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6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IL-1、IL-6与颅脑损伤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1—2015-12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98例,中度组93例及重度组65例,选取同期本院门诊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受伤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的IL-1β、IL-6含量,对比不同组别之间IL-1β、IL-6的差异并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根据死亡、植物人、重残、中残、良好5种不同预后情况进行重新归纳分组,分析每组患者IL-1β、IL-6含量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IL-1β、IL-6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预后死亡组、植物生存状态组以及重残生存组的IL-1β、IL-6含量明显高于中残组和预后良好组(P0.05),死亡组和植物生存组IL-1β、IL-6含量高于重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损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有密切联系,检测其含量可以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分流术治疗脑室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5例病人进行随访和效果分析。结果随访半年~2年,3例病人近期临床头痛症状消失,1例癫症状减轻,1例癫症状消失一年后并发分流管阻塞,更换分流管后症状改善。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囊肿分流术治疗脑室蛛网膜囊肿,近期临床效果尚可,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男性,62岁(父亲)。2002年3月5日因右侧肢体尤力、麻木3个月,伴头痛、呕吐3d入院。体检:神志清,双侧瞳孔正常,颈软,右侧肢体肌力Ⅲ-Ⅳ,无病理反射。CT示:左侧颞叶可见一约4.2cm×5.3cm大小的混杂密度灶,瘤内低密度为囊性变,环形壁上有瘤结节,周围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入院后完善辅检,择期在全麻下行肿  相似文献   
4.
脑外伤致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2岁。因头部摔伤昏迷1h肢体震颤3d入 院。体查:神情、精神较差,头来回摆动,右颞部见 1cm×3cm缝合伤口,左眼睑青紫肿胀,瞳孔正常,四肢震 颤,病理征未引出。头部CT结果未示明显异常。MRI结果 示:右侧额叶脑挫裂伤并右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血常规、电 解质、肾功能等均未见异常,诊断:颅脑损伤,右侧额叶脑挫 裂伤,头皮挫裂伤。给予安坦片0.5mg,2次/日,口服,1周 后症状消失。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肌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 缓,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认为帕金森病是由 于纹状体内缺乏多巴胺所引起,主要病变在黑质 纹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变化及预后判断.方法 应用TCD对90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h内、3~5d、15d在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果 80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颅脑损伤后在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持续<40cm/s或>200cm/s,时间>24h的病人预后较差.结论 利用TCD进行动态观察脑血流变化,对临床早期明确诊断脑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早期及时合理用药和停药以及对预后判断有明确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3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条件,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迟发性血肿、手术处理不当、急性脑肿胀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手术处理、缓慢的降低颅内压、控制性低血压、过度换气等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应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  相似文献   
7.
病例1女,25岁。1992年5月因其父病重由外地回家探亲,回家当晚突感剧烈头痛,伴恶心6h。来我院行头部CT检查结果正常。查体:神清,血压正常,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门诊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稍减轻。次日中午再次感头痛加重、抽搐、昏迷,转送我院头颅CT复查:左侧基底节大量出血,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检查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30例患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CT、CRP水平,并分析PCT、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前2组血清PCT、CRP水平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即刻、术后24 h及术后48 h微创组PCT、CRP水平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在术后24 h PCT、CRP达到高峰,在术后48 h逐渐下降,而开颅组在术后48 h仍然在较高的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血清PCT水平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11,P<0.01).结论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影响较开颅手术小.  相似文献   
9.
1 对象与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12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外伤性基底核区脑血肿(traumatic basal ganglion hematoma,TBGH)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1~40岁,平均28岁;均为车祸伤.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10例,3~8分3例.头颅CT检查均发现TBGH,左侧11例,右侧4例;其中TBGH发生在对冲部位12例.伤后24~48 h复查CT,TBGH扩大11例,术前血肿量均大于30ml.本组均采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在岛叶表面无血管区进入约1 cm即可显露血肿,清除TBGH并充分止血,术后行去骨瓣减压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因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1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轻中度低钠血症1~2周内恢复正常,重度低钠血症可长达2个月,可能与脑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1例病人死于长期昏迷及多器官衰竭.结论 准确认识和及时、正确处理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