL-40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的分型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岛叶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位置将岛叶胶质瘤分为纯岛叶胶质瘤(5例),额叶-岛叶胶质瘤(12例),颞叶-岛叶胶质瘤(16例),额叶-颞叶-岛叶胶质瘤(9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8例神经功能完好,4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8例神经功能障碍无变化,2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2例术后随访时间6~15个月,低级别星形细胞全部生存,8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星型胶质细胞瘤Ⅳ级患者1年后死亡。结论 术前对岛叶胶质瘤进行分型,有助于定义肿瘤扩展范围及决定手术方式,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全切15例(占60%),次全切除7例(28%),大部分切除3例(12%)。术后肢体轻瘫痪2例,1个月后恢复。语言障碍1例,2周后恢复。1例因恶性脑肿胀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颅内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示星形细胞瘤Ⅱ级15例、Ⅲ级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例,IDH1突变18例。随访1~48个月,21例生存良好,癫痫控制良好,影像学无明显复发迹象,3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多种技术联合最大程度切除岛叶胶质瘤是控制癫痫改善预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恶性胶质瘤采用尼莫司汀经动脉超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脑恶性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胶质肉瘤4例。显微镜下尽量切除肿瘤,术后采用尼莫司汀(2.5 mg/kg)行经动脉超选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56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复发8例(12.50%),其中再次手术2例。化疗前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40例(62.50%);胃肠道反应4例(6.25%);未见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肝肾功能改变、眼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脑恶性胶质瘤采用尼莫司汀经动脉超选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联合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18例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皮层电刺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72 h内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级),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术后7 d,KPS评分90分3例,80分4例,70分6例,60分1例,40分4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5例,感觉障碍7例,语言功能障碍2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90分9例,80分6例,70分2例,60分1例;仍存在运动障碍1例、感觉障碍4例,无语言障碍。术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复发1例,术后12个月复发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切除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次X-刀放射治疗后再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X-刀治疗后10~18月期间因颅内压增高不能缓解的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好转1例。7例患者随访6~36月均生存,6例患者复发,其中5例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的5例中有3例术后再次复发,这3例均放弃手术治疗,仅对症处理。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5例(WHOⅣ级)。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关键,术后辅以放化疗仍然是其治疗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发脑胶质瘤再手术的适应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42 例复发脑胶质瘤接受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 例为镜下全切除,18 例为次全或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再手术前卡氏预后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 平均(74.5 ± 11.7) 分,再手术后平均(82.3 ± 11.6)分;再手术后生存期为2 ~ 87 个月,平均(21.2 ± 3.7)个月.经单因素分析再次手术前KPS 评分、初次术后病理级别、发现病灶复发时距初次手术的时间、再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再次手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再次术后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再次术前KPS 评分高、发现病灶复发时距初次手术的时间长是预后保护因素,而再次术后病理级别高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KPS≥70 分,病理WHOⅠ-Ⅱ级,发现病灶复发时距初次手术的时间≥6 个月的复发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现;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脑膜瘤;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肉瘤细胞2种成分组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失访3例,其余1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正常生活8例,生活自理2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复发10例,颅外转移2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 胶质肉瘤为高度恶性胶质瘤,易侵犯脑膜、颅骨并发生颅外转移。胶质肉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胶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与胶质母细胞瘤比较,胶质肉瘤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附2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手术切除范围及放疗对预防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治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及放疗后病人肿瘤复发情况,随访7个月~6年10个月。结果 18例肿瘤全切病人中,2例复发,均未经放疗;6例近全切除的病例中2例复发,其中4例术后加行了放疗;4例大部切除的病例中3例复发,其中2例术后加行放疗。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 手术治疗与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后是否复发关系最密切,全切能够明显减少肿瘤的复发.放疗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复发,但对于分化较差的肿瘤可考虑加行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胶质细胞瘤病人再手术的效果.方法 统计22例复发性胶质细胞瘤再次手术后存活期,其中多形胶质母细胞瘤3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9例,与第1次手术间隔期平均为15个月,有2例病人接受3次手术.结果 再次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12月,10例术后1个月患者功能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中全切肿瘤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相应组明显延长.结论 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胶质瘤是可行的;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12月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荧光素钠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定位应用。方法将1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荧光组,荧光组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定位,2组术后进行肿瘤切除率对比,术后3个月按照Karnofsky量表进行对比,术后6个月复查MRI了解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6例;荧光组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1例。术后3个月按照Karnofsky量表(KPS)评分:对照组有效率12.5%,荧光组有效率50%;1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行MRI复查,对照组肿瘤复发2例,荧光组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应用荧光素钠作为胶质瘤术中的荧光指导,术中可以实时、直观地判断肿瘤边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全切率,且经济、方便,为后期综合治疗提供基础,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在恶性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经组织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病人随机分成2组:125I组21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且术中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25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加或不加去骨瓣减压。两组术后均采用尼莫司汀辅助化疗。结果125I组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对照组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125I组9例,对照组8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36个月,125I组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8.9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56.0%,12个月累积生存率31.4%;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4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16.8%,12个月累积生存率2.9%;两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植入在恶性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6例经组织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病人随机分成2组:125Ⅰ组21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且术中植入125Ⅰ粒子;对照组25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加或不加去骨瓣减压.两组术后均采用尼莫司汀辅助化疗.结果 125Ⅰ组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对照组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125Ⅰ组9例,对照组8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36个月,125Ⅰ组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8.9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56.0%,12个月累积生存率31.4%;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4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16.8%,12个月累积生存率2.9%;两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