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丁辉  何彦安  姜怀芜  曾勇  蔡宇 《西部医学》2012,24(7):1253-1254,125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胆囊癌患者在根治术中应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并对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18例胆囊癌按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6例。应用射频消融切肝技术,行胆囊癌根治术14例:均行切除胆囊床的2cm肝脏部分Ⅳb段+Ⅴ段肝切除;扩大根治术4例:行Ⅳb段+右半肝切除1例,Ⅴ段+左半肝+肝外胆管切除1例,行Ⅴ段+左半肝+尾状叶+肝外胆管切除2例。平均切除时间为(65±30)min,出血量为(217±105)ml。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发生胆汁漏4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18例患者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衰竭、伤口感染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4±11)d。结论射频消融切肝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具有安全、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余华  刘明忠  孙建明  赵宇  熊杰  张代忠 《重庆医学》2013,(27):3229-3230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辅助腹腔镜肝脏切除的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中心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30日共16例射频消融辅助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规则性肝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2例,右后叶1例;其余11例为不规则肝脏切除。16例患者均未阻断入肝血流,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出血量310mL。全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病例,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2~12个月,除1例术后60d再发肿瘤外,其余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肝脏切除时,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在射频消融辅助下能有效控制切缘的肝脏血流,有利于腹腔镜手术成功,是值得选择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辅助手术切除复杂腹腔巨大肿物的优缺点、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复杂腹腔巨大肿物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57±10)岁;分为射频消融辅助组(n=20)和非射频消融辅助组(n=22),两组均为开腹手术且完整切除肿物。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9±17.9)min,非射频消融辅助组(111±27.2)min;射频消融辅助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28±129.4)m L,非射频消融辅助组为(815±166.1)m L;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手术费用为(18750±600)元,非射频消融辅助组为(12450±71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住院天数(15±3.4)d,非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住院天数(17±3.2)d;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35630±709)元,非射频消融辅助组为(34079±663)元;射频消融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非射频消融辅助组术为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腹腔肿物切除术具有效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术式,但也存在手术费用昂贵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 年 6 月-2015 年1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52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 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每组患者26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 术时间、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肝癌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6 及12 个月 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R0 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入肝血流阻断例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 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6 及12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相比传统的肝癌切除术,射频消融 联合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入肝血流的阻断次数,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我科选择性接收并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12例。Ⅰ期手术,结扎横断大多数结肠癌转移灶隶属肝叶的门静脉Ⅰ级分枝(左:右=1:11),射频消融残余肝叶内转移灶,并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植入肝动脉化疗泵;术后通过化疗泵行3个疗程化疗栓塞。Ⅱ期手术,全部化疗疗程结束后4周行半肝切除术。随访30月,记录术后并发症、化疗客观疗效和毒副作用、残余肝和肝外发现转移瘤时间以及实际生存时间。结果围术期内患者无死亡和肝功能衰竭,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切口感染(2/2/2,例)是主要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化疗后无CR,PR 83.3%(10/12),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6/3/3,例次)。2例患者术后10月残余肝内发现转移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4例患者术后17月发现肝外转移(肺2例,骨2例;立体定向R-刀治疗)。1、2年总体实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5%,中位生存期26个月。结论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部分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且能增加患者肝转移癌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较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经CT和B超发现肝脏有转移(右肝深处)病灶的患者,在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同时在手术中一期完成B超或腹腔镜下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结果:15例患者随访3~29个月,其中2例病灶较大(直径5cm)者在术后14、15个月死于肺转移及全身衰竭。另外13例术后已经分别生存3个月1例、5个月2例,6个月3例、15个月2例,17个月3例,22个月1例、25个月1例。结论:同期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尤其在右肝深处的手术切除较难处,具有疗效满意、方法安全、创伤小及痛苦小、避免二次剖腹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疗效。方法:经确诊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鳞状细胞癌)患者42例,均在全麻下行经支撑喉镜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术后常规采用放疗,术后随访1~3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42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需要进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施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的肝切除手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临床并发症概率进行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患者的显效的有20例患者(76.9%),有效的患者有5例(19.2%),无效的患者有1例(3.9%),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热的患者有2例(7.7%),出现术后出血的患者有1例(3.8%),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11.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在精准肝切除手术中可以提高切除的精准度,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联合射频消融(TACE+RFA)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确诊原发性肝癌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有肝内复发而无肝外转移的患者159例,其中行TACE+RFA治疗者(TACE+RFA组)87例,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者(再手术组)72例,2组患者中均不包括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TACE+RFA组中最大肿瘤直径为4.5 cm,平均2.1 cm;再手术组中最大肿瘤直径为5.5 cm,平均3.5 cm。结果 TACE+RFA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再手术组中1例死于术后肝衰竭,8例出现肝功能失代偿。TACE+RFA组和再手术组的1、2、3 a生存率分别为75.8%(66/87)、63.2%(55/87)、51.7%(45/87)和69.4%(50/72)、58.3%(42/72)、47.2%(3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TACE+RFA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相比,其疗效及预后相近,但TACE+RFA适应证更宽,术后出现肝衰竭的概率低,术后肝功能损害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射频辅助肝切除术和单纯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 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的92例肝癌患者随机性分配到两个治疗组中,其中射频辅助肝切除术组(RF+ LR) 46例,单纯性肝切除术组(LR)46例.观察的主要疗效指标是各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时间;次要疗效指标是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平均失血量在射频辅助肝切除术组(RF+ LR)低于单纯性肝切除术组(LR,300 mL vs 400 mL,P=0.049);肝门阻断的时间在RF+ LR组明显降低(10 rain vs15 min,P=0.014).术后肝功能和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RF+ LR组明显缩短(18.5 dvs 22.5 d,P=0.002).两组均无死亡的患者.结论 射频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性肝癌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但是对于肝硬化重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3D打印、3D腹腔镜(3-3D技术)在肝脏肿瘤外科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
1月22例肝脏肿瘤患者资料,首先进行上腹部薄层CT扫描,收集CT数据,然后利用MI-3DVS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肝脏脉管
分型、虚拟肝切除等术前规划。将三维可视化的STL文件打印3D物理模型,进行肝预切除面界定。采用3D腹腔镜进行解剖性
肝切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实际肝切除体积、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肝动脉按Michels分型:Ⅰ型19例,Ⅱ型2例,Ⅷ型
1例;门静脉按Cheng分型:Ⅰ型17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肝静脉根据Nakamura分型:Ⅰ型10例,Ⅱ型7型,Ⅲ型5例。
虚拟切除肝体积490±228 ml,残肝体积885±139 ml;残肝体积与功能肝体积之比0.71±0.11。3D打印模型立体显示了肝肿瘤和脉
管的空间关系。20例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6±92 min,术中出血量284±286 ml,实际切除肝体积491±
192 ml,术后住院时间为8.6±3.7 d。结论3-3D技术有助于术前安全评估、关键解剖部位的定位、实时导航手术和解剖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21例,其中11例为边缘型恶性肝肿瘤,直径1.0 ~ 9.0 cm(6例直径≤2.0 cm),10例为边缘型良性肝占位病变;肿瘤部位CouinaudⅢ段13例、Ⅳ段内6例、Ⅴ段1例、Ⅵ段内1例;11例为肝细胞癌,7例为肝血管瘤,肝腺瘤1例,肝淋巴瘤1例,肝灶性坏死l例.手术切除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胆漏、空气栓塞、死亡等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30)min,平均出血量(165±79)ml,术后1~2d开始进食和下床,术后1周外周血WBC计数、白蛋白、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16±10)d;1年生存率100%.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周围型微小肝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37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 A、B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如ALT、AST、TBIL,A组优于B组(P<0.05),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因缺血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射频辅助肝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本研究所分别实施射频辅助肝切除术189例,钳夹法肝切除术197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术中均无死亡病例发生.射频辅助肝切除组和钳夹法肝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241.3±79.7)minvs (267.0 ±108.1) min;P=0.008]、出血量减少[(484.6 ±472.7) mL vs (770.1 ±973.6) mL;P =0.005]、输血率降低(16.9% vs 33.0%;P =0.000)及第一肝门阻断率降低(52.9% vs 65.5%;P =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 vs 28.9%;P =0.351)、死亡率(4.8% vs 3.6%;P=0.552)、术后住院时间[(16.6±8.1) d vs (17.1±8.4)d;P=0.5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射频辅助肝切除组和钳夹法肝切除组的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6% vs 80.1%;P-0.765)、(49.5% vs 58.1%;P =0.580),1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1% vs 56.4%;P =0.501)、(37.6%vs 42.1%;P =0.4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射频辅助肝切除术治疗治疗合并肝硬化的HC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用不同肝血量阻断方法行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半肝阻断(22例)和全肝蒂阻断组(54例)比较,区域阻断组(3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最好,术后第1天的ALT(311±80)U/L、总胆红素(TB)(22.2±8.3)μmoL/L,明显低于全肝蒂阻断组的(874±299)U/L和(42.9±19.1)μmol/L(均P〈0.05),术后第7天的AIX(58±17)U/L、TB(11.3±3.1)μmol/L,也好于仝肝蒂阻断组IALT(108±52)U/L,TB(14.6±9.2)μmol/L](P〈0.05,〉0.05)。区域阻断血供切肝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行手术切除的43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ChildB级)20例(46.0%),重度代偿不全(ChildC级)4例(9.3%)。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4.6%)。单变量分析显示:癌灶大小(P〈0.05)、切肝方式(P〈0.01)和失血总量(P〈0.01)与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有密切关系。结论癌灶多发、癌灶大、联合肝段切除术、失血过多是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主要的危险因素。术中严格控制出血、在保证完全切除肝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功能正常的肝组织,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TheRetrospectiveStudyonHighRiskFactorsofSubphrenicInfectionafterHepatectomyXINGXue(邢雪);WuZai-de(吴在德)(DepartmentofSurgery,To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中,25例行肝癌联合脾切除,30例行单纯肝癌切除,对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单纯肝癌切除组与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0%、6.67%和4%、20%和16%、20%和20%。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组能明显改善术后血常规。结论:应严格掌握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指征,同时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肝癌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本院13年中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15例的外科手术经验,探索最适合巨大肝血管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2011年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包括右半肝切除术3例,左半肝切除术1例,右半肝切除及右侧尾状叶切除术1例,S6、7切除术4例,S7、8切除术1例,S4、7、8、1a切除术1例,S8切除术1例,S5、8切除术1例,S5、6切除术1例,S4、5、8切除术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500~5 000 mL,术后1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占据肝叶及多个肝段的巨大血管瘤,尤其是紧邻下腔静脉,选择解剖性肝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