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诺如病毒(MNV)不同接种途径对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MNV(4×104拷贝/μL)分别以静脉、腹腔联合注射(iv+ip)、饮水(dw)、灌胃(ig)3种不同途径接种ICR小鼠,各组于感染前(0 d)、感染后3 d、6 d、14 d、25 d、34 d、51 d随机剖检2~3只小鼠,收集血清和心、肝、脾、肺、肾、脑、胃肠内容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光定量(q RT-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抗体和病毒载量。结果所有感染小鼠均无明显临床症状。3种途径接种的小鼠在感染后25 d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抗体产生初期以ig接种组抗体水平最高,随后iv+ip接种组抗体水平上升幅度最大并在51 d高于其它接种组。小鼠接种MNV 3 d可在3组接种鼠的胃肠道、脾、脑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各组的组织脏器病毒载量有差异,其中iv+ip接种组盲肠内容物(3~51 d)、脾(6 d)和肝(14 d)病毒载量高于其它两组。结论不同接种途径对MNV在小鼠抗体水平和病毒载量影响较大。iv+ip感染效果较好,可作为MNV病毒感染模型的有效接种方式。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合盲肠内容物核酸检测有利于MNV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诺如病毒(MNV)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检测方法。方法将MNV-1接种RAW264.7细胞,培养36 h收集病毒培养物及未感染细胞培养物,点制抗原玻片;以107TCID50的MNV-1灌胃接种BALB/c小鼠,收集感染血清做阳性对照血清。收集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样品,以1:10的稀释度使用IFA法测定感染血清MNV抗体滴度。选取80份送检小鼠血清样品,以IFA和ELISA方法测定,差异样品使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MNV-1感染RAW264.7细胞(36~48)h,细胞感染率为60%,以36 h感染细胞状态为佳;IFA法测定感染小鼠血清,小鼠感染1周后抗体水平逐渐提高,在4周时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值,之后维持稳定,采集感染4周的动物血清做IFA方法的阳性质控品;80份血清中,IFA法测定阳性27份,阴性53份,ELISA法测定阳性32份,阴性48份;Western blot方法对差异样品验证,其中阳性3份,阴性2份,IFA法和ELISA法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6.0%和97.5%。结论 IFA方法检测小鼠诺如病毒基本可以反应小鼠的感染情况,偶有假阴性的出现,可以选择IFA方法和ELISA方法作为初筛,差异样品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MEV)自然感染情况,探究人工感染TMEV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病毒分布及血清抗体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方法对2010年~2015年广东地区采集的SPF级小鼠、开放环境饲养的小鼠以及野生褐家鼠临床样本进行TMEV检测。36只ICR小鼠经脑内接种TMEV BeAn病毒,每天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在接种第0、3、7、10、17、21、31、39、46天每个时间点分别对3只动物安乐死,剖检并取血清和组织脏器样本进行TMEV检测。结果 SPF级小鼠TMEV抗体阳性率为5.29%(n=2834),核酸阳性率为27.27%(n=457);开放环境饲养的小鼠的抗体和核酸阳性率分别为71.95%(n=82)和53.66%(n=82);野生褐家鼠中核酸阳性率为25.93%(n=27)。TMEV阳性小鼠中仅有两只小鼠表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盲肠内容物、粪便和脑是qRT-PCR检测的最佳选择样本。ICR小鼠脑内接种TMEV BeAn病毒后第3 d可在脑、心脏、肝脏、肺脏和胃中检测到病毒核酸,脾脏、肾脏和盲肠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肝脏、心脏、肺脏和胃中的病毒在接种后第10天已完全清除,脑中的病毒一直持续存在到第46天试验结束。小鼠感染后第7天可以检测到抗体,随后抗体水平逐渐升高,接种后17 d抗体阳性率达100%,并一直到46 d都可以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人工感染小鼠呈隐性感染,临床上并未表现明显症状和眼观病理变化。结论广东地区实验小鼠和野生褐家鼠均存在TMEV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小鼠接种TMEV BeAn毒株后呈隐性感染,感染小鼠第7天可以产生抗体且持续存在。病毒在感染小鼠肝脏、心脏、肺脏和胃中短时间存在,而在脑中长期存在。qRT-PCR与ELISA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qRT-PCR检测方法可作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4.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meningtis virus,LCMV)能广泛感染啮齿类动物和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近些年LCMV感染人的检测得到加强,在实验动物中的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我国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要求豚鼠、地鼠必需检测LCMV,小鼠只在必要时检测,而国外普遍要求对大鼠等动物也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为了提高对实验动物感染LCMV的检测意识,本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LCMV感染实验动物的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ELISA双夹心法在检测乙脑病毒抗原中将稀释液改为0.5%鸡血清PBS-T,并用5%鸡血清PBS—T置37℃水浴30min封闭抗体包被的微量板,代替2%BSA PBS—T稀释抗原,第二抗体及酶结合物进行封闭,并将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作用时间改为1h。改进后敏感性显著提高,检测时间(从微量板包被抗体后开始)由6h缩短为4h。感染小鼠的血浆接种细胞培养后,在细胞病变出现前、ELISA双夹心改进法即可检出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6.
IL2-TNFα基因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1999年对抽查的近20家单位的5319只实验动物进行病毒学检测。普通级大鼠(179只)、仓鼠(2334)均合格;927只小鼠中发现3只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抗体阳性、30只鼠痘病毒(MPV)抗体阳性;413只豚鼠中有21只LCMV抗体阳性,清洁级大鼠、小鼠和豚鼠中没有一种动物5年来一直保持合格、仙台病毒、鼠肝炎病毒(MHV)感染比较普遍。381只SPF级小鼠仅1996年在一次抽查中有6只小鼠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小鼠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方法选择国产与进口小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肝炎病毒(MHV)、仙台病毒(SV)、腺病毒(MAV)、细小病毒(MPV)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稳定性、可信度试验比较。结果国产与进口试剂盒:同种试剂盒之间灵敏度相差最低为2倍,差异显著(P<0.05),最高为16倍,差异极显著(P<0.01);特异性试验显示每种试剂盒,与其他4种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精密性试验显示5种试剂盒批内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10%;稳定性试验显示5种试剂盒相对偏差均小于25%;分别选择已知36份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国产和进口LCMV、MHV、SV、MPV符合率均为100%;国产MAV符合率为86.1%,进口MAV符合率均为100%,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除国产MAV试剂盒敏感性、可信度低于进口外,国产LCMV、MHV、SV、MPV试剂盒与进口同种试剂盒相比,在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稳定性和可信度方面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皮下注射登革热病毒-2型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经皮下注射登革热病毒-2型(DEN-2),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观察DEN-2不同毒株感染情况。方法:用DEN-2NGC株和临床分离株(B株)以不同剂量经皮下多点注射方式感染Balb/c小鼠,通过测量初次、再次感染后小鼠的体温、血小板数量、分离血浆中病毒、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观察动物感染模型建立情况。结果:(1)初、再次感染后实验动物可出现弓背、耸毛、震颤、低热、血小板数量降低等登革热(DF)临床表现,从血浆中检测到抗DEN-2 IgM,IgG类抗体,并分离到病毒;(2)两株病毒感染后实验动物的血小板数量及病毒血症期及特异性抗体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DEN,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可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其感染情况与感染剂量、感染毒株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小鼠肝炎病毒(MHV-1)接种DBT细胞,收获病毒经反复冻融、超声波处理、逐级差速离心提纯和浓缩。用该病毒提取液经腹腔免疫SPF级BALB/c系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_(2/0)融合,通过间接ELISA试验,筛选出5株分泌MHV-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_(10)H_8、A_(11)C_(10)、F_2G_2、F_3D_(11)、F_7B_9)。5株单抗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痘苗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毒(MHV-2、-3、-JHM、-A_(59))均无反应。抗MHV-1的阳性血清能阻断5株单抗与MHV-1的反应。5株单抗均无沉淀特性和中和特性。液氮保存6个月后复苏,仍可分泌特异性抗体。用MHV-1单抗鉴定上海分离到的1株小鼠肝炎病毒(MHV-Hu_(79)),证实MHV-Hu_(79)株不是MHV-1。  相似文献   

10.
SARS相关冠状病毒S2基因的克隆及其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抗原基因为SARS相关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lratory syndrome coronavtrus,SARS—CoV)S2基因的DNA疫苗,将其接种小鼠后观察病毒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方法:将合成的S2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随之将质粒进行小鼠肌内接种免疫,定期检测血清中抗SARS—CoV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疫苗接种后第2周就能检测出病毒特异性抗体,随着时间的延续,抗体水平逐步升高,而空质粒对照组未检测出明显的特异性抗体。结论:以S2为抗原基因的DNA疫苗能诱导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用间接ELISA方法对石家庄地区三个单位一、二级大、小鼠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所用抗原来源为: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痘苗病毒[抗原性与鼠痘病毒(POXV)类似]和仙台病毒(SendaiV)用BHK_(21)细胞培养;鼠肝炎病毒(MHV)用DBT细胞培养;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ELISA抗原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方法是用病毒抗原包被微孔板,冲洗后加入1:40稀释的待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一般而言,根据病毒致病的情况就可予以鉴定,这种致病作用经肉眼或显微镜均能发现。但美国科学家现在认为,有些病毒通过扰乱身体的化学成份而“掩盖它们的踪迹”,但不破坏、甚至不损伤组织细胞。南加利福尼亚和圣路易斯的Michael Oldstone及其同事们,将一株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MCV)注入小鼠后,使之感染垂体细胞,借此研究此株病毒的活性。研究人员用一种能发现病毒蛋白结构成份的抗体来追踪病毒。注入小鼠的LMCV仅感染制造生长激素(GH)的垂体细胞。一旦小鼠发病,受感染的小鼠迅速失去正常的生长速度,在接种后5天比未感染鼠显得瘦小,随后血浆中GH水平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汉滩病毒(HTNV)76-118株感染SCID小鼠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核酸的分布以及病理学变化,以建立汉滩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方法取汉滩病毒76-118株病毒液通过肌肉注射接种SCID小鼠,接种3 d后,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并分别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特异性抗原;利用q RT-PCR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RNA;利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理学变化。结果SCID小鼠感染汉滩病毒后,用夹心ELISA法可在其心、肝、脾、肺、肾组织中检测到HTNV特异性抗原,平均P/N值分别为2.33、7.41、8.13、7.40、2.89,其中脾病毒抗原含量最高;以q RT-PCR法检测小鼠各脏器组织中的HTNV核酸,在实验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对量分别达到2~(2.11)、2~(6.23)、2~(8.21)、2~(5.26)、2~(3.79)倍,其中脾病毒核酸含量最多;HE染色法可见肝、脾、肺中伴有显著的病理学变化。结论成功检测了汉滩病毒感染SCID小鼠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核酸的分布以及病理学变化,从而为建立汉滩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纯化长爪沙鼠IgG免疫家兔后获得的血清用辛酸法纯化抗体,电泳可见只有一条蛋白带,制备得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25600。用间接ELISA对开放系统和屏障系统中长爪沙鼠进行淋巴细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鼠肝炎病毒(MHV)和仙台病毒抗体的检测,发现其血清病毒抗体阳性率开放系统为6.0%(4/67),22.4%(15/67)和14.9%(10/67),屏障系统为1.3%(1/79),1.3%(1/79)和7.6%(6/79),如用酶标蛋白A取代酶标抗长爪涉鼠IgG抗体进行检测,则无一份血清阳性,结果表明长爪沙鼠可以自然感染LCMV、MHV和仙台病毒或其抗原相关的病毒,酶标蛋白A不宣作为酶标二抗用手长爪沙鼠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不同感染途径实验性感染BALB/c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H5N1病毒的感染特点,为更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皮肤损伤途径感染6—8周龄BALB/c小鼠,定期安乐动物采血及各器官组织进行血清学、病原学、病理学检查,记录抗体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各途径感染小鼠感染后出现竖毛、弓背、觅食减少、体重减轻、精神呆滞及神经系统症状,肺组织病毒分离及RT-PCR阳性,病理表现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7d动物血清中可检测到H5N1抗体。结论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及皮肤损伤多种途径感染BALB/c小鼠,均能发生感染,提示呼吸道以外的感染方式不容忽视,有益于人类更好的防控禽流感;可通过多种方式建模,深入研究禽流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省小鼠腺病毒(Mad)自然感染情况及探究人工感染Mad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病毒分布规律及血清抗体变化。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007年和2015年饲养于普通环境小鼠血清及2013年~2015年广东省12家监督单位和32家委托单位SPF级小鼠血清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利用腹腔注射方法感染36只3周龄BALB/c小鼠,0.2 m L/只,浓度为4.5×106copies/μL,每天观察动物临床表现,并于攻毒前第0天和攻毒后第3、7、10、15、18、21、30、37、44、51、60天剖检小鼠(各3只),取组织标本(心、肝、脾、肺、肾、脑、胃、盲肠内容物)及血清,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组织病毒核酸,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普通饲养小鼠抗体阳性率为24.44%~84.15%,其中以Mad-2型K87株血清型为主。SPF级小鼠Mad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为0%。所有攻毒小鼠均呈隐性感染,无临床表现。攻毒后第3天及7天小鼠各组织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均为100%(3/3),其中以脾脏100%阳性率维持时间最长(60 d)。除肝脏外,小鼠各组织病毒含量均在攻毒后7 d达到高峰,其中以脾脏病毒含量最高(5.5×105copies/μL),其次是心脏(3.4×105copies/μL)、盲肠内容物(2.6×105copies/μL)和胃(2.6×105copies/μL),脑为0.8×105copies/μL。攻毒后15 d可测出血清抗体,在37 d达到峰值,此后至60 d一直维持高水平。结论 SPF级小鼠Mad感染率低,普通环境饲养小鼠Mad感染率高。人工感染小鼠脾脏病毒含量最高,阳性率维持时间最长,说明病毒可以在脾脏内长期复制,感染后第7天为组织病毒核酸最佳检测时间点。血清抗体在感染后15~60 d内均可以作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独立通风笼具换笼标准操作程序与实验动物负压屏障设施内使用IVC(individual ventilated cage,IVC)设备饲养小鼠的病毒感染风险。方法选择小鼠易感的小鼠肝炎病毒(MHV) A59株感染6周龄BALB/c雄性小鼠,按照IVC换笼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换笼操作;使用IFA和ELISA血清学方法以及针对MHV的核酸检测方法测定同一笼架具相邻笼盒、同一IVC系统不同笼架具的不同位置、以及IVC系统外负压屏障设施内哨兵动物的MHV感染情况。结果接种病毒小鼠在感染6 d后出现临床症状,粪便中可检出MHV病原;动物感染3周后可检出MHV抗体阳性;其他监测组在5周实验终点均无MHV阳性检出。结论 IVC换笼标准操作程序可指导IVC换笼操作,用以控制病毒类病原对小鼠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两株登革2型病毒(Dengue Type 2 virus,DV2)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探讨感染DV2NGG株和DV2临床分离株(B株)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两株Dv2毒株摸拟自然感染途径,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浆中抗DV2特异性IgM类抗体、IgC类抗体,并同时分离病毒观察病毒血症期的变化。结果:不同DV2毒株初次、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诱导特异性Ig产生的类别存在差异,且DV2B株再次感染动物后表现为病毒血症期相对延长。结论:两株DV2诱导性抗体产生的动态与病毒血症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感染ICR小鼠,分析小鼠的临床体征、靶器官病毒载量及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动物体内适应试验增强病毒毒力,利用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途径建立系统性感染ICR小鼠模型,观察动物临床体征,于感染0d、4d、7d、18d、25 d、35 d、72 d、129 d分别采集小鼠(2~3只小鼠)血液并剖检.47d、81d、103 d随机对3只小鼠进行血液采集跟踪.采用实时qPCR方法检测靶器官病毒核酸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病毒经过4次小鼠体内适应其毒力明显增强.小鼠攻毒后6d、7d、9d、10d、11d、16d出现死亡,实时qPCR结果显示,肝脏病毒载量最高,其次是心、脾、肺.多数器官病毒载量峰值出现在6~11d,129 d后,多数靶器官检测阴性.血清抗体最早在18d达到阳性,25 d达到峰值,并维持高抗体水平至试验结束.结论 小鼠体内适应方法可以明显增强Reo-3毒力,该病毒感染可引起小鼠多器官炎症反应,并导致小鼠死亡.本研究为该病毒模型建立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含有SARS相关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M基因片段的核酸疫苗,观察其免疫小鼠后病毒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方法:将合成的M基因片段克隆到核酸疫苗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免疫小鼠后,用SARS—Co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定期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ARS—CoV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构建了重组核酸疫苗质粒pVCo—M,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出病毒特异性抗体。结论:以M为抗原基因的DNA疫苗能诱导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改进或探索同类DNA疫苗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